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道式船舶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4481发布日期:2019-01-05 08:57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涵道式船舶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领域,尤其是一种涵道式船舶推进器。



背景技术:

船舶航行中主要的阻力为摩擦阻力、兴波阻力、粘压阻力,而制约船舶高速航行的主要为可达到总阻力50%以上的兴波阻力;兴波阻力是船体前进过程中推开船体前部的水而受到的阻力,在这过程中因为船首的水受到了挤压,会向上拱起,所以产生的船首波,使兴波阻力进一步增加,并会与其他正常水波发生碰撞,因此船舶航速越快兴波阻力越大;具有外挂螺旋桨和尾舵的船舶,存在高速航行时兴波阻力较大增加动力损耗,且航行不够平稳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高速航行时兴波阻力较小减小动力损耗,且航行平稳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具有外挂螺旋桨和尾舵的船舶,存在高速航行时兴波阻力较大增加动力损耗,且航行不够平稳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速航行时兴波阻力较小减小动力损耗,且航行平稳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涵道式船舶推进器,包括:螺旋桨,设于船体下部的壳体,设于壳体中的中隔体、对称设于中隔体两侧且与壳体前端贯通的两个进水道,设于中隔体上的内置舵,设于壳体后端且前端与进水道后端连通的出水道;螺旋桨位于出水道中;进水道进口端的下侧低于船体的空载吃水线。所述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航行时水流从与壳体前端贯通的两个进水道进入,减小船首受到水的阻力和挤压,高速航行时兴波阻力较小减小动力损耗,且航行平稳;通过内置舵调整船舶航行方向,螺旋桨、内置舵内置于壳体中不会挂住渔网、水草等,不会与礁石等碰撞,提高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置舵包括:中舵板,后端与中舵板上端连接的中扳杆,上端与中舵板前端连接且与中隔体后端铰接的前舵轴。内置舵结构简单实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置舵包括:对称设置于中隔体两侧端且前端与中隔体两侧端一一对应铰接的两个侧舵板,两个设于中隔体中且一端与两个侧舵板前端一一对应连接的前扳杆。内置舵结构简单实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还包括:设于壳体后端且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分舵构成的急停倒车舵;分舵包括:一端与壳体上端通过横向铰接轴铰接的分舵板,与壳体上端铰接的油缸;油缸的活塞杆与分舵板铰接;分舵使用时与出水道后端相对;分舵不使用时转到出水道上方。急停倒车舵能快捷实现船舶的急停或倒车;当需要急停或倒车时,急停倒车舵的油缸的活塞杆伸出,使分舵板向下转动到与出水道后端相对实现急停或倒车,且通过调整两个分舵板的相对位置也能实现调整船舶航行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舵板的形状为球面切面;球面切面上两条大圆弧在交点处的切线的夹角α为50度至70度;一个分舵板的一侧端与另一个分舵板的一侧端接触,且两个分舵板的凸端位于相对外侧。分舵板的形状为球面切面,球面切面上两条大圆弧在交点处的切线的夹角α为50度至70度,利于实现船舶的急停或倒车及调整船舶航行方向,且利于减小水流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水道的截面积大于出水道的截面积;进水道前端的截面积大于进水道后端的截面积。利于船首水快速流入进水道,减小船首受到水的阻力和挤压,高速航行时减小兴波阻力效果更好。

