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海作业渔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0251阅读:89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海作业渔船。

背景技术:
渔船,即渔业船舶,进行鱼类捕捞、加工、运输的船舶统称,是捕捞和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也包括现代捕捞生产的一些辅助船只,如进行水产品加工、运输、养殖、资源调查、渔业指导和训练以及执行渔政任务等的船舶;渔船在航行过程中如果遭遇大风或者大浪天气,船身的摇摆使船身很难维持平衡,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极易对船上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船身一旦发生侧翻,后果不堪设想,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经过检索,申请号为201120288960.4的一种防侧翻的渔船装置,在船体两侧各连接一个支撑杆,支撑杆一端各设有椭圆形浮力空气罐,其目的在于增加渔船的浮力,当遭遇大风或者大浪天气时,渔船仍会摇摆甚至侧翻,造成人员伤亡,货物受损。经过检索,申请号为201220586337.1的新型防侧翻渔船,在申请号为201120288960.4的基础上,在船体两侧设有浮力平衡块,其目的在于增加渔船的浮力和平衡性,但仍不能解决渔船摇摆、侧翻问题。经过检索,申请号为03274028.X的自动平衡不沉船,在船体内的受力平面部分,均装入一定厚度的密闭式软体水箱,水箱随着水的增高而增高,同时将压在水箱上的脚踏板与座板均衡的顶起,从而保持船体两边的重力平衡,其缺陷是只能在特定的重量范围内,实现抗震动、抗颠簸,适用范围小,且安装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出海作业渔船,在恶劣的环境中能保持客舱平衡,避免因船只摇摆甚至侧翻对船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稳定性能高,安全可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出海作业渔船,包括船底、船体、发动机、挂桨机、安全装置;所述船底包括船底板、船首板、船尾板、甲板、船舱入口,所述船底板一端设有船首板,另一端设有船尾板,所述船底板上方设有甲板,所述船底板、船首板、船尾板、甲板围成船舱,所述甲板中间设有船舱入口,所述船首板一侧甲板上设有驾驶舱,所述船底板上设有导流装置,用于船只前行时保持船的稳定性;所述船底板上方设有船体,所述船体包括浮筒、支撑架、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固定在甲板一端,所述连接盘一侧设有浮筒,所述浮筒数量为4个,所述浮筒呈矩形分布,下端两个浮筒位于船舱内部,辅助提供船只浮力,所述浮筒一侧设有若干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交叉固定在上下浮筒之间,提高了船体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架中心设有圆管,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两端设有齿轮Ⅰ,所述齿轮Ⅰ通过轴承与圆管转动连接;所述齿轮Ⅰ周围设有4个与之啮合的齿轮Ⅱ,所述齿轮Ⅱ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客舱、客舱门、客舱底板、限位销钉、套筒、弹簧、紧固架,所述客舱固定在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位于客舱的中上部,使客舱的重心处于连接轴的下部,船只发生摆动时,客舱靠自身重力通过连接轴带动齿轮转动,使客舱底板保持水平状态,避免船只在侧翻时给船员带来人身伤害;所述客舱内部两端设有紧固架,所述紧固架固定在连接轴上,用于加固客舱;所述客舱上设有客舱门,所述客舱底部设有客舱底板,所述客舱底板中心下方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中心设有限位销钉,所述弹簧端部设有钢珠,所述钢珠突出于套筒,且突出部分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