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垃圾打捞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6970发布日期:2019-04-23 21:36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垃圾打捞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垃圾打捞船。



背景技术:

国家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内河的垃圾打捞工作变得更重要了。之前有很多种垃圾打捞船都不够环保高效、从容应对水面垃圾,从而降低打捞工人的劳动强度。本发明致力于设计一种航行稳定、打捞操作更省力、更环保的垃圾打捞船,希望对环境维护做出一个更好的的贡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垃圾打捞船,该垃圾打捞船是船体后有一个收集箱浮体运载一个垃圾收集箱,收集箱浮体与船体之间有浮体铰接连接框;所述的船体有两个收集臂是分布在船体前端的两边,收集臂一端有垂直的孔洞与船体上的一个固定轴铰接,收集臂可张开,两边的收集臂都有链条,收集臂上设有链条支撑轮,收集臂上安装有一个防水马达在链条内侧带动链条转动,链条外侧有链齿,从船体前面来的水面垃圾被链齿带动到其中间水面下的输送带入口;所述的船体上有一条输送带,传动带上有漏水孔,输送带依靠一个马达来传动,将前述水面垃圾传送到垃圾收集箱里,该马达也由较为环保的铅酸电池或动力电池驱动;所述的船体两侧有马达,马达上都有螺旋桨推进船体向前进,马达的供电电池放置在船体的两侧的船舱里,控制输出到马达上的电压就可以控制马达的转速,当两边马达的转速一样时,船体直行,当一边马达供电电压较低时,船体可转弯直至原地掉头;所述的船体上有操作室,操作室里有驾驶台,在驾驶台有控制部件能实现对船体前进以及对输送带和收集臂上马达的控制,船体上边沿有栏杆、系绳桩、多个船体周边的缓冲块、前大灯,还有一个机械仓。

本发明河道垃圾打捞船具有能较好地收集打捞水面垃圾、航行稳定、能原地掉头、环保、美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前视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收集臂收拢时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工作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个部件的标识分别为:

1、垃圾收集箱,2、输送带,3、螺旋桨,4、马达,5、船体,6、收集臂,7、链条,8、链齿,9、收集箱浮体,10、浮体铰接连接框,11、螺旋桨罩,12、缓冲块,13、输送带罩,14、系绳桩,15、栏杆,16、操作室,17、驾驶台,18、前大灯,19、右电池仓,20、左电池仓,21、机械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适用于内河河道,池塘、湖面、浅海的水面漂浮垃圾的打捞收集。本河道垃圾打捞船使用可张开和收拢的收集臂6来获取水面垃圾并通过输送带2传送到船体5后挂接的垃圾收集箱1中。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为了能清楚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应用的一个场景进行描述。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垃圾收集箱1,一个是船体5。垃圾收集箱1依靠收集箱浮体9来运载并跟随船体行动。收集箱浮体9与船体5之间有浮体铰接连接框10,它们是一种铰接连接的关系,收集箱浮体9与船体5可做各自的上下运动,各自的吃水线的高低基本上互不相关。收集箱铰接框足够的牢固,使收集箱浮体9和船体5在前进的过程中能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的状态,这有利于船的前进和后退。

收集箱浮体9与船体5前进或后退的动力依靠的是船体5两边的马达4,马达4上都有螺旋桨3,螺旋桨3上有螺旋桨罩11,可避免螺旋桨3在水下碰到一些垃圾或其他物体。螺旋桨3朝向收集箱浮体9的方向,收集箱浮体9是处于船体5的后部。

船体5上有一条输送带2,输送带2以一个较低的坡度向上传动。从船体5前面来的垃圾被输送带2传送到垃圾收集箱1里,输送带2上有很多孔。输送带2上有输送带罩13。可在输送带罩13下的输送带2上下之间设置一个马达,马达上安装减速齿轮,驱动输送带2的转动。该马达也由较为环保的铅酸电池或动力电池驱动,电池供电供电电路上设置开关。该马达做好防水措施。

工作时输送带2的运动方向的角度是向上地绕着输送带2框架周而复始的转动。可将水面垃圾传送到水面上收集箱浮体9上放置的垃圾收集箱1的箱口之上,或由人工将水上的垃圾拔到水面下的输送带2之上。船体5前部有两个收集臂6,收集臂6铰接在船体5前方的两边。收集臂6可以张开一定的角度方便自动收集水上垃圾。期间,聚集在收集臂6内端输送带2之上的的垃圾物在传动的同时也被漏了很多水再送入垃圾收集箱1。垃圾收集箱1也有漏孔,使垃圾能控干水份,减轻重量。

船体5前部有收集臂6,图1中的收集臂6是张开时的状态。收集臂6是可伸开和收拢的。船体5前边的水面下有缓冲块12,用于防撞或减少与其他物体相碰时的撞击力。

船体5上有操作室16,操作室16里有驾驶台17,船体5上边沿有栏杆15、有系绳桩14。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前视图,展示从船头向后看的船体5的状态。图中的虚线表示水面水平线。如图所示,收集臂6张开一定的角度,可直至180度,迎着前面所有的水上垃圾,驾驶台17的操作者也是面朝前述水上垃圾的方向,能捡拾到的垃圾统统通过输送带2收集到垃圾收集箱1里。

