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驱动式划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5462发布日期:2019-07-13 08:5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拉力驱动式划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划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拉力驱动式划艇。



背景技术:

划艇一般是使用浆叶进行划动。当前一般是把浆叶的中部铰接在艇的边沿,人坐在划艇中,并拉动浆叶,以进行划动;这种划动方式,仅能上半身用力,无法全身用力,划动时力量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力驱动式划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划艇时,仅能上半身用力,划动力量较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力驱动式划艇,所述划艇上滑动安装有座椅,所述座椅的前方设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固定于所述划艇上,所述划艇的底部安装有螺旋桨,所述划艇上安装有驱动所述螺旋桨转动的驱动轴,所述划艇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拉力驱动式划艇还包括拉动所述旋转机构转动的拉绳和带动所述拉绳复位的弹性件,所述拉绳缠绕于所述旋转机构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机构缠绕相连,所述拉绳的一端引伸出所述旋转机构,并且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有手持件,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划艇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输出轴、套装于所述输出轴上的单向轴承和套于所述单向轴承上的转筒,所述拉绳缠绕于所述转筒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缠绕于所述转筒上,所述输出轴安装于所述划艇上。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上还安装有飞轮。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竖立设置,所述驱动轴竖立设置,所述划艇上还安装有变向齿轮箱,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变向齿轮箱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螺旋桨与所述变向齿轮箱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是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划艇上还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水平设置,所述驱动轴竖立设置,所述划艇上还安装有变向齿轮箱和变向机构,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变向齿轮箱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螺旋桨与所述变向齿轮箱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变向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向机构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力绳、弹簧或两端连接了绳的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位于所述脚踏板远离所述座椅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划艇上安装有用于引导所述座椅移动的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划艇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座椅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划艇底部安装螺旋桨,并在划艇上安装旋转机构和弹性件,在旋转机构上缠绕拉绳,同时将拉绳一端与弹性件相连,拉动拉绳一端时,可以带动旋转机构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轴及螺旋桨转动,以实现驱动划艇运动;而在划艇上滑动安装座椅,并在划艇上安装脚踏板,则拉动拉绳时,可以脚蹬脚踏板,座椅向后滑动,从而可以手脚同时用力,同时上半身及下半身也可以同时用力,划动力量大;而当人手脚不施力时,弹性件拉动拉绳缠在旋转机构上,并拉动座椅及人前移,以实现复位;该操作省力,且划动时力量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的动力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00-拉力驱动式划艇;10-划艇;11-螺旋桨;12-驱动轴;13-变向齿轮箱;14-座椅;141-滑动轮;15-脚踏板;16-滑轨;17-拉绳;18-手持件;19-弹性件;20-旋转机构;21-输出轴;22-转筒;23-单向轴承;24-飞轮;25-变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进行说明。所述拉力驱动式划艇100,包括划艇10、座椅14、脚踏板15、螺旋桨11、驱动轴12、旋转机构20、拉绳17和弹性件19;座椅14滑动安装在划艇10上,以便可以在划艇10上前后滑动;脚踏板15固定于划艇10上,并且脚踏板15设于座椅14的前方,以便用户坐在座椅14上时,可以方便脚蹬脚踏板15;螺旋桨11安装在划艇10的底部,而驱动轴12安装在划艇10上,并且驱动轴12与螺旋桨11相连,以通过驱动轴12带动螺旋桨11转动,进而驱动划艇10前行;旋转机构20安装于划艇10上,旋转机构20用于带动驱动轴12转动;拉绳17缠绕于旋转机构20上,拉绳17的一端引出旋转机构20,拉绳17的一端连接有手持件18,弹性件19的一端缠绕于旋转机构20上,并且弹性件19安装于划艇10上;从而拉动拉绳17时,可以通过拉绳17带动旋转机构20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轴12转动,同时旋转机构20带动弹性件19,使弹性件19预张开;当松开拉绳17时,弹性件19会回缩,进而拉动拉绳17回移,实现拉绳17复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划艇10底部安装螺旋桨11,并在划艇10上安装旋转机构20和弹性件19,在旋转机构20上缠绕拉绳17,同时将弹性件19的一端缠绕在旋转机构20上,拉动拉绳17一端时,可以带动旋转机构20转动,以将弹性件19拉伸开,并带动驱动轴12及螺旋桨11转动,以实现驱动划艇10运动;而在划艇10上滑动安装座椅14,并在划艇10上安装脚踏板15,则拉动拉绳17时,可以脚蹬脚踏板15,座椅14向后滑动,从而可以手脚同时用力,同时上半身及下半身也可以同时用力,划动力量大;而当人手脚不施力时,弹性件19收缩,带动旋转机构20回转,拉动拉绳17缠在旋转机构20上,并拉动座椅14及人前移,以实现复位;该操作省力,且划动时力量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旋转机构20包括输出轴21、单向轴承23和转筒22,输出轴21安装于划艇10上,输出轴21与驱动轴12相连,用于带动驱动轴12转动;而单向轴承23套在输出轴21上,而转筒22套在单向轴承23上,即单向轴承23安装在转筒22中,从而当转筒22正向转动时,可以经单向轴承23带动输出轴21转动,而当转筒22反向转动时,则不会带动输出轴21反转;拉绳17缠绕于转筒22上,弹性件19的一端缠绕于转筒22上,从而在拉动拉绳17时,带动转筒22正转,并拉伸弹性件19;而松开拉绳17时,弹性件19回缩,带动转筒22反转,以带动拉绳17复位。当然,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机构20也可以为棘轮机构,棘轮机构的轮轴与驱动轴12相连,而拉绳17缠绕在棘轮机构的棘轮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输出轴21上还安装有飞轮24,从而在松开拉绳17,弹性件19带动拉绳17复位,而使转筒22反转时,在飞轮24惯性作用下,仍然可以带动输出轴21正转,进而带动驱动轴12转动,并驱动螺旋桨11转动。通过飞轮24的设置,可以增加操作的顺畅感,减少传统划船的僵硬感,并通过飞轮24的转动惯性增加划艇的平衡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输出轴21竖立设置,驱动轴12竖立设置,划艇10上还安装有变向齿轮箱13,驱动轴12与变向齿轮箱13的输入端相连,螺旋桨11与变向齿轮箱13的输出端相连。该结构,可以通过变向齿轮箱13来支撑螺旋桨11,并且方便驱动轴12与螺旋桨11的连接,而将输出轴21与驱动轴12均竖立设置,还可以方便将输出轴21与驱动轴12相连,进而方便输出轴21带动驱动轴12转动。

