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及其回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01622发布日期:2020-06-16 20:52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及其回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无人水面艇(usv)回收自主水下航行器(auv)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auv和usv的技术不断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两种机器人的协作能力也越来越重要。由于auv的续航能力和通信能力十分有限,需要通过能源补给以增强其任务能力。无人水面艇作为一种小型无人水面平台,能够联通水下、水上无人平台。为了建立uuv和usv之间的物理联系,打破平台之间的壁垒,使usv成为auv的有力支撑平台,利用usv自主回收auv成为了一个亟待突破的瓶颈技术。

传统的回收对接auv的方法主要有水下入坞对接回收,于2016年4月20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550141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深海auv入坞的末端自动对接装置及方法”,这种回收方法成本较大,耗时较长,属于静态对接方法,无法适用于usv与auv的动态对接回收场景。

因此,设计一种适用海况等级高、装置简单、回收成功率高的动态回收装置和方法变得迫切而又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传统回收auv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拖曳装置主体、拖曳电缆以及导向罩,其中拖曳电缆的一端连接于usv上的绞车上,另一端与拖曳装置主体相连,所述导向罩安装于拖曳装置主体上,该导向罩上设有用于视觉导引auv的led灯;所述拖曳装置主体上分别安装有电子舱、舵叶调整单元及超短换能器,该拖曳装置主体的两侧对称设有舵叶调整单元,所述舵叶调整单元及电子舱用于保证拖曳装置主体的平稳性,所述超短换能器与auv上的超短信标配合,用于声学导引auv;

其中:所述拖曳装置主体包括v型翼、拖曳环、竖直翼、背部浮体、尾部浮块及转接板,该拖曳环、竖直翼及电子舱分别安装在v型翼上,所述拖曳电缆的另一端与拖曳环相连;所述背部浮体安装在竖直翼外部,该竖直翼两侧的v型翼上对称安装有舵叶调整单元;所述超短换能器通过转接板安装在v型翼上,在该超短换能器两侧的转接板上对称设有尾部浮块;

所述背部浮体为空心壳体,外罩在竖直翼上,该竖直翼上设有套筒,所述背部浮体上对应套筒的位置开设有插孔,所述套筒由对应的插孔穿出,实现背部浮体与竖直翼的固定;所述背部浮体的下表面与v型翼的上表面贴合;

所述拖曳环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更换拖曳电缆不同拖挂点的孔;所述电子舱通过小月牙座固定在v型翼的下表面;所述竖直翼通过直角接固定在v型翼的上表面;所述尾部浮块为空心壳体;

所述超短换能器通过固定装置固接于拖曳装置主体上,该固定装置包括上瓦块、胶皮、u型块及基座,该基座固接于拖曳装置主体上,所述基座的底部呈倒置的“u”型,该“u”型的底面为平端面g,所述基座的顶部为圆弧面,该圆弧面的两侧设有凸耳a;所述上瓦块为与圆弧面相对应的弧形,两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凸耳a相连的凸耳b,所述超短换能器被夹紧在基座的圆弧面与上瓦块之间;所述超短换能器被夹紧的部位的外表面套设有胶皮;所述圆弧面上连接有限制超短换能器轴向位移的u型块;

所述电子舱包括密封壳及分别安装在该密封壳内的tcm5传感器、电源模块、单片机、深度计及底板,该密封壳包括头部、壳体及底部法兰盘,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头部和底部法兰盘密封连接;所述tcm5传感器、电源模块及单片机分别通过六角铜柱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深度计的头部安装在底部法兰盘上,所述底板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底部法兰盘的外表面分别安装有舵机接插件a、拖曳电缆接插件及led灯接插件;

所述舵叶调整单元包括舵叶、轴端支撑、舵叶轴、舵机、舵机密封壳及舵机接插件b,该舵机密封壳及轴端支撑分别连接于所述拖曳装置主体上,所述舵机安装在舵机密封壳内,所述舵叶轴一端与舵机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由舵机密封壳穿出、与所述轴端支撑转动连接;所述舵叶套在舵叶轴上,并与舵叶轴连动;

