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可穿戴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072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可穿戴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可穿戴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中活动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运动方式,但在水中出现危险的机率却时有发生,小型化,微型化的便携式救生装置成为人们需求的对象。

在市场中,已经有类似的产品出现,但它有非常多的弊端。其一,它的体积过大过高,气瓶和气囊袋各占一个空间,带子过窄,穿戴非常不舒服,穿戴在手上游水会造成很大阻力。其二,启动时需要很大的力气去扳扳手,在这期间容易出现以下几种事:1、使用者可能已经力竭,无力气扳开启动扳手;2、腕带过窄扳动时会造成很大的移动,使启动很难成功。气嘴即是吊带,容易受力破损,使气囊漏气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可穿戴救生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可穿戴救生装置,包括穿戴件和救生装置,穿戴件设置于救生装置上;该救生装置包括压缩气瓶、气瓶联接座、控制装置、击针装置;其中,气瓶联接座设置有三通通道,一通道与压缩气瓶的瓶口连通,并在与瓶口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垫,一通道内安装有所述击针装置,另一通道与气囊连通;在穿戴件上设置有气囊袋,气囊收纳于气囊袋内;击针装置通过控制装置驱动对压缩气瓶的瓶口进行击穿,使压缩气瓶与气囊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气瓶、气瓶联接座、控制装置、击针装置设置于基座内,基座通过盖门盖合密封,基座与盖门通过盖门轴铰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座和盖门上分别设置有锁扣块,盖门锁扣上设置有锁扣滑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击发装置,击发装置设有击发通道,在击发通道上下设有减阻栅格槽,在击发通道内设置有弹簧和击锤,击锤的尾部设置有击发机卡槽,在击发通道内还设置有带有击发机的控制按钮,控制按钮的下部设击发机,击发机的底部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使击发机保持向上,当击锤手工退回时,击锤推动击发机向下运动,经过击发卡槽时卡住,形成待击发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击发机的的末端设置一杠杆,所述杠杆两头有突起,该两突起分别作用于击锤的推力和作用于活塞击针的推力,在杠杆的中部有支点转轴,在中后部有限位端面,限位端面与气瓶连接座限位端面相配合,在击发后活塞被反推时限制活塞的退出位置,防止活塞退出过多而漏气。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击锤上设置有复位钮,复位钮露出于沿所述安装槽设置的开槽,此复位钮用于本装置再次使用时复位击发机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击针装置包括活塞,在活塞上套设有密封胶圈,活塞上设置有击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击针为三角或三角以上的多角针头,在针头的角面位置上设有放气槽;在击针刺进压缩气瓶内时,放气槽仅部分进入压缩气瓶。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救生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环扣,在环扣上设置有扣钉,穿戴件上设置有让扣钉扎入的扣孔;所述穿戴件的首端固定于救生装置的一侧,穿戴件的末端通过穿过救生装置另一侧的所述环扣,并将扣孔套住所述扣钉;所述穿戴件的末端设置有魔术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囊袋设置在穿戴件之上,与穿戴件形成一个整体,气囊袋开有布盖,布盖通过魔术贴粘贴在气囊袋口,气囊充气后推开气囊布盖后冲出气囊袋,形成充气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精简了整体结构,并将气囊袋和腕带接合在一起,将气囊成为腕带的一部份,大大缩减了装置的体积,采用魔术帖为腕带的基材,有效的使装置更加贴身。在启动装置中,本案取消了启动扳手,将其改为弹簧击发装置,使用者只需要按动启动按钮,即可完成气囊启动,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装置机械结构为全密封的结构,有效防止各种水对装置的腐蚀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开盖换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启前气囊收纳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启后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开启前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开启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气囊打开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击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穿戴件;2、基座;3、盖门;4、压缩气瓶;5、气瓶联接座;6、盖门锁扣;7、气囊袋;8、环扣;9、扣钉;10、控制按钮;11、复位钮;12、弹簧;13、击锤;14、卡槽;15、卡扣;16、杠杆;17、活塞;18、击针;19、气管;20、气囊;21、布盖;22、密封胶垫;23、盖门轴;24、复位弹簧;25、铰链;26、连接带;27、密封胶圈;28、放气槽;29、支点转轴;30A、限位端面;30B、限位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便携式可穿戴救生装置,包括穿戴件1和救生装置,穿戴件1设置于救生装置上,该穿戴件1可以是腕带、腰带、脚带等可穿戴于人体上的;该救生装置包括压缩气瓶4、气瓶联接座5、控制装置、击针18装置;其中,气瓶联接座5设置有三通通道,一通道与压缩气瓶4的瓶口连通,并在与瓶口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垫,一通道内安装有所述击针装置,另一通道通过气管19与气囊20连通;在穿戴件1上设置有气囊袋7,气囊20收纳于气囊袋7内;击针装置通过控制装置驱动对压缩气瓶4的瓶口进行击穿,使压缩气瓶4与气囊20连通。其中,气瓶联接座5的三通通道为T型结构。压缩气瓶4的瓶盖为薄膜或薄纸,经击针装置的击针18击打之后会破裂,压缩气瓶4内的压缩气体会经过气瓶联接座5内的通道为气囊20充气。在气瓶联接座5的通道内设置有密封胶垫22,使通道与压缩气瓶4之间能够实现密封。

