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登船桥接船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6959发布日期:2018-12-22 09:10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登船桥接船渡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登船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登船桥接船渡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国家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用于输送旅客的登船桥也随之发展起来,登船桥是港口邮轮码头接邮轮供旅客上下船所用移动登船设备,是港口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给旅客提供舒适的环境。

现阶段技术中公开的接船渡板结构,大多属于伸缩式接船渡板,此技术能够通过设置伸缩机构来实现接船渡板在垂直邮轮方向上的运动。由于邮轮的门的宽度不同,其对搭接邮轮的渡板宽度也有所限制,因此需要搭接的渡板宽度可进行适应性的调节。

目前现有的技术是采用多渡板结构,通过判断邮轮门宽来确定搭接邮轮选用的渡板个数,但此机构缺点明显,即如若设置多渡板结构,接船渡板的结构必定比较笨重,且当只有部分渡板搭接邮轮时,此时的渡板结构重心不稳,当旅客通过时,会使渡板不稳定性加剧,影响安全性。

针对现有接船渡板存在的缺点,需要对此进行结构优化升级,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登船桥接船渡板,该接船渡板可在采用单个渡板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渡板的宽度,使渡板能个适应各种宽度的邮轮门宽,既保证了渡板结构的稳定性,又使其能够适用于搭接更多的邮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登船桥接船渡板,包括渡板主体、扶手部和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一直线驱动件,所述扶手部分别垂直设置在渡板主体的两侧,所述直线驱动件的一端与渡板主体侧边连接,另一端与扶手部底部连接,所述直线驱动件控制扶手部相对于渡板主体两侧来回移动,从而实现接船渡板的宽度可调节化。

作为优选的,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有导向辅助件和稳定辅助件,所述导向辅助件包括导轮移动部和导杆移动部,两者分别在扶手部和渡板主体之间相对设置,所述稳定辅助件为一框型连杆机构,所述框型连杆机构设置导轮移动部和导杆移动部之间并与扶手部和渡板主体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渡板主体为一t形结构,分为横向部和竖向部,所述竖向部未与横向部连接的端部处设置有搭接过渡板,所述竖向部的边侧设置有连接耳,所述框型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竖向部的连接耳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扶手部的底部边侧固定连接,提供扶手部相对于渡板主体两侧来回移动时的稳定辅助。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轮移动部包括导轮结构和u形导轨结构,所述u形导轨结构设置在渡板主体横向部与竖向部连接处的边侧,所述导轮结构设置扶手部底部的一端,所述导轮结构嵌置在u形导轨结构中并与之配合,提供扶手部相对于渡板主体来回移动的导向辅助。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杆移动部包括一对导杆结构和一对中空导轨结构,所述中空导轨结构并列设置在渡板主体竖向部未与横向部连接的端部处,所述扶手部底部边侧对应渡板主体上中空导轨结构的位置垂直延伸设有导杆结构,位于渡板主体两侧的扶手部上的导杆结构分别插入并列设置的中空导轨结构中并与之配合,提供扶手部相对于渡板主体来回移动的导向辅助。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杆结构的端部穿设有一用于减少摩擦的尼龙块体。

作为优选的,所述渡板主体竖向部在位于中空导轨结构两侧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铰支座,所述扶手部底部边侧并与渡板主体竖向部上第一铰支座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铰支座,所述直线驱动件分布在中空导轨结构的两侧,且直线驱动件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铰支座和第二铰支座固定连接,从而驱动扶手部相对于渡板主体来回移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直线驱动件为直线电机驱动结构、丝杠驱动结构、液压伸缩驱动结构和气压伸缩结构中的其中一种。

作为优选的,所述渡板主体的横向部的两侧端部垂直设置有一对辅助立柱,所述辅助立柱与扶手部之间设置有活动扶手,所述活动扶手与辅助立柱和扶手部均通过铰链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登船桥接船渡板,将渡板整体结构拆分成三个部分,通过调节单元实现扶手部相对于渡板主体来回移动,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接船渡板的宽度,大大的增加了渡板搭接多种邮轮的便利性,同时采用导向辅助件和稳定辅助件两者相配合,在调节宽度的过程中提供导向作用和保持整个接船渡板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接船渡板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登船桥接船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登船桥接船渡中渡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登船桥接船渡中扶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说明:

