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用手动电动起锚机。
背景技术:
锚机是抛锚和绞收缆绳的机械装置,设在船的首部,其链轮两侧的滚筒可作绞收缆绳之用,锚机按动力不同可分人力起锚机、电动锚机、电动液压锚机和蒸汽锚机。
现在的小型的渔船上,都是采用的电动锚机,而由于渔船上的供电主要靠发电机,且船都是在海面上活动,当起锚机中的电机损坏或者发电机损坏时,起锚机将无法进行起锚,从而影响渔船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舶手动起锚机使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电动起锚机有时无法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船舶用手动电动起锚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用手动电动起锚机,包括起锚机机体,所述起锚机机体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框,所述u型框通过限位机构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u型框的外侧设有与第一支杆对应的第一转动口,所述第一支杆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皮带盘,所述第一支杆的两端通过连接机构分别连接有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所述起锚机机体通过第二固定机构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杆固定连接,所述起锚机机体通过第一固定机构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杆贯穿支撑柱并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三支杆对应的第二转动口,所述起锚机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套接在第一支杆外侧壁的限位环,所述第一转动口的内侧壁设有与限位环对应的第一活动槽,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多个滚珠,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设有与滚珠对应的环形槽,所述第一活动槽的内侧壁设有与滚珠对应的呈环形的第二活动槽。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杆两端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支杆靠近第一支杆一端和第三支杆靠近第一支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六角形凸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外侧壁设有与六角形凸块对应的凹槽,第一固定块通过多个第一固定螺丝与第二固定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在起锚机机体顶部外侧壁的第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有与第一滑块对应的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一滑块上螺纹连接有多个第二固定螺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有与第二固定螺丝对应的多个第一螺丝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起锚机机体顶部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设有与第二滑块对应的第四活动槽,所述第二滑块上螺纹连接有多个第三固定螺丝,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设有与第三固定螺丝对应的多个第二螺丝孔。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四个第四固定螺丝,四个所述第四固定螺丝位于底座的四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支杆、皮带盘、u型框、限位机构、第三支杆、连接机构、第二固定机构和电机的配合作用,达到电机转动带动皮带盘转动,实现电机转动皮带盘转动,继而带动起锚机机体运转;通过第一支杆、皮带盘、u型框、限位机构、第二支杆、连接机构、把手、支撑柱和第一固定机构,达到转动把手,把手带动皮带盘转动,实现电机无法工作的情况下,转动把手带动起锚机机体运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船舶用手动电动起锚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船舶用手动电动起锚机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船舶用手动电动起锚机中六角形凸块和第一固定块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起锚机机体、2第一支杆、3u型框、4皮带盘、5连接机构、51第一固定块、52第一固定螺丝、53第二固定块、54六角形凸块、6限位机构、61滚珠、62限位环、7第一固定机构、71第一滑块、72第二固定螺丝、73第一支撑板、8第二固定机构、81第三固定螺丝、82第二滑块、83第二支撑板、9电机、10第二支杆、11第三支杆、12把手、13支撑柱、14第四固定螺丝、1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5,一种船舶用手动电动起锚机,包括起锚机机体1,起锚机机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