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船舶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设备。
背景技术:
船舶救生设备是为救助落水人员或当船舶遇险时撤离乘员而在船上设置的专用设备及其附件的总称。它包括救助艇、救生艇、救生筏、救生浮具、个人救生设备、救生抛绳器、通讯、烟火信号及艇筏的登乘、降落装置。根据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3年修正案,对从事非短程国际航行的客船、鱼类加工船等应配备:在每舷的总容量应为不少于船上人员总数的50%的救生艇,主管机关可准许以相等总容量的救生筏来代替救生艇,但每舷应配备足够容纳不少于船上人员总数37.5%的救生艇;500总吨及以上的客船应在每舷至少配备1艘救助艇。
对货船:除以上要求外,每船应至少配备1艘救助艇。若救生艇符合救助艇要求,允许将此艇作为救助艇。对长度85米以下的货船,每舷配备的救生筏,其总容量为船上人员总数的100%。如果这类救生筏不能迅速地转移到任何一舷降落下水,则应配备附加救生筏,使每舷可用的总容量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的150%。
救生衣的配备数量:船上人员每人配备一件,驾驶室和机舱各值班人员每人增设一件。客船上还应附加配备船上总人数5%的救生衣。
救生圈的配备:是按船舶种类及船体长度配置——不能说按船舶结构配备。
救生浮具的配备:主要在i类航区航行的客船上配置,按船员和旅客总数的3%配置。
根据1974年国际公约83年修正案的新规定,在远洋船舶所配备的救生筏(即甲型筏),其红降落伞火箭应增加为4支,并另增配橙黄烟雾2支。
所有海船均应备有供救生艇、筏用的手提无线电台,平时保存于驾驶室或电台内,在弃船救生时,按部署表规定由专人携带进艇、筏内。
国际航行的客船,如船上总人数超过199人但不足1500人,至少要有一艘机动救生艇设置无线电台,该电台装于艇内的专门舱室内,备有专用电池电源,而且艇的发动机应有供电池再充电的发电机。
救生艇手提电台:是一种手摇供电的小型无线电台,装于玻璃纤维制的容器内,外壳涂以橙黄色,能自15m高处投入水中不致损坏且能浮于水面,总重量不超过23公斤。
船用抛绳设备每船应具有抛射火箭及抛射药筒各4支。
在现有的救生设备比较传统单一,单纯满足为遇难人员提供在水上浮力的救生需求,在海难发生时,无法找到定位信息而进行及时救援,而复杂地定位信号发射器需要专人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受限,如大部分的儿童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设备,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只需抛入水中,遇水启动,快速进行海上定位和传送影像。得以持续的发出求救和定位信息,便于救援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援救援现场的状况并制定完善的救援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设备包括机体、多个太阳能片、驱动装置以及定位装置,所述太阳能片环形地铰接于所述机体的外周,所述机体设有驱动套,所述驱动套纵向贯通所述机体的中轴线,所述驱动装置可移动地连接所述太阳能片和所述驱动套,得以展开或聚拢所述太阳能片,所述定位装置同轴安装于所述驱动套的上端,所述定位装置以用于发送定位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电池、电机、驱动块、驱动杆以及连杆,所述电池和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机体内部,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太阳能片和所述电机,得以存储所述太阳能片转化的电能,所述电机连接所述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同轴对准所述驱动套,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驱动套中心,所述驱动块可上下移动地套接于所述驱动杆,所述驱动块位于所述机体上表面和所述定位装置之间,所述连杆可传动地连接所述太阳能片的内侧和所述驱动块,随着所述驱动块的上升或下降,得以展开或收拢所述太阳能片。当所述驱动块沿着所述驱动杆向上运动时,所述太阳能片向外展开,当所述驱动块沿着所述驱动杆向下运动时,所述太阳能片向内聚拢,形成半圆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驱动套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块限位于所述驱动槽内,得以沿着所述驱动槽上下移动,防止所述驱动块旋转,所述驱动套为中空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驱动块螺纹连接于所述驱动杆,当所述驱动杆随着所述电机转动时,所述驱动块在所述机体和所述定位装置之间升降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太阳能片和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驱动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杆。