一种折叠式组合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2436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组合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动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式组合船。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小型水面交通工具,比如全塑料船或木制船,通常重量大,造价高,帮运及收纳不方便等;全皮艇充气船在遇到浅水区,沼泽荆棘区时,会降低使用寿命甚至发生危险。由此给用户带来各方面的困扰。另外,后续当作业人数增加时,以上出现的船体会整体增大,操作更加不灵活。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改善前述缺点的船型结构,实为业者必须解决的课题。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多用途充气气垫船体》,申请号为201010598911.0,其公开的方案包括一个充气船体,与充气船体组合的动力结构;其基本满足了组合形式,但是从功能完整性和结构合理化的角度来看,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再例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卡接方式连接浮筒的折叠船》,申请号为201420481041.2,其公开的方案包括折叠的船体和卡接在船体侧面的浮筒。通过卡槽与卡块的连接方式来实现浮筒与船体的对接。虽然结构安装方便,维护简单。但是,其并不具备完整意义上的折叠,而且该中结构非常常见,在创造性的概念中并不突出。

再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充气娱乐用船》,申请号为2014207708493.2,其公开的方案包括气囊形成的船帮与船体,通过气囊绑捆在可折叠的骨架上来实现不充气状态下的折叠。虽然该方案也是基本实现了折叠能力,但是从实用性和可行性的角度来看,其折叠效果并不理想。

综上所述,折叠组合型船不仅要满足实用性,以及安全性,而且需要一个刚性好,稳定性佳的连接结构来实现整体协调能力。这种连接结构是在基于折叠组合型船的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实施的,在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实现组合折叠的功能,并且在满足整体强度和韧性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多船组合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式组合船,其内外部各方链接处采用机械式紧固,弹性相连,保证了链接强度和链接质量。单船可折叠,可增加滑轮等,个人携带运输容易,方便用户个人定制,方便多用户组合;虽然单船只能携带一人,但组合起来可以前后左右无限相接,解决了人员限制,用户越多越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叠式组合船,包括:提供主要浮力的前身、提供平衡力的后机翼、活动连接前身与后机翼的连接机构;所述前身通过连接机构与后机翼水平排布;所述后机翼上还设有底翼和动力机构;所述底翼设在后机翼中,所述动力机构选择性挂在后机翼的尾部;所述前身上至少设有一个或一种连接卡扣来与所述连接机构相连;连接机构至少包括:与后机翼固定的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上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连接卡扣固定;所述后机翼绕着旋转轴转动翻折并贴合至前身的底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底板上还设有用来与其他船只组合过渡的外链接条;所述外链接条包括连接头和对接头;所述连接头固定于连接底板上;连接头与对接头对应相接;所述对接头上设有连接其他船只的卡位。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头呈球型凹头,对接头呈球形凸头,连接头外设有锁紧螺母;所述对接头的内腔中设减压阀弹簧,且内腔壁上设有防止减压阀弹簧限位的挂钩。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前身上的用来与后机翼相连并起到限位旋转轴转动的连接端;前身、后机翼在旋转轴、连接端的连接下形成了维持前身与后机翼并排连接的稳定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前身的回转外壁贴合的弯环管;所述弯环管一端固连在前身上,弯环管另一端上的所述连接端通过一根直环管连接在所述后机翼上的对应连接端上,该对应连接端位于另一根竖直固定在所述连接底板上的直环管上。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定位条;所述定位条设置于弯环管与后机翼之间起定位连接作用,并微调整船前后曲度作用。

优选的是,所述前身包括充气的橡胶圈、盆型壳体、环形管和拉绳;所述盆型壳体内嵌于橡胶圈的内环中;环型管位于盆型壳体底部;拉绳将环型管、橡胶圈,盆型壳体串联,所述环型管上沿着其回转方向上至少设有一个所述连接卡扣。

优选的是,所述弯环管沿着橡胶圈的弧度方向贴合,弯环管与橡胶圈紧扣;所述连接底板的一端沿着橡胶圈的回转方向贴合,且该端端面上设有所述旋转轴;所述连接底板上开设有收放所述底翼的内腔;所述连接底板的另一端设有末端拉紧卡扣。

优选的是,所述盆型壳体顶部底于橡胶圈顶部;所述盆型壳体的底部与橡胶圈的内圈之间形成一个避空位;所述环形管位于该避空位中。

优选的是,所述后机翼包括顶部盖板和两个外壳体;所述顶部盖板压覆在两个外壳体合模对接体的顶部;顶部盖板与外壳体密封固定,顶部盖板内开口形成取物口,顶部盖板内设有与外界相连的卡位;所述外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橡胶圈匹配的贴合弧度,且在该端面上设有齿状定位和收紧卡位;收紧卡位用于将两个外壳体固定紧密;齿状定位用于与定位条配合。