位于甲板上,风平浪静时,弹簧的弹力压迫钢珠固定在限位槽内,使客舱固定不动,当船只不稳时钢珠弹出限位槽,客舱随连接轴转动;所述齿轮Ⅱ一侧设有三角带轮,所述三角带轮通过三角带与电机轴端的三角带轮相连,所述电机固定在甲板上,当客舱自身重力不足以调节平衡时,启动发动机介入机械调节,使齿轮Ⅱ带动齿轮Ⅰ转动,使客舱保持向上,避免客舱内的人员翻到,提高了船只的安全性;所述连接盘一侧的两个支撑架之间的连接轴上设有发动机底座,所述发动机底座上设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轴端设有三角带轮,所述三角带轮通过三角带与设置在转动轴轴端的三角带轮相连,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在保护架内,所述保护架为桁架结构,所述保护架固定在支撑架上的齿轮Ⅰ上,可随着齿轮Ⅰ转动;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设有锥齿轮,所述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与传动杆的锥齿轮相连,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设有三角带轮,所述三角带轮与挂桨机轴端的三角带轮相连;所述挂桨机包括传动轴、桨叶、导流板、控制杆、机组、机组支架,所述机组固定在机组支架上,所述机组支架固定在保护架上,所述机组一侧设有挂挡杆,所述挂挡杆固定在气缸顶部,所述气缸固定在机组支架上,通过气缸的伸缩来控制挂桨机的运动;所述机组下方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底部设有桨叶,所述传动轴底部折弯与控制杆通过轴承活动相连;所述控制杆上设有导流板,所述控制杆通过连接杆固定在传动轴上,所述控制杆顶端设有锥齿轮,所述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与电机轴端的锥齿轮连接,所述锥齿轮位于保护箱内,所述保护箱与电机轴和控制杆连接的地方采用轴承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机组上方的机组支架上;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挂桨机,带动挂桨机运动,从而带动船只运动,发动机和挂桨机都固定在保护架上,保护架固定在齿轮上,当船只发生侧翻时发生,电机带动齿轮Ⅱ转动,从而使齿轮Ⅰ和保护架转动,使挂桨机底部桨叶始终在水里,能够保持船只的前行,依靠水的阻力使船只慢慢的扶正继续前行。优选的,所述船尾板和连接盘一侧均匀分布着若干定位槽,所述保护架折弯顶部内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顶部设有油顶,所述油顶顶杆与传动轴相连,发动机停止转动时,油顶将传动轴固定在定位槽内,防止挂桨机在水中来回摆动,减轻了船只的晃动。优选的,所述船体周围设有安全网,防止海浪冲击船只时冲击力对船只损伤,同时避免了船员因疏忽大意落水的可能,风平浪静时,安全网收缩至船只的顶部。优选的,所述上下两浮筒之间设有若干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支撑架构成三角形结构,提高了船体的稳定性,降低了支撑架的支撑力,提高了船体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浮筒与连接盘之间设有加强板,增强了船尾的稳定性和刚度,保证了船身的安全性。优选的,所述甲板与上侧浮筒之间设有固定架,加强了船头的稳定性,所述上侧浮筒顶部为锥形结构,减小了船只运行时的风的阻力。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1)船只的客舱在恶劣的环境中能保持客舱平衡,避免因船只摇摆甚至侧翻对船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稳定性能高,安全可靠;2)下两浮筒之间设有若干加强杆,加强杆与支撑架构成三角形结构,提高了船体的稳定性,降低了支撑架的支撑力,提高了船体的使用寿命;3)上侧浮筒与连接盘之间设有加强板,增强了船尾的稳定性和刚度,保证了船身的安全性;4)甲板与上侧浮筒之间设有固定架,加强了船头的稳定性,上侧浮筒顶部为锥形结构,减小了船只运行时的风的阻力;5)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