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舶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机舱是船舶的动力中心,其内部结构复杂,热负荷大。船舶机舱需要良好的通风换气,以达到如下目的为主柴油机、发电柴油机、锅炉提供足够的空气量;降低机舱内部温度,维持机炉舱内良好的工作环境;排除可燃气体以防爆炸和火灾。机舱内设备集中,特别是主机和锅炉等大型设备散热量大,由于船舶的燃油储存舱许多是放在机舱的两边,成为两个向机舱放热的热源,而燃油日用柜、沉清柜、燃油加热器、燃油管路、蒸汽管路、蒸汽伴热管路以及分油机系统对机舱的散热量也很大,由此,机舱内的温度往往很高。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船舶通风系统[申请号:CN201420700209.4],包括风机和风管,风管上设置有出风口,风机的出风口和风管之间连接有空气冷却器一,空气冷却器一包括筒体、分别设在筒体两侧的进水缓冲腔和出水缓冲腔,进水缓冲腔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缓冲腔上设置有出水口,筒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冷却管,冷却管的一端和进水缓冲腔连通,另一端和出水缓冲腔连通,冷却管上设有若干冷却片,进水缓冲腔通过进水口和进水管连通,进水管和海水泵连接,出水缓冲腔通过出水口和出水管连通,进水管上设置有温控阀,风管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电路和温控阀连接。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降温的效果好不够好,更适合局部通风降温,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通风效果好,利于快速降温的船舶通风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船舶通风系统,包括U型进风管和U型出风管,所述的U型进风管的两端分别与开设在船体结构上的进风口相连接,所述的U型出风管的两端分别与开设在船体结构上的出风口相连接,所述的进风口上设有能够将外界空气吸入的吸风风机,所述的出风口上设有能够将空气船舶内空气吸出的出风风机,所述的U型进风管上开有若干供空气流通的第一空气流通口,所述的U型出风管上若干供空气流通的第二空气流通口,所述的U型进风管中设有能够将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船体结构上设有能够检测船舶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的控制器与冷却装置相连接。U型进风管将冷风从外界吸入分散在船舱中,热空气则通过U型出风管被吸出,通过出风口排出,且U型进风管中设有能够将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利于空气的快速冷却,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船舱中的温度,并将温度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冷却装置是否启动,从而节约能源。
在上述的船舶通风系统中,所述的U型进风管和U型出风管之间设有呈长方形的方形管,方形管的一侧与U型进风管相连通,方形管的另一侧与U型出风管相连通。方形管作为中间的缓冲管,实现U型进风管和U型出风管之间的直接连通。
在上述的船舶通风系统中,所述的方形管上开有供空气流进和流出的空气循环口,所述的空气循环口呈长条状,所述的方形管内设有能够将空气吸入的吸风风机以及位于该吸风风机后部的冷却装置。方形管能够实现船舱内自循环,即空气通过空气循环口进入,经冷却装置冷却后通过空气通过空气循环口流出,并不与外界空气发生交换。
在上述的船舶通风系统中,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螺旋状冷却管,所述的螺旋状冷却管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U型进风管和方形管中。冷却管呈螺旋状利于空气与冷却介质充分接触。
在上述的船舶通风系统中,所述的螺旋状冷却管通过水循环软管与水泵相连接,所述的水泵通过水循环软管与储水箱相连接,且水泵与控制器相连接。
在上述的船舶通风系统中,所述的螺旋状冷却管上固定连接有沿着螺旋状冷却管螺旋分布的导风板。导风板对于空气的流动具有导向作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船舶通风系统的优点在于:设置了两种模式,当船舱中温度较高时,通过与外界空气发生交换来实现通风降温,当船舱中温度不那么高时,通过方形管自循环来实现降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灵活性强,此外,U型进风管和U型出风管平铺于顶部,利于大面积空气流通,通风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框图。
图中,1U型进风管、2U型出风管、3进风口、4出风口、5吸风风机、6出风风机、7第一空气流通口、8第二空气流通口、9冷却装置、10温度传感器、11方形管、12螺旋状冷却管、13水循环软管、14水泵、15储水箱、17控制器、18空气循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船舶通风系统包括U型进风管1和U型出风管2,U型进风管1的两端分别与开设在船体结构上的进风口3相连接,U型出风管2的两端分别与开设在船体结构上的出风口4相连接,进风口3上设有能够将外界空气吸入的吸风风机5,出风口4上设有能够将空气船舶内空气吸出的出风风机6,U型进风管1上开有若干供空气流通的第一空气流通口7,U型出风管2上若干供空气流通的第二空气流通口8,U型进风管1中设有能够将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9,船体结构上设有能够检测船舶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与控制器17相连接,控制器17与冷却装置9相连接。U型进风管1将冷风从外界吸入分散在船舱中,热空气则通过U型出风管2被吸出,通过出风口4排出,且U型进风管1中设有能够将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9,利于空气的快速冷却,温度传感器10能够检测船舱中的温度,并将温度传输到控制器17,控制器17控制冷却装置9是否启动,从而节约能源。
其中,U型进风管1和U型出风管2之间设有呈长方形的方形管11,方形管11的一侧与U型进风管1相连通,方形管11的另一侧与U型出风管2相连通。方形管11作为中间的缓冲管,实现U型进风管1和U型出风管2之间的直接连通。方形管11上开有供空气流进和流出的空气循环口18,空气循环口18呈长条状,方形管11上设有能够控制空气循环口18的流进端和流出端的控制阀,当控制阀关闭时方形管11为密闭。方形管11内设有能够将空气吸入的吸风风机5以及位于该吸风风机5后部的冷却装置9。方形管11能够实现船舱内自循环,即空气通过空气循环口18进入,经冷却装置9冷却后通过空气通过空气循环口18流出,并不与外界空气发生交换。
更具体地说,冷却装置9包括螺旋状冷却管12,螺旋状冷却管12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U型进风管1和方形管11中。冷却管12呈螺旋状利于空气与冷却介质充分接触。作为一种改进,螺旋状冷却管12上固定连接有沿着螺旋状冷却管12螺旋分布的导风板。导风板对于空气的流动具有导向作用。螺旋状冷却管12通过水循环软管13与水泵14相连接,水泵14通过水循环软管13与储水箱15相连接,且水泵14与控制器17相连接。储水箱15可设置在船体外,通过海水对储水箱15内的水进行自然冷却,从而节约能源。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U型进风管1、U型出风管2、进风口3、出风口4、吸风风机5、出风风机6、第一空气流通口7、第二空气流通口8、冷却装置9、温度传感器10、方形管11、螺旋状冷却管12、水循环软管13、水泵14、储水箱15、控制器17、空气循环口1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