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换能器的循环冷却系统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2925发布日期:2021-05-07 22:5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换能器的循环冷却系统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船舶水下换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换能器的循环冷却系统及船舶。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海洋货运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也随之持续提高,使得船舶也随之飞速发展。现有的船舶在海上航行时,为了降低船舶内部温度过高导致出现安全隐患,通常会设置换能器以通过换能器降低船舶内部的温度。

现有船舶上安装的换能器通常采用的是浸没海水冷却,而换能器属于精密仪器,长期浸没与海水中会被海水腐蚀、换能器表面会附着海生物,会出现换能器工作不正常导致出现换热不稳定的情况,而海水冷却会因为船舶航速不同导致的海水流过换能器每个面的流速不同,产生冷却温度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换能器的循环冷却系统及船舶,能够有效提高换热的稳定性能。

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下换能器的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冷却主控柜,换能器腔体和冷却介质循环柜,所述冷却介质循环柜设置在所述冷却主控柜中,所述换能器腔体中设置有换能器,所述冷却介质循环柜与所述换能器腔体之间设置有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所述冷却介质循环柜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进液管路进入到所述换能器腔体中,再通过所述回液管路将换热后的冷却液回流到所述冷却介质循环柜中。

可选的,所述换能器腔体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冷却主控柜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换能器腔体中冷却液的冷却温度,并将所述冷却温度传输给所述冷却主控柜

可选的,所述冷却主控柜接收到所述冷却温度之后,根据所述冷却温度,调整所述进液管路中的冷却液的流量。

可选的,所述冷却液为非导体冷却液。

可选的,所述进液管路、所述回液管路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与所述换能器腔体的容积匹配。

可选的,所述冷却介质循环柜和所述冷却主控柜是一体化成型的。

可选的,所述换能器腔体的容积与所述换能器的散热量匹配。

可选的,还包括:

处理终端,与所述冷却主控柜电性连接,所述处理终端包括显示设备。

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包括船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船舶本体中的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水下换能器的循环冷却系统。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冷却介质循环柜与换能器腔体之间设置有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冷却介质循环柜中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路进入到换能器腔体中,再通过回液管路将换热后的冷却液回流到冷却介质循环柜中;如此,将换能器是浸没在冷却液中,未与海水接触,避免了海水对换能器造成的腐蚀及海生物在换能器上附着,能够有效降低换能器的维护费用进而降低成本;而且也能够有效降低换能器不正常工作的概率,提高了换能器的稳定工作的概率,在换能器稳定工作的概率提高的基础上,能够使得换能器换热的稳定性能也会随之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水下换能器的循环冷却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说明书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说明书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换能器的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冷却主控柜10,换能器腔体20和冷却介质循环柜30,冷却介质循环柜30设置在冷却主控柜10中,换能器腔体20中设置有换能器201,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与换能器腔体20之间设置有进液管路31和回液管路32,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中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路31进入到换能器腔体20中,再通过回液管路32将换热后的冷却液回流到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中。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冷却主控柜10可以为液体介质冷却柜,可以由船舶中的电机提供电源,也可以设置一个单独电机为冷却主控柜10提供电源。

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冷却主控柜10控制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中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路31进入到换能器腔体20中,而换能器腔体20中设置有换能器201,使得换能器201浸没在冷却液中;换能器201浸没在冷却液中,使得换能器201中的热量传导至冷却液中,从而使得冷却液与换能器201进行换热;而在换能器腔体20中的冷却液的高度超过回液管路32所在位置的高度时,换热后的冷却液通过回液管路32再回流至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中进行冷却,使得冷却液在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与换能器腔体20之间的循环,达到热交换的目的。

