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与船艇有关,尤指一种可提升船艇操控性的船用推进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大型船艇的现有推进系统主要是通过螺旋桨在转动时所产生的水流搭配舵板的左右偏摆来带动船艇前进与控制船艇转向。然而,由于螺旋桨与舵板都是位于船艇的底部,很容易在转动的过程中搅入塑料袋、渔网或水草等水中杂物,进而造成螺旋桨的损坏,甚至可能会伤害到海中生物、潜水人员或泳客。
另一方面,因为舵板呈板块状且位于螺旋桨的后方,使得具有预定体积的舵板免不了会抵消螺旋桨的部分推力,而且在操控船艇转向时需要相当大的偏摆角度才能让船艇有效往左或往右转向,所以使用这种现有推进系统的船艇欠缺良好的操控性,更重要的是,这种现有推进系统均无控制灵活的船艇后退机构设计,凡此种种,皆为其仍须改善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推进系统,其能大幅提升船艇的操控性及安全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船用推进系统包含有一进水导流座、一推进器及一喷嘴组件。该进水导流座具有一用以引导水流通过的导流通道;该推进器具有一壳体与一螺旋桨,该壳体的前端连接该进水导流座,该螺旋桨可转动地设于该壳体内,当该螺旋桨转动时即可将水流吸入该进水导流座的导流通道内;该喷嘴组件具有一固定喷嘴与一转向喷嘴,该固定喷嘴的前端连接该推进器的壳体的后端,用以将经过该螺旋桨加压后的水流往后喷出,该转向喷嘴可枢转地套设于该固定喷嘴的后端且能通过一第一驱动源的驱动而相对该固定喷嘴产生向左或向右的偏摆,如此利用该转向喷嘴的左右偏摆,使得从该固定喷嘴所喷出的高速水流能够通过该转向喷嘴来驱动船艇转向,以灵活提升船艇的操控性。
另外,本发明的船用推进系统还包含有一枢设于该固定喷嘴的反向导流罩,当船艇在前进时,该反向导流罩位于该转向喷嘴的上方,当该反向导流罩被移置到该转向喷嘴的后方时,从该转向喷嘴所喷出的水流将被该反向导流罩导引改变成喷向前方,使船艇得以后退,而且在船艇后退时,可以同步控制该转向喷嘴往左或往右偏摆,使流经该反向导流罩的水流集中向左前方或右前方喷出,如此在船艇后退时同时兼具方向的控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进水导流座的顶面具有一连通该导流通道的清理口,可以方便从该清理口清除残留在该导流通道内的垃圾、塑料袋、水草或渔网等杂物,以防止上述杂物对该螺旋桨的结构造成损坏,至于在清理结束之后,再通过一盖板将该清理口给遮盖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船用推进系统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船用推进系统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船用推进系统的局部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清理口与盖板之间的关系。
图4为本发明的船用推进系统的底视图,主要显示转向喷嘴往左偏摆。
图5类同于图4,主要显示转向喷嘴往右偏摆。
图6为本发明的船用推进系统的侧视图,主要显示反向导流罩位于转向喷嘴的上方。
图7类同于图6,主要显示反向导流罩位于转向喷嘴的后方。
图8类同于图6,主要显示反向导流罩往上偏摆。
【符号说明】
10船用推进系统20进水导流座
21座体22导流通道
23清理口24进水栅板
25盖板30推进器
31壳体32螺旋桨
33桨叶34桨轴
40喷嘴组件41固定喷嘴
42转向喷嘴43翼部
44第一驱动源45第一流体压缸
46第一活塞杆47第一连杆
50导流组件51反向导流罩
52凸耳53导水口
54导流板55第二驱动源
56第二流体压缸57第二活塞杆
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
58第二连杆59支架
60第一支撑件61第二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所列举的若干优选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本说明书内容所提及的“前”、“后”、“左”、“右”、“内”、“外”等方向性形容用语,只是以正常使用方向为基准的示例描述用语,并非作为限制保护范围的用意。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船用推进系统10包含有一进水导流座20、一推进器30、一喷嘴组件40,以及一导流组件50。
进水导流座20具有一座体21与一进水栅板24,其中的座体21设置于船艇(图中未示)的船尾,且座体21的内部具有一用以引导水流通过的导流通道22(如图2及图4所示),至于进水栅板24设于座体21的底部(如图2及图4所示),用以防止垃圾、浮木、塑料袋或渔网等大型杂物进入导流通道22内,进而降低上述大型杂物缠绕于一螺旋桨32的情形,上述螺旋桨32容后再叙。此外,座体21的顶面具有一连通导流通道22的清理口23,如图1至图3所示,此一清理口23主要用来清理一些能够通过进水栅板24而进到导流通道22内的小型杂物(如水草),在清理完毕之后将一盖板25锁设于座体21即可将清理口23遮蔽起来。