优选的是,所述底翼包括半月形的翼板、弧形内管、弧形套管、调节弹簧和座位板;所述座位板位于所述顶部盖板上;所述弧形套管套在外壳体内部;所述弧形内管同轴套装于弧形套管中;弧形套管与弧形内管之间设有所述调节弹簧;弧形内管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相对于弧形套管的弹性伸缩;弧形套管的一端固定座位板,其另一端通所述过内管连接所述翼板;所述翼板在外力作用下最大可以完全没入所述壳体内部。

优选的是,所述拉绳将橡胶圈、盆型壳体、环型管拉紧卡死;拉绳一端与环型管相连,绕过橡胶圈后回到盆型壳体顶端,拉绳末端延伸出盆型壳体外形成与外界相连的卡位。

优选的是,所述橡胶圈采用丁基内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折叠式组合船,其包括前身、机翼、底翼、连接机构与及动力机构,以此来达成如下优势:首先,整体水平方向的排列组合和可伸缩的底翼,实现在有限的空间里船体运行平稳;其次,合理利用各种材料的机械式组合,实现整船的强度和柔韧度均衡提升,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与外部更多机构的链接;另外,可以折叠的设计,实现在运输和收纳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防止了用户破坏水域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折叠式组合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前身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连接机构的框架示意图;

图4是后机翼的结构透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前身;2、后机翼;3、连接机构;4、底翼;5、动力机构;11、橡胶圈;12、盆型壳体;13、环形管;14、拉绳;15、连接卡扣;21、顶部盖板;22、外壳体;23、齿状定位;31、连接底板;32、弯环管;33、定位条;34、外链接条;341、连接头;342、对接头;343、拉紧阀;344、锁紧螺母;35、旋转轴;36、腔室;37、拉紧螺母;41、翼板;42、弧形内管;43、弧形套管;44、调节弹簧;45、座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附图1至4,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折叠式组合船,包括:提供主要浮力的前身1、提供平衡力的后机翼2、活动连接前身1与后机翼2的连接机构3;前身1与后机翼2并排连接并锁紧时为使用状态。前身1通过连接机构3与后机翼2水平排布,经过连接机构3的拉紧力,前身1与水平排布的后机翼2弹性连接。底翼4以内嵌试安装在后机翼中,通过弹性力可以将底翼4推出后机翼2,弹性力恢复后底翼4会收回到后机翼2中。松开前身1和后机翼2之间的拉紧力后,通过连接机构3相对旋转,后机翼2可折叠放置在前身1底部。人员座位设在前身1和后机翼2的交接处,底翼4中的座位板形成座位的一部分,作业中根据情况调整各方受力。

前身1包括橡胶圈11、盆型壳体12、环形管13和拉绳14,盆型壳体12内嵌于橡胶圈11的内环中。橡胶圈11为圆环形的充气橡胶圈,本实施例中该橡胶圈的优选材料是丁基内胎,橡胶圈11为整个组合船装置的受力主体,提供浮力和弹力支撑。当遇到在特殊水域作业时,可选择在橡胶圈11外增加坚硬的外表皮,橡胶圈结构简单,外表皮上的缝合拉链可安置在与其配套的盆型壳体12之间形成的避空位内。盆型壳体12内嵌且紧扣在橡胶圈11内环,盆型壳体12顶部底于橡胶圈11顶部。盆型壳体12的底部与橡胶圈11的内圈之间形成一个避空位。环型管13位于盆型壳体12底部,刚好环形管13可以隐藏于该避空位中。采用“盆型壳体顶部底于橡胶圈顶部”的产生设计效果是:当折叠式组合船在收纳状态下时,后机翼2折叠至前身1的下部,当放置于光滑面时,例如车顶,由橡胶圈11顶部整圈弹性着力,盆型壳体12顶部不会刮伤光滑面,且放置更加平稳。

橡胶圈11、盆型壳体12、环形管13的固定方式是采用拉绳14来进行的:拉绳14将环型管13、橡胶圈11,盆型壳体12串联。拉绳14将橡胶圈11、盆型壳体12、环型管13拉紧卡死,拉绳14一端与环型管13相连,绕过橡胶圈11后回到盆型壳体12顶端,拉绳14末端延伸出盆型壳体12外形成与外界相连的卡位。在环型管13上沿着其回转方向上至少设有多个连接卡扣15,连接卡扣可以选用常见的耳板式卡扣方式,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卡扣为球型凹凸头型卡扣,且连接卡扣的开口处有螺牙,实现前身底部与外界的相连。

