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水面线三体救援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0379发布日期:2018-06-26 22:09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小水面线三体救援船。



背景技术:

小水线面三体船由于具有优良的高速航行阻力性能,且具有船长小、排水量大、甲板面积大、稳性及操纵性优良等优点,被许多国家看好。而近年来,各国船舶事故时有发生,如韩国“岁月号”邮轮的沉没,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及人员伤亡,因此,与之匹配的水上救援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如何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采取最有效的救援措施,直接关系到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如何快速地抵达救援现场解救遇险人员,完成救援任务,是现代救援船舶设计建造的出发点。救援船既可承担对港口码头等临岸设施及海上船舶事故的救助工作,也可以兼有其他一些功能,如潜水支援、对海难事故进行搜救工作等。作为沿海经济建设发展的必要保障手段,救援船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并进行相关的研发工作。现有的救援船多为单体船或双体船,由于事发海域往往气候恶劣而适航性不够,难以在高海情下快速抵达事故现场并安全开展救援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增大船体整体荷载同时减小船舶高速航行时的兴波阻力进而极大提高船舶救援能力的小水面线三体救援船。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小水面线三体救援船,包括主船体及对称设置于主船体两侧的辅船体,所述主船体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桥与辅船体固定连接,所述主船体、辅船体至少其一的船体底部通过立柱体连接有潜体,并使立柱体的中部位于船体预设水线处,且潜体位于船体预设水线以下。

所述立柱体垂直固定于主船体或辅船体的底部中线处;潜体固定于立柱体末端的轴心。

所述潜体为鱼雷形。

所述主船体的甲板平台上布设有消防升降云梯、救生艇、水密强光灯及水密遥控探照灯;辅船体的甲板平台上布设有船用吊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将主船体、辅船体至少其一的船体底部由常规的wigley型改进为由立柱体连接一只鱼雷形潜体的结构,通过立柱体来减小与水线面接触的面积,以利于船舶兴波阻力的减小,同时配合合理布置的辅船体产生的有利兴波干扰,进一步减小了兴波阻力。另外该船型也可使船体在波浪中增加的附加阻力更小。其次,由于潜体的作用,能够提供更大的浮力,增加有效载荷。进而极大提高了船舶救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潜体位置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潜体位置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潜体位置配置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甲板布置示意图。

图中:1-主船体、2-辅船体、3-连接桥、4-立柱体、5-潜体、6-船体预设水线、 7-消防升降云梯、8-救生艇、9-水密强光灯、10-水密遥控探照灯、11-船用吊机、12-罗经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是一种小水面线三体救援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一种小水面线三体救援船,包括主船体1及设置于主船体1两侧的辅船体2,主船体1的两侧对称焊接有连接桥3,每侧连接桥3的末端均与一只辅船体2焊接固定。如图1所示,优选将辅船体2通过连接桥3固定于主船体1的船尾两侧。主船体1、辅船体2至少其一的船体底部通过立柱体4连接有潜体5:即立柱体4和潜体5可以安装在主船体1的底部、两个辅船体2的底部或同时在主船体1底部和两个辅船体2底部同时安装,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仅在主船体1的底部设置立柱体4及潜体5

如图2所示,一种小水面线三体救援船,包括主船体1及位于主船体1两侧的辅船体2,主船体1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桥3与两个辅船体2固定连接。在主船体1的底部中线处垂直于主船体1焊接有立柱体4,立柱体4末端的轴心处固定有潜体5,并使立柱体4的中部位于船体预设水线6处,且潜体5位于船体预设水线6以下(如图3所示)。而两个辅船体2仍为常规的wigley船型。其中为提高船体浮力,潜体5优选为鱼雷形潜体。

实施例2:在两个辅船体2的底部设置立柱体4及潜体5

如图4所示,一种小水面线三体救援船,包括主船体1及位于主船体1两侧的辅船体2,主船体1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桥3与两个辅船体2固定连接。主船体1保持常规的wigley船型,在两个辅船体2的底部中线处垂直于辅船体2焊接有立柱体4,立柱体4末端的轴心处固定有潜体5,并使立柱体4的中部位于船体预设水线6处,且潜体5位于船体预设水线6以下(如图5所示)。其中为提高船体浮力,潜体5优选为鱼雷形潜体。

实施例3:同时在主船体1和辅船体2的底部设置立柱体4及潜体5

如图6所示,一种小水面线三体救援船,包括主船体1及位于主船体1两侧的辅船体2,主船体1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桥3与两个辅船体2固定连接。在主船体1和两个辅船体2的底部中线处分别垂直于主船体1和辅船体2焊接有立柱体4,立柱体4末端的轴心处固定有潜体5,并使立柱体4的中部位于船体预设水线6处,且潜体5位于船体预设水线6以下(如图7所示)。其中为提高船体浮力,潜体5优选为鱼雷形潜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船体1、辅船体2的底部设置立柱体4,有效减小了船体底部与水线的接触面积,因此减小了船体的兴波阻力;同时配合如实施例1-3所示的合理配置的辅船体2产生的有利兴波干扰,进一步减小了兴波阻力。而位于立柱体4末端的鱼雷形潜体为船体提供了更大的浮力支持,在相同的船长下,本实用新型的船体能够提供更大的浮力从而增大了船体的有效荷载。

如图8所示,为最大程度地满足救援要求,主船体1的甲板平台上布设有消防升降云梯7、救生艇8、水密强光灯9及水密遥控探照灯10;其中,水密强光灯9优选布设六盏,一盏设置在主船体1的船艏甲板处,两盏设置在左舷舷前和舷后处,两盏设置在右舷舷前和舷后处,一盏设置在主船体1的船尾甲板处;主船体1的甲板平台的中部设置有罗经甲板12,水密遥控探照灯10设置在罗经甲板12处;辅船体2的甲板平台上布设有船用吊机1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