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舷装置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2851发布日期:2021-05-07 22:5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护舷装置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护舷装置及船舶。



背景技术:

船舶的首部设有橡胶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护舷,在船舶进行顶推作业时,护舷可起到缓冲和吸收撞击能量的作用,从而,可减小两船因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损坏。

现有的护舷一般分为w型、d型和o型三种,其中,w型护舷放置于固定在船体上的两个压板之间的槽内,并利用双头螺柱和螺母将w型护舷固定在两个压板之间,从而,对w型护舷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加工成本较高且更换困难,一旦护舷发生损坏需要更换,不但会产生较高的更换费用,而且费时费力;d型护舷和o型护舷,均贴在船体首部的托架上,利用一根链条贯穿护舷轴向中心,并利用数根链条径向绑扎在护舷外,将各个链条的两端均通过卸扣与焊接于船体的眼板相连,一旦护舷发生损坏,需要将所有的链条和卸扣拆下,并将整根护舷全部更换,费时费力,且更换成本较高。

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船舶上的护舷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舷装置及船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船舶上的护舷存在的更换成本高,且更换过程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护舷装置,包括内层护舷、外层护舷和多根第一链条。

所述内层护舷用于贴在船体的首部的托架上,且所述内层护舷与所述船体相连;所述外层护舷包在所述内层护舷的外侧,且所述外层护舷与所述内层护舷抵接。

所述外层护舷包括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布的外护舷件,每个所述外护舷件对应至少一根所述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沿对应的所述外护舷件的周向绑在所述外护舷件的外侧,所述第一链条的两端均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链条能够限制对应的所述外护舷件的轴向移动。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外护舷件对应两根或多根所述第一链条,且所述第一链条沿所述外层护舷的轴向间隔排布。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外护舷件对应两根所述第一链条,且两根所述第一链条分别绑在所述外护舷件的靠近两端的部位。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外护舷件的外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链条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链条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面为圆滑曲面。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多个所述外护舷件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链条的两端均通过第一卸扣与所述船体连接。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外护舷件呈c形,所述内层护舷的横截面形状为o形或d形,所述外护舷件的c形内凹侧曲面与所述内层护舷的外侧曲面贴合。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护舷装置还包括第二链条和多根第三链条,所述第二链条沿轴向贯穿所述内层护舷,多根所述第三链条沿周向绑在所述内层护舷的外侧,所述第二链条的两端和所述第三链条的两端均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且多根所述第三链条沿轴线间隔排布。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船舶,其包括上述护舷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护舷装置及船舶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护舷装置,主要由内层护舷和外层护舷组成,其中,内层护舷用来贴在船体的首部的托架上,且内层护舷还与船体相连;外层护舷包在内层护舷的外侧,且外层护舷与内层护舷抵接,两船撞击时,外层护舷会先吸收撞击能量,剩余的能量由内层护舷吸收,一方面,可以优化缓冲效果;另一方面,外层护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内层护舷,缓解内层护舷因两船撞击而产生的损伤,如此,便可减少内层护舷的更换频率,以更换外层护舷为主。

在外层护舷的具体结构中包括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布的外护舷件,每个外护舷件对应至少一根第一链条,每根第一链条均沿对应的外护舷件的周向绑在外护舷件的外侧,第一链条的两端均与船体可拆卸连接,从而,在内护舷件与第一链条的共同作用下,外层护舷不易发生径向移动,也不易发生偏转;在此基础上,第一链条还能限制对应的外护舷件的轴向移动,如此,在使用过程中,外层护舷不易偏离原本的位置,稳定性较好。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护舷装置,当外层护舷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将被损坏的外护舷件对应的链条拆下,就能将被损坏的外护舷件取下,无需更换未被损坏的外护舷件,省时省力,且更换成本较低。此外,相邻的外护舷件之间均存在间隙,故外护舷件与内层护舷的配合精度无需太高,一方面,外护舷件的尺寸精度无需太高,可降低加工成本;另一方面,在安装新的护舷件时,难度较低。

本发明提供的船舶,包括上述护舷装置。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船舶,具有上述护舷装置的所有优点,护舷的更换成本低,且更换过程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的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护舷装置中的外护舷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内层护舷;110-第二限位槽;

200-外层护舷;210-外护舷件;211-第一限位槽;

300-第一链条;

400-第二链条;

500-第三链条;

600-船体;

700-第一卸扣;

800-第二卸扣;

