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潜艇艇体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潜艇非耐压壳体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潜艇作为重要的海上作战力量,一直在海战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于武器技术的迅速发展,潜艇所处环境也日益严峻,潜艇的抗爆抗冲击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性能需求。其中现有的双壳体潜艇设置有外层的非耐压壳体以及内层的耐压壳体,但常规双壳体潜艇的非耐压壳体以及非耐压壳体不具有抗爆性或者抗爆性较低,因此其抵御水中兵器攻击的能力较低,在受攻击后壳体的受损程度以及变形程度较大,对潜艇的安全威胁很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艇非耐压壳体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实现有效、简便地提高现有双层壳潜艇艇体结构特别是耐压壳体的抗爆抗冲击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潜艇非耐压壳体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非耐压壳体是指双壳体潜艇的外壳体,本发明中的非耐压壳体由位于潜艇左/右舷侧的a区/c区、位于潜艇顶部的b区以及位于潜艇底部的d区构成;a区、b区、c区、d区依次相连围成完整的潜艇非耐压壳体;常规结构的a区/c区包含艇体舷侧非耐压壳、舷侧肘板、舷侧托板和舷侧肋骨等结构;a区和c区在常规结构的基础上加设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由四层面板以及位于各面板之间的金字塔点阵构成;包括位于最外侧的外面板、位于最内侧的内面板、以及位于外面板与内面板之间由内向外设置的第一层间板和第二层间板;相邻的面板之间设置有纵骨和肋骨;纵骨沿潜艇壳体首尾纵向延伸,肋骨垂直于纵骨沿周向布置;纵骨和肋骨上设置有面板以构成密闭空间;各层面板之间的纵骨和肋骨位置相互垂直交叉以支撑和连接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纵骨和肋骨相互交叉构成多网格结构;各网格结构分别与上方和下方的面板围成长方体结构;各长方体结构内嵌有金字塔单元结构,金字塔单元为四个杆元构成的金字塔形状,相邻金字塔单元底面支点或顶点相互连接构成金字塔点阵;金字塔单元底面的四个支点分别与网格的四个角重合;b区和d区为常规非耐压壳体结构,b区与上层建筑连接,d区为底部结构。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a区和c区中每隔四个肋位设置为完整的肋板,其余肋位设置为多段托板结构;完整的肋板分别与b区和d区的肋板相连构成环肋,环肋相隔四个肋位,环肋之间为均匀分布的分段肋骨。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的高度小于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负载水舱高度的三分之一。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各长方体结构中充满空气或者泡沫填料。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金字塔单元结构3e中,杆元的长度为100mm,杆元直径15.2mm,每个杆元与其在内面板的投影的夹角为45度,金字塔底面为正方形,边长为100mm,由杆元组成的金字塔的高度为70.72mm。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的外面板为潜艇的外壳板,其厚度范围为5mm至8mm;内面板厚度范围为5mm至8mm,内面板随靠近船底程度的增加而变厚。本发明还提供潜艇非耐压壳体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设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对常规薄弱部位的划分的步骤,具体是指:根据潜艇艇体截面结构特点,将其分为位于左/右舷侧的a区/c区,与上层建筑连接的b区和位于艇底的d区,将a区/c区原有的非耐压壳板,置换为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步骤二、对a区、c区的网格状结构设计的步骤,具体是指:由于常规潜艇非耐压壳体属于环肋圆柱壳结构,壳板上装有肋骨,故加设纵骨,并采用“砌砖”的方法将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运用在非耐压壳体上。常规潜艇某舱段a区非耐压壳体除了肋板与托板之外,非耐压壳体被肋骨划分为环状区间。以不削弱常规潜艇非耐压壳体本身结构为原则,将纵骨和肋骨设置为扁钢,并适量加高,以使金字塔点阵结构可嵌入到网格当中。