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水上应急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u型动力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是水上救灾及相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必备产品。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传统救生圈多为环形非动力式的,当有人意外落水时,需要救援人员到达落水者附近抛洒救生圈,落水者自行抓取救生圈,采用这类救生圈,当现场环境不利于救援人员靠近落水者时,很难将救生圈送达遇险人员,增加施救难度,影响救援工作的效率;为了解决传统救生圈受现场环境限制大的问题,现有技术推出了u型动力救生圈,在u型救生圈的两端设置动力装置,通过遥控器控制救生圈的运行,降低了救生圈对环境的要求,使救生圈适用于更复杂的现场环境,提高施救效率,但现有技术的动力救生圈,动力装置设置于救生圈本体内,动力装置的安装和维修保养不便;另外,现有u型动力救生装置仅在u型边的顶面和底面设置进水口,进水口小,从而不利于增大推进器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压力差,导致推进器推动力不足,救生圈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型动力救生圈,解决现有动力救生圈动力装置安装、保养不便及动力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u型动力救生圈,包括u型本体、推进装置、控制推进装置运行的遥控器,所述u型本体的两端对称安装为其提供推动力的推进装置,推进装置整体安装于u型本体外部;所述的推进装置包括电机和推进器,电机安装于u型本体的端部与位于u型本体内的电池电连接,其输出轴与推进器连接,推进器与电机端部之间通过圆筒体实现连接,圆筒体上间隔均匀设置4个以上的通孔作为推进器的入水口。
优选地,在u型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电机安装架,电机安装架对称设置于u型本体每条边的内、外侧上。
所述u型本体为硬质塑料材质,电机安装架与u型本体的端部呈一体成型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u型本体为可充气的软体材料;u型本体两端部的壁厚大于非端部的壁厚,电机安装架的一端嵌入式伸入u型本体的端部。
圆筒体上设置4个通孔,通孔的设置方式为在u型本体每条边的顶面和底面对称设置一组,且在u型本体每条边的内、外侧面对称设置一组。
圆筒体上沿周向间隔均布6-10个通孔。
在u型本体底端设置弹性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一端与u型本体的一侧边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卡扣,在u型本体的另一侧边设置与卡扣对应的扣眼。
所述的扣眼沿u型本体侧边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2个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推进装置整体设置于u型本体的外部,不仅便于安装,且便于对推进装置进行维修和保养;
2.进水口的设置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推进装置圆筒体的顶面和底面对称设置一组作为进水口的通孔,且在圆筒体的内、外侧面设置一组作为进水口的通孔;二是沿圆筒体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多个作为进水口的通孔;以上这两种进水口的设置方式,不仅保证救生圈被抛入水中时无论哪一面先触水推进装置都能顺利吃水,而且增大了推进装置进水口的水量,有利于提高推进装置进水口与出水口的压力差,从而增强推进装置的推动力;
3.在u型本体的底端设置弹性的固定带,落水者利用弹性固定带围住身体,将弹性固定带端部与扣眼卡扣连接,从而将落水者定位于动力救生圈u型本体的底端,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救生圈的平衡性,而且能使推进装置的推力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在落水者力气不足时,固定带还能对落水者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通孔沿圆筒体周向间隔均匀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通孔相对于u型本体的顶面和底面及内、外侧对称设置两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u型本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u型本体为软体材料时侧边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u型本体为软体材料时侧边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u型本体,2-推进装置,21-电机,22-推进器,23-圆筒体,24-通孔,3-遥控器,4-电机安装架,5-电池,6-固定带,7-扣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的u型动力救生圈,包括u型本体1、推进装置2、控制推进装置2运行的遥控器3,所述u型本体1的两端对称安装为其提供推动力的推进装置2,推进装置2整体安装于u型本体1外部;所述的推进装置2包括电机21和推进器22,电机21安装于u型本体1的端部与位于u型本体1内的电池5电连接,其输出轴与推进器22连接,推进器22与电机21端部之间通过圆筒体23实现连接,圆筒体23上间隔均匀设置4个以上的通孔24作为推进器22的入水口。通孔24的设置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沿圆筒体23的周向上相对于u型本体1每条边的顶面和底面对称设置一组,且在u型本体1每条边的内、外侧面对称设置一组;第二种是沿圆筒体23的周向间隔均布6-10个;通孔23作为推进装置2的进水口,圆筒体23上通孔24的如上两种设置方式,不仅保证救生圈被抛入水中时无论哪一面先触水推进装置都能顺利吃水,而且增大了推进装置2进水口的水量,有利于提高推进装置2进水口与出水口的压力差,从而增强推进装置2的推动力。
在u型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电机安装架4,电机安装架4对称设置于u型本体1每条边的内、外侧上。
所述u型本体1为硬质塑料材质,电机安装架4与u型本体1的端部呈一体成型式连接。
在u型本体1的底端设置弹性的固定带6,所述固定带6一端与u型本体的一侧边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卡扣,在u型本体的另一侧边设置与卡扣对应的扣眼7,所述的扣眼7沿u型本体侧边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2个以上。使用时,落水者利用弹性固定带6围住身体,将弹性固定带6端部与扣眼7卡扣连接,从而将落水者定位于动力救生圈u型本体1的底端,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救生圈的平衡性,而且能使推进装置的推力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在落水者力气不足时,固定带6还能对落水者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
实施例2
为使动力救生圈便于携带,将u型动力救生圈设置成可充气式的。如图1、2、4、5所示的u型动力救生圈,包括u型本体1、推进装置2、控制推进装置2运行的遥控器3,所述u型本体1的两端对称安装为其提供推动力的推进装置2,推进装置2整体安装于u型本体1外部;所述的推进装置2包括电机21和推进器22,电机21安装于u型本体1的端部与位于u型本体1内的电池5电连接,其输出轴与推进器22连接,推进器22与电机21端部之间通过圆筒体23实现连接,圆筒体23上间隔均匀设置4个以上的通孔24作为推进器22的入水口。通孔24的设置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沿圆筒体23的周向上相对于u型本体1每条边的顶面和底面对称设置一组,且在u型本体1每条边的内、外侧面对称设置一组;第二种是沿圆筒体23的周向间隔均布6-10个;圆筒体23上通孔24的如上两种设置方式,不仅保证救生圈被抛入水中时无论哪一面先触水推进装置都能顺利吃水,而且增大了推进装置2进水口的水量,有利于提高推进装置2进水口与出水口的压力差,从而增强推进装置2的推动力。
在u型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电机安装架4,电机安装架4对称设置于u型本体1每条边的内、外侧上。
当u型本体1为可充气的软体材料时,u型本体1两端部的壁厚大于非端部的壁厚,电机安装架4的一端嵌入式伸入u型本体1的端部,从而使安装架4稳固连接于u型本体1的端部。
在u型本体1的底端设置弹性的固定带6,所述固定带6一端与u型本体的一侧边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卡扣,在u型本体的另一侧边设置与卡扣对应的扣眼7,所述的扣眼7沿u型本体侧边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2个以上。使用时,落水者利用弹性固定带6围住身体,将弹性固定带6端部与扣眼7卡扣连接,从而将落水者定位于动力救生圈u型本体1的底端,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救生圈的平衡性,而且能使推进装置的推力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在落水者力气不足时,固定带6还能对落水者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