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机转接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2765阅读:1232来源:国知局
舵机转接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建造安装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舵机安装的舵机转接盘。



背景技术:

船舶在建造过程中对舵机底座和舵机基座的制造和安装要求较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舵机型号及舵机底座尺寸常会改变。舵机型号及舵机底座尺寸的变大会导致舵机基座的尺寸变大,但位于舵机前方的二次力矩补偿器基座限制了舵机基座的加大,所以更改舵机基座将会造成较大的更改量。另外,若更改舵机基座,将会导致舵机基座底部船体的修改和加强,甚至船体结构和舱室布置等都会改变,这直接导致了设计周期和送审周期的延长,从而延误交船计划,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转接盘,在不改变原有舵机基座、船体结构和其他设备的前提下,来实现不同舵机型号及舵机底座与舵机基座的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舵机转接盘,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舵机型号及舵机底座加大时,更改舵机基座更改量大,更改周期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舵机转接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环状的转接盘本体,所述转接盘本体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具有能容置舵机底座和舵机本体的中心孔的凹陷部;所述转接盘本体上环向设有能与所述舵机底座相连接的第一孔系,所述凹陷部上设置有能与舵机基座相连接的第二孔系。

优选地,在所述转接盘本体的外周边缘,还设置有避免所述转接盘本体与舵机阀块相干涉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为环形且与所述转接盘本体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系内的连接孔和所述第二孔系内的连接孔数量均为六个,且分别均布在与所述转接盘本体同轴的圆周上。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孔系形成的圆相切,且在所述第二孔系内的各连接孔处向转接盘本体的圆心处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盘本体的材质与所述舵机基座材质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2-3mm的倒角。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舵机型号加大或舵机底座尺寸加大时,将本实用新型舵机转接盘放置到原来的舵机基座上,并将舵机转接盘的第二孔系与舵机基座相连接,最后将加大后的舵机底座吊装到本实用新型舵机转接盘上,并将舵机转接盘的第一孔系与舵机底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在舵机底座和舵机型号加大的情况下不需要改动舵机基座和船体结构,减少了修改量,缩短了造船周期。

在本实用新型转接盘本体的外圆周边缘,还设置有避免转接盘本体与舵机阀块相干涉的缺口,安装时将缺口位置对应安装在舵机阀块侧,可以增大舵机阀块的安装检修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转接盘本体上的凹陷部形状不受限制,只要能容置安装舵机底座即可,但为了机加工方便,优选为与转接盘本体同轴设置的圆环形。

本实用新型舵机转接盘上的第一孔系和第二孔系的连接孔数量均为六个,且分别均布在与转接盘本体同轴的圆周上。在加工时可以以转接盘本体的外缘为基准对第一孔系和第二孔系定位钻孔,这样能够保证第一孔系节圆与第二孔系节圆之间的同轴度,能更有效的保证舵机底座与舵机基座之间的同轴度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中心孔的形状也不受限制,只要能容置舵机底座即可,但为了降低舵机转接盘重量,本实用新型中心孔的边缘与第二孔系的节圆相切,且在第二孔系的各连接孔处向中心侧凹陷,这样可以保证第二孔系的各连接孔处有足够强度,并去除不必要的结构,减轻重量。

本实用新型转接盘本体的材质优选与舵机基座材质相同,可以共同承受振动及预紧力,不会因为一个强度和硬度太高导致另一个内应力过大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转接盘本体的凹陷部与凹陷部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2-3mm的倒角,可以避免尖角所产生的应力集中,防止转接盘本体在振动等环境中开裂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舵机转接盘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舵机转接盘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舵机转接盘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4中X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舵机底座 2、舵机转接盘

3、舵机基座 8、固定垫片

9、调整垫片 10、拂配螺栓

11、六角螺母 12、六角薄螺母

21、转接盘本体 22、凹陷部

23、缺口 24、第一孔系

25、中心孔 26、第二孔系、

27、第二孔系节圆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舵机转接盘,包括圆环状的转接盘本体21,转接盘本体21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具有能容置舵机底座和舵机本体的中心孔25的凹陷部22;转接盘本体21上环向设有能与舵机底座相连接的第一孔系24,凹陷部22上设置有能与舵机基座3相连接的第二孔系26。

如图4~5所示,当舵机型号加大或舵机底座1尺寸加大需要使用舵机转接盘2时,首先应将调整垫片9按要求安装在固定垫片8之上,检查确认完毕后,将舵机转接盘2放在调整垫片9之上,并用拂配螺栓10、六角螺母11及防止六角螺母11松动的六角薄螺母12将舵机转接盘2的第二孔系26与舵机基座3的连接孔相连接,并按照规定的扭矩备紧。吊起舵机本体,缓慢落下,将舵机底座1恰好坐落于舵机转接盘2上,并用拂配螺栓10、六角螺母11及防止六角螺母11松动的六角薄螺母12将舵机转接盘2的第一孔系24和舵机底座1按照规定的扭矩连接起来。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在舵机安装的每一环节,都应严格按照舵机安装工艺要求安装,以保证舵机安装质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在舵机底座1和舵机型号加大的情况下不需要改动舵机基座3和船体结构,减少了修改量,缩短了造船周期。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盘本体21的外圆周边缘,还设置有避免转接盘本体21与舵机阀块 相干涉的缺口23,安装时将缺口23位置对应安装在舵机阀块侧,在避免干涉的同时可以增大舵机阀块的安装检修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盘本体21上的凹陷部22形状不受限制,只要能容置安装舵机底座1即可,但为了机加工方便,优选为与转接盘本体21同轴设置的圆形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舵机转接盘2上的第一孔系24和第二孔系26的连接孔数量均为六个,且分别均布在与转接盘本体21同轴的圆周上。在加工时可以以转接盘本体21的外缘为基准对第一孔系24和第二孔系26定位钻孔,这样能够保证第一孔系24节圆与第二孔系26节圆之间的同轴度,能更有效的保证舵机底座1与舵机基座3之间的同轴度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孔25的形状也不受限制,只要能容置舵机底座1即可,但为了降低舵机转接盘2重量,本实用新型中心孔25的边缘与第二孔系节圆27相切,且在第二孔系26的各连接孔处向中心侧凹陷,这样可以保证第二孔系26的各连接孔处有足够强度,并去除不必要的结构,减轻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盘本体21的材质优选与舵机基座3材质相同,可以共同承受振动及预紧力,不会因为一个强度和硬度太高导致另一个内应力过大而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盘本体21的凹陷部22与凹陷部侧壁之间还设置有2-3mm的倒角,可以避免尖角所产生的应力集中,防止转接盘本体21在振动等环境中开裂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不需要改动舵机基座和船体结构,减少了修改量,缩短了造船周期。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