挂桨机,带动挂桨机运动,从而带动船只运动,发动机和挂桨机都固定在保护架上,保护架固定在齿轮上,当船只发生侧翻时发生,电机带动齿轮Ⅱ转动,从而使齿轮Ⅰ和保护架转动,使挂桨机底部桨叶始终在水里,能够保持船只的前行,依靠水的阻力使船只慢慢的扶正继续前行;6)船尾板和连接盘一侧均匀分布着若干定位槽,保护架折弯顶部内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弹簧,弹簧顶部设有油顶,油顶顶杆与传动轴相连,发动机停止转动时,油顶将传动轴固定在定位槽内,防止挂桨机在水中来回摆动,减轻了船只的晃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出海作业渔船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出海作业渔船的挂桨机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出海作业渔船安全装置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出海作业渔船客舱底部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出海作业渔船船底示意图;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出海作业渔船船体示意图;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出海作业渔船船体截面图;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出海作业渔船的挂桨机的挂挡杆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甲板,2-客舱门,3-船舱入口,4-加强杆,5-挂桨机,6-支撑架,7-连接盘、8-加强板,9-客舱,10-浮筒,11-驾驶舱,12-固定架,13-保护架,14-圆管,101-发动机底座,102-发动机,103-三角带,104-三角带轮,105-转动轴,106-锥齿轮,107-传动杆,108-机组,109-机组支架,110-传动轴,111-桨叶,112-导流板,113-控制杆,114-保护箱,115-连接杆,116-电机,117-定位槽,118-固定板,119-弹簧,201-油顶,202-连接轴,203-齿轮Ⅰ,204-齿轮Ⅱ,205-挂挡杆,206-气缸,301-客舱底板,302-限位销钉,303-套筒,304-钢珠,305-限位槽,306-紧固架,401-船首板,402-船底板,403-船尾板,501-船底,502-船体,503-安全装置,504-导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方便本技术领域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一种出海作业渔船,包括船底501、船体502、发动机102、挂桨机5、安全装置503;所述船底501包括船底板402、船首板401、船尾板403、甲板1、船舱入口3,所述船底板402一端设有船首板401,另一端设有船尾板403,所述船底板403上方设有甲板1,所述船底板402、船首板401、船尾板103、甲板1围成船舱,所述甲板1中间设有船舱入口3,所述船首板401一侧甲板1上设有驾驶舱11,所述船底板402上设有导流装置504,用于船只前行时保持船的稳定性;所述船底板402上方设有船体502,所述船体502包括浮筒10、支撑架6、连接盘7,所述连接盘7固定在甲板1一端,所述连接盘7一侧设有浮筒10,所述浮筒10数量为4个,所述浮筒10呈矩形分布,下端两个浮筒10位于船舱内部,辅助提供船只浮力,所述浮筒10一侧设有若干组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交叉固定在上下浮筒之间,提高了船体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架6中心设有圆管14,所述支撑架6之间通过连接轴202连接,所述连接轴202两端设有齿轮Ⅰ203,所述齿轮Ⅰ203通过轴承与圆管14转动连接;所述齿轮Ⅰ203周围设有4个与之啮合的齿轮Ⅱ204,所述齿轮Ⅱ204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撑架6上;所述连接轴202上设有安全装置503;所述安全装置503包括客舱9、客舱门2、客舱底板301、限位销钉302、套筒303、紧固架306,所述客舱9固