所述导向罩的导向罩头部安装在拖曳装置主体上,该导向罩的导向罩尾部为框架式锥形过渡结构,即导向罩尾部包括多根锥形过渡的弧形杆,每根所述弧形杆均安装在导向罩头部,并由套设在外围的不同直径的圆环连接在一起;所述led灯均匀安装在最外圈、直径最大的圆环上;

所述拖曳电缆通过导向管导入水中,该导向管的中间为弧形、两端为喇叭口状,所述导向管通过t型导向轴支座固定在羊角底板上,该羊角底板固定在usv上;

本发明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所述auv执行回收任务时,上浮到水面,获取gps信号,通过无线电与usv通信,传递所述usv位置信息,并得出追逐路径;

b.所述usv通过绞车实现无人释放拖曳装置,拖曳装置到达设定深度后,深度计测量所述拖曳装置主体的深度信息,tcm5传感器测量拖曳装置主体的姿态信息,再通过所述舵叶调整单元实现拖曳装置主体在水下的航行;

c.所述auv下潜到水下,并通过超短信标与所述超短换能器建立水声通信,该超短换能器将拖曳装置主体的位置及深度信息传递给auv,auv下潜到拖曳装置主体的同一深度,所述auv通过声学导引航行到拖曳装置主体的后方;

d.当所述auv航行到拖曳装置主体后方设定距离时,auv头部的单目摄像头开始搜索led灯,当单目摄像头捕获到led灯的特征点后开始灯光导引,所述auv向导向罩尾部的开口航行;

e.当所述auv航行到导向罩尾部的开口设定距离时,进入灯光盲区,auv继续向前航行,该auv头部接触到导向罩尾部后,在导向罩尾部的导引下钻入导向罩内;

f.当所述auv到达导向罩头部后,auv头部的电磁铁通电,将auv与导向罩锁紧,完成对接;

g.所述usv上的绞车通过拖曳电缆将拖曳装置连同auv进行回收。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的拖曳装置稳定于深水区,同时与usv柔性连接,受海浪的扰动较小,适用海况等级高。

2.本发明的拖曳装置对usv的要求低,适用范围广。

3.本发明的锁紧装置简单,可靠性高。

4.本发明的远距离声学导引结合近距离光学导引的回收方法定位精确,导航精度高。

5.本发明的姿态测量与舵叶调整单元组成的闭环系统,保证了拖曳装置的平稳性,降低了对接与回收的难度。

6.本发明通过更换导向罩的口径,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auv,通用性强,模块化程度高。

7.本发明设备无需人员干预,易于实现usv与auv的一体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拖曳装置主体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发明v型翼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v型翼的结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超短换能器固定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6为本发明电子舱的爆炸视图;

图7为本发明舵叶调整单元的爆炸视图;

图8为本发明导向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auv头部的局部视图;

其中:1为usv,2为绞车,3为羊角底板,4为t型导向轴支座,5为导向管,6为拖曳电缆,7为拖曳装置主体,8为auv,9为usv端无线电台,10为usv端gps,11为超短换能器,12为超短信标,13为auv端gps,14为auv端无线电台,15为电磁铁,16为背部浮体,1601为插孔,17为尾部浮块,18为套筒,19为竖直翼,20为小月牙座,21为拖曳环,22为v型翼,2201为平端面a,2202为平端面b,2203为平端面c,2204为平端面d,2205为平端面e,2206为平端面f,23为舵叶调整单元,24为转接板,25为led灯,26为电子舱,27为直角接,28为上瓦块,2801为凸耳b,29为胶皮,30为u型块,3001为连接孔,31为基座,3101为平端面g,3102为圆弧面,3013为凸耳a,32为tcm5传感器,33为头部,34为壳体,35为密封圈a,36为六角螺柱,37为底板,38为底角块,39为电源模块,40为单片机,41为深度计,42为底部法兰盘,43为舵机接插件a,44为拖曳电缆接插件,45为led灯接插件,46为舵叶,47为轴端支撑,48为滑动轴承,49为圆柱螺母,50为舵叶轴,51为密封圈b,52为密封壳前盖,53为密封圈c,54为舵机,55为舵机接插件b,56为舵机密封壳,57为固定板,58为大月牙座,59为圆环,60为导向罩尾部,61为弧形杆,62为单目摄像头,63为导向罩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拖曳装置主体7、拖曳电缆6以及导向罩16,其中拖曳电缆6的一端与usv1的电源连接,并固定在usv1上的绞车2上,拖曳电缆6的另一端与拖曳装置主体7相连;拖曳电缆6通过导向管5导入水中,导向管5中间为弧形,两端为喇叭口状,防止了拖曳电缆6的摆动,同时对拖曳电缆6起到保护作用;导向管5通过t型导向轴支座4固定在羊角底板3上,羊角底板3固定在usv1上。usv1上具有usv端无线电台9和usv端gps10。