收集臂6是分布在船体5前端的两边,所在水中深度为上下一半在水中、一般在水面上。两边的收集臂6都有链条7,收集臂6上设有链条支撑轮,用一个防水马达来带动链条旋转,从船体5前部收集来的垃圾通过链条7带动到其中间水面下的输送带2入口,链条7中的每个个体上都有突出的链齿8形成整圈的链齿8,能勾住漂浮的水面垃圾往输送带2入口处拉,使收集垃圾的工作更快捷可靠。工作时链条7的运动方向的角度是绕着收集臂6的框架周而复始转动。这样,本发明垃圾打捞船具备相当强的自动打捞垃圾的能力,当然,一些离船体5较远的垃圾还是需要由人工将水上的垃圾拔到两个收集臂6范围之中。

图2中有螺旋桨3示意图,螺旋桨3是在马达4的后边推进船体5向前。采用船体5两侧螺旋桨3的布局,一是为了增大船的马力,毕竟收集臂6在水面上形成一定的阻力,二是能使马达4小型化,并且刚好船尾不方便安放螺旋桨3,可能在水下也会碰到垃圾箱浮体,三是最重要的一个设计,是方便船体5原地掉头、转弯,有时迎面错过一两个垃圾对有责任心的打捞船船员来说可是很郁闷的事。此时,一边的马达转,另一边的马达不转,船体5就可以原地转弯,这个方案可以采用一个电子电路来实现,用一个阻值高精度的专用电位器的两边的可变电阻来分别控制两个马达的转速。当然,对于船舶机械工程师来讲,还有其他的方法,我们采购整体的控制部件安装使用。在驾驶台17上有相应整体的或分立的控制部件和功能指示装置,可控制输送带2马达、收集臂6上马达、前大灯18的工作,还有方向舵,能实现对船体5前进、转弯甚至是原地掉头的控制。

船体5设备齐全,船体5前面和两侧也都有缓冲块12,船体5前面还有前大灯18。

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俯视图,展示本发明中前面没有标示出的部件,本图还展示收集臂6的展开状态。收集臂6有链条7,链条7上有链齿8,链条7中的每个链条个体上都有突出的链齿8形成整圈的链齿8。

收集臂6一端有垂直的孔洞与船体5上的一个固定轴铰接,该固定轴在船体5中和收集臂6有专门的活动空间,该空间满足收集臂6可稳妥的张开和收拢。收集臂6的张开和收拢可依靠前述的孔洞做成内六角形的孔洞,而固定轴也是六角形的。通过改变固定轴的旋转位置来改变两个收集臂6的角度,该固定轴可外加一个固定设施。当然也可以使用拉绳或一个统一的机械方法来控制收集臂6的张开和收拢。

如图中所示,收集臂6中间部位和链条7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可用于安装与链条7相配的飞轮齿轮。收集臂6的另一端是离船体5最远的一端,在其水面上的部分安装一个防水马达,在收集臂6内侧安装一个与链条7相配的与自行车相同或相似的飞轮,该飞轮和防水马达的齿轮通过一个大齿盘传动。该飞轮和大齿盘也是固定在收集臂6上。马达通电后马达轴齿轮的力量传动到收集臂6上链条7上使其转动。还可通过一个能获得更大的转动力的减速装置的输出轴来带动收集臂6上链条7转动。

本发明对航速没有很高的要求,马达4的供电采用较为环保的铅酸电池或其他动力电池,电池有两组,分别放置在船体5的两侧的船舱里边,分别为右电池仓19、左电池仓20,上面都有盖子。设计两边的电池可以分别供电给就近的马达4,也可以两边电池串联起来供电给两边的马达4。控制输出到马达4上的电压就可以控制马达4的转速。当两边4马达的转速一样时,船体5直行,当一边马达4供电电压较低时,船体5可转弯,直至原地掉头。电池组的容量设计为满足一整天或更长时间的使用要求。电池组的充电使用专配的充电器。

展示出船体5上有三个系绳桩14,六个船体5周边的缓冲块12,前大灯18,前大灯18的耗电小,可连接在马达供电电池上。船体5上还有一个机械仓21,机械仓21里可放置一些机械用具等。

图4为本发明的收集臂6收拢时俯视图。本图只为展示船体5的收集臂6收拢航行时的状态。收集臂6收拢,输送带2不通电工作,其时整个船体5是梭子性,水面对船体5的阻力小,可大为提高航行速度。

图5为本发明工作示意图。本图是为了最简单明了的展示水面垃圾的相对走向,有箭头标示。水面垃圾被收集臂6勾住往水面下的输送带2入口送。输送带2有长于收集臂6张开时船体5的长度,所以其向上坡度相对平缓,输送带2较宽,还有均匀分布的防滑条,水面垃圾不会往下滑地向上传动。船体5两侧水面下的两个螺旋桨3使船体5前进,当看见水面垃圾时可启动输送带2和收集臂6的电源,把水面垃圾被吞入输送带2往上传送直到输送带2顶端被倒入垃圾收集箱1中。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