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飞机起降跑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2003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飞机起降跑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跑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上飞机起降跑道。



背景技术:

飞行中的飞机由于故障、飞鸟撞击或遭遇劫机而导致迫降,飞机很有可能与地面间产生剧烈撞击,滑跑中的飞机与地面的摩擦还会产生高温,都很可能引起飞机的起火或爆炸。甚至多数时候飞机飞行在大海上空,没有供其降落的陆地,本来有机会得到救助的飞机沉落大海。上述问题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上飞机起降跑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飞机起降跑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述水上飞机起降跑道具有结构简单、降温效果好、减小阻力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上飞机起降跑道,包括水层,所述水层的上端设置有多个气袋,所述气袋的上端贴覆有滑跑带,所述气袋的下端位于水层设置有浮筒,所述滑跑带开设有多个T型通孔,所述T型通孔的上端设置有与滑跑带固定连接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上端等距离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滑跑带的下端位于T型通孔的周向连接有多个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下端连接有推盘,所述活塞杆的周向环绕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跑带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套筒与推盘固定连接,所述推盘的上端中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上端连接有位于T型通孔的内部且与T型通孔较窄的孔相互贴合的第二挡板。

优选的,所述推盘的上端位于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垫片。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与T型通孔的连接处连接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气袋的数量多于两个,且气袋呈矩形排布,且气袋相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水上飞机起降跑道,将跑道设计在水面上,当飞机降落时,因其自身重量的关系,对滑跑带有一个很大的压力,滑跑带下端的气袋以及气袋下端的浮筒相应的向下沉一些,对降落的飞机起到缓冲作用,当飞机在滑跑带上滑行时,滑跑带下压,水对第二挡板受到水向上的阻力,开始向上移动,套筒向活塞杆内压,弹簧起到缓冲和回复力的作用,防止了第二挡板脱离T型通孔,弹性垫片起到缓冲作用,水流从T型通孔的上端的第一挡板开设的通孔处流向滑跑带表面,且水流的流量很小,不会对飞机产生太大的阻力,且使得飞机在滑行时不会产生高温,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降温效果好、减小阻力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层、2气袋、3滑跑带、4浮筒、5T型通孔、6第一挡板、61通孔、7活塞杆、8套筒、9弹簧、10推盘、11弹性垫片、12压杆、13第二挡板、1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上飞机起降跑道,包括水层1,水层1的上端设置有多个气袋2,气袋2的数量多于两个,且气袋2呈矩形排布,且气袋2相互连接,气袋2的上端贴覆有滑跑带3,气袋2的下端位于水层1设置有浮筒4,滑跑带3开设有多个T型通孔5,T型通孔5的上端设置有与滑跑带3固定连接的第一挡板6,第一挡板6的上端等距离开设有多个通孔61。

滑跑带3的下端位于T型通孔5的周向连接有多个活塞杆7,活塞杆7的另一端套接有套筒8,套筒8的下端连接有推盘10,活塞杆7的周向环绕有弹簧9,弹簧9的一端与滑跑带3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套筒8与推盘10固定连接,推盘10的上端位于套筒8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垫片11,减小活塞杆7对推盘10挤压时造成损伤,推盘10的上端中部连接有压杆12,压杆12的上端连接有位于T型通孔5的内部且与T型通孔5较窄的孔相互贴合的第二挡板13,第二挡板13与T型通孔5的连接处连接有密封圈14,密封性好。

本水上飞机起降跑道,将跑道设计在水面上,当飞机降落时,因其自身重量的关系,对滑跑带3有一个很大的压力,滑跑带3下端的气袋2以及气袋2下端的浮筒4相应的向下沉一些,对降落的飞机起到缓冲作用,当飞机在滑跑带3上滑行时,滑跑带3下压,水对第二挡板13受到水向上的阻力,开始向上移动,套筒8向活塞杆7内压,弹簧9起到缓冲和回复力的作用,防止了第二挡板13脱离T型通孔5,弹性垫片11起到缓冲作用,水流从T型通孔5的上端的第一挡板6开设的通孔61处流向滑跑带3表面,且水流的流量很小,不会对飞机产生太大的阻力,且使得飞机在滑行时不会产生高温,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降温效果好、减小阻力等特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