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淤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541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吸淤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对养殖鱼塘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估时,一般是通过采集部分水体样本进行检测,从而获取相应的水质参数来评估养殖鱼塘的污染状况。但是,这种方式在采集水体样本时通常是在水体的表面进行取样的,考虑到污染物一般有沉降的特性,水体表面含有的污染物的含量是比较少的。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取样的检测结果往往与实际的情况不符。为了使得检测的结果更为精确,技术人员在取样时,一般更倾向于采集养殖鱼塘底部的淤泥,并利用采集的淤泥进行相关的检测。但是,在养殖鱼塘的水深较大时,如何对鱼塘底部的淤泥进行采集,成为了技术人员需要面对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吸淤船,技术人员使用吸淤船,能够对较大深度的养殖鱼塘底部的淤泥进行吸附,用于后续的研究分析。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采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淤船,包括船体、吸淤部件、动力部件、主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和电源模块;其中吸淤部件包括绞盘电机、绞盘、线缆、照明模块、图像拍摄模块、导管、水泵和收集容器;其中绞盘电机、收集容器设置在船体上,绞盘电机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绞盘设置在绞盘电机的上方,绞盘电机的转动轴通过驱动带与绞盘连接;绞盘通过线缆与图像拍摄模块连接,图像拍摄模块放置在船体的左侧或右侧,图像拍摄模块依次通过线缆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照明模块设置在图像拍摄模块上,照明模块依次通过线缆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泵设置在图像拍摄模块上,水泵的控制端依次通过线缆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绞盘通过导管与水泵连接,水泵的输出端依次通过导管的第二端、第一端与收集容器连通;所述动力部件、主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和电源模块设置在船体上,动力部件的输入端、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电源模块向绞盘电机、动力部件、主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供电;电源模块通过线缆向图像拍摄模块、照明模块、水泵供电。吸淤船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非使用的状态下,照明模块、图像拍摄模块、水泵是离开水面的,导管、线缆盘在绞盘上,当需要使用吸淤船进行吸附作业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终端遥控向无线传输模块下发下放线缆、导管的命令,无线传输模块接收到命令后将命令传输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使绞盘电机转动,带动绞盘转动从而使绞盘下放线缆和导管,图像拍摄模块、照明模块、水泵沉入水中,当图像拍摄模块、照明模块、水泵沉入水中后,技术人员通过终端下发相应的命令,使图像拍摄模块、照明模块开始工作,图像拍摄模块采集实时的图像并将其通过主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终端,供技术人员对下放的深度进行调整,而照明模块则用于对水下环境的光照条件进行补充。在实时采集的图像显示图像拍摄模块下降至养殖鱼塘底部时,技术人员通过终端控制使绞盘电机停止工作,并控制使水泵开始工作,水泵抽取养殖鱼塘底部的淤泥并将其通过导管输送至收集容器进行存储。在获取了足够的淤泥后,技术人员控制终端使绞盘电机转动,开始收线缆、收导管处理,使得图像拍摄模块、照明模块、水泵离开水面,避免因为长时间浸泡而造成损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终端控制动力部件进而控制船体的运动,使得吸淤船能够到达养殖鱼塘任意的位置进行淤泥的采集。优选地,所述绞盘电机包括第一绞盘电机和第二绞盘电机,第一绞盘电机、第二绞盘电机分别设置在船体中部的左侧和右侧,第一绞盘电机、第二绞盘电机与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绞盘包括第一绞盘和第二绞盘,第一绞盘、第二绞盘分别设置于第一绞盘电机、第二绞盘电机的上方;第一绞盘电机、第二绞盘电机分别通过不同的驱动带与第一绞盘、第二绞盘连接;所述图像拍摄模块包括分别设置在船体左侧和右侧的第一图像拍摄模块和第二图像拍摄模块;所述线缆包括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第一绞盘通过第一线缆与第一图像拍摄模块连接,第二绞盘通过第二线缆与第二图像拍摄模块连接;第一图像拍摄模块依次通过第一线缆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第二图像拍摄模块依次通过第二线缆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照明模块包括第一照明模块和第二照明模块,第一照明模块、第二照明模块分别设置在第一图像拍摄模块和第二图像拍摄模块上,第一照明模块依次通过第一线缆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第二照明模块依次通过第二线缆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拍摄模块上,水泵的控制端依次通过第一线缆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第一绞盘通过导管与水泵连接;电源模块向第一绞盘电机、第二绞盘电机供电;所述电源模块通过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分别向第一图像拍摄模块、第一照明模块、水泵和第二图像拍摄模块、第二照明模块供电。