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3534发布日期:2019-07-17 05:42阅读:1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勘察领域,尤其是一种水上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察作业实施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勘探点位于河道、水塘、湖泊等水上区域。因水下地层沉积环境的特殊性,又不能通过陆上勘探孔的地层资料对水上孔进行推移。

现有工作模式,并无成型的水上作业平台存在。在进行水上孔勘探时,勘探单位多采用油汀、竹筏、大型泡沫等临时搭建作业平台,稳定性较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尤其在水深或天寒季节,操作平台内多存在积水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现有平台无水平性监测及调整装置,严重影响勘探质量。因此,可根据使用需求实时调整操作平台水平性及入水深度,同时带有稳固装置及安全防护装置的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水上作业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上作业平台,通过采用浮筒以及多种浮力调节措施实现了水上作业平台的姿态调节,实现平稳高效地水上作业。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水上作业平台,其包括操作平台、浮筒以及若干个稳固杆;所述浮筒的数目大于或等于二,其安装在所述操作平台的底部;所述稳固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的侧边,所述稳固杆的底端用于插设在地层中。

所述浮筒的顶部设置有筒顶栓孔,所述操作平台的底部设置有台底销栓;所述筒顶栓孔与所述台底销栓构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所述浮筒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由排水盖进行堵塞。

各所述浮筒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操作平台上开设有与浮筒的开口对应的注水孔;注水孔通过保护盖进行阻塞。

所述浮筒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与排水通道连通,所述排水通道延伸至所述浮筒的外侧。

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水平泡。

所述操作平台上开设有工作孔;工作孔由孔盖封堵。

操作平台的侧边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底部边缘通过转轴与操作平台的侧边铰接。

所述防护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稳固架,所述稳固架设置有套接孔;所述稳固杆的顶部穿设于所述套接孔中。

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岩芯盒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平稳高效的水上作业,尤其适用于对水下地层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之中;结构合理、整体性强,各装置功能明确、联接紧密,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设计新颖,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3所示,图中标记1-19分别表示为:操作平台1、浮筒2、稳固杆3、筒顶栓孔4、台底销栓5、水泵6、排水通道7、注水孔8、保护盖9、水平泡10、排水孔11、排水盖12、工作孔13、孔盖14、防护板15、转轴16、防护板固定架17、稳固架18、岩芯盒架19。

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水上作业平台,其包括操作平台1、两个浮筒2以及四个稳固杆3。浮筒2安装在操作平台1的底部;稳固杆3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操作平台1的侧边,稳固杆3的底端用于插设在水体底部的地层中。本实施例中,操作平台1为矩形,是人员及机器的主要工作区域。

浮筒2安装在操作平台1的底部,用于提供浮力。本实施例中,两个浮筒2均为长条形,两个浮筒2相互平行,分别对称设置在操作平台1的底部的两侧,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得操作平台1在水上的状态更为稳定。

本实施例中,浮筒2的顶部设置有筒顶栓孔4,操作平台1的底部设置有台底销栓5;筒顶栓孔4与台底销栓5构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浮筒2通过筒顶栓孔4与操作平台1的台底销栓5连接在一起。采用可拆卸的安装结构,不仅使得运输过程中浮筒2可以和操作平台1分开运输,而且在使用时可以方便地将浮筒2和操作平台1拼装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浮筒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调节浮筒2内的水量实现浮筒2的浮力调节。两个浮筒2的浮力可独立调节,因此通过分别调节两个浮筒2的浮力,可以调节操作平台1的姿态,以保证操作平台1的平稳。为了实现浮力调节,每个浮筒2均设置有若干种浮力调节机构,浮力调节机构包括水泵6以及注水孔8。

本实施例中,每个浮筒2内设置有一个水泵6,水泵6与排水通道7连接,排水通道7的出水口延伸至浮筒2的外侧。水泵6用于从浮筒2中抽水,并将抽取的水通过排水通道7排放至浮筒2之外,当浮筒2内的水位降低后,浮筒2的浮力会增强。

本实施例中,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与浮筒2的顶部开口相对应的注水孔8。每个浮筒2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注水孔8;通过注水孔8使用者可以向该注水孔8对应的浮筒2注水,进而减小给浮筒2的浮力。为了防止液体意外流入,在使用过程中,注水孔8通常由保护盖9进行闭合。

