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辅助转向螺旋桨的水下观光考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383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观光考察设备,具体是一种下观光考察器。



背景技术: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9月14日,公开了公开号为201971130u,专利名称为水下观光考察船的专利文献,它包括水上漂浮装置和水下观光装置,所述水上漂浮装置和水下观光装置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分为水上漂浮装置和水下观光装置,水上漂浮装置漂浮在水面上,而水下观光装置沉入水下,二者之间由连接装置连接,通过水上漂浮装置为水下观光装置提供一定的浮力并带动水下观光装置行走。水下观光装置内可乘坐游客,以在水下观光。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水下观光装置由水上漂浮装置驱动行走,不会对水下产生冲击力,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小。

上述观光考察船的封闭舱采用单体式的结构,设计很不合理,在水下不够稳固,故需要进行改进。

现有的水下观光考察船没有安装下潜测距报警装置,水下观光考察船在下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配备辅助转向螺旋桨的水下观光考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配备辅助转向螺旋桨的水下观光考察器,包括固定连接板、两个结构相同的封闭舱,固定连接板铺设在两个封闭舱的顶部,两个封闭舱之间有间隙,所述封闭舱包括外侧板、内侧板和底面板,所述底面板与固定连接板平行,内侧板与底面板垂直,外侧板是由上斜面板和下斜面板对接成v字形结构,下斜面板的下侧边与底面板侧边对接,下斜面板的上侧边与上斜面板的下侧边对接,下斜面板的上侧边与内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下斜面板的下侧边与内侧板之间的距离;所述上斜面板和下斜面板一体成型,在封闭舱的两端部都设有瞭望窗;所述封闭舱的底部设有滚轮;还包括下潜测距报警装置,所述下潜测距报警装置包括两个测距雷达、控制器、距离报警扬声器,两个测距雷达分别安装在两个封闭舱的底部,测距雷达将测距信息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距离信息传送给距离报警扬声器;所述两个封闭舱的下斜面板前部设有辅助转向螺旋桨,所述辅助转向螺旋桨以电机为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封闭舱之间通过多个相互平行的钢板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人行通道,人行通道将两个封闭舱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动力装置,它包括螺旋桨、转轴和电机,所述螺旋桨位于封闭舱的尾部,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联接,另一端安装有所述的螺旋桨。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封闭舱之间设有配重型水箱,所述配重型水箱上设有抽水泵和进水阀,所述抽水泵,用以将配重型水箱中的水抽走。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浮体气囊和充气泵,所述两个浮体气囊分别设在两个封闭舱的侧部,充气泵用以给浮体气囊充气。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舱内还设有音箱和播放器,所述播放器与音箱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舱的两端的顶部都设有探照灯;所述固定连接板的周边以及瞭望窗的周边都分布有多个led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连接板的板面上并排放置有多个高压氧气瓶,每个高压氧气瓶通过管路与封闭舱内的排气阀连接;所述固定连接板的板面上设有气囊和高压空气箱,所述气囊将所述的高压氧气瓶和高压空气箱罩住,所述高压空气箱用以给气囊充气,气囊充气后形成半球状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海水淡化装置,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设在封闭舱底部的电气室中,用以将海水转换为饮用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人们可以进入舱内,对水下的周边环境进行观察,为水下观光者提供了便利,装上相应的探测设备,可以为科考人员提供便利;由于封闭舱的外侧板呈v字形结构,使整个封闭舱在水中更加稳固,通过多个钢板将两个封闭舱连接在一起,以增强抗水流冲击的能力;由于增设了人行通道,给舱内人员提供了便利;由于以电机为动力,用螺旋桨向前推进的方式,改变了靠海上船只拉动的被动局面,实现了自身在水下的行进的工作模式;由于增设了配重型水箱,打开进水阀,水进入配重型水箱,有助于观光考察器快速下潜,启动抽水泵,能将配重型水箱的水抽走,有助于观光考察器上浮;由于增设了浮体气囊,浮体气囊充气后也有助于观光考察器上浮;由于增设了滚轮,方便了水下观光考察器在陆地上的移动,方便了运输和托运;由于增设了探照灯,射程很远,在水下能够看到远处的场景;由于固定连接板的周边以及瞭望窗的周边都分布有多个led灯,通过led灯,水下观光者可以看到周边的近处场景;由于增设了音箱和播放器,给观光者提供了听觉的享受;由于增设了高压氧气瓶,故能够给封闭舱内提供充足的氧气;由于增设了气囊和高压空气箱,气囊有以下两个作用:一是对高压氧气瓶和高压空气箱起到防护作用,如果出现高压氧气瓶和高压空气箱出现泄气现象,气体也跑不掉,被封在气囊内;二是必要时,用高压空气箱给气囊充气,为水下观光考察器的上浮提供助力;由于安装了下潜测距报警装置,大大提高了下潜的安全性,防止硬着地或者防止与水下障碍物相撞;由于增设了海水淡化装置,为科考人员长时间的潜水提供了可能;由于增设了辅助转向螺旋桨,使水下观光考察器转向更方便,更平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连接板;2、封闭舱;3、内侧板;4、底面板;5、上斜面板;6、下斜面板;7、瞭望窗;8、钢板;9、人行通道;10、螺旋桨;11、转轴;12、电机;13、配重型水箱;14、抽水泵;15、进水阀;16、浮体气囊;17、充气泵;18、滚轮;19、探照灯;20、led灯;21、音箱;22、播放器;23、高压氧气瓶;24、管路;25、排气阀;26、高压空气箱;27、气囊。28、测距雷达;29、控制器;30、距离报警扬声器;31、海水淡化装置;32、电气室;33、辅助转向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配备辅助转向螺旋桨的水下观光考察器,包括固定连接板1、两个结构相同的封闭舱2,固定连接板1铺设在两个封闭舱2的顶部,两个封闭舱2之间有间隙,所述封闭舱2包括外侧板、内侧板3和底面板4,所述底面板4与固定连接板1平行,内侧板3与底面板4垂直,外侧板是由上斜面板5和下斜面板6对接成v字形结构,下斜面板6的下侧边与底面板4侧边对接,下斜面板6的上侧边与上斜面板5的下侧边对接,下斜面板6的上侧边与内侧板3之间的距离大于下斜面板6的下侧边与内侧板3之间的距离,所述上斜面板5和下斜面板6一体成型,在封闭舱2的两端部都设有瞭望窗7;所述两个封闭舱2之间通过多个相互平行的钢板8连接;还包括人行通道9,人行通道9将两个封闭舱2连通。