定在连接轴202上,所述连接轴202位于客舱9的中上部,使客舱的重心处于连接轴的下部,船只发生摆动时,客舱靠自身重力通过连接轴带动齿轮转动,使客舱底板保持水平状态,避免船只在侧翻时给船员带来人身伤害;所述客舱9内部两端设有紧固架206,所述紧固架206固定在连接轴202上,用于加固客舱;所述客舱9上设有客舱门2,所述客舱9底部设有客舱底板301,所述客舱底板301中心下方设有套筒303,所述套筒303内设有弹簧119,所述弹簧119中心设有限位销钉302,所述弹簧119端部设有钢珠304,所述钢珠304突出于套筒303,且突出部分位于限位槽305内,所述限位槽305位于甲板1上,风平浪静时,弹簧的弹力压迫钢珠固定在限位槽内,使客舱固定不动,当船只不稳时钢珠弹出限位槽,客舱随连接轴转动;所述齿轮Ⅱ204一侧设有三角带轮104,所述三角带轮104通过三角带103与电机116轴端的三角带轮104相连,所述电机116固定在甲板1上,当客舱自身重力不足以调节平衡时,启动发动机介入机械调节,使齿轮Ⅱ带动齿轮Ⅰ转动,使客舱保持向上,避免客舱内的人员翻到,提高了船只的安全性;所述连接盘7一侧的两个支撑架6之间的连接轴202上设有发动机底座101,所述发动机底座101上设有发动机102,所述发动机102轴端设有三角带轮104,所述三角带轮104通过三角带103与设置在转动轴105轴端的三角带轮104相连,所述转动轴105通过轴承固定在保护架13内,所述保护架13为桁架结构,所述保护架13固定在支撑架6上的齿轮Ⅰ203上,可随着齿轮Ⅰ转动;所述转动轴105的另一端设有锥齿轮106,所述锥齿轮106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与传动杆107的锥齿轮106相连,所述传动杆107的另一端设有三角带轮104,所述三角带轮104与挂桨机5轴端的三角带轮104相连;所述挂桨机5包括传动轴110、桨叶111、导流板112、控制杆113、机组108、机组支架109,所述机组108固定在机组支架109上,所述机组支架109固定在保护架13上,所述机组108一侧设有挂挡杆205,所述挂挡杆205固定在气缸206顶部,所述气缸206固定在机组支架109上,通过气缸的伸缩来控制挂桨机的运动;所述机组108下方设有传动轴110,所述传动轴110底部设有桨叶111,所述传动轴110底部折弯与控制杆113通过轴承活动相连;所述控制杆113上设有导流板112,所述控制杆113通过连接杆115固定在传动轴110上,所述控制杆115顶端设有锥齿轮106,所述锥齿轮106通过齿轮啮合与电机116轴端的锥齿轮106连接,所述锥齿轮106位于保护箱114内,所述保护箱114与电机轴和控制杆113连接的地方采用轴承连接,所述电机116固定在机组108上方的机组支架109上;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挂桨机,带动挂桨机运动,从而带动船只运动,发动机和挂桨机都固定在保护架上,保护架固定在齿轮上,当船只发生侧翻时发生,电机带动齿轮Ⅱ转动,从而使齿轮Ⅰ和保护架转动,使挂桨机底部桨叶始终在水里,能够保持船只的前行,依靠水的阻力使船只慢慢的扶正继续前行。所述船尾板403和连接盘7一侧均匀分布着若干定位槽117,所述保护架13折弯顶部内设有固定板118,所述固定板118上设有弹簧119,所述弹簧119顶部设有油顶201,所述油顶201顶杆与传动轴110相连,发动机停止转动时,油顶将传动轴固定在定位槽内,防止挂桨机在水中来回摆动,减轻了船只的晃动。所述船体502周围设有安全网,防止海浪第一次冲击船只时对船只的损伤,同时避免了船员因疏忽大意落水的可能,风平浪静时,安全网收缩至船只的顶部。所述上下两浮筒10之间设有若干加强杆4,所述加强杆4与支撑架6构成三角形结构,提高了船体502的稳定性,降低了支撑架6的支撑力,提高了船体502的使用寿命。所述浮筒10与连接盘7之间设有加强板8,增强了船尾的稳定性和刚度,保证了船身的安全性。所述甲板1与上侧浮筒10之间设有固定架12,加强了船头的稳定性,所述上侧浮筒10顶部为锥形结构,减小了船只运行时的风的阻力。一种出海作业渔船,其工作原理在于:客舱两侧由连接轴固定在齿轮Ⅰ上,连接轴位于客舱的中上部,使客舱的重心位于连接轴的下部,齿轮Ⅰ周围设有4个与之啮合的齿轮Ⅱ,当船只摇摆或者侧翻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迫使齿轮Ⅰ转动,当重力不足以使齿轮Ⅰ转动时,启动发动机使齿轮Ⅱ强制带动齿轮Ⅰ转动,使客舱始终处于平衡状态,避免了船只摇摆或者侧翻带来的人身伤害。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