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可升降带缆桩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5215发布日期:2019-08-21 00:0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可升降带缆桩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用可升降带缆桩及船舶。



背景技术:

目前,海上运行的船舶在靠岸时,都需要通过缆绳与岸上的缆桩系缆,以使船舶停靠在岸边。带缆桩一般设置在露天甲板上,其使用会受雨水浸湿、积雪覆盖、阳光暴晒等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发生腐蚀,在寒冷的冬季,带缆桩会发生结冰现象,需要船员使用除冰工具进行除冰,费时费力,造成解缆的困难。同时,焊接在露天甲板上的带缆桩会影响船舶外观质量,由其对高端客滚船及邮轮而言,更影响外观。

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使用升降式带缆桩替代传统的带缆桩,而现有的带缆桩,由于上下没有设置阻挡部件,使用时带缆桩可能会冲出甲板面,止动螺钉失效时会产生直落的风险,同时,现有的带缆桩的升降全靠人力,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可升降带缆桩及船舶,防止带缆桩冲出甲板以及产生直落的风险。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用可升降带缆桩,包括:

外套管,其内开设有一开口向上的腔体;

带缆桩主体,其设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带缆桩主体包括伸缩管和压缩弹簧,所述伸缩管套设于所述压缩弹簧;

锁止机构,其包括:

第一限位装置,其设于所述伸缩管的上端,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用于当所述带缆桩主体压缩至外套管内时卡止所述带缆桩主体;

第二限位装置,其设于所述伸缩管的下端,所述第二限位装置用于当所述带缆桩主体伸出外套管外时卡止所述带缆桩主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第一抵挡端,所述第一抵挡端与所述伸缩管之间形成第一卡持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第二抵挡端,所述第二抵挡端与所述伸缩管之间形成第二卡持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

插销,其设于所述外套管上,所述插销与所述第一卡持口和第二卡持口相适配;

滑轨,其设于所述伸缩管上,所述滑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持口之间相连通,所述滑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卡持口之间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套管包括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设于所述外套管的顶部,且所述凸台结构与所述外套管之间形成一落槽;

所述带缆桩主体的顶部设有一按压头,所述按压头与所述落槽的形状相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落槽与所述按压头均为圆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套管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支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凸台结构与所述底座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支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船舶,包括甲板,所述甲板上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所在区域设有上述所述的船用可升降带缆桩,所述外套管包括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设于所述外套管的顶部,且所述凸台结构与所述外套管之间形成一落槽;所述带缆桩主体的顶部设有一按压头,所述按压头与所述落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凸台结构与所述甲板平齐相连,所述带缆桩主体包括第一运动状态和第二运动状态,当所述带缆桩主体为第一运动状态时,其位于所述甲板外,当所述带缆桩主体为第二运动状态时,其位于所述甲板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所述带缆桩主体为第二运动状态时,所述按压头与所述安装孔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的船用可升降带缆桩包括外套管、带缆桩主体和锁止机构,带缆桩主体设于外套管内,带缆桩主体内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外套有伸缩管,通过压缩压缩弹簧,带动伸缩管伸缩,可以使带缆桩主体在外套管内伸缩,锁止机构包括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第一限位装置设于伸缩管的上端,第二限位装置设于伸缩管的下端,第一限位装置用于当带缆桩主体压缩至外套管内时,卡止带缆桩主体,使所述伸缩管和压缩弹簧保持压缩,防止带缆桩冲出甲板;第二限位装置用于当带缆桩主体伸出外套管时,卡止带缆桩主体,使伸缩管和压缩弹簧保持伸长,防止带缆桩主体产生直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船用可升降带缆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船用可升降带缆桩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船用可升降带缆桩的俯视图。

图中:1-外套管,10-腔体,11-凸台结构,12-落槽,13-底座,14- 第一支腿,15-第二支腿,2-带缆桩主体,20-伸缩管,21-压缩弹簧, 22-按压头,3-锁止机构,30-第一限位装置,300-第一抵挡端,301- 第一卡持口,31-第二限位装置,310-第二抵挡端,311-第二卡持口, 32-插销,33-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1提供一种船用可升降带缆桩,包括外套管1、带缆桩主体2和锁止机构3。