其中,所述压缩气瓶4、气瓶联接座5、控制装置、击针18装置设置于基座2内,基座2通过盖门3盖合密封,基座2与盖门3通过盖门轴23铰接。基座2侧壁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凹槽,盖门3侧壁的底部边缘设置有凸沿,在基座2和盖门3盖合的时候,凸沿陷于凹槽内,加强基座2与盖门3之间的密封性。

其中,所述基座2和盖门3上分别设置有锁扣块,盖门锁扣6上设置有锁扣滑道。将盖门锁扣6沿锁口快左右滑动,实现基座2和盖门3之间的锁紧和解锁。

其中,所述气瓶联接座5通过铰链25安装于基座2上。气瓶联接座5可以通过铰链25转动一定角度来便于压缩气瓶4的拆装。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击发装置,击发装置设有击发通道,在击发通道上下设有减阻栅格槽,在击发通道内设置有弹簧12和击锤13,击锤13的尾部设置有击发机卡槽14,在击发通道内还设置有带有击发机的控制按钮,控制按钮10的下部设击发机,击发机的底部设有复位弹簧24,复位弹簧24使击发机保持向上,当击锤13手工退回时,击锤13推动击发机向下运动,经过击发卡槽14时卡住,形成待击发状态。击发机的末端设置一杠杆,杠杆16的中点通过轴与气瓶联接座5相连,该杠杆16的一端受作用于击锤13的头端,杠杆16绕轴运动与杠杆16的另一端作用于击针装置。在盖门3上设置有将控制按钮10盖住的按钮盖,主要用于防水。在盖门3上还设置有一透视窗口,可以让用户观察到击锤13的位置状态。

其中,所述杠杆16两头有半圆形突起,突起的半圆面分别作用于击锤13的推力和对活塞击针18的推力,在杠杆16的中部有支点转轴29,在中后部有限位端面30A,限位端面30A与气瓶联接座5的限位端面30B相配合,在击发后活塞17被反推时限制活塞17的退出位置,防止活塞17退出过多而漏气。

其中,在所述击锤13上设置有复位钮11,复位钮11露出于沿所述安装槽设置的开槽,此复位钮11用于本装置再次使用时复位击发机使用。在更换压缩气瓶4的时候,可以手动拉动复位钮11使击锤13复位,使击锤13上的卡槽14重新被控制按钮10的卡扣15所卡住。

其中,所述击针装置包括活塞17,活塞17上设置有击针18。沿活塞17周围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胶圈27,密封胶圈27与通道直接接触。击针18装置所在通道就相当于活塞缸,本装置操作的过程就是活塞17在活塞缸内的活塞运动。如图7所示,所述击针18为三角或三角以上的多角针头,在针头的角面位置上设有放气槽28;当击针18刺进压缩气瓶4内击针的针头为三角针或四角针,三角针可以很轻易的在铁片上击出一个三角形撕裂口,当击针18撕裂到放气槽28位置时,压缩气瓶4中的气体会从放气槽28中跑出,并反推活塞17使击针18退出,致使大量气体从撕裂口跑出,有效增加气体跑出速度,并经通道、气管对气囊充气。

其中,在所述救生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环扣8,在环扣8上设置有扣钉9,穿戴件1上设置有让扣钉9扎入的扣孔;所述穿戴件1的首端固定于救生装置的一侧,穿戴件1的末端通过穿过救生装置另一侧的所述环扣8,并将扣孔套住所述扣钉9。其中,所述穿戴件1的末端设置有魔术贴。

其中,所述气囊袋7开有布盖21,布盖21通过魔术贴粘贴在气囊袋口。当气囊20被充气时,气囊20的体积在气囊袋7内不断膨胀,当气囊20膨胀到一定的体积之后就会冲破魔术贴的粘贴力,将布盖21推开,气囊20从气囊袋7冲出形成充气气囊。气囊20通过连接带26与气囊袋7固定连接,防止气囊20丢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将本实用新型穿戴上,并通过调整穿戴件1的长短以调节松紧度;在紧急情况下按下控制按钮10,使击锤13脱离控制按钮10的卡锁,击锤13向杠杆16的一端击打,使杠杆16的另一端向活塞17击打,活塞17联动击针18向压缩气瓶4的瓶口击打,使压缩气瓶4的瓶口产生裂缝,压缩气体从压缩气瓶4内跑出经管道给气囊20充气,气囊20充气到一定体积后将布盖21挤压打开,最终使气囊20从气囊袋7内出来。

本实用新型为可循环使用产品,只需要更换压缩气瓶4即可循环使用。在更换压缩气瓶4的时候,首先,需要将盖门锁扣6滑动脱离锁扣块,打开盖门3,由于气瓶联接座5通过铰链25安装在基座2上,所以可以将压缩气瓶4从在基座2上朝上扳起,然后通过旋转压缩气瓶4,将压缩气瓶4从气瓶联接座5拆下,在此过程中需要留意密封胶垫22是否有脱出,如果有需要将密封胶垫22重新装上;然后,将复位钮11回拨复位,也就是将击锤13复位,使击锤13重新受控制按钮10的卡锁;将气囊20内的气体排出,将气囊20折叠好放回气囊袋7内,并将布盖21通过魔术贴将气囊20盖好;最后,将新的压缩气瓶4重新安装在气瓶联接座5对应的接口上,将压缩气瓶4扳回压下,并将盖门3盖上,用盖门锁扣6将基座2和盖门3锁好。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