如此,将换能器201是浸没在冷却液中,未与海水接触,避免了海水对换能器造成的腐蚀及海生物在换能器201上附着,能够有效降低换能器的维护费用进而降低成本;而且也能够有效降低换能器201不正常工作的概率,提高了换能器201的稳定工作的概率,在换能器201稳定工作的概率提高的基础上,能够使得换能器热的稳定性能也会随之提高。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冷却主控柜10可以浸入海水中,以通过海水对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进液管路31与换能器腔体20接触位置的高度通常高于回液管路32与换能器腔体20接触位置的高度,以使得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路31换能器腔体20中,以及再通过回液管路32回流至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中。当然,进液管路31与换能器腔体20接触位置的高度也可以不高于回液管路32与换能器腔体20接触位置的高度,此时,需要设置有与回液管路32相连的电泵,以通过电泵将换能器腔体20中的冷却液传输到回液管路32中,再通过回液管路32回流至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中。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换能器腔体20中还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0,温度传感器40与冷却主控柜10电性连接。具体地,温度传感器40可以通过温度传感电缆401与冷却主控柜10连接;如此,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40实时采集换能器腔体20中冷却液的冷却温度,并将所述冷却温度传输给冷却主控柜10;以及冷却主控柜10接收到所述冷却温度之后,根据所述冷却温度,调整进液管路31中的冷却液的流量,从而实现调节换能器腔体20中冷却液的冷却温度的目标。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为非导体冷却液,由于冷却液为非导体冷却液,促使冷却液不导电,以降低冷却液导电而对换能器201造成损害的概率,从而能够促使冷却液对换能器201的损害降低。非导体冷却液例如可以是乙醇和乙二醇等。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进液管路31、回液管路32和温度传感器40的数量与换能器腔体20的容积匹配;此时,进液管路31、回液管路32和温度传感器40可以根据换能器腔体20的容积配置数量,在换能器腔体20越大时,进液管路31、回液管路32和温度传感器40的数量越多,反之,进液管路31、回液管路32和温度传感器40的数量越小。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冷却介质循环柜30可以根据实际冷却的换能器201冷却量进行配置容积大小,冷却介质循环柜30可以与冷却主控柜10是一体化成型的,当然,冷却介质循环柜30也可以独立设计,本说明书不作具体限制。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换能器腔体20可以根据需要冷却的换能器散热量确认容积,从而使得换能器腔体20的容积与换能器201的散热量匹配,换能器201的散热量越大,其换能器腔体20的容积也越大,反之,其换能器腔体20的容积越小。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循环冷却系统还包括处理终端50,与冷却主控柜10电性连接,处理终端50包括显示设备;处理终端50可以根据船舶需要进行数量配置,用电缆与冷却主控柜10相连,用于显示、监控及控制体冷却主控柜10的运行状态。

参见图1,循环冷却系统还包括换能器腔体21和换能器腔体22,其中,换能器腔体21中设置有换能器211,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与换能器腔体21之间设置有进液管路33和回液管路34,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中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路33进入到换能器腔体21中,再通过回液管路34将换热后的冷却液回流到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中。以及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与换能器腔体22之间设置有进液管路35和回液管路36,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中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路35进入到换能器腔体22中,再通过回液管路36将换热后的冷却液回流到冷却介质循环柜30中。

具体来讲,换能器腔体21中还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1,温度传感器41与冷却主控柜10电性连接,具体地,温度传感器41可以通过温度传感电缆411与冷却主控柜10连接;以及换能器腔体22中还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2,温度传感器42与冷却主控柜10电性连接,具体地,温度传感器42可以通过温度传感电缆421与冷却主控柜10连接。

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包括船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船舶本体中的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水下换能器的循环冷却系统。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冷却介质循环柜与换能器腔体之间设置有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冷却介质循环柜中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路进入到换能器腔体中,再通过回液管路将换热后的冷却液回流到冷却介质循环柜中;如此,将换能器是浸没在冷却液中,未与海水接触,避免了海水对换能器造成的腐蚀及海生物在换能器上附着,能够有效降低换能器的维护费用进而降低成本;而且也能够有效降低换能器不正常工作的概率,提高了换能器的稳定工作的概率,在换能器稳定工作的概率提高的基础上,能够使得换能器换热的稳定性能也会随之提高。

尽管已描述了本说明书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说明书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说明书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说明书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说明书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说明书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