导向罩16安装于拖曳装置主体7上,该导向罩16上固定有led灯25(本实施例的led灯25为八盏),led灯25用于近距离视觉导引auv8。拖曳装置主体7上分别安装有电子舱26、舵叶调整单元23及超短换能器11,拖曳装置主体7的两侧对称设有舵叶调整单元23,舵叶调整单元23及电子舱26用于保证拖曳装置主体7的平稳性,超短换能器11与auv8上的超短信标12配合,用于远距离声学导引auv8。auv8的的头部设有电磁铁15,如图1及图9所示,auv8上具有超短信标12、auv端gps13及auv端无线电台14,头部分别具有电磁铁15及单目摄像头62。

如图2~4所示,拖曳装置主体7包括v型翼22、拖曳环21、小月牙座20、电子舱26、竖直翼19、背部浮体16、尾部浮块17、舵叶调整单元23、超短换能器11及转接板24,v型翼22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平端面a2201及平端面b2202,v型翼22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平端面c2203及平端面d2204,该平端面d2204的两侧对称设有平端面e2205,每侧平端面e2205的外侧均设有平端面f2206,两侧的平端面f2206对称设置。拖曳环21固定在v型翼22上表面的平端面a2201上,拖曳环21上设有两排孔,用来更换拖曳电缆6的拖挂点,以保证拖曳装置主体7的稳定性;拖曳电缆6的另一端与拖曳环21相连。电子舱26固定在小月牙座20上,小月牙座20固定在v型翼22下表面的平端面c2203上;竖直翼19通过直角接27固定在v型翼22上表面的平端面b2202上,背部浮体16为空心壳体,外表面为翼型,下表面与v型翼22的上表面贴合,背部浮体16外罩在竖直翼19上,竖直翼19上设有多个套筒18,背部浮体16上对应套筒18的位置开设有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插孔1601,套筒18由对应的插孔1601穿出,以避免背部浮体16被连接件压坏,实现背部浮体16与竖直翼19的固定。竖直翼19两侧的v型翼22上对称安装有舵叶调整单元23,舵叶调整单元23固定在v型翼22下表面的平端面e2205及平端面f2206上,通过调节舵叶47的角度来保证拖曳装置主体7的稳定性。超短换能器11固定在转接板24上,转接板24固定在v型翼22下表面的平端面d2204上。在超短换能器11两侧的转接板24上对称设有尾部浮块17,尾部浮块17为空心壳体。

如图5所示,超短换能器11通过固定装置固在于转接板24上,该固定装置包括上瓦块28、胶皮29、u型块30及基座31,超短换能器11通过基座31固定在转接板24上,基座1的底部呈倒置的“u”型,该“u”型的底面为平端面g3101,基座1的顶部为圆弧面3102,该圆弧面3102的两侧设有凸耳a3103。上瓦块28为与圆弧面3102相对应的弧形,两侧设有用于与凸耳a3103相连的凸耳b2801,超短换能器11被夹紧在基座31的圆弧面3102与上瓦块28之间;超短换能器11被夹紧的部位的外表面套设有胶皮29,用来保护超短换能器11夹紧部位的外表面。超短换能器11的一侧用u型块30来限制其轴向位移,u型块30底部为圆弧形,放置在基座31的圆弧面3102上;u型的底部设有连接孔3001,通过底部两个连接孔3001固定在基座31上。