步骤三、对a区、c区的点阵夹层结构设计的步骤,具体是指:将纵骨和肋骨高度设计相等,使得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的纵骨和肋骨交错形成一个个网格,并将金字塔点阵结构嵌入到网格当中;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的四层面板从内到外分别为下面板、第一层间板、第二层间板、上面板,上面板即原结构的非耐压壳壳板;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依次安装下面板、金字塔点阵结构、第一层间板、金字塔点阵结构、第二层间板、金字塔点阵结构以及上面板,在安装面板过程中将板材安装在纵骨和肋骨的相应位置;步骤四、a区、c区与b区、d区的连接构造的步骤,具体是指:使非耐压壳体在b区和d区与常规潜艇非耐压壳一致、b区和d区的各肋骨与a区和c区的肋骨位置对应,其中每隔四个肋位a区、c区与b区、d区的肋板相互连接形成环肋;以b区和d区最边缘的纵桁腹板作为a区和c区点阵夹层结构的终止位置。对上述设计方法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在每个肋位增加肘板以过渡支撑。对上述设计方法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在舱段两端的上部纵桁、实肋板与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的下面板相连处、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的下面板与实肋板相连处、潜艇底部非耐压壳环肋位置分别设置加强构件的步骤。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出一种将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应用于非耐压壳体的薄弱区域的结构以及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不降低原非耐压壳体的结构性能前提下,通过将常规非耐压壳体替换为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以改善其抗爆性能,其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结构的改变以及设计,使安装了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的潜艇舱段的抗爆性能(以减小耐压壳体的最大变形量为计算基础)比在原有基础之上提高69.7%,其中本发明的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的基本承压深度为435米,能够充分满足现有潜艇的使用需求。2、创造性的提供了分区设计方法,减少对潜艇原有结构以及布局的影响,其中b区和d区结构以及材料等保持原样,对a区和c区应用的新结构充分结合了原有壳体的基本结构,其肋板和肋骨的位置以及总尺寸基本不变,仅作分层以及点状结构填充处理,大大减小了对原有结构的改变和影响,压缩了整个潜艇壳体重新设计的工作量,实现了原有壳体基本数据的充分利用。3、利用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以及结构之间的填充设计,使得爆炸冲击发生时能够以向水中辐射稀疏波的形式,大幅消减入射波冲量,从而改善壳体的变形以及应力变化过程,使得潜艇壳体整体变形量更小。因此在本发明基本结构的基础之上,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其极限变形与应力承受能力的提升,进而为设计更高性能与安全性的潜艇提供设计基础。4、在金字塔点阵结构中填充防辐射噪声的高分子材料,可有效降低主机等振源产生的结构辐射噪声,降低敌方被动声呐的识别概率。5、在金字塔点阵结构中填充吸声材料,可有效吸收敌方主动声呐发射的水中声波,提高我方潜艇的隐蔽性和安全性。6、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简以及设计方法简明易行,可实现性高,可直接应用于对新潜艇的设计以及对现有潜艇的结构改进,其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可重现度高,有利于该结构以及方法的推广应用。基于本发明的点阵夹层壳体结构,结合其他相应的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挥和扩展其技术效果,扩展潜艇的技术性能,包括7、可在金字塔点阵夹层结构中填充防辐射噪音的高分子材料,有效降低主机等振源产生的结构辐射噪声,降低被敌方被动声呐识别的概率。8、可在金字塔点阵结构中填充吸声材料,有效吸收敌方主动声呐发出的水中声波,提高我方潜艇的隐蔽性。附图说明图1是对潜艇a、b、c、d区域的划分结果示意图;图2是常规潜艇的非耐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非耐压壳体上的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的多层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m区域的放大图;图5是非耐压壳体上的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中的单元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非耐压壳体上的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的肋骨结构设计示意图;图7非耐压壳体上的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的加强构件的位置示意图一;图8非耐压壳体上的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的加强构件的位置示意图二;图9是非耐压壳体上的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有限元模型示意图;图10是潜艇下潜的计算深度435m时点阵夹层结构受外水域和舷间水域两边的高静水压情况示意图;图11为耐压壳受到舷间水域的高静水压情况示意图;图12是非耐压壳体的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的构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详细说明。