推进器30具有一壳体31与一螺旋桨32,如图2所示,壳体31的前端固定于进水导流座20的座体21的后端,螺旋桨32具有多个桨叶33与一桨轴34,桨轴34的前端穿入船艇内部与一动力源(如引擎,图中未示)连接,桨轴34的身部穿过进水导流座20的座体21,桨轴34的后端穿入壳体31内且连接该些桨叶33。
喷嘴组件40具有一固定喷嘴41、一转向喷嘴42,以及一第一驱动源44,如图1及图2所示,固定喷嘴41的前端连接于推进器30的壳体31的后端,转向喷嘴42的前端套设于固定喷嘴41的后端,且转向喷嘴42的前端的顶缘及底缘分别枢接于固定喷嘴41的后端的顶缘及底缘。此外,如第图1、图4及图5所示,转向喷嘴42的外周面水平地往外延伸出一翼部43,第一驱动源44具有一第一流体压缸45与一第一活塞杆46,第一流体压缸45安装于进水导流座20的座体21的后端,第一活塞杆46可伸缩地穿设于第一流体压缸45,且第一活塞杆46的后端枢接于一第一连杆47的前端,第一连杆47的后端枢接于转向喷嘴42的翼部43。从而,第一活塞杆46在伸长或缩短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连杆47推动或拉动转向喷嘴42的翼部43,使转向喷嘴42可以相对固定喷嘴41产生向左或向右的偏摆。
导流组件50具有一反向导流罩51与一第二驱动源55,如图1及图6所示,反向导流罩51利用一对支架59枢接于固定喷嘴41的外周面,其中的支架59具有一第一支撑件60与一枢接于第一支撑件60的第二支撑件61,第一支撑件60的一端连接于固定喷嘴41的外周面,第二支撑件61的一端连接于反向导流罩51的一端的外周面。此外,如图1、图6及图7所示,反向导流罩51的一端的顶缘具有一凸耳52,第二驱动源55具有一第二流体压缸56与一第二活塞杆57,第二流体压缸56安装于进水导流座20的座体21的后端,第二活塞杆57可伸缩地设于第二流体压缸56,且第二活塞杆57的后端枢接于一第二连杆58的前端,第二连杆58的后端枢接于反向导流罩51的凸耳52,使得第二活塞杆57在伸长或缩短的过程中通过第二连杆58推动或拉动反向导流罩51的凸耳52,使反向导流罩51可以在一第一位置p1(即后方)与一第二位置p2(即上方)之间相对转向喷嘴42上下偏摆。当反向导流罩51位于如图7所示的第一位置p1时,反向导流罩51位于转向喷嘴42的延伸方向上,此时由螺旋桨32转动所引出的高速水流将被反向导流罩51改变成喷向前方,使船艇后退。当反向导流罩51位于如图6所示的第二位置p2时,反向导流罩51离开转向喷嘴42的延伸方向而位于转向喷嘴42的上方,此时水流直接喷向后方,使船艇往前行驶。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反向导流罩5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朝推进器30的方向弯折的导水口53,且反向导流罩51的内侧面的中央位置具有一导流板54,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当反向导流罩51位于第一位置p1时,从转向喷嘴42喷送至反向导流罩51的水流会先利用导流板54分配比例,接着再从两个导水口53稳定地往前方喷送,从而大幅提升船艇在倒退时的灵活性。
由上述结构可知,当船艇开启动力源让螺旋桨32转动时,船艇底部的水流受到螺旋桨32的转动而被吸入进水导流座20的导流通道22中,接着从导流通道流入的水流将被螺旋桨32加压再依序经由固定喷嘴41及转向喷嘴42快速向后喷出,使船艇往前行进。
当要控制船艇向左或向右转弯时,如图4及图5所示,此时船艇通过第一驱动源44带动转向喷嘴42左右偏摆,使得经由转向喷嘴42所喷出的水流可依据转向喷嘴42的偏摆方向朝船艇的左后方或右后方喷出,以便控制船艇向左或向右转弯。
当船艇因承载物的重量与摆放位置的影响而造成船尾的吃水深度太深或太浅时,请参阅图8,此时船艇可通过第二驱动源55带动反向导流罩51上下偏摆,用以调整船艇航行时的俯仰角度,使船艇能够维持以最小阻力的姿势前进。
最后,当要控制船艇后退时,如图2及图7所示,此时船艇可通过第二驱动源55将反向导流罩51从第二位置p2(即上方)偏摆至第一位置p1(即后方),使反向导流罩51位于转向喷嘴42的延伸方向上,如此一来,当水流从转向喷嘴42向后喷出时,首先受到反向导流罩51的导流板54的导引而平均分流至反向导流罩51的两个导水口53,再分别由反向导流罩51的两个导水口53朝船尾的方向喷出,以提供船艇后退的动力,而且,在船艇后退的过程中,也可同时操控转向喷嘴42左右偏摆,使船艇能够朝左后方或右后方后退。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船用推进系统10具有下列特色:
(1)本发明的船用推进系统10所提供的螺旋桨32让桨叶33非显露于外,进水栅板24的设计可以避免在航行过程中所吸入的各种大型杂物缠绕在螺旋桨32上,即使有一部分的小型异物被吸入,也可经由清理口23来加以清除。另外,于船艇停泊时可以将反向导流罩51放下,以形成一保护罩,进而避免水中生物或潜水人员被螺旋桨32给伤害到。
(2)本发明的船用推进系统10可以将水流加以集中之后以形成喷射流,并经由转向喷嘴42喷出,除了能够增加推进效率,还可增进船艇前进及后退的操控灵活性。
(3)本发明的船用推进系统10通过反向导流罩51的上下偏摆,可以将船尾调整到最适当的俯仰角度,以避免因航行阻力过大而影响前进速度。换言之,本发明的船用推进系统10可以选择最小阻力的俯仰角度来航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