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器,尤其涉及一种抗压自动返航式深海着陆器。
背景技术:
潜水器是进行高效勘探、科学考察、开发作业、军事侦测及作战平台的重要装备。潜水器在水下需要完成不同任务,如对水下钢缆、软缆剪切,清刷、打磨、切割、钻孔及连接件的装卸等作业任务,或完成水下样品的采集,设备的布放等任务。潜水器取样后由于重量的增加或释放其它装备后重量的减小,或是由于水介质的特性(压力、温度)而引起海水密度的变化;并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潜水器耐压结构发生弹性变形而引起排水体积的变化,这些因素均导致重力和浮力的平衡经常被打破。因此,为确保潜水器在一定深度具有相对稳定的作业姿态,需要对其进行浮力及姿态(纵倾和横倾)微调。除潜水器的浮力根据需要实时调节外,潜水器的姿态角度也需要进行实时调节,以使潜水器以一定倾角下潜或上浮,或保证潜水器在不同水域,不同深度等条件下倾角为零的稳定姿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抵抗水下高压且可自动返航的抗压自动返航式深海着陆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压自动返航式深海着陆器,包括仪器仓,所述仪器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固定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设有高压气仓;还包括储水仓,所述储水仓内滑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储水仓分隔成气仓和水仓;所述活塞和所述高压气仓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设有气道,所述气道的一端与所述气仓连通,所述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高压气仓连通;所述气道内设有控制所述气道开通或关闭的控制阀;还包括调整所述气仓和所述水仓大小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储水仓下端面上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伸缩可控的推杆,所述储水仓的下端面上设有数个进排水孔;所外壳体上转动设有支撑杆,当所述支撑杆竖直设置时,所述支撑杆伸入所述导向槽内且抵在所述推杆的外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阀位于所述高压气仓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杆包括可伸缩外壳,所述可伸缩外壳内填充有吸水树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水仓的上端面为弹性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板由橡胶制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抗压自动返航式深海着陆器,包括仪器仓,所述仪器仓的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充有高压气体,当设备处于较深海域时,仪器仓外侧的压力大,高压气体可以抵消外界压力对内部仪器的损伤;当设备回航时,高压气体排放至气仓内,水仓排水一方面可促使着陆器迅速上行,同时高压气仓内的气体排出使得高压气仓内的气压与外界水压相适应的减少,足以保证仪器仓对内部设备的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高压气仓;3-内壳体;4-支撑杆;5-控制阀;6-连接杆;7-气道;8-导向槽;9-进排水孔;10-水仓;11-活塞;12-气仓;13-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抗压自动返航式深海着陆器,包括仪器仓,所述仪器仓包括外壳体1和内壳体3,所述内壳体3固定在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外壳体1和所述内壳体3之间设有高压气仓2。还包括储水仓,所述储水仓内滑动设有活塞11,所述活塞11将所述储水仓分隔成气仓12和水仓10。所述活塞11和所述高压气仓2之间设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内设有气道7,所述气道7的一端与所述气仓12连通,所述气道7的另一端与所述高压气仓2连通;所述气道7内设有控制所述气道7开通或关闭的控制阀5;所述控制阀5位于所述高压气仓2内。还包括调整所述气仓12和所述水仓10大小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储水仓下端面上的导向槽8,所述导向槽8内设置有伸缩可控的推杆13,所述推杆13包括可伸缩外壳,所述可伸缩外壳内填充有吸水树脂。所述储水仓的下端面上设有数个进排水孔9;所外壳体1上转动设有支撑杆4,当所述支撑杆4竖直设置时,所述支撑杆4伸入所述导向槽8内且抵在所述推杆13的外端。所述储水仓的上端面为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由橡胶制成。
着陆器入水之前,先向高压气腔2内冲入高压气体;同时需要通过支撑杆4将储水仓推离仪器仓,为水仓10进水做好前期准备;当设备进水后,推杆的吸水树脂吸水膨胀将支撑杆4推离储水仓,在气仓12的负压和海水压力作用下,海水进入水仓10,设备在重力作用下下潜。当完成检测任务后,通过定时设备控制控制阀5打开气道7,气体进入气仓12,水仓10内的水排出水仓10,排出水仓10的水不仅可以提供仪器上行的动力,同时也减小了设备的整体重力,设备在浮力下自动上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