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多功能节能稳定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838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船舶多功能节能稳定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船舶冷库、空调、生活用水、卫生用水需要大量热源和冷源,通常使用压缩机提供,这耗费大量电力,使用清洁能源来节能成为市场主流,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若使用烟气管道来提供热源,因船舶使用重油产生的烟气含有碳氢化合物等,会覆盖在换热器表面,短时间内导热性明显下降,影响使用且烟气管道处不方便维修。若单纯使用太阳能制冷,由于光照强度、角度变化,热源供应不稳定,会导致冷量供应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多功能节能稳定制冷装置,采用以太阳能为主,缸套水与锅炉蒸气为辅的热源,不仅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也充分利用船舶上的高温缸套水和锅炉多余蒸气,两热源各独自一套加热管安装在发生器内,并通过温控阀保持发生器内的加热温度,无论光照强弱或夜间,都可为制冷机发生器提供持续稳定的热源,具有可靠性、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船舶多功能节能稳定制冷装置,包括次热源、加热发生器、主热源、膨胀水箱、换热器、空调、冷凝器、蓄冰桶、冷库与吸收器,次热源与主热源分别连接于加热发生器,加热发生器分别连接于换热器、空调与冷凝器,换热器连接于膨胀水箱,冷凝器分别连接于空调、蓄冰桶与冷库,空调、蓄冰桶与冷库分别连接于吸收器,吸收器连接于加热发生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加热发生器内设有主换热盘管与次换热盘管,主热源通过设有主温度传感器与截止阀十二的管路连接于主换热盘管的进口端,主换热盘管的出口端通过设有截止阀十三的管路连接于主热源,形成主热源循环加热回路,次热源通过设有次温度传感器与温控电磁阀的管路连接于次换热盘管进口端,次换热盘管的出口端连接于次热源,形成次热源循环加热回路,主温度传感器与次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于温控电磁阀。

进一步而言,所述次热源包括缸套水与锅炉蒸气,主热源包括太阳能集热板。

进一步而言,所述加热发生器通过设有截止阀一的管路连接于换热器,换热器通过设有截止阀二的管路连接于冷凝器,加热发生器通过设有截止阀四的管路连接于空调,空调通过设有截止阀五的管路连接于冷凝器,加热发生器通过设有截止阀三的管路连接于冷凝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冷凝器通过设有截止阀六与膨胀阀一的管路连接于空调,空调通过设有背压阀二与截止阀九的管路连接于吸收器,冷凝器通过设有截止阀七与膨胀阀二的管路连接于蓄冰桶,蓄冰桶通过设有背压阀一与截止阀八的管路连接于吸收器,蓄冰桶还通过设有循环泵一与截止阀十的管路连接于截止阀六与膨胀阀一之间的管路上,蓄冰桶还通过设有截止阀十一的管路连接于背压阀二与截止阀九的管路上,冷凝器通过设有膨胀阀三的管路连接于冷库,冷库通过设有背压阀三的管路连接于吸收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吸收器内设有冷却水换冷盘管,吸收器通过设有循环泵二的管路连接于加热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采用以太阳能为主,缸套水与锅炉蒸气为辅的热源,不仅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也充分利用船舶上的高温缸套水和锅炉多余蒸气,两热源各独自一套加热管安装在发生器内,并通过温控阀保持发生器内的加热温度,无论光照强弱或夜间,都可为制冷机发生器提供持续稳定的热源,具有可靠性、稳定性;

2.通过使用换热器加热生活用水,降低冷凝器功耗,节能效果更好;

3.采用热回收利用,能源利用率高;