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潜艇非耐压壳体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非耐压壳体是指双壳体潜艇的外壳体。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中,根据潜艇的不同外壳区域遭受爆炸冲击的强度以及概率,将潜艇的壳体划分为四个区域,包括位于潜艇左/右舷侧的a/c区、位于潜艇顶部的b区以及位于潜艇底部的d区;通常而言,b区和d区一般强度较高,受爆炸冲击的概率较小,且b区与上层建筑连接,d区为底部结构,因此仍保留其常规非耐压壳体结构设计;相对而言、a区和c区作为爆炸冲击的主要作用区域和抗爆薄弱部位,因此本发明中主要针对a区和c区进行结构设计以提高其性能。为保证潜艇整体结构以及性能的完整,本发明中由a区、b区、c区、d区依次相连围成完整的潜艇非耐压壳体;内层的耐压壳体仍保持相应潜艇的原有设计。如图2所示,一般而言,非耐压壳体的a区/c区包含艇体舷侧非耐压壳、舷侧肘板、舷侧托板/纵骨2a和舷侧肋骨2b等结构;为尽量保持非耐压壳体原有的结构性能,降低对潜艇结构的改变量、降低设计以及改造难度,本发明中是在现有的基本结构基础之上作出的改进。具体而言,在非耐压壳体中,将a区和c区设置为图3、图4所示的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由四层面板以及位于各面板之间的金字塔点阵构成;包括位于最外侧的外面板3a、位于最内侧的内面板3d、以及位于外面板3a与内面板3d之间由内向外设置的第一层间板3c和第二层间板3b;相邻的面板之间设置有纵骨2a和肋骨2b;纵骨2a沿潜艇壳体首尾纵向延伸,肋骨2b垂直于纵骨2a沿周向布置;纵骨2a和肋骨2b上设置有面板以构成密闭空间;各层面板之间的纵骨2a和肋骨2b位置相互垂直交叉以支撑和连接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纵骨2a和肋骨2b相互交叉构成多网格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纵骨2a和肋骨2b可以与原有潜艇非耐压壳体的肋骨2b和托板等结构的位置相同或者在其基础上进行细微调节,以便于利用原有的结构设计,不需要对b区和d区进行适应修改,减少潜艇的设计和制造难度。a区和c区中的各网格结构分别与上方和下方的面板围成长方体结构;各长方体结构内嵌设有金字塔单元结构3e,如图5所示,金字塔单元结构3e为四个杆元4a构成的金字塔形状,相邻金字塔单元结构3e底面支点4b或顶点4c相互连接构成金字塔点阵;金字塔单元结构3e底面的四个支点4b分别与网格的四个角重合;在具体加工过程中,对于常规潜艇结构可以采用如下优选数据,其金字塔单元结构3e中杆元4a的长度为100mm,杆元4a直径15.2mm,每个杆元4a与其在内面板3d的投影的夹角为45度,金字塔底面为正方形,边长为100mm,由杆元4a组成的金字塔的高度为70.72mm。相应的,其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的外面板3a作为潜艇的外壳板,其厚度范围为5mm至8mm;内面板3d厚度范围为5mm至8mm,内面板3d随靠近船底程度的增加而变厚。如图6所示,在保证非耐压壳体结构强度的基础之上,将a区和c区中每隔四个肋位设置为完整的肋板,其余肋位设置为多段托板结构的分段肋骨5b;完整的肋板分别与b区和d区的肋板相连构成环肋5a,环肋5a相隔四个肋位,环肋5a之间为均匀分布的分段肋骨5b。一方面充分结合原有非耐压壳体的结构设计,保留原有设计功能,另一方面使得封闭的长方体结构相互串联,形成整体的承压缓冲区域,环肋5a使得四个区域能够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的高度小于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负载水舱高度的三分之一。为限制壳体的整体厚度以及空间占用,避免对潜艇的基本结构造成影响,该壳体结构的整体高度(相当于非耐压壳层的整体厚度)应当小于负载水舱高度的三分之一。为进一步扩展本发明的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的功能,可以在各长方体结构中充满空气或者泡沫填料等填料。以实现提高抗冲击能力、减震降噪等各种额外性能。为进一步对本发明的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进行描述,针对某型常规潜艇的基本结构以及参数对其进行非耐压壳体的应用设计,其设计尺寸如表1所示表1某型潜艇非耐压壳体的设计参数以表1中某型潜艇非耐压壳体的设计参数为基础,使用有限元前后处理及分析系统msc.patran对潜艇舱段的抗静压以及抗爆性能进行仿真验证,为了描述的简洁性,后文中将装有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的潜艇简称为防护潜艇。