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式动态调平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4386发布日期:2020-12-15 08:2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式动态调平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电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式动态调平组件。



背景技术:

在海上风电建造使用时,需要保证时刻对空气流动的动向进行掌控,以保证风电机组的安全,故需要利用测风塔进行测量,而现有的测风塔在进行安装时,一般采用固定结构,不仅成本高,而且运输和后续的维修也较为不便,故一般采用动态调平组件进行浮动式的安装。

现有的调平组件一般只是在周边安装比水密度小的漂浮块,利用浮力进行自动调平,在风浪较大时,不仅调平不及时,甚至有可能产生翻倒的可能,使得整个调平过程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浮式动态调平组件,解决了调平不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式动态调平组件,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的上方设置有与工作箱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与工作箱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且连接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和工作箱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钢缆,且钢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锚,所述旋转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测风装置,所述旋转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的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内设置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的两端均对称设置有导电片,所述移动腔的腔壁滚动连接有接触球,上、下两个所述导电片通过电线与分别与电源和调节装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与连接装置固定连接的漂浮箱,所述漂浮箱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与安装板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漂浮箱外侧的桨叶。

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与工作箱固定连接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固定筒滑动套接的移动柱,且移动柱的另一端转动套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套接有连接圈。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横截面采用t形结构,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移动腔。

优选的,所述旋转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定圈,所述限定圈与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工作箱内固定连接有控制器和gsm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接触球在连接杆中的滚动,配合调节装置和工作箱等的漂浮,使得整个装置可以在翻滚的海浪中,尽快的保持平衡,保证工作的需要,同时配合锚和钢缆的限定,可以保证装置位置的稳定,并且对翻转角度进行一定的限定,减少倾倒的可能。

2:通过缓冲装置的缓冲,可以减少冲击力的产生,减少冲击损坏,保证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经过不同装置的相互配合,可以测量不同的方位的风力,提高检测的方位,保证数据的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浮式动态调平组件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浮式动态调平组件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浮式动态调平组件的局部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浮式动态调平组件的连接装置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浮式动态调平组件的调节装置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浮式动态调平组件的缓冲装置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1工作箱、2电源、3控制器、4连接板、5连接装置、6调节装置、7钢缆、8锚、9固定套、10第一电机、11太阳能板、12测风装置、13旋转板、14缓冲装置、15gsm模块、16第一转动轴、51连接杆、52导电片、53移动腔、61漂浮箱、62安装板、63第二电机、64桨叶、65第二转动轴、141固定筒、142弹簧、143移动柱、144连接块、145接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一种浮式动态调平组件,包括工作箱1,工作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源2,电源2的上方设置有与工作箱1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6,且第一转动轴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板13,旋转板1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与工作箱1固定连接的连接板4,连接板4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5,且连接装置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6,调节装置6和工作箱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14,缓冲装置1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钢缆7,且钢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锚8,旋转板1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测风装置12,旋转板1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套9,固定套9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11,在进行工作时,经过调节装置6和工作箱1保证漂浮的工作,然后将锚8放置到水中,利用钢缆7对缓冲装置14进行拉扯,避免装置的移动,同时进行一部分刚性的固定,缓冲装置14减少突然的冲击力,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调节装置6进行平衡的主要调节,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太阳能板11进行电力的产生,存储到电池2中,在有风时,经过测风装置12进行风力的测定,同时经过第一电机10的带动,使得旋转板13进行转动,以适应不同的风向,保证测风的稳定。

连接装置5包括与连接板4固定连接的连接杆51,且连接杆51的另一端与调节装置6固定连接,连接杆51内设置有移动腔53,移动腔53的两端均对称设置有导电片52,移动腔53的腔壁滚动连接有接触球54,上、下两个导电片52通过电线与分别与电源2和调节装置6相连接,在经受潮浪等的翻动时,会使得一侧的调节装置6翘起,而另一侧的调节装置6下落,在浮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平衡的趋势,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得接触球54在移动腔53中移动,接触到一侧上、下两个导电片52,上方的导电片52与电源2正极相连,下方的导电片52与调节装置6进行连接,调节装置6与电源2与电源负极相连,在接触球54与导电片53接触后,形成通路,使得调节装置6通电,进行工作,在水平后,接触球54大致处于中间位置,形成断路。

调节装置6包括与连接装置5固定连接的漂浮箱61,漂浮箱61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2,安装板62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3,第二电机6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与安装板62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轴65,第二转动轴6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漂浮箱61外侧的桨叶64,在接触球54接触到导电片53后,第二电机63通电,进而使得第二旋转轴65进行转动,带动桨叶64进行转动,进而进行排水,与水作用,进而产生向上的升力,加快平衡的进行。

缓冲装置14包括与工作箱1固定连接的固定筒141,固定筒141内固定连接有弹簧142,且弹簧1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固定筒141滑动套接的移动柱143,且移动柱143的另一端转动套接有连接块144,连接块144的底部套接有连接圈145,在产生波动时,一侧的漂浮箱61翘起,但是钢缆7不动,此时漂浮箱61会带动固定筒41上升,经过弹簧142的作用,进行一定的缓冲,然后带动移动柱143一定的移动,并且利用钢缆7进行限位,避免翻倒的可能。

固定筒141的横截面采用t形结构,固定筒141内设置有移动腔。

旋转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定圈17,限定圈17与连接板4转动连接,工作箱1内固定连接有控制器3和gsm模块15,控制器3为现有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控制器,对各个电器进行控制,同时gsm模块,进行数据的接收和传输。

工作原理:进行工作时,经过调节箱61和工作箱1保证漂浮的工作,然后将锚8放置到水中,利用钢缆7对移动组143进行拉扯,避免装置的移动,同时进行一部分刚性的固定,在晃动时,经过弹簧142的作用,进行一定的缓冲,可以减少突然的冲击力,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太阳能板11进行电力的产生,存储到电池2中,在有风时,经过测风装置12进行风力的测定,同时经过第一电机10的带动,使得旋转板13进行转动,以适应不同的风向,保证测风的稳定,而当装置进行晃动时,会使得一侧的调节装置6翘起,而另一侧的调节装置6下落,在浮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平衡的趋势,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得接触球54在移动腔53中移动,接触到一侧上、下两个导电片52,形成通路,使得调节装置6中的第二电机63工作,使得第二旋转轴65进行转动,带动桨叶64进行转动,进而进行排水,与水作用,进而产生向上的升力,加快平衡的进行在水平后,接触球54大致处于中间位置,形成断路,第二电机63断电,节约电力,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