4.将富余的冷量通过蓄冰桶储存,以供冷量供应不足时,为空调提供冷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次热源;2.加热发生器;3.主热源;4.温控电磁阀;5.膨胀水箱;6.换热器;7.截止阀一;8.截止阀二;9.截止阀三;10.截止阀四;11.截止阀五;14.截止阀六;15.截止阀七;23.截止阀八;25.截止阀九;26.截止阀十;28.截止阀十一;30.截止阀十二;31.截止阀十三;12.空调;13.冷凝器;16.膨胀阀一;17.膨胀阀二;18.膨胀阀三;19.蓄冰桶;20.冷库;21.背压阀一;22.背压阀二;24.背压阀三;27.循环泵一;29.循环泵二;32.吸收器;T1.主温度传感器;T2.次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舶多功能节能稳定制冷装置,包括次热源1、加热发生器2、主热源3、膨胀水箱5、换热器6、空调12、冷凝器13、蓄冰桶19、冷库20与吸收器32,次热源1与主热源3分别连接于加热发生器2,加热发生器2分别连接于换热器6、空调12与冷凝器13,换热器6连接于膨胀水箱5,冷凝器13分别连接于空调12、蓄冰桶19与冷库20,空调12、蓄冰桶19与冷库20分别连接于吸收器32,吸收器32连接于加热发生器2,加热发生器2内设有主换热盘管与次换热盘管,主热源3通过设有主温度传感器T1与截止阀十二30的管路连接于主换热盘管的进口端,主换热盘管的出口端通过设有截止阀十三31的管路连接于主热源3,形成主热源循环加热回路,次热源1通过设有次温度传感器T2与温控电磁阀4的管路连接于次换热盘管进口端,次换热盘管的出口端连接于次热源1,形成次热源循环加热回路,主温度传感器T1与次温度传感器T2分别连接于温控电磁阀4,次热源1包括缸套水与锅炉蒸气,主热源3包括太阳能集热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以太阳能集热板为主热源3,缸套水与锅炉蒸气为次热源1,不仅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也充分利用船舶上的高温缸套水和锅炉多余蒸气,两热源各独自一套加热管安装在发生器内,并通过温控电磁阀4保持发生器内的加热温度,无论光照强弱或夜间,都可为制冷机发生器提供持续稳定的热源,具有可靠性、稳定性。

更具体而言,所述加热发生器2通过设有截止阀一7的管路连接于换热器6,换热器6通过设有截止阀二8的管路连接于冷凝器13,加热发生器2通过设有截止阀四10的管路连接于空调12,空调12通过设有截止阀五11的管路连接于冷凝器13,加热发生器2通过设有截止阀三9的管路连接于冷凝器13。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蒸发出的高温制冷剂,通过换热器6放热提供给膨胀水箱5来初级冷凝,可作为生活用水使用,降低冷凝器13功耗,节能效果更好,同时通过空调12为空调制热提供热源来初级冷凝,使空调可制热使用。

更具体而言,所述冷凝器13通过设有截止阀六14与膨胀阀一16的管路连接于空调12,空调12通过设有背压阀二22与截止阀九25的管路连接于吸收器32,冷凝器13通过设有截止阀七15与膨胀阀二17的管路连接于蓄冰桶19,蓄冰桶19通过设有背压阀一21与截止阀八23的管路连接于吸收器32,蓄冰桶19还通过设有循环泵一27与截止阀十26的管路连接于截止阀六14与膨胀阀一16之间的管路上,蓄冰桶19还通过设有截止阀十一28的管路连接于背压阀二22与截止阀九25的管路上,冷凝器13通过设有膨胀阀三18的管路连接于冷库20,冷库20通过设有背压阀三24的管路连接于吸收器32。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冷凝器13将蒸发出的高温制冷剂进行冷凝,为空调12制冷提供冷源,使空调可制冷使用,同时将多余的冷量通过蓄冰桶19与冷库20储存,以供冷量供应不足时,为空调提供冷量,采用热回收利用,能源利用率高。

更具体而言,所述吸收器32内设有冷却水换冷盘管,吸收器32通过设有循环泵二29的管路连接于加热发生器2。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吸收器32吸收气态制冷剂后,通过循环泵二29流回加热发生器2,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

主热源3与次热源1通过换热盘管提供热源至加热发生器2,温控电磁阀4通过比较来自主温度传感器T1和次温度传感器T2的数值,调整温控电磁阀4开合度,调整次热源1加热流量,来保证加热发生器2内加热热源温度的稳定,蒸发出的高温制冷剂,通过换热器6放热提供给膨胀水箱5来初级冷凝,可作为生活用水使用,同时通过空调12为空调制热提供热源来初级冷凝,使空调可制热使用;

当不使用换热器6和空调12时,可关闭阀截止阀一7、截止阀二8、截止阀四10与截止阀五11,打开截止阀三9只使用冷凝器13冷凝,使高温蒸气冷凝为液态,通过膨胀阀一16、膨胀阀二17与膨胀阀三18达到蒸发压力,蒸发吸收空调12、蓄冰桶19、冷库20的热量变为气态,通过背压阀一21、背压阀二22、背压阀三24保证蒸发压力;

当不使用空调12制冷时,关闭截止阀六14和背压阀二22,当不使用蓄冰桶19蓄冷时,关闭截止阀七15和截止阀八23;

当使用蓄冰桶19为空调12供冷时,关闭截止阀六14和截止阀九25,打开截止阀十26、截止阀十一28,通过循环泵一27为空调12提供冷量;

当不使用蓄冰桶19供冷时再关闭截止阀十26、截止阀十一28,吸收器32吸收气态制冷剂后,通过循环泵二29流回加热发生器2;

当夜晚时,关闭截止阀十二30和截止阀十三31,仅使用次热源1加热。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