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用A型霍尔锚锚干上端强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0335发布日期:2019-10-08 19:22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用A型霍尔锚锚干上端强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A型霍尔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用A型霍尔锚锚干上端强化结构。



背景技术:

船锚是一种用于停泊的专用器具,是船舶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用于船航海时临时停泊时,沉入水底勾住水底的礁石或其他障碍物,以给连接船锚的绳索一个强大的拉力,以此使得船身浮动在一定范围内,不受水流及风流影响。常见的船锚有鱼钩状、锚爪形及枪击式等结构设计,因其特殊结构设计,在船舶航行时存放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在收锚时,容易与船边形成碰撞,导致使用极其不便。而且,船锚的锚干顶端是与铁链进行连接的部位,而铁链与锚干之间处于相对活动的方式连接一起,两者之间会经常相互摩擦,从而导致两者外表面的防护漆面受到损伤,从而致使两者在长期使用中,受到海水的强烈腐蚀,以至于减少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船舶用A型霍尔锚锚干上端强化结构,达到了对锚杆进行强化,防止海水对其进行腐蚀以及收锚时容易与船边发生碰擦现象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用A型霍尔锚锚干上端强化结构,包括锚干、锚冠、锚肩、锚爪、爪尖、连接块、尖头凸起、钢珠、内衬套、弓形卸扣和止水胶条,所述锚干的底部与连接块的顶部焊接,所述锚冠的内部开设有内腔,且内腔与锚冠的顶部连通,所述连接块位于内腔的内部,所述内腔内壁右侧的中间位置与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转杆的另一端贯穿连接块的左侧并与内腔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锚肩分别位于锚冠两侧的顶部,两个所述锚爪的底部分别位于锚冠顶部的两侧,且锚干位于两个锚爪相对一侧的中间位置,两个所述爪尖的底部分别位于两个锚爪的顶部,所述尖头凸起的顶部位于锚冠的底部,所述锚干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加固筋杆的一侧焊接,所述锚干一侧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轨道槽,所述钢珠外侧壁的一侧与第一轨道槽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内衬套位于连接孔的内部,所述内衬套外表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轨道槽,且钢珠外表面的另一侧与第二轨道槽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弓形卸扣底部横杆的中间位置与内衬套的内侧壁通过平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孔与内衬套之间通过止水胶条密封。

优选的,所述锚肩与锚冠为一体成型设置,且锚肩的形状为扇形。

优选的,所述锚爪与锚冠为一体成型设置,且锚爪的形状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爪尖与锚爪为一体成型设置,且爪尖的两侧为弧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内衬套的竖向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内衬套通过钢珠与连接孔相对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固筋杆远离锚干一侧的形状为月牙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用A型霍尔锚锚干上端强化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对船锚进行改进,通过锚干与锚冠由转杆的相对活动连接,能够使锚爪以锚干转杆为轴作前、后各四十五度进行转动,当船锚平卧以锚爪的任何一面接触水底时,在锚链的拉动下,船锚突缘摩擦底土所产生的阻力迫使锚爪犁入底土产生抓力,而且船锚的中心位于锚干中心线至下方,配合锚冠处装有的锚肩及加强肋,从而使锚爪极易转向地面,稳定性更好,而且收锚时,锚爪自然朝上,并且在与船壳板接触时由于重力自行翻转,避免出现对船壳板造成碰撞损伤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由于对锚干进行改进,通过弓形卸扣与内衬套的固定连接方式,配合两个轨道槽以及钢珠的使用,能够使内衬套通过钢珠的全方位自由度进行相对转动,从而使弓形卸扣与锚干的顶部以及锚链形成相对活动连接,从而避免了锚链与锚干之间出现相互摩擦的现象,进而保护了两者外表漆面的完整,避免了与海水的直接接触,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部分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锚冠的正面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锚干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锚干侧面的部分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内衬套的正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连接孔的正面剖示图。

图中:1锚干、2锚冠、3锚肩、4锚爪、5爪尖、6连接块、7内腔、8转杆、9尖头凸起、10加固筋杆、11连接孔、12第一轨道槽、13钢珠、14内衬套、15第二轨道槽、16弓形卸扣、17止水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用A型霍尔锚锚干上端强化结构,包括锚干1、锚冠2、锚肩3、锚爪4、爪尖5、连接块6、尖头凸起9、钢珠13、内衬套14、弓形卸扣16和止水胶条17,锚干1的底部与连接块6的顶部焊接,锚冠2的内部开设有内腔7,且内腔7与锚冠2的顶部连通,连接块6位于内腔7的内部,内腔7内壁右侧的中间位置与转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转杆8的另一端贯穿连接块6的左侧并与内腔7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两个锚肩3分别位于锚冠2两侧的顶部,两个锚爪4的底部分别位于锚冠2顶部的两侧,且锚干1位于两个锚爪4相对一侧的中间位置,两个爪尖5的底部分别位于两个锚爪4的顶部,尖头凸起9的顶部位于锚冠2的底部,锚干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加固筋杆10的一侧焊接,锚干1一侧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连接孔11,连接孔11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轨道槽12,钢珠13外侧壁的一侧与第一轨道槽12的内侧壁相接触,内衬套14位于连接孔11的内部,内衬套14外表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轨道槽15,且钢珠13外表面的另一侧与第二轨道槽15的内侧壁相接触,弓形卸扣16底部横杆的中间位置与内衬套14的内侧壁通过平键固定连接,连接孔11与内衬套14之间通过止水胶条17密封,锚肩3与锚冠2为一体成型设置,且锚肩3的形状为扇形,锚爪4与锚冠2为一体成型设置,且锚爪4的形状为弧形,爪尖5与锚爪4为一体成型设置,且爪尖5的两侧为弧形设置,内衬套14的竖向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内衬套14通过钢珠13与连接孔11相对转动连接,加固筋杆10远离锚干1一侧的形状为月牙形,本实用新型。

在使用时,锚爪4以锚干1转杆8为轴作前、后各四十五度进行转动,当船锚平卧以锚爪4的任何一面接触水底时,在锚链的拉动下,船锚突缘摩擦底土所产生的阻力迫使锚爪4犁入底土产生抓力。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由于对船锚进行改进,通过锚干1与锚冠2由转杆8的相对活动连接,能够使锚爪4以锚干1转杆8为轴作前、后各四十五度进行转动,当船锚平卧以锚爪4的任何一面接触水底时,在锚链的拉动下,船锚突缘摩擦底土所产生的阻力迫使锚爪4犁入底土产生抓力,而且船锚的中心位于锚干1中心线至下方,配合锚冠2处装有的锚肩及加强肋,从而使锚爪4极易转向地面,稳定性更好,而且收锚时,锚爪4自然朝上,并且在与船壳板接触时由于重力自行翻转,避免出现对船壳板造成碰撞损伤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由于对锚干1进行改进,通过弓形卸扣16与内衬套14的固定连接方式,配合两个轨道槽以及钢珠13的使用,能够使内衬套14通过钢珠13的全方位自由度进行相对转动,从而使弓形卸扣16与锚干1的顶部以及锚链形成相对活动连接,从而避免了锚链与锚干1之间出现相互摩擦的现象,进而保护了两者外表漆面的完整,避免了与海水的直接接触,延长了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