外套管1内开设有一开口向上的腔体10,带缆桩主体2设于腔体10内,带缆桩主体2包括伸缩管20和压缩弹簧21,伸缩管20套设于压缩弹簧21,通过压缩压缩弹簧21带动伸缩管20压缩,将带缆桩主体2压缩至外套管1内,从而实现带缆桩主体2的下降,通过压缩弹簧21的回弹带动伸缩管20回弹,将带缆桩主体2伸出至外套管1外,从而实现带缆桩主体2的上升。

锁止机构3包括第一限位装置30和第二限位装置31。

第一限位装置30设于伸缩管20的上端,第一限位装置30用于当带缆桩主体2压缩至外套管1内时卡止带缆桩主体2,使所述伸缩管和压缩弹簧保持压缩,防止带缆桩主体2冲出甲板。

第二限位装置31设于伸缩管20的下端,第二限位装置31用于当带缆桩主体2伸出外套管1外时卡止带缆桩主体2,使伸缩管和压缩弹簧保持伸长,防止带缆桩主体2产生直落的风险。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装置30包括第一抵挡端300,第一抵挡端 300与伸缩管20之间形成第一卡持口301。

优选的,第二限位装置31包括第二抵挡端310,第二抵挡端310 与伸缩管20之间形成第二卡持口311。

优选的,锁止机构3还包括插销32和滑轨33,插销32设于外套管1上,插销32与第一卡持口301和第二卡持口311相适配;滑轨33设于伸缩管20上,滑轨33的上端与第一卡持口301之间相连通,滑轨33的下端与第二卡持口311之间相连通。

压缩带缆桩主体2,伸缩管20和压缩弹簧21压缩至外套管1内,插销32插入第一卡持口301,第一抵挡端300将插销32挡在第一卡持口301内,防止带缆桩主体2冲出甲板,带缆桩主体2处于未使用或实用完毕的状态,当需要使用带缆桩主体2时,按压带缆桩主体2,使插销32从第一卡持口301中滑出,旋转带缆桩主体2使插销32旋转至滑轨33内,压缩弹簧21在弹力的作用下伸长,带动插销32沿滑轨33下滑至第二限位装置31处,再反向选转插销32使插销32旋转至第二卡持口311处,并卡持在第二卡持口311内,防止带缆桩主体2产生直落的风险。

进一步的,外套管1包括凸台结构11,凸台结构11设于外套管 1的顶部,且凸台结构11与外套管1之间形成一落槽12;带缆桩主体2的顶部设有一按压头22,按压头22与落槽12的形状相适配。按压带缆桩主体2的按压头22,使带缆桩主体2压缩至外套管1内,且使得按压头22落入落槽12内,且与凸台结构11平齐。

优选的,参见图3所示,落槽12与按压头22均为圆形。落槽 12与按压头22均设置为圆形,当带缆桩主体2压缩至外套管1内后,需要使用带缆桩主体2,将带缆桩主体2从外套管1内拉伸出来时,可通过按压按压头22,使插销32从第一卡持口301中滑出,方便旋转带缆桩主体2使插销32旋转至滑轨33内,使得压缩弹簧21在弹力的作用下伸长。

进一步的,外套管1的底部设有底座13,底座13与外套管1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支腿14。第一支腿14用于将外套管1与底座13 连接,固定外套管1。

优选的,凸台结构11与底座13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支腿15。第二支腿15将凸台结构11与底座13固定,使带缆桩整体结构更稳定。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船舶,包括甲板,甲板上开设有一安装孔,安装孔所在区域设有实施例1的船用可升降的带缆桩,其中,凸台结构11与甲板平齐相连,凸台结构11与甲板焊接固定,外套管 1设置在安装孔内,带缆桩主体2包括第一运动状态和第二运动状态,当带缆桩主体2为第一运动状态时,其位于甲板外,当带缆桩主体2 为第二运动状态时,其位于甲板内。

当带缆桩主体2为第二运动状态时,通过压缩压缩弹簧21带动伸缩管20压缩,将带缆桩主体2压缩至外套管1内,从而使得带缆桩主体2下降至甲板内。

当带缆桩主体2为第一运动状态时,通过压缩弹簧21的回弹带动伸缩管20回弹,将带缆桩主体2伸出至外套管1外,从而使得带缆桩主体2上升至甲板外。

进一步的,当带缆桩主体2为第二运动状态时,按压头22与安装孔平齐。当带缆桩主体2为第二运动状态时,按压按压头22使得带缆桩主体2下降至甲板内,此时按压头22落入落槽12内,且与凸台结构11平齐,因此按压头22与安装孔平齐,不影响船体美观。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