此外,为了显示操作平台1的水平度,操作平台1上安装有水平泡10。通过水平泡10可以了解到操作平台1的姿态是否平衡稳定,如果不平衡,可通过调整各浮筒2的浮力使得操作平台1变得平衡稳定。

为了在使用完成后将浮筒2中的水排空,本实施例中,每个浮筒2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孔11,在大多数时候,排水孔11由排水盖12进行堵塞。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操作平台1可用于承载钻探设备进行水上的岩土工程勘探。本实施例中,在操作平台1的中心开设有工作孔13。本实施例中,工作孔13位于操作平台1的中心。勘探过程中,取芯套管可经由工作孔13伸入操作平台1下方,并伸直水底地层中获取岩芯。工作孔13上设置有孔盖14,工作孔13由孔盖14进行封堵,孔盖14可起到保护工作孔13的作用,同时避免不用时水的上溢。

本实施例中,操作平台1的四个侧边均设置有防护板15;四个防护板15围合形成围护结构,可有效地避免操作平台1上的人员跌落至水中,提高使用的安全性。防护板15的底部边缘通过转轴16与操作平台1的侧边铰接,在非使用状态时,可通过转轴16将防护板15进行折叠,便于运输。相邻的防护板15通过防护板固定架17固定在一起,保证使用状态时结构的一体性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防护板15的外侧面设置有稳固架18,稳固架18上设置有套接孔。当防护板15处于竖向防护状态时,套接孔沿竖直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稳固杆3的顶部套接于稳固架18的套接孔中,二者之间可相对滑动。当稳固杆3的底端插设在水体底部的地层中时,稳固架18可沿着稳固杆3上下运动,这样当水位变化、水面波动或者浮筒2内水位变化时,操作平台1可以随之沿着稳固杆3升降,从而达到维持作业平台稳定性的作用。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水上作业平台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可根据需求调节浮筒2内的水量,及时修正水上作业平台的高度。此外,水上作业平台的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岩芯盒架19。岩芯盒架19分为两组,两组岩芯盒架19对称分布,以便维持操作平台1的稳定性,便于操作平台1的稳定性调整。

操作平台1及防护板15,可利用木板、竹板、钢板、铁板、复合塑料等一切具备一定刚度、承载能力、稳定性及可加工性的材料制作。浮筒2可采用复合塑料等一切可加工成腔体的、能提供较大浮力的轻型材料制作。稳固架18、稳固杆3等可采用不锈钢、复合金属等市场既有具备钻进功能的材料制作。防护板15与操作平台的转轴16,以及注水孔、工作孔的孔盖、保护盖及水泵、抽水设备、水平泡10等,可采用市场既有具备相应功能的构件替代。

如图1至3所示,使用本实施例的水上作业平台进行勘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检查操作平台1上各注水孔8的保护盖9以及工作孔13的孔盖14是否盖紧;

(2)将两个浮筒2与操作平台1连接;

(3)检查浮筒2的排水盖12是否盖紧;

(4)将防护板15竖起,通过防护板固定架17将相邻的防护板15固定在一起;

(5)将连接好的操作平台1推入水中,并将滑动至预钻位置,将工作孔13中心与预钻位置对准;

(6)将稳固杆3依次穿入稳固架18中,并将稳固杆3底部插入水下稳定地层中;

(7)打开注水孔8的保护盖9,分别向两个浮筒2中注水,使得平台下沉至需要深度;

(8)将钻机部件运置操作平台1上,并进行组装;

(9)根据水平泡10,通过注水孔8以及水泵6稳固杆等调整浮筒2内水量,保证操作平台1的水平性;

(10)开始勘探工作,工作过程中,将岩芯盒放入岩芯盒架19中;

(11)随着岩芯数量的增加,重复步骤9,使操作平台1保持稳定的入水深度及水平性;

(12)勘探结束,拔出稳固杆3,用水泵6排放一定数量的水,将操作平台1移动至岸边,将岩芯、钻机拆卸后搬至路面;后用水泵6排出所有水,将操作平台1拉至路面,打开排水盖12,排净浮筒2内残余水并抽出浮筒2;放下防护板15,整理设备。

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