其基本步骤包括:1)建立舱段模型,以表1中的设计参数为基准,在msc.patran中建立舱段模型的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同时赋予材料参数以及单元属性;由于一个舱段内的金字塔单元杆件的数量庞大,导致模型单元数量极大,考虑到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本文中舱段模型仅建立一舷的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并对其施加高静水压载荷,分析其位移、应变以及应力。由于潜艇的对称性,本文仅对这一侧的位移、应力及应变进行分析研宄。在实际建模中,在对称的另一舷建立常规潜艇非耐压壳体,为进行分析的一舷点阵夹芯壳板结构提供相应的边界条件,并保持潜艇舱段的完整性。因为潜艇a区的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以a区的网格划分要相对较细,其余部分,如耐压壳、舱壁结构等,网格划分则相对较粗。最终得到的有限元模型如图9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潜艇a区,即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的单元较细。此部分的面板,即上下面板和第一、二层间板,在每个肋位轴向方向划分6个单元,每个板壳单元呈正方形,采用pshell类型;拓扑选择quad4。上面板和第一层间板部分单元为矩形和三角形,采用pshell类型。芯层的金字塔单元杆件则采用pbar类型,拓扑选择bar2。因为将杆件划分成2个及2个以上的单元才能使其发生塑性屈曲、塑性屈服等破坏模式,所以将每个杆件划分为2个单元。舱段模型的其余部分,包括上甲板、耐压壳体、耐压舱壁、肋板、托板以及主要支撑结构等,根据该型常规潜艇图纸建立几何模型,并划分单元。为了提高计算机的计算效率并减小模型规模,建模过程中对这些结构进行了相应的简化,并且将单元划分较粗。肋板、托板、舱壁、上甲板、耐压壳体以及外壳体等结构采用板壳单元;t型材、球扁钢等构件采用梁单元。2)确定工况:本发明需要利用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来提高艇体结构的抗爆抗冲击性能,但同时需要使夹层结构能够承受高静水压。因此,静水压工况选取为:在潜艇a区(即点阵夹芯壳板结构)受到外水域和舷间水域两边的高静水压,同时耐压壳受到舷间水域的高静水压。实际上,潜艇外壳板其余部分同样受到两边的压强,但其为单层壳体,两边所受压力抵消,所以建模中施加载荷时没有体现这一点。一般常规动力潜艇的极限深度约为300m,计算深度为435m。所以将载荷大小定为潜艇下潜的计算深度435m。髙静水压载荷施加的部分情况如图10、图11所示。3)定义边界条件:潜艇舱段有限元模型的两端为固支条件,即对舱段内、外壳两端的节点施加固支约束;4)本构模型的确定:本发明中是利用msc.nastran的静力分析功能分析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的抗静压能力,模型中各部分均采用线性材料模型,材料参数如表2所示:表2静力分析中的材料参数e/gpa泊松比v/(kg/m-3)2100.37800在上述基础之上,得到舱段模型计算结果,由舱段计算结果的应力云图结果可知,舱段模型中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两侧同时受到外水域和舷间水域施加的435m水压,同时耐压壳受到435m水压时,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的变形呈现马鞍状,部分结构呈现应力集中的情况,如舱段两端的上部纵桁应力值为633mpa,点阵夹芯壳板结构的下面板与实肋板相连处应力值为496mpa,潜艇底部外壳板环肋5a应力值为507mpa。这些应力集中的地方(如图6、图7、图8中①、②、③、④位置,图中以不同形状表示相应区域位置)增加表3中尺寸的加强构件后,耐压壳应力小于600mpa,其余结构应力小于450mpa。表3加强构件方案经过计算表明:潜艇舱段在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两边同时受到外水域和舷间水域施加的435m水压,同时耐压壳受到435m水压时,耐压壳应力最大值为414mpa,小于许用应力,处于安全范围之内。对于外壳板而言,实肋板与点阵夹芯壳板结构下面板的相交处和舱段两端上部纵桁应力较大,应力最大值为437mpa,处于安全范围之内。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的上下面板和第一、二层间板的应力随纵骨2a和肋骨2b呈网格状分布,与纵骨2a和肋骨2b相交的部分应力较小,纵骨2a和肋骨2b形成的网格中间部分的应力较大。应力分布大小顺序为:第二层间板的应力<上面板的应力<第一层间板的应力<下面板的应力。金字塔点阵夹层的应力分布与纵骨2a和肋骨2b相连的杆件的应力相比较小,第三层点阵夹层,即与上面板相邻的芯层应力最大,最大应力为341mpa,小于许用应力,满足设计需要。通过静力分析,并在后续设计中加强构件后,对于改良过的防护潜艇舱段模型,在计算水深的高静水压下,最大变形为9.51mm,位于耐压壳上端,板单元的最大应力为437mpa,位于舱段两端的上部纵桁,梁单元的最大应力为341mpa,位于芯层的杆件,都处于安全范围内。