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海上通信救生设备进一步包括摄像装置,以用于采集和传输音频视频信息,所述摄像装置包括升降杆以及安装于所述升降杆顶端的所述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电连接于所述电池,所述升降杆固接于所述驱动块,所述升降杆为内部中空状,所述升降杆可升降地套设于所述驱动杆和所述驱动套之间,所述升降杆得以沿所述驱动套的内壁上下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定位装置包括gps定位器和发光灯,所述定位装置电连接于所述电池,所述gps定位器以用于发送定位的坐标信号,所述发光灯为红色闪光灯,以用于近距离视觉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海上通信救生设备进一步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可选择地连通电路,所述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的下端面,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正负电极和水溶膜,所述水溶膜包覆于所述正负电极的外表面,当所述水溶膜遇水溶解时,所述正负电极连通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电池为圆环状,所述电池的重心在所述机体的轴心线上,所述机体是上轻下重的半球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正常状态时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正常状态时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图2的a-a方向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时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时正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时仰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图5的b-b方向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正常状态下的电路控制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下的电路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包括机体1、太阳能片2、驱动装置3、摄像装置4、定位装置5、感应装置6。
所述机体1是上轻下重的半球体具有良好的稳性,所述机体1设有驱动套11,所述机体1的重心越低越稳定,可以很好的抵御海浪的撞击,具有很好的稳性,使得所述机体1达到“不倒翁”的效果,不容易倾覆。所述太阳能片2铰接于所述机体1的外边缘,得以使所述太阳能片2沿铰接部位由所述机体1的中轴线位置向外侧翻转。所述驱动套11为上下贯通的柱体结构,所述驱动套11的外壁设有连通内部与外界的驱动槽110,所述驱动槽110对应所述太阳能片2。
所述太阳能片2位圆弧状,所述太阳能片2的两侧面均为太阳能面板,用于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述机体1铰接多个太阳能片2,多个所述太阳能片2环绕所述机体的中轴线构成半圆体外形。
所述机体1容纳所述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用于为所述太阳能片2提供翻转的动力,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电池31,电机32,驱动块33、驱动杆34,连杆35,所述电池31用于存储所述太阳能片2转化的电能和为所述驱动装置3、所述摄像装置4、所述定位装置5以及所述感应装置6的正常运转提供电能。
所述电机32连接驱动杆34,所述电机32带动所述驱动杆34转动,所述驱动块33通过内外螺纹套接于所述驱动杆34。
所述驱动块33位于所述驱动套11内,所述驱动块33沿所述驱动套11的内壁滑动。
所述连杆35为长条状,一端铰接于所述太阳能片2,另一端穿过所述驱动槽110铰接于所述驱动块33。
所述摄像装置5用于采集和传输音频视频信息,所述摄像装置5包括摄像头42和升降杆42,所述摄像头42连接于所述升降杆42的上端,所述升降杆42为内部中空状,所述升降杆42的下端连接于所述驱动块33,所述驱动套11容纳所述升降杆42,得以使所述升降杆42沿所述驱动套11的内壁上下滑动,所述升降杆42通过推高所述摄像头42可以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
所述定位装置5用于发送定位信息,所述定位装置5同轴设置于所述机体1,所述装置5包括gps定位器51和发光灯52,所述gps定位器51发送定位的坐标信号,所述发光灯52为红色闪光灯,用于进一步近距离通过人的视觉定位。
所述感应装置6用于感应接触到水时驱动整体开始通电运行。所述感应装置6设置于所述机体1的下端面并连通外界,所述感应装置6包括正负电极62和水溶膜63,所述水溶膜63附着于所述正负电极62的外表面,所述水溶膜63在正常状态下是膜状不导电的介质,使得所述正负电极62在与外界不连通,在遇到水时所述水溶膜63溶解于水中消失。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3的整体与所述机体1同轴心。
其中,所述电池31为圆环状,所述电池31的重心于在所述机体1的轴心线上。
在船舶遭遇海难时,将海上通信设备扔进大海,整体漂浮于海面,所述水溶膜63遇水溶解,所述正负电极62遇到海水并连通,所述电池31为所述驱动装置3、所述摄像装置4、所述定位装置5以及所述感应装置6提供电能,所述电机31带动所述驱动杆34转动,所述驱动块33在所述驱动杆34的作用下沿所述驱动套11的内壁向上移动,所述驱动块33通过所述连杆35推动所述太阳能片2向外翻转打开,在此同时所述驱动块33推动所述摄像装置5向上移动,从而获取更广阔的拍摄视野,所述摄像头42发出视频音频信息,gps定位器发出定位坐标信号,所述定位灯52发出红光信号。通过以上讯息的发送使得救援人员可以充分的了解救援现场的实时海况以及其他基本情况,第一时间制定完善的救援方案,便于搜救人员更快捷的指挥救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