一种涵道式船舶推进器,包括:螺旋桨,设于船体下部的壳体,设于壳体中的两个横向对称设置且与壳体前端贯通的水道;水道的前端和后端与壳体的前端和后端一一对应贯通;螺旋桨有两个;两个螺旋桨一一对应设于两个水道中;水道进口端的下侧低于船体的空载吃水线。所述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航行时水流从与壳体前端贯通的两个水道进入,减小船首受到水的阻力和挤压,高速航行时兴波阻力较小减小动力损耗,且航行平稳,通过调整两个螺旋桨的转速差实现调整船舶航行方向,螺旋桨内置于壳体中不会挂住渔网、水草等,不会与礁石等碰撞,提高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还包括:设于壳体后端且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分舵构成的急停倒车舵;分舵包括:一端与壳体上端通过横向铰接轴铰接的分舵板,与壳体上端铰接的油缸;油缸的活塞杆与分舵板铰接;分舵使用时与水道后端相对;分舵不使用时转到水道上方。急停倒车舵能快捷实现船舶的急停或倒车;当需要急停或倒车时,急停倒车舵的油缸的活塞杆伸出,使分舵板向下转动到与道后端相对实现急停或倒车,且通过调整两个分舵板的相对位置也能实现调整船舶航行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舵板的形状为球面切面;球面切面上两条大圆弧在交点处的切线的夹角α为50度至70度;一个分舵板的一侧端与另一个分舵板的一侧端接触,且两个分舵板的凸端位于相对外侧。分舵板的形状为球面切面,球面切面上两条大圆弧在交点处的切线的夹角α为50度至70度,利于实现船舶的急停或倒车及调整船舶航行方向,且利于减小水流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道前端的截面积大于水道后端的截面积。利于船首水快速流入水道,减小船首受到水的阻力和挤压,高速航行时减小兴波阻力效果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航行时水流从与壳体前端贯通的两个进水道进入,减小船首受到水的阻力和挤压,高速航行时兴波阻力较小减小动力损耗,且航行平稳;通过内置舵调整船舶航行方向,螺旋桨、内置舵内置于壳体中不会挂住渔网、水草等,不会与礁石等碰撞,提高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或所述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航行时水流从与壳体前端贯通的两个水道进入,减小船首受到水的阻力和挤压,高速航行时兴波阻力较小减小动力损耗,且航行平稳,通过调整两个螺旋桨的转速差实现调整船舶航行方向,螺旋桨内置于壳体中不会挂住渔网、水草等,不会与礁石等碰撞,提高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内置舵结构简单实用。急停倒车舵能快捷实现船舶的急停或倒车;当需要急停或倒车时,急停倒车舵的油缸的活塞杆伸出,使分舵板向下转动到与出水道后端或水道后端相对实现急停或倒车,且通过调整两个分舵板的相对位置也能实现调整船舶航行方向。分舵板的形状为球面切面,球面切面上两条大圆弧在交点处的切线的夹角α为50度至70度,利于实现船舶的急停或倒车及调整船舶航行方向,且利于减小水流阻力。进水道的截面积大于出水道的截面积,进水道前端的截面积大于进水道后端的截面积,利于船首水快速流入进水道或水道,减小船首受到水的阻力和挤压,高速航行时减小兴波阻力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急停倒车舵使用时的状态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中:a是急停倒车舵急停倒车的状态图,b和c分别是急停倒车舵用于右转或左转的状态图;

图5是另一种内置舵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内置舵使用时的状态图图;

图7中:d是分舵板的结构示意图,e是d的左视图,f是d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螺旋桨1、壳体2、中隔体3、进水道4、出水道5、中舵板6、中扳杆7、前舵轴8、侧舵板9、前扳杆10、急停倒车舵11、横向铰接轴12、分舵板13、油缸14、水道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一种涵道式船舶推进器,包括:螺旋桨1,设于船体(附图中未画出)下部的壳体2,设于壳体2中的中隔体3、对称设于中隔体3两侧且与壳体2前端贯通的两个进水道4,设于中隔体3上的内置舵,设于壳体2后端且前端与进水道4后端连通的出水道5;螺旋桨1位于出水道5中;进水道4进口端的下侧低于船体的空载吃水线;进水道4的水平中位面低于船体的满载吃水线。

所述的内置舵包括:中舵板6,后端与中舵板6上端连接的中扳杆7,上端与中舵板6前端螺接且与中隔体3后端铰接的前舵轴8。

所述的另一种结构的内置舵包括:对称设置于中隔体3两侧端且前端与中隔体3两侧端一一对应铰接的两个侧舵板9,两个设于中隔体3中且一端与两个侧舵板9前端一一对应螺接的前扳杆10。

