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学释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6324发布日期:2021-04-27 18:2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声学释放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探测投放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声学释放器。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声学释放器的体积较小,并采用内置式结构,可容纳的缆绳有限,通常只适用于浅水区,不能达到海洋更深的地方进行投放,并且其起捞重量也有限。
3.申请号为:201922435419.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声学释放器,包括释放器、浮球、线筒和机座,密封圈的外部安装有固定套圈,且固定套圈位于机座的外表面,固定套圈的两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线环,机座靠近底端释放器的外侧安装有配重块,配重块和机座之间通过挂钩相连接,挂钩上缠绕有线绳。然而该种升学释放器结构较为复杂,在打捞过程中上升速度较慢,并且不能解决声学释放器只适用于浅水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声学释放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声学释放器,包括底座以及支柱,所述支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端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柱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底座对应所述支柱设有通孔且与所述支柱内部连通,还包括浮动装置、接收装置、释放装置以及限位装置,所述浮动装置位于所述支柱上部,所述接收装置位于所述支柱以及所述浮动装置内侧,所述释放装置位于所述接收装置下端且位于所述支柱内侧,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底座侧面。
7.所述浮动装置包括浮头,所述浮头设置在所述支柱上部外侧且与所述支柱套接的同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浮头上设有流体导向槽,所述流体导向槽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流体导向槽呈流线型均匀环设在所述浮头上端周部。
8.所述接收装置包括防护套以及接收器,所述防护套设置在所述支柱上部内侧且与所述支柱插接的同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接收器设置在所述防护套内部且与所述防护套插接的同时与其固定连接。
9.所述释放装置包括限位块以及释放块,所述限位块有两块,两块所述限位块对称设置在接收器下端两侧且与接收器滑动连接,所述释放块设置在接收器下端中部且与两块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释放块位于两块所述限位块之间。
10.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座以及限位销,所述限位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侧面,所述底座对应所述限位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座的一端与限位槽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座的另一端设有通孔,所述底座对应所述限位座设有通孔的一端设有连接孔,连接孔贯穿所述底座,所述限位销贯穿所述限位座上的通孔以及所述底座上的连接孔,所述限位销通过通孔以及连接孔与所述限位座以及所述底座插接,所述限位装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限位装置均匀环设在所述底座侧面。
11.还包括回收装置,回收装置包括固定绳,所述固定绳设置在释放块下端且其上端
与释放块固定连接。
12.还包括销钉释放绳,所述销钉释放绳设置在所述底座下方且其一端与所述固定绳中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限位销下端固定连接。
13.还包括缆绳,所述缆绳环绕设置在所述支柱侧面且其一端贯穿限位槽并与所述固定绳上端固定连接。
14.所述支柱侧面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导流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柱侧面且贯穿所述支柱侧壁。
15.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有两块,两块所述支撑块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柱上端两侧且与所述支柱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套对应所述支撑块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安装槽卡接,所述防护套通过所述安装槽以及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支柱固定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采用开放式结构,缆绳容纳量较大,打捞深度大幅增加,浮头上设有流体导向槽,在上升的过程中可自动旋转,加快上升速度,释放装置可自动解锁缆绳,并且缆绳无需绕着释放器展开,而是随着浮头旋转,缆绳直接脱离,进一步加快上升速度。