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底板31、两根弯环管32、定位条33和外链接条34。

在环形管13上设有与橡胶圈11回转外壁贴合的弯环管32:弯环管32的一端通过拉紧螺母37收紧于环型管13上的连接卡扣15上,弯环管32的弯曲弧度与厚度方向上的橡胶圈11表面弧度一至。两个相对应的弯环管32弹性紧扣于橡胶圈11外。弯环管32另一端上的连接端通过一根水平的直环管连接在后机翼2上的对应连接端上,该对应连接端位于另一根竖直固定在连接底板上的直环管上。弯环管32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弯环管32中通电线并可与其他辅助结构共用,如船桨和动力机构5。

后机翼2包括顶部盖板21和两个外壳体22,两外壳体22并列安装,与橡胶圈11水平排列。顶部盖板21压覆在两个外壳体22合模对接体的顶部,外壳体22的一端设有与橡胶圈11匹配的贴合弧度,且在该端面上设有齿状定位23和收紧卡位。收紧卡位用来将两个外壳体22固定收紧,防止松脱。而齿状定位23是用于与前身1定位安装的,在弯环管32与齿状定位23之间还设有定位条33,定位条33在两个外壳体22合模安装时与弯环管32安装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作业员根据其自身重量和整船携带量,通过上下微调环型管13上定位条33相对于后机翼2上齿状定位23的位置,来微调整船的前后曲度;而定位条33的中孔对齿状定位23的中孔安装时,整船呈水平状态。同时,齿状定位23在拉绳14拉紧过程中可以限制住了拉绳14的回弹,橡胶圈11的回弹力使得拉绳14一直处于绷紧状态,当拉绳14末端有受外力时,如挂有物品时,拉绳14越拉越紧,所受力主要作用在橡胶圈11周圈。顶部盖板21密封固定在外壳体22顶部,顶部盖板21内开口形成取物口,顶部盖板21内有与外界相连的卡位。

连接底板31是固定在外壳体22的底部,连接底板31的一端沿着橡胶圈11的回转方向贴合,且该端端面上设有旋转轴35。旋转轴35通过紧固件与环形管13上的连接卡扣15固定,弯环管13通过一系列直环管连接到连接底板31上。前身1、后机翼2在旋转轴35、弯环管32的连接下形成了维持前身1与后机翼2并排连接的稳定结构。若解除弯环管32与连接底板31之间的连接,后机翼2可以以旋转轴35为转动点绕着旋转轴35转动翻折并贴合至前身1的底面上。连接底板上31开设有收放底翼4的入口,该入口通往外壳体22内的腔室36,底翼4可以通过弹性力收回到该内腔36中。连接底板31的另一端设有末端拉紧卡扣,末端拉紧卡扣用于外接增设的船只或者橡胶圈。

在后机翼2上还设有底翼4和动力机构。

底翼4包括半月形的翼板41、弧形内管42、弧形套管43、调节弹簧44和座位板45。翼板41的边缘卡在一根直环型管件中,翼板41与直环型管件的两端之间设有波形弹簧,在直环型管件的两端头并设有调节螺母用来调整松紧度,从而实现底翼4前后弹力的调整。座位板45位于顶部盖板21上,座位板45是作业员座位的一部分。弧形套管43固定在外壳体22上,弧形内管42同轴套装于弧形套管43中;弧形内管42的上端与弧形套管43的上端之间设有一节调节弹簧44,同时弧形内管42的下端与弧形套管43的下端之间也设有一节调节弹簧44。弧形内管42的上端固定座位板45,其下端连接到翼板41上的直环型管件。当弧形内管42上端的座位板45受外力下压,而弧形内管42就会产生相对于弧形套管43的向下位移,调节弹簧44受压,弧形内管42下端的翼板41就会被顶出外壳体22中的腔室36;反之,座位板45受到的下压力消失,调节弹簧44复位,弧形内管42在调节弹簧44的作用下产生相对于弧形套管43的向上位移,因此弧形内管42下端的翼板41就会收缩到外壳体22中的腔室36内,翼板21最大可完全埋入到后机翼2结构中。

连接底板31的后端上还设有用来与其他船组合过渡的外链接条34,当增加动力机构时,用于整船前后链接。外链接条34包括连接头341和对接头342;在连接底板的末端设有一个拉紧阀343,拉紧阀343上固定该连接头341,连接头341可以与对接头342对应相接,在对接头342上设有连接其他船只的卡位。连接头341呈球型凹头,对接头342呈球形凸头。连接头外设有锁紧螺母344,当连接头341与对接头342对接后,通过旋转锁紧螺母344将对接头342锁紧在连接头341中。在对接头342的内腔中设减压阀弹簧,且内腔壁上设有防止减压阀弹簧限位的挂钩,通过挂钩来防止弹簧不工作时前后晃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