如图6所示,电子舱26包括密封壳及分别安装在该密封壳内的tcm5传感器32、电源模块39、单片机40、深度计41及底板37,该密封壳包括头部33、壳体34及底部法兰盘42,本实施例的头部33为半球形,壳体34为空心圆柱,半球形的头部33以及底部法兰盘42上都有止口,且与圆柱形的壳体34的两端端面倒角及密封圈a35形成密封结构;tcm5传感器36、电源模块39及单片机40分别通过六角铜柱36固定在塑料材质的底板37上,塑料的底板37通过底角块38固定在圆柱形的壳体34内部。深度计41的头部安装在底部法兰盘42上。底部法兰盘42的外表面分别安装有舵机接插件a43、拖曳电缆接插件44及led灯接插件45,本实施例的底部法兰盘42上安装了四个密封接插件,分别是两个舵机接插件a43、一个拖曳电缆接插件44及一个led灯接插件45。

如图7所示,舵叶调整单元23包括舵叶46、轴端支撑47、圆柱螺母49、舵叶轴50、密封圈b51、密封壳前盖52、密封圈c53、舵机54、舵机接插件b55、舵机密封壳5及固定板57,固定板57及轴端支撑47分别固定在v型下表面的平端面e2205及平端面f2206上,舵机密封壳56固定在固定板57上,舵机54安装在舵机密封壳56内,舵叶轴50的一端与舵机54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由舵机密封壳前盖52穿出、与轴端支撑47转动连接;将舵机密封壳前盖52安装在舵机密封壳56上,舵叶轴50与舵机密封壳前盖52通过密封圈b51形成动密封结构,密封壳前盖52与舵机密封壳56通过密封圈c53实现密封;舵叶46从舵叶轴50另一端安装后,用圆柱螺母49将舵叶46固定住,圆柱螺母49随舵叶轴50在轴端支撑47上的滑动轴承48孔内转动。

如图8所示,导向罩16的导向罩头部15通过大月牙座58固定在转接板24上,该导向罩头部15为镂空结构,减小了拖曳装置在水下的航行阻力;导向罩16的导向罩尾部60为框架式的锥形过渡结构,即导向罩尾部60包括多根锥形过渡的弧形杆61,每根弧形杆61均固定在导向罩头部15,并由套设在外围的不同直径的圆环59连接在一起;八盏led灯25均匀地固定在导向罩16的最外圈、直径最大的圆环59上。

本发明的超短换能器11及超短信标12为市购产品,购置于杭州浅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型号为tracklink1500。

本发明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auv8执行回收任务时,上浮到水面,获取gps信号,通过无线电与usv1通信,传递usv1位置信息,并得出最佳追逐路径;

b.usv1通过绞车2实现无人释放拖曳装置,拖曳装置到达设定深度后,深度计41测量拖曳装置主体7的深度信息,tcm5传感器32测量拖曳装置主体7的姿态信息,再通过舵叶调整单元23实现拖曳装置主体7在水下的平稳航行;

c.auv8下潜到水下,并通过超短信标12与拖曳装置的超短换能器11建立水声通信,超短换能器11将拖曳装置主体7的位置及深度信息传递给auv8,auv8下潜到拖曳装置主体7的同一深度,auv8通过声学导引航行到拖曳装置主体7的后方;

d.当auv8航行到拖曳装置主体7后方设定距离时,auv8头部的单目摄像头62开始搜索拖曳装置的led灯25,当单目摄像头62捕获到led灯25的多个特征点后开始灯光导引,auv8向导向罩尾部60的开口航行;

e.当auv8航行到导向罩尾部60的开口设定距离时,进入灯光盲区,auv8依靠自身的惯性导航系统继续向前航行,auv8头部接触到导向罩尾部60后,在导向罩尾部60的导引下钻入导向罩16内;

f.当auv8到达导向罩头部15后,auv8头部的电磁铁15通电,将auv8与导向罩15锁紧,完成对接;

g.usv1上的绞车2通过拖曳电缆6将拖曳装置连同auv8进行回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