框3,u型框3通过限位机构6连接有第一支杆2,限位机构6包括固定套接在第一支杆2外侧壁的限位环62,第一转动口的内侧壁设有与限位环62对应的第一活动槽,限位环62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多个滚珠61,限位环62的外侧壁设有与滚珠61对应的环形槽,第一活动槽的内侧壁设有与滚珠61对应的呈环形的第二活动槽,第一支杆2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第一支杆2在第一转动口内出现晃动,导致皮带盘4出现左右晃动,所以第一支杆2位于第一转动口内得部位固定套接有限位环62,限制第一支杆2在u型框3上转动时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为了防止限位环62与u型框3的侧壁产生摩擦同时出现轻微的晃动,所以限位环62通过多个滚珠61与开设在限位环62对应第一活动槽内侧壁上的第二活动槽连接,限制了限位环62在第一活动槽内的活动范围,同时减少了摩擦。
其中,u型框3的外侧设有与第一支杆2对应的第一转动口,第一支杆2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皮带盘4,第一支杆2的两端通过连接机构5分别连接有第二支杆10和第三支杆11,连接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杆2两端的第二固定块53,第二支杆10靠近第一支杆2一端和第三支杆11靠近第一支杆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51,第一固定块5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六角形凸块54,第二固定块53的外侧壁设有与六角形凸块54对应的凹槽,第一固定块51通过多个第一固定螺丝52与第二固定块53连接,通过连接机构5给第一支杆2提供动力驱动,实现第一支杆2转动带动皮带盘4转动。
其中,起锚机机体1通过第二固定机构8连接有电机9,电机9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杆1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机构8包括固定连接在起锚机机体1顶部的第二支撑板83,电机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82,第二支撑板83的顶部设有与第二滑块82对应的第四活动槽,第二滑块82上螺纹连接有多个第三固定螺丝81,第二支撑板83的顶部设有与第三固定螺丝81对应的多个第二螺丝孔,根据需要选择电机9运行起锚机,电机9运转带动第二支杆10转动,第二支杆10通过连接机构5带动带动第一支杆2运转,实现了皮带盘4的运转。
其中,起锚机机体1通过第一固定机构7连接有支撑柱13,第三支杆11贯穿支撑柱13并固定连接有把手12,支撑柱13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三支杆11对应的第二转动口,起锚机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5,第一固定机构7包括固定在起锚机机体1顶部外侧壁的第一支撑板73,支撑柱13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滑块71,第一支撑板73的顶部设有与第一滑块71对应的第三活动槽,第一滑块71上螺纹连接有多个第二固定螺丝72,第一支撑板73的顶部设有与第二固定螺丝72对应的多个第一螺丝孔,底座15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四个第四固定螺丝14,四个第四固定螺丝14位于底座15的四角,根据需要选择手动运行起锚机,手动运行起锚机时,拧掉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杆2远离皮带盘4一端第一固定块51上的第一固定螺丝52,达到第一转动杆2转动,第二支杆10不转,由于第一固定块5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六角形凸块54,所以第二滑块82在第二支撑板83的位置,达到第一固定块51与第二固定块53完全断开连接,调节第一滑块71在第一支撑板73上的位置,达到需要的位置用第二固定螺丝72进行固定,转动把手12带动第三支杆11转动,带动通过连接机构5连接的第一支杆2,实现皮带盘4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机构5可以给第一支杆2提供动力,第一支杆2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第一支杆2在第一转动口内出现晃动,导致皮带盘4出现左右晃动,皮带盘4上安装有皮带,通过皮带带动起锚机机体1内的转动轴连接,所以第一支杆2位于第一转动口内得部位固定套接有限位环62,限制第一支杆2在u型框3上转动时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为了防止限位环62与u型框3的侧壁产生摩擦同时出现轻微的晃动,所以限位环62通过多个滚珠61与开设在限位环62对应第一活动槽内侧壁上的第二活动槽连接,限制了限位环62在第一活动槽内的活动范围,同时减少了摩擦,根据需要选择手动运行起锚机,手动运行起锚机时,拧掉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杆2远离皮带盘4一端第一固定块51上的第一固定螺丝52,达到第一支杆2转动,第二支杆10不转,由于第一固定块5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六角形凸块54,所以第二滑块82在第二支撑板83的位置,达到第一固定块51与第二固定块53完全断开连接,调节第一滑块71在第一支撑板73上的位置,达到需要的位置用第二固定螺丝72进行固定,转动把手12带动第三支杆11转动,带动通过连接机构5连接的第一支杆2,实现皮带盘4转动,使用电动的方式与使用手动的方式调节一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