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环境观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渔船破坏的海洋潜标系统。
背景技术:
海洋潜标是一种主浮体位于海面以下的海洋环境观测设备,具有受海面风浪影响小,观测数据质量稳定可靠的特点。在海洋环境观测中,常常会被使用到。而浅水区域,具有十分丰富的渔业资源,有利于海洋工程的开发建设,是海洋观测的重点区域。然而,由于渔业资源丰富,这些区域渔船众多,经常在此区域进行拖网捕鱼作业,海洋观测装置经常被渔船拖走,导致观测仪器损坏或丢失,不仅导致仪器成本的浪费,也导致监测数据的丢失。因此,一种能够防止渔船破坏的海洋监测设备成为该领域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渔船破坏的海洋潜标系统,通过至少三套的锚浮标组成浮标系统围绕形成保护海域,把携带监测设备的潜标布设于保护海域内进行保护,有效地防止监测设备被渔船破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防渔船破坏的海洋潜标系统,包括用于海洋监测的潜标系统、保护所述潜标系统的浮标系统;所述浮标系统包括至少三套锚浮标,所述锚浮标分别通过浮标锚系固定于海床,所述锚浮标在海面上形成保护海域,所述潜标系统设于所述保护海域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三套的锚浮标围绕形成保护海域,把装有检测设备的潜标设于保护海域内进行保护。在布放至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的海域内,尤其是浅水多拖网渔船作业海域时,可有效避免检测设备被渔船拖走导致丢失或毁坏。
进一步的,所述潜标系统包括潜标标体、潜标锚和潜标缆,所述潜标标体通过所述潜标锚固定于海床;所述锚浮标包括浮标标体、浮标缆和浮标锚;所述潜标锚分别与每一所述浮标锚通过连接缆进行连接。浮标与潜标在锚的部分进行连接的设计,在布放时不需要采用声学释放器,能大大节省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潜标标体装有水下信标、水上信标和监测设备。水下信标可对潜标进行水下定位,若出现意外状况潜标浮出水面,通过水上信标可对其进行定位追踪,找回潜标。
进一步的,所述浮标标体装有锚灯、ais网位仪和定位装置。锚灯可警示夜间过往船只;ais网位仪可对附近海域发送ais信息进行警示;定位装置可用于监控浮标是否移动,从而判断是否被渔船拖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缆长度与所述保护海域平均水深的比值范围为0.8至1.2。
优选的,所述浮标缆长度与所述保护海域平均水深的比值范围为1.5至1.6。
优选的,所述潜标锚和所述浮标锚的配重均不小于800kg。
进一步的,所述潜标标体、所述监测设备表面贴有联系信息标签。信息标签的设置可在浮标因意外事故漂浮在水面并被渔民打捞后,可通过信息标签上的信息进行联系。
进一步的,所述ais网位仪向4至6海里范围内配备ais收发系统的船只发送浮标的动静态信息。半径4至6海里为优选的警示范围,在此范围发送信息能使船只能有足够时间进行反应规避。
进一步的,所述动静态信息包括:动态信息,包括浮标与接收点船只的当前距离、浮标的当前移动速度、浮标当前移动方向;静态信息,包括浮标名称、浮标尺寸规格。过往渔船在接收到该信息后可根据情况进行规避航行。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渔船破坏的海洋潜标系统,通过至少三套的锚浮标围绕形成保护海域,把装有检测设备的潜标设于保护海域内进行保护。在布放至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的海域内,尤其是浅水多拖网渔船作业海域时,可有效避免检测设备被渔船拖走导致丢失或毁坏。浮标与潜标底部锚处进行连接的设计,在布放时不需要采用声学释放器,能大大节省成本。水下信标和水上信标可对潜标进行定位,若出现意外状况潜标浮出水面也可进行定位。浮标上的锚灯可警示夜间过往船只;ais网位仪可对附近海域发送ais信息进行警示;定位装置可用于监控浮标是否移动,从而判断是否被渔船拖动。潜标的信息标签可在浮标因意外事故漂浮在水面并被渔民打捞后,可通过信息标签上的信息进行联系。连接缆和浮标缆长度与保护海域平均水深的比值范围能有效地对使潜标设于在安全范围内,且便于布放。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布放方法简单,且成本较低,能有效地对用于监测的海洋潜标设备进行保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防渔船破坏的海洋潜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防渔船破坏的海洋潜标系统的海面部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防渔船破坏的海洋潜标系统的海床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渔船破坏的海洋潜标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防渔船破坏的海洋潜标系统,包括用于海洋监测的潜标系统、保护潜标系统的浮标系统;浮标系统包括三套的锚浮标,锚浮标分别通过浮标锚系固定于在海床,锚浮标在海面上围绕形成保护海域,潜标系统设于保护海域内。