更进一步地,输出轴21设置在划艇10宽度方向的中部,而输出轴21上安装飞轮24,在飞轮24转动时,可以对划艇10起到稳定的作用,可以防止划艇10侧翻;以通过飞轮24的转动惯性增加划艇的平衡性。

进一步地,飞轮24安装在输出轴21的顶部,以方便组装。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飞轮24可以安装在输出轴21的下端,以使其重心更低,以便更即的稳定划艇10。再进一步地,也可以在输出轴21上的多个位置分别安装飞轮24,以更好的保持平衡。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输出轴21与驱动轴12是一体成型,即输出轴21与驱动轴12为同一根轴,以方便加工制作,便于组装,同时降低成本。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划艇10上安装传动机构,输出轴21与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驱动轴12与传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输出轴21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轴12相连,从而方便布局驱动轴12及输出轴21的位置与角度。当使用可以变向的传动机构,如变向齿轮传动箱时,可以将驱动轴12和输出轴21调节成空间上垂直设置。当使用旋转传动机构,如链条传动机构、齿轮组等时,可以将驱动轴12与输出轴21分开布局。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性件19为弹力绳,以便提供足够长的弹性回复力,并且可以在拉动拉绳17时,可以同时伸长。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19也可以为拉伸弹簧、发条弹簧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旋转机构20位于脚踏板15远离座椅14的一侧,以方便布局,同时由于用户多是坐在座椅14上,则该结构还可以更好的保持划艇10的前后重量均衡。当然,在其实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机构20也可以设置在划艇10上的其它位置,此时,划艇10上于脚踏板15的前方需要设置导向轮,并拉绳17绕过导向轮,以便拉动拉绳17。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划艇10上安装有用于引导座椅14移动的滑轨16,滑轨16沿划艇10长度方向设置,座椅14滑动安装于滑轨16上。在划艇10上设置滑轨16,以便更好的引导座椅14移动,进而使用户可以更灵活、更平稳地在划艇10上全身用力拉动拉绳17,以进行划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座椅14的底部还安装有滑动轮141,以便座椅14可以更灵活地滑动,使划动划艇10更省力。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手持件18为拉杆,拉杆的中部与拉绳17相连。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手持件18也可以为拉环、拉柄等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脚踏板15的后侧面由下至处逐渐向前倾斜设置,即脚踏板15的后侧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钝角,以便用户更好的脚踏该脚踏板15。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与实施例一的拉力驱动式划艇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拉绳17的一端从转筒22的中部引出,而拉绳17的另一端向背离弹性件19的一端缠绕;而弹性件19由则转筒22远离拉绳17的一端朝向拉绳17的方向缠绕在转筒22上,弹性件19与拉绳17缠绕方向相反。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只要拉动拉绳17,带动转筒22转动时,可以将弹性件19缠绕到转筒22上即可。

本实施例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的拉力驱动式划艇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与实施例二的拉力驱动式划艇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9包括气缸192,气缸192的两端连接有绳带191,气缸192一端的绳带191缠绕在转筒22上,气缸192另一端的绳带191安装在划艇10,通过气缸的弹性力,带动转筒22复位。

本实施例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二的拉力驱动式划艇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与实施例二的拉力驱动式划艇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输出轴21水平设置,驱动轴12竖立设置,划艇10上还安装有变向齿轮箱13和变向机构25,驱动轴12的一端与变向齿轮箱13的输入端相连,螺旋桨11与变向齿轮箱13的输出端相连;输出轴21与变向机构25的输入端相连,驱动轴12的另一端与变向机构25输出端相连。该结构可以方便将输出轴21安装在划艇10上,组装方便。

具体地,变向机构可以为齿轮箱、蜗轮蜗杆机构等等。

本实施例的拉力驱动式划艇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二的拉力驱动式划艇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