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救生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4620发布日期:2019-10-09 01:2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救生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上救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上救生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海上工作者来说,由于海上险情具有突发性强、危害大、救助难等特点,因此,需要时刻携带救生工具。现有的海上救生装置主要有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筏等,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帮助遇险人员不沉入水中,但是不能解决低温、呛水、无营养补充等导致人员死亡的关键问题。现实应用中也存在有海难发生时身着救生衣的人员落入江、河、湖、海后,由于夜晚、天气、波浪、水流等原因,落水者不能被及时救起,而是随波逐流,飘散到离出事地点很远的地方,导致搜救人员无法确定被救者的位置,加大了救生难度,降低了救生的成功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一些多功能海上救援装置,比如具有通信功能的救生装置,但是,这种救生装置通常采用预先充好电的电池作为供电元件,无法持续为救援装置供电,而当电池的电量耗尽,而落水者还没能被救起时,搜救人员还是无法确定被救者的位置,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海上救生通信设备,能够持续与救援中心通信,提高海上救生的可靠性,保证被救者的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海上救生通信设备,包括:浮体、救生通信系统和振动发电装置;所述救生通信系统和所述振动发电装置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浮体上;所述振动发电装置与所述救生通信系统电连接,用于持续收集环境中的振动能量,并将所述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为所述救生通信系统供电;所述救生通信系统与海上救援中心通信连接,用于向所述海上救援中心发送求救信号;

所述救生通信系统包括处理器、定位装置、报警触发按钮和无线通信装置;所述定位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报警触发按钮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浮体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将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报警触发按钮用于向所述处理器发送报警信号;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用于将所述处理器发送的所述地理位置信息、所述报警信号发送至所述海上救援中心;

所述振动发电装置包括振动发电元件和储能单元;所述振动发电元件与所述储能单元电连接;所述振动发电元件用于由振动产生感应电流;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储存电能,为所述救生通信系统供电。

可选的,所述振动发电装置还包括整流电路;

所述振动发电元件通过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储能单元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感应电流转换为直流电,并输送至所述储能单元。

可选的,所述海上救生通信设备还包括水敏开关;

所述水敏开关设置在所述浮体的底部,用于控制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通断电。

可选的,所述救生通信系统还包括rfid芯片和rfid读取装置;

所述rfid芯片安装于被救援者的可穿戴物件上,且内部集成有所述被救援者的身份信息;所述rfid读取装置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被救援者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可选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采用北斗卫星通信模式进行通信。

可选的,所述浮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夜光层。

可选的,所述海上救生通信设备还包括夜间自动感应闪光灯;所述夜间自动感应闪光灯设置在所述浮体上,用于自动感应夜间光线。

可选的,所述浮体为衣服式浮体;所述衣服式为马甲式或上下连身式。

可选的,所述救生通信系统和所述振动发电装置均采用防水、耐酸碱的胶套密封包裹。

可选的,所述救生通信系统和所述振动发电装置的连接处采用密封胶圈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海上救生通信设备,包括:浮体、救生通信系统和振动发电装置;救生通信系统和振动发电装置可拆卸的安装在浮体上;振动发电装置与救生通信系统电连接,用于持续收集环境中的振动能量,并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为救生通信系统供电;救生通信系统与海上救援中心通信连接,用于向海上救援中心发送求救信号和定位信号;救生通信系统包括处理器、定位装置、报警触发按钮和无线通信装置;振动发电装置包括振动发电元件和储能单元。本发明通过设置振动发电装置,将环境中的振动能量转换成电能,实现了为救生通信系统持续供电,能够使得海上救援中心长时间的确定被救者的位置,提高了救生的成功率,提高了海上救生的可靠性,保证了被救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海上救生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救生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振动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海上救生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实施例的海上救生通信设备,包括:浮体1、救生通信系统2和振动发电装置3;所述救生通信系统2和所述振动发电装置3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浮体1上;所述振动发电装置3与所述救生通信系统2电连接,用于持续收集环境中的振动能量,并将所述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为所述救生通信系统2供电;所述救生通信系统2与海上救援中心通信连接,用于向所述海上救援中心发送求救信号。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救生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所述救生通信系统2包括处理器21、定位装置22、无线通信装置23和报警触发按钮26;所述定位装置22、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3、所述报警触发按钮26均与所述处理器21电连接;所述定位装置22用于获取所述浮体1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将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器21;所述报警触发按钮26用于向所述处理器21发送报警信号;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3用于将所述处理器21发送的所述地理位置信息、所述报警信号发送至所述海上救援中心。其中,所述处理器21可以为一种微控制单元(mcu)、数据处理芯片、或者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信息处理单元。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3的外壳采用有效屏蔽电磁波的镁铝合金水密外壳,可防止信号干扰,能准确传输或接收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3采用北斗卫星通信模式,既能实现定位也能发送短消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救生通信系统2还包括rfid芯片24和rfid读取装置25;所述rfid芯片24安装于被救援者的可穿戴物件(例如,手环、挂链、腰带、衣服等)上,且内部集成有所述被救援者的身份信息;所述rfid读取装置25与所述处理器21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被救援者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器21。具体的,当所述rfid芯片24靠近所述rfid读取装置25时,所述rfid读取装置25从所述rfid芯片24中获取被救者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籍贯、年龄、出生日期、所属单位、职位、联系方式、家庭住所等信息。本实施例,通过rfid读取装置获取被救者的身份信息,加快了救生过程中对被救者的身份甄别,提高了救援效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振动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所述振动发电装置3包括振动发电元件31、整流电路32和储能单元33;所述振动发电元件31为一个或多个;所述振动发电元件31通过所述整流电路32与所述储能单元33连接;所述振动发电元件31用于由振动产生感应电流;所述整流电路32用于将所述感应电流转换为直流电,并输送至所述储能单元33;所述储能单元33用于储存电能,为所述救生通信系统2供电;所述储能单元33可为高容量电容、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或镍镉电池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海上救生通信设备还包括水敏开关4;所述水敏开关设置在所述浮体1的底部,用于控制所述无线通信装置23的通断电。所述水敏开关4浸水后自动闭合接通电路,自动启动无线通信装置23。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体1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水夜光层,用于夜晚指示被救生者所在的位置,更易于发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海上救生通信设备还设置有夜间自动感应闪光灯;所述夜间自动感应闪光灯设置在所述浮体1上,用于自动感应夜间光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救生通信系统2和所述振动发电装置3均采用防水、耐酸碱的胶套密封包裹;所述救生通信系统2和所述振动发电装置3的连接处采用密封胶圈密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浮体1为衣服式浮体,中空设计,使用时想中空层里充入空气,以产生浮力,外形类似救生衣,可做成马甲式,也可为上下身连体式。所述浮体1采用防水、耐酸碱、强度高、耐磨损的橡胶制成。

本实施例的海上救生通信设备,通过设置振动发电装置,将环境中的振动能量转换成电能,实现了为救生通信系统持续供电,能够使得海上救援中心长时间的确定被救者的位置,提高了救生的成功率,提高了海上救生的可靠性,保证了被救者的安全;设置水敏开关,实现了无线通信装置的自动启动;通过设置rfid芯片和rfid读取装置,加快了救生过程中对被救者的身份甄别,提高了救援效率;通过设置防水夜光层和夜间自动感应闪光灯,实现了在夜晚指示被救生者所在的位置,更易于发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