优选地,所述动力部件包括驱动电机、螺旋桨、尾舵、尾舵连接件、尾舵电机、偏心轮和拉杆;其中驱动电机设置在船体上,驱动电机与主控制器电连接;螺旋桨设置在船体尾部的下端,其与驱动电机的转动轴连接;所述尾舵为竖直设置;所述船体尾部的上端水平设置有一尾舵连接件,尾舵连接件的一端与船体连接,另一端与尾舵的上端活动式连接:尾舵能以两者之间的连接处为圆心发生圆周方向上的运动;所述尾舵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有左右两个耳部;所述尾舵电机设置在船体上,尾舵电机与主控制器电连接;其转动轴与偏心轮连接,偏心轮通过拉杆与尾舵上的左耳部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向驱动电机、尾舵电机供电。动力部件用于接收主控制器的命令对船体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主控制器通过控制驱动电机来控制船体是否进行运动。而至于对船体运动方向的控制,则通过对尾舵的控制来体现,具体如下:主控制器通过控制尾舵电机的转动来使尾舵发生圆周方向上的运动,从而对船体运动的方向进行调整。优选地,由于第一图像拍摄模块、第二图像拍摄模块是设置在船体的左右两侧的,所以在收线缆、收导管或放线缆、放导管处理时,线缆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船体的边沿,收线缆、收导管或放线缆、放导管处理的过程中船体会对线缆、导管造成磨损,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所述第一绞盘对应的船体左侧边沿的位置上,水平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相互平行,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船体左侧连接,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分别与一滚轮的两端活动式连接;所述第二绞盘对应的船体右侧边沿的位置上,水平设置有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之间相互平行,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与船体右侧连接,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第四连接件的第二端分别与一滚轮的两端活动式连接。通过在两侧设置滚轮,使得线缆在收线缆、收导管或放线缆、放导管处理时接触到的是滚轮,滚轮能够通过自身的转动来消除两者接触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对线缆、导管造成磨损。优选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和开关,电源通过开关向主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第一绞盘电机、第二绞盘电机、第一图像拍摄模块、第二图像拍摄模块、第一照明模块、第二照明模块、水泵、驱动电机、尾舵电机供电。优选地,电源为锂电池。优选地,主控制器选用STM32处理器。优选地,所述无线传输模块选用G402TF模块或SIM900A模块。优选地,所述图像拍摄模块为防水摄像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吸淤船设置了绞盘电机、绞盘、线缆、图像拍摄模块和水泵,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吸淤船能够通过调整所放线缆的长度来适应于不同的水深,因此其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吸淤船的俯视图。图2为吸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吸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照明模块、图像拍摄模块、导管、水泵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动力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动力部件的侧面示意图。图7为尾舵的设置示意图。图8为动力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吸淤船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如图1、2、3、4、9所示,吸淤船包括船体1、吸淤部件2、动力部件3、主控制器4、无线传输模块5和电源模块6;其中吸淤部件2包括绞盘电机21、绞盘22、线缆23、照明模块、图像拍摄模块25、导管26、水泵27和收集容器28;其中绞盘电机21、收集容器28设置在船体1上,绞盘电机21与主控制器4电连接;绞盘22设置在绞盘电机21的上方,绞盘电机21的转动轴通过驱动带与绞盘22连接;绞盘22通过线缆23与图像拍摄模块25连接,图像拍摄模块25放置在船体1的左侧或右侧,图像拍摄模块25依次通过线缆23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4电连接;所述照明模块设置在图像拍摄模块25上,照明模块依次通过线缆23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4电连接;所述水泵27设置在图像拍摄模块25上,水泵27的控制端依次通过线缆23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4电连接;绞盘22通过导管26与水泵27连接,水泵27的输出端依次通过导管26的第二端、第一端与收集容器28连通;动力部件3、主控制器4、无线传输模块5和电源模块6设置在船体1上,动力部件3的输入端、无线传输模块5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与主控制器4电连接,电源模块6向绞盘电机21、动力部件3、主控制器4、无线传输模块5供电;电源模块6通过线缆23向图像拍摄模块25、照明模块、水泵27供电。