1、渡板主体;2、扶手部;3、直线驱动件;4、导轮移动部;5、导杆移动部;6、框型连杆机构;7、横向部;8、竖向部;9、搭接过渡板;10、连接耳;11、导轮结构;12、u形导轨结构;13、导杆结构;14、中空导轨结构;15、尼龙块体;16、第一铰支座;17、第二铰支座;18、辅助立柱;19、活动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现有的技术是采用多渡板结构,通过判断邮轮门宽来确定搭接邮轮选用的渡板个数,但此机构缺点明显,即如若设置多渡板结构,接船渡板的结构必定比较笨重,且当只有部分渡板搭接邮轮时,此时的渡板结构重心不稳,当旅客通过时,会使渡板不稳定性加剧,影响安全性。

针对现有接船渡板存在的缺点,本发明对此进行结构优化升级,以解决上述问题。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登船桥接船渡板,包括渡板主体1、扶手部2和调节单元。调节单元包括直线驱动件3、导向辅助件和稳定辅助件。

扶手部2分别垂直设置在渡板主体1的两侧,直线驱动件3的一端与渡板主体1侧边连接,另一端与扶手部2底部连接,直线驱动件3控制扶手部2相对于渡板主体1两侧来回移动,从而实现接船渡板的宽度可调节化。导向辅助件包括导轮移动部4和导杆移动部5,两者分别在扶手部2和渡板主体1之间相对设置,导向辅助件提供扶手部2相对于渡板主体1来回移动的导向性。稳定辅助件为一框型连杆机构6,框型连杆机构6设置导轮移动部4和导杆移动部5之间并与扶手部2和渡板主体1连接,稳定辅助件保证渡板在宽度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的,渡板主体1为一t形结构,分为横向部7和竖向部8,竖向部8未与横向部7连接的端部处设置有搭接过渡板9,用于与游轮门搭接。

竖向部8的边侧设置有连接耳10,上述的框型连杆机构6的一端与竖向部8的连接耳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扶手部2的底部边侧固定连接。在扶手部2移动时,框型连杆机构6的存在一方面限制了扶手部2的移动方向,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扶手部2相对于渡板主体1两侧来回移动时的稳定辅助。

同时,在扶手部2进行来回移动时,导向辅助件对扶手部2的移动方向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其中,导向辅助件中的导轮移动部4包括导轮结构11和u形导轨结构12,u形导轨结构12设置在渡板主体1横向部7与竖向部8连接处的边侧,导轮结构11设置扶手部2底部的一端,导轮结构11嵌置在u形导轨结构12中并与之配合,提供扶手部2相对于渡板主体1来回移动的一部分导向辅助。

导向辅助件中的导杆移动部5包括一对导杆结构13和一对中空导轨结构14,中空导轨结构14并列设置在渡板主体1竖向部8未与横向部7连接的端部处,扶手部2底部边侧对应渡板主体1上中空导轨结构14的位置垂直延伸设有导杆结构13,位于渡板主体1两侧的扶手部2上的导杆结构13分别插入并列设置的中空导轨结构14中并与之配合,提供扶手部2相对于渡板主体1来回移动的另一部分导向辅助。而在导杆结构13的端部穿设有一尼龙块体15,用于减少导杆结构13和中空导轨结构14之间的运动摩擦。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直线驱动件3为直线电机驱动结构、丝杠驱动结构、液压伸缩驱动结构和气压伸缩结构中的其中一种,仅需实现驱动扶手部2直线运动即可。

渡板主体1竖向部8在位于中空导轨结构14两侧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铰支座16,扶手部2底部边侧并与渡板主体1竖向部8上第一铰支座16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铰支座17,直线驱动件3分布在中空导轨结构14的两侧,且直线驱动件3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铰支座16和第二铰支座17固定连接,直线驱动件3收到调节命令后,伸长或缩短从而驱动扶手部2相对于渡板主体1来回移动,直线驱动件3伸长时,渡板变宽,直线驱动件3缩短时,渡板变窄。

当扶手部2相对于渡板主体1来回移动时,其实质上即为改变了渡板的宽度。而当渡板宽度变化时,为了保证旅客的安全,在渡板主体1的横向部7的两侧端部垂直设置有一对辅助立柱18,辅助立柱18与扶手部2之间设置有活动扶手19,活动扶手19与辅助立柱18和扶手部2均通过铰链固定连接,从而在渡板调节宽度的过程中,保证渡板主体1始终与扶手部2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登船桥接船渡板,该接船渡板可在采用单个渡板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渡板的宽度,使渡板能个适应各种宽度的邮轮门宽,既保证了渡板结构的稳定性,又使其能够适用于搭接更多的邮轮,更具实用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