其中,潜标系统包括潜标标体11、潜标锚13和潜标缆12,潜标标体11通过潜标锚13固定于海床;锚浮标包括浮标标体21、浮标缆22和浮标锚23;潜标锚13分别与每一浮标锚23通过连接缆3进行连接。浮标与潜标在锚的部分进行连接的设计,在布放时不需要采用声学释放器,能大大节省成本。
潜标标体11装有水下信标、水上信标和监测设备。水下信标可对潜标进行水下定位,若出现意外状况潜标浮出水面,通过水上信标可对其进行定位追踪,找回潜标。
浮标标体21装有锚灯、ais网位仪和定位装置。锚灯可警示夜间过往船只;ais网位仪可对附近海域发送ais信息进行警示;定位装置可用于监控浮标是否移动,从而判断是否被渔船拖动,便于应急管理。
潜标标体11、监测设备表面贴有联系信息标签。信息标签上写有所述单位及联系电话,浮标因意外事故漂浮在水面并被渔民打捞后,可通过信息标签上的信息进行联系。
连接缆3长度与保护海域平均水深的比值范围为0.8至1.2,优选比值为1.0;浮标缆22长度与保护海域平均水深的比值范围为1.4至1.6,优选比值为1.5。
连接缆3和浮标缆22使用该比值进行布放,便于布放的同时可使潜标处于安全的布设范围之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浮标系统包括大于三套的锚浮标,锚浮标在海面上围绕形成保护海域。在实施例1中,三套锚浮标基本上能满足在浅海区域警示过往船只并对潜标进行保护的功能,成本最低。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锚浮标的数量,可在水深较深,潜标与浮标距离较远时,提高浮标的保护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浮标缆22和潜标缆12使用金属锚链,锚链连接处采用肯特卸扣进行连接,需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拆卸,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浮标缆22和潜标缆12被渔网切割断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潜标锚13和浮标锚23的配重应不小于800kg,根据布设海域平局深度、水域水流情况等实际情况可对配重作出调整。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渔船破坏的海洋潜标系统的布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潜标标体11上安装好仪器后,在浮标标体21以及仪器表面张贴信息标签。信息标签应张贴在显眼位置,且不被仪器遮挡,信息标签上信息包括所属单位名称、联系电话、设备编号等。
s2、在浮标标体21上安装ais网位仪,并使用ais网位仪向4至6海里范围内配备ais收发系统的船只发送浮标的动静态信息。动静态信息包括:动态信息,包括浮标与接收点船只的当前距离、浮标的当前移动速度、浮标当前移动方向;静态信息,包括浮标名称、浮标尺寸规格。过往渔船在接收到该信息后可根据情况进行规避航行。当船只逐渐靠近浮标,进入ais收发系统预设的警报距离范围内时,船上ais系统将广播安全警报信息。
s3、在浮标标体21上安装定位装置。在确保定位装置信号正常的前提下,将定位装置埋设于浮标标体内,与浮标形成一体,使定位仪器不因意外事故而脱落。
s4、布放潜标与浮标,浮标缆22长度与保护海域平均水深的比值范围为1.4至1.6,优选值为1.5,连接缆3长度与保护海域平均水深的比值范围为0.8至1.2,优选值为1.0。连接缆3和浮标缆22使用该比值进行布放,在确保能顺利布放的同时可使潜标处于安全的布设范围之内。
s5、潜标与浮标布放完成后,使用船上ais系统对ais网位仪的信息发送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完成布放工作。
s6、布放完成后,岸上值班人员可实时监控浮标的定位位置,若出现意外事故,可对及时进行处理。
其中,步骤s4的具体步骤分为:
s4.1、使用布放用船只上的a型架将浮标布设于海面上,浮标下水后,在水流的作用下,浮标逐渐远离船只;
s4.2、使用布放用船只上的a型架分别将浮标锚23和潜标锚13吊至船舷,并进行固定;
s4.3、浮标锚23和潜标锚13吊在船舷固定完成后,对潜标锚13进行部分下放,确保浮标锚23和潜标锚13处于安全范围内,即浮标锚23和潜标锚13之间距离不超过连接缆的距离,使连接缆3不受到潜标锚13与浮标锚23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此条件下逐渐下放浮标锚23至海底;
s4.4、浮标锚23布放至海底后,把潜标布放至海面上,随流飘动,并使潜标缆12拉成直线;
s4.5、潜标缆12拉成直线后,逐渐下放潜标锚13至海底。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