吸淤船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非使用的状态下,照明模块、图像拍摄模块25、水泵27是离开水面的,导管26、线缆23盘在绞盘22上,当需要使用吸淤船进行吸附作业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终端遥控向无线传输模块5下发下放线缆23、导管26的命令,无线传输模块5接收到命令后将命令传输至主控制器4,主控制器4控制使绞盘电机21转动,带动绞盘22转动从而使绞盘22下放线缆23和导管26,图像拍摄模块25、照明模块、水泵27沉入水中,当图像拍摄模块25、照明模块、水泵27沉入水中后,技术人员通过终端下发相应的命令,使图像拍摄模块25、照明模块开始工作,图像拍摄模块25采集实时的图像并将其通过主控制器4、无线传输模块5传输至终端,供技术人员对下放的深度进行调整,而照明模块则用于对水下环境的光照条件进行补充。在实时采集的图像显示图像拍摄模块25下降至养殖鱼塘底部时,技术人员通过终端控制使绞盘电机21停止工作,并控制使水泵27开始工作,水泵27抽取养殖鱼塘底部的淤泥并将其通过导管26输送至收集容器28进行存储。在获取了足够的淤泥后,技术人员控制终端使图像拍摄模块、光照模块、水泵停止工作,并使绞盘电机21转动,开始收线缆23、收导管26处理,使得图像拍摄模块25、照明模块、水泵27离开水面,避免因为长时间浸泡而造成损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终端控制动力部件3进而控制船体1的运动,使得吸淤船能够到达养殖鱼塘任意的位置进行淤泥的采集。本实施例中,如图1、2、3、4、9所示,所述绞盘电机21包括第一绞盘电机211和第二绞盘电机212,第一绞盘电机211、第二绞盘电机212分别设置在船体1中部的左侧和右侧,第一绞盘电机211、第二绞盘电机212与主控制器4电连接;所述绞盘22包括第一绞盘221和第二绞盘222,第一绞盘221、第二绞盘222分别设置于第一绞盘电机211、第二绞盘电机212的上方;第一绞盘电机211、第二绞盘电机212分别通过不同的驱动带与第一绞盘221、第二绞盘222连接;所述图像拍摄模块25包括分别设置在船体1左侧和右侧的第一图像拍摄模块251和第二图像拍摄模块252;所述线缆23包括第一线缆231和第二线缆232,第一绞盘221通过第一线缆231与第一图像拍摄模块251连接,第二绞盘222通过第二线缆232与第二图像拍摄模块252连接;第一图像拍摄模块251依次通过第一线缆231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4电连接,第二图像拍摄模块252依次通过第二线缆232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4电连接;所述照明模块包括第一照明模块241和第二照明模块242,第一照明模块241、第二照明模块242分别设置在第一图像拍摄模块251和第二图像拍摄模块252上,第一照明模块241依次通过第一线缆231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4电连接,第二照明模块242依次通过第二线缆232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4电连接;所述水泵27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拍摄模块251上,水泵27的控制端依次通过第一线缆231的第二端、第一端与主控制器4电连接;第一绞盘221通过导管26与水泵27连接;电源模块6向第一绞盘电机211、第二绞盘电机212供电;所述电源模块6通过第一线缆231、第二线缆232分别向第一图像拍摄模块251、第一照明模块241、水泵27和第二图像拍摄模块252、第二照明模块242供电。本实施例中,如图5、6、7、8、9所示,所述动力部件3包括驱动电机31、螺旋桨32、尾舵33、尾舵连接件34、尾舵电机35、偏心轮36和拉杆37;其中驱动电机31设置在船体1上,驱动电机31与主控制器4电连接;螺旋桨32设置在船体1尾部的下端,其与驱动电机31的转动轴连接;所述尾舵33为竖直设置;所述船体1尾部的上端水平设置有一尾舵连接件34,尾舵连接件34的一端与船体1连接,另一端与尾舵33的上端活动式连接:尾舵33能以两者之间的连接处为圆心发生圆周方向上的运动;所述尾舵33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有左右两个耳部331;所述尾舵电机35设置在船体1上,尾舵电机35与主控制器4电连接;其转动轴与偏心轮36连接,偏心轮36通过拉杆37与尾舵33上的左耳部331连接;所述电源模块6向驱动电机31、尾舵电机35供电。动力部件3用于接收主控制器4的命令对船体1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主控制器4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1来控制船体1是否进行运动。而至于对船体1运动方向的控制,则通过对尾舵33的控制来体现,具体如下:主控制器4通过控制尾舵电机35的转动来使尾舵33发生圆周方向上的运动,从而对船体1运动的方向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图像拍摄模块251、第二图像拍摄模块252是设置在船体1的左右两侧的,所以在收线缆23、收导管26或放线缆23、放导管26处理时,线缆23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船体1的边沿,收线缆23、收导管26或放线缆23、放导管26处理的过程中船体1会对线缆23、导管26造成磨损,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绞盘221对应的船体1左侧边沿的位置上,水平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2,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2之间相互平行,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2的第一端与船体1左侧连接,第一连接件101的第二端、第二连接件102的第二端分别与一滚轮105的两端活动式连接;所述第二绞盘222对应的船体1右侧边沿的位置上,水平设置有第三连接件103和第四连接件104,第三连接件103和第四连接件104之间相互平行,第三连接件103和第四连接件104的第一端与船体1右侧连接,第三连接件103的第二端、第四连接件104的第二端分别与一滚轮105的两端活动式连接。通过在两侧设置滚轮105,使得线缆23在收线缆23、收导管26或放线缆23、放导管26处理时接触到的是滚轮105,滚轮105能够通过自身的转动来消除两者接触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对线缆23、导管26造成磨损。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