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护套与接收器配合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限位块以及释放块与接收器配合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限位座以及限位销与底座配合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与缆绳配合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底座;2、支柱;3、浮动装置;4、接收装置;5、释放装置;6、限位装置;7、浮头;8、流体导向槽;9、防护套;10、接收器;11、限位块;12、释放块;13、限位座;14、限位销;15、固定绳;16、销钉释放绳;17、缆绳;18、导流孔;19、支撑块;2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6.一种声学释放器,包括底座以及支柱,支柱设置在底座上端且与底座固定连接,支柱为内部中空结构,底座对应支柱设有通孔且与支柱内部连通,还包括浮动装置、接收装置、释放装置以及限位装置,浮动装置位于支柱上部,接收装置位于支柱以及浮动装置内侧,释放装置位于接收装置下端且位于支柱内侧,限位装置位于底座侧面,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7.浮动装置包括浮头,浮头设置在支柱上部外侧且与支柱套接的同时与其固定连接,浮头上设有流体导向槽,流体导向槽有3个,3个流体导向槽呈流线型均匀环设在浮头上端周部,浮动装置通过浮头与流体导向槽配合,形成螺旋式浮头结构,可在上升的过程中自动旋转,加快上升速度,其中,流体导向槽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增加或减少。
28.接收装置包括防护套以及接收器,防护套设置在支柱上部内侧且与支柱插接的同时与其固定连接,接收器设置在防护套内部且与防护套插接的同时与其固定连接,还包括
支撑块,支撑块有两块,两块支撑块对称设置在支柱上端两侧且与支柱固定连接,防护套对应支撑块设有安装槽,支撑块与安装槽卡接,防护套通过安装槽以及支撑块与支柱固定连接,接收装置通过防护套与接收器配合,可接收甲板上传来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控制限位块的开合,其中,防护套用于对接收器进行防护,接收器下部设有开合气缸,开合气缸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两块限位块固定连接,接收器通过开合气缸控制限位块的开合,支撑块用于将支柱与防护套进行支撑连接,本实用新型防护套与接收器配合示意图如图2所示。
29.释放装置包括限位块以及释放块,限位块有两块,两块限位块对称设置在接收器下端两侧且与接收器滑动连接,释放块设置在接收器下端中部且与两块限位块抵接,释放块位于两块限位块之间,释放装置通过限位块以及释放块配合,对固定绳进行释放以完成投放设备的回收操作,其中,限位块通过开合气缸的输出端与接收器滑动连接,接收器通过开合气缸控制限位块的开合,限位块分开时,释放块带动固定绳脱离限位块,本实用新型限位块以及释放块与接收器配合示意图如图3所示。
30.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座以及限位销,限位座设置在底座侧面,底座对应限位座设有限位槽,限位座的一端与限位槽转动连接,限位座的另一端设有通孔,底座对应限位座设有通孔的一端设有连接孔,连接孔贯穿底座,限位销贯穿限位座上的通孔以及底座上的连接孔,限位销通过通孔以及连接孔与限位座以及底座插接,限位装置有3个,3个限位装置均匀环设在底座侧面,限位装置通过限位座、限位销以及限位槽配合,对缆绳的一端进行限位,其中,将限位销从向下拔出,即可对限位座进行解锁,使限位座设有通孔的一端可以相对于底座转动并解除对缆绳的限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增加或减少限位装置的数量,本实用新型限位座以及限位销与底座配合示意图如图4所示。
31.还包括回收装置,回收装置包括固定绳,固定绳设置在释放块下端且其上端与释放块固定连接,还包括销钉释放绳,销钉释放绳设置在底座下方且其一端与固定绳中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限位销下端固定连接,还包括缆绳,缆绳环绕设置在支柱侧面且其一端贯穿限位槽并与固定绳上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缆绳配合示意图如图5所示,回收装置通过固定绳、销钉释放绳以及缆绳的配合,可完成对海底投放设备的回收工作,其中,固定绳的下端用于与海底投放设备连接,销钉释放绳用于连接固定绳以及限位销,缆绳用于连接释放器整体以及固定绳,本实用新型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
32.支柱侧面设有导流孔,导流孔有若干个,若干个导流孔均匀分布在支柱侧面且贯穿支柱侧壁,其中导流孔用于导流,减小水流阻力对释放器整体的影响,进一步提升释放器的上升速度。
33.其中,本释放器为开放式结构,可扩展性大:根据实际需要,可加长支柱,以达到更大的容缆量,即可增加回收的深度和起重量。
34.其中,底座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加设配重块。
35.工作过程:
36.将固定绳的上端与释放块固定连接,并将其下端与需要投放的探测设备固定连接,将缆绳缠绕在支柱侧面且将缆绳的一端穿过限位槽,将限位座设有通孔的一端与底座设有连接孔处配合,并将限位销贯穿插入连接孔以及通孔中,将销钉释放绳的一端与限位销下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固定绳的中部固定连接,将释放器与需要投放的探测设备共同进行投放,需要回收时,通过甲板上的控制器对释放器中的接收器发出信号,接收器接收
到信号后,通过开合气缸控制限位块分开,使释放块脱离释放器,由于释放器本身具有浮力,在释放块脱离释放器后,释放器整体在浮头的作用下螺旋上升,同时固定绳带动销钉释放绳将限位销拔出,限位座打开,缆绳与固定绳连接的一端从限位槽中脱出,释放器带动缆绳的另一端上浮,在上浮的过程中,缆绳无需绕着释放器展开,而是随着浮头旋转,缆绳直接脱离支柱,上浮速度快,释放器带动缆绳的另一端浮至水面,工作人员对漂浮在水面的释放器进行回收,并可通过缆绳对海底的探测设备进行回收。
3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开放式结构,缆绳容纳量较大,打捞深度大幅增加,浮头上设有流体导向槽,在上升的过程中可自动旋转,加快上升速度,释放装置可自动解锁缆绳,并且缆绳无需绕着释放器展开,而是随着浮头旋转,缆绳直接脱离,进一步加快上升速度。
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