证明本发明设计的安装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的潜艇舱段在计算水深的静水压下处于安全状态,具有良好的抗静压性能。进一步地,在上述基础之上,建立常规潜艇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其在水下爆炸工况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分析其抗爆性能,并与装有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的潜艇舱段的抗爆性能作对比。为了准确对比两者的抗爆性能,常规潜艇有限元模型中,爆炸工况、外水域与舷间水域的设置、欧拉初始条件、边界条件、材料本构模型、单元属性和工况都与前文中防护潜艇有限元模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通过模拟分析可知,常规潜艇舱段结构在水下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迎爆面非耐压壳的变形从舱段中间扩散至舱段两端。4ms时迎爆面上甲板开始发生变形,随横梁的分布呈波纹状,上甲板上有横梁支撑的部分变形较小。10ms时背爆面上甲板开始变形,这主要是因为迎爆面冲击波的作用使得舷间水受到挤压,短时间内得到巨大能量的舷间水从迎爆面冲击到背爆面,在背爆面上甲板处受到积压,从而使得背爆面上甲板处变形较大。防护潜艇也存在同样的动态响应现象。在40ms时常规潜艇舱段的整体变形已趋于稳定,取40ms时刻模型的变形为最终变形。耐压壳的最终最大变形为208mm。同样的工况下,对于防护潜艇,在整体变形过程的前期,耐压壳迎爆面的变形随着外肋骨2b的分布呈波纹状,在整体变形过程的后期,波纹状的变形不再明显,迎爆面呈现凹坑状,由于实肋板的支撑作用,耐压壳上存在一大一小两个凹坑。在40ms时,耐压壳的最大变形为63mm。此时背爆面有局部变形,这主要是由在舷间自由流动的有着较大能量的舷间水带来的。在实艇水下爆炸工况下,舷间水并不能在舷间自由流动,因此耐压壳背爆面的变形会更小一些。在冲击发生时,应力波从迎爆面中部传播到整个迎爆面,再传递到背爆面。在变形过程的前期,耐压壳与肋板和肋骨2b相交的位置出现应力集中,而在变形过程的后期,耐压壳上有肋板和托板支撑的位置的应力反而较小。在水下爆炸工况下减小耐压壳的变形是设计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的主要目的,所以将耐压壳最终的最大变形作为评价常规潜艇与防护潜艇抗爆性能的指标。常规潜艇和防护潜艇的耐压壳的最终最大变形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安装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的潜艇舱段的抗爆性能比常规潜艇提高了69.7%。表4常规潜艇和防护潜艇抗爆性能的对比常规潜艇防护潜艇抗爆性能提高比耐压壳最大变形208mm63mm69.7%为便于实施本发明提到的的具体结构,本申请还提供潜艇非耐压壳体金字塔点阵夹层抗冲击结构设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对常规薄弱部位的划分的步骤,具体是指:根据潜艇艇体截面结构特点,将其分为位于左/右舷侧的a区/c区,与上层建筑连接的b区和位于艇底下方的d区,将a区/c区原有的非耐压壳板,置换为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通常而言,潜艇的上述四个区域可以根据其基本结构的变化以及功能区域的划分进行分割,但上述区域的划分并非绝对设计要求,根据潜艇实际面临的冲击状态以及一些功能以及结构的特别需求,可能还会在上述基本划分规则之上进行进一步设计或者调节,本发明仅总设计原理上给出基本的设计原则。步骤二、对a区、c区的网格状结构设计的步骤,具体是指:针对常规潜艇非耐压壳体的板架结构,在壳板上装设肋骨2b和纵骨2a,采用“砌砖”的方法将金字塔点阵夹芯壳板结构运用在非耐压壳体上。通常而言,常规潜艇某舱段a区非耐压壳体除了肋板与托板之外,非耐压壳体被肋骨2b和纵骨2a划分为网格状。以不削弱常规潜艇非耐压壳体本身结构为原则,将骨设置为扁钢同时增加同样扁钢的纵骨2a,并适量加高,以使金字塔点阵结构可嵌入到网格当中。步骤三、对a区、c区的点阵夹层结构设计的步骤,具体是指:如图12所示,将纵骨2a和肋骨2b高度设计相等,使得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的纵骨2a和肋骨2b交错形成一个个长方体网格,并将金字塔点阵结构嵌入到网格当中;金字塔点阵夹层壳板结构的四层面板从内到外分别为下面板、第一层间板3c、第二层间板3b、上面板,上面板即为原非耐压壳壳板;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依次安装下面板、金字塔点阵结构、第一层间板3c、金字塔点阵结构、第二层间板3b、金字塔点阵结构以及上面板,在安装面板过程中将板材安装在纵骨2a和肋骨2b的相应位置;步骤四、a区、c区与b区、d区的连接构造的步骤,具体是指:使非耐压壳体在b区和d区与常规潜艇非耐压壳一致、b区和d区的各肋骨2b与a区和c区的肋骨2b位置对应,其中每隔四个肋位a区、c区与b区、d区的肋板相互连接形成环肋5a;以b区和d区最边缘的纵桁腹板作为a区和c区点阵夹层结构的终止位置。为了避免壳体结构表面应力过于集中,本实施例中还在在每个肋位增加肘板以过渡支撑。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