本专利是对封闭舱的舱体进行改进,人可以进入封闭舱2内,通过瞭望窗7对水下的周边环境进行观察,可以按实际需要,在封闭舱内安装所需的探测设备。

还包括动力装置,它包括螺旋桨10、转轴11和电机12,所述螺旋桨10位于封闭舱的尾部,转轴11的一端与电机12的输出轴联接,另一端安装有所述的螺旋桨10。通过电机带动螺旋桨10旋转,来推动水下的配备辅助转向螺旋桨的水下观光考察器向前移动。

所述两个封闭舱2之间设有配重型水箱13,所述配重型水箱13上设有抽水泵14和进水阀15,所述抽水泵14,用以将配重型水箱中的水抽走。打开进水阀15,水进入配重型水箱13中,有助于观光考察器快速下潜,启动抽水泵,能将配重型水箱的水抽走,有助于观光考察器上浮。

还包括两个浮体气囊16和充气泵17,所述两个浮体气囊16分别设在两个封闭舱2的侧部,充气泵17用以给浮体气囊16充气,浮体气囊16充气后有助于观光考察器上浮。

所述封闭舱2的底部设有滚轮18,由于增设了滚轮18,不仅能沿着海床移动,而且还方便了水下观光考察器在陆地上的移动,方便了运输和托运。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舱2的两端的顶部都设有探照灯19,探照灯19由封闭舱2内的电瓶提供电源;由于增设了探照灯19,射程很远,在水下能够看到远处的场景。

所述固定连接板1的周边以及瞭望窗7的周边都分布有多个led灯20,通过led灯20,水下观光者可以看到周边的场景。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舱2内还设有音箱21和播放器22,所述播放器22与音箱21电连接。通过播放器可以播放与场景相适配的音乐,观光者一边看风景,一边听音乐,给观光者提供了不同的视听享受。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连接板1的板面上并排放置有多个高压氧气瓶23,每个高压氧气瓶23通过管路24与封闭舱2内的排气阀25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连接板1的板面上设有气囊27和高压空气箱26,所述气囊27将所述的高压氧气瓶23和高压空气箱26罩住,所述高压空气箱26用以给气囊27充气,气囊27充气后形成半球状结构。气囊27的作用在于:一是对高压氧气瓶和高压空气箱起到防护作用,如果出现高压氧气瓶和高压空气箱出现泄气现象,气体也跑不掉,被封在气囊内;二是必要时,用高压空气箱给气囊充气,为水下观光考察器的上浮提供助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下潜测距报警装置,所述下潜测距报警装置包括两个测距雷达28、控制器29、距离报警扬声器30,两个测距雷达28分别安装在两个封闭舱2的底部,测距雷达28将测距信息传送给控制器29,控制器29将距离信息传送给距离报警扬声器30。距离报警扬声器30离水下的地面或障碍物20米时,开始发出20米的声音,以后每隔1米播报一次,比如:19米,18米,17米,以此类推,安装了下潜测距报警装置后,大大提高了下潜的安全性,防止硬着地。

进一步地,还包括海水淡化装置31,所述海水淡化装置31,设在封闭舱2底部的电气室32中,用以将海水转换为饮用水。由于增设了海水淡化装置31,为科考人员长时间的潜水提供了可能。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封闭舱2的下斜面板6前部设有辅助转向螺旋桨33,所述辅助转向螺旋桨33以电机为动力。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