所述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还包括:设于壳体2后端且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分舵构成的急停倒车舵11;分舵包括:一端与壳体2上端通过横向铰接轴12铰接的分舵板13,与壳体2上端铰接的油缸14;油缸14的活塞杆与分舵板13铰接;分舵使用时与出水道5后端相对;分舵不使用时转到出水道5上方。

所述的分舵板13的形状为球面切面;球面切面上两条大圆弧在交点处的切线的夹角α为60度;一个分舵板13的一侧端与另一个分舵板13的一侧端接触,且两个分舵板13的凸端位于相对外侧。

所述的进水道4的截面积大于出水道5的截面积;进水道4前端的截面积大于进水道4后端的截面积。

所述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使用时,通过内置舵调整船舶航行方向,当需要急停或倒车时,急停倒车舵11的油缸14的活塞杆伸出,使分舵板13向下转动到与出水道5后端相对实现急停或倒车,且通过调整两个分舵板13的相对位置也能实现调整船舶航行方向。

实施例2,如附图8所示,并参见附图1至附图4、附图7:一种涵道式船舶推进器,包括:螺旋桨1,设于船体下部的壳体2,设于壳体2中的两个横向对称设置且与壳体2前端贯通的水道15;水道15的前端和后端与壳体2的前端和后端一一对应贯通;螺旋桨1有两个;两个螺旋桨1一一对应设于两个水道15中;水道15进口端的下侧低于船体的空载吃水线;水道15的水平中位面低于船体的满载吃水线。

所述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还包括:设于壳体2后端且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分舵构成的急停倒车舵11;分舵包括:一端与壳体2上端通过横向铰接轴12铰接的分舵板13,与壳体2上端铰接的油缸14;油缸14的活塞杆与分舵板13铰接;分舵使用时与水道15后端相对;分舵不使用时转到水道15上方。

所述的分舵板13的形状为球面切面;球面切面上两条大圆弧在交点处的切线的夹角α为60度;一个分舵板13的一侧端与另一个分舵板13的一侧端接触,且两个分舵板13的凸端位于相对外侧。

所述的水道15前端的截面积大于水道15后端的截面积。

所述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使用时,通过调整两个螺旋桨1的转速差实现调整船舶航行方向,当需要急停或倒车时,急停倒车舵11的油缸14的活塞杆伸出,使分舵板13向下转动到与水道15后端相对实现急停或倒车,且通过调整两个分舵板13的相对位置也能实现调整船舶航行方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航行时水流从与壳体前端贯通的两个进水道进入,减小船首受到水的阻力和挤压,高速航行时兴波阻力较小减小动力损耗,且航行平稳;通过内置舵调整船舶航行方向,螺旋桨、内置舵内置于壳体中不会挂住渔网、水草等,不会与礁石等碰撞,提高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或所述的涵道式船舶推进器,航行时水流从与壳体前端贯通的两个水道进入,减小船首受到水的阻力和挤压,高速航行时兴波阻力较小减小动力损耗,且航行平稳,通过调整两个螺旋桨的转速差实现调整船舶航行方向,螺旋桨内置于壳体中不会挂住渔网、水草等,不会与礁石等碰撞,提高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内置舵结构简单实用。急停倒车舵11能使快捷实现船舶的急停或倒车;当需要急停或倒车时,急停倒车舵11的油缸的活塞杆伸出,使分舵板向下转动到与出水道后端或水道后端相对实现急停或倒车,且通过调整两个分舵板的相对位置也能实现调整船舶航行方向。分舵板的形状为球面切面,球面切面上两条大圆弧在交点处的切线的夹角α为60度,利于实现船舶的急停或倒车及调整船舶航行方向,且利于减小水流阻力。进水道的截面积大于出水道的截面积,进水道前端的截面积大于进水道后端的截面积,利于船首水快速流入进水道或水道,减小船首受到水的阻力和挤压,高速航行时减小兴波阻力效果更好。

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或技术数据可以进行重新选择及组合,从而构成新的实施例,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进行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的,因此这些本发明没有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