900-第三卸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舷装置,其主要由内层护舷100和外层护舷200组成,其中,内层护舷100用来贴在船体600的首部的托架上,且内层护舷100还与船体600相连;外层护舷200包在内层护舷100的外侧,且外层护舷200与内层护舷100抵接,两船撞击时,外层护舷200会先吸收撞击能量,剩余的能量由内层护舷100吸收,一方面,可以优化缓冲效果;另一方面,外层护舷20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内层护舷100,缓解内层护舷100因两船撞击而产生的损伤,如此,便可减少内层护舷100的更换频率,以更换外层护舷200为主。

在外层护舷200的具体结构中包括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布的外护舷件210,每个外护舷件210对应至少一根第一链条300,每根第一链条300均沿对应的外护舷件210的周向绑在外护舷件210的外侧,第一链条300的两端均与船体600可拆卸连接,从而,在内护舷件与第一链条300的共同作用下,外层护舷200不易发生径向移动,也不易发生偏转;在此基础上,第一链条300还能限制对应的外护舷件210的轴向移动,如此,在使用过程中,外层护舷200不易偏离原本的位置,稳定性较好。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护舷装置,当外层护舷200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将被损坏的外护舷件210对应的链条拆下,就能将被损坏的外护舷件210取下,无需更换未被损坏的外护舷件210,省时省力,且更换成本较低。此外,相邻的外护舷件210之间均存在间隙,故外护舷件210与内层护舷100的配合精度无需太高,一方面,外护舷件210的尺寸精度无需太高,可降低加工成本;另一方面,在安装新的护舷件时,难度较低。

优选地,参见图1-图5,将每个外护舷件210对应两根或多根第一链条300,并将第一链条300沿外层护舷200的轴向间隔排布,如此,可使得外护舷件210受力更加均衡,不易发生晃动,结构可靠性更高。

参见图2,当每个外护舷件210对应两根第一链条300时,优选将两根第一链条300分别绑在外护舷件210的靠近两端的部位,进一步缓解晃动问题。

具体地,参见图2-图5,可在外护舷件210的外侧开设第一限位槽211,并使得第一限位槽211与上述第一链条300一一对应,将第一链条300与对应的第一限位槽211配合,如此,直接将第一链条300绑在第一限位槽211处,即可在第一限位槽211的槽壁的作用下,使得外护舷件210不易相对第一链条300沿轴向移动,无需将第一链条300与外护舷件210相互连接,从而,拆卸时,直接将第一链条300的一端从船体600上拆下,即可将外护舷件210取下,进一步降低了更换难度,省时省力。

优选地,参见图,将第一限位槽211的槽面设置为圆滑曲面,如此,可减小外护舷件210与第一链条300之间产生的磨损,便于延长外护舷件210与第一链条300的使用寿命。

可将多个外护舷件210均设置为相同的形状和大小,也就是说,外护舷件210的规格一致,不但可降低零件成本,而且便于存储管理。

优选地,参见图3和图4,可将第一链条300的两端均通过第一卸扣700与船体600连接,拆卸方便。

具体地,可在船体600上固定第一眼板,将第一卸扣700安装在第一眼板上。

第一眼板可预烧焊接于船体600外板。

参见图2-图5,可将外护舷件210设置为c形,相应地,将内层护舷100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o形或d形,如此,可将外护舷件210的c形内凹侧曲面与内层护舷100的外侧曲面贴合,可提高内层护舷100对外护舷件210的限位效果,从而,外护舷件210更不易发生晃动。

具体地,可将c形外护舷件210的内侧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弧,相应地,将内层护舷100的外侧的横截面也设置为圆弧,同时,将c形外护舷件210的内侧圆弧与内层护舷100的外侧圆弧的半径设置为相等。

具体地,参见图1-图4,可增设第二链条400和多根第三链条500,将第二链条400沿轴向贯穿内层护舷100,并将多根第三链条500沿周向绑在内层护舷100的外侧,将第二链条400的两端和第三链条500的两端均与船体600可拆卸连接,以在内层护舷100被损坏后能够拆卸更换。

优选地,参见图2,可在内层护舷100的外侧开设与上述第三链条500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槽110,将第三链条500与对应的第二限位槽110配合,如此,直接将第三链条500绑在第二限位槽110处,即可在第二限位槽110的槽壁的作用下,使得内层护舷100不易相对第三链条500沿轴向移动,无需将第三链条500与内层护舷100相互连接,从而,拆卸时,直接将第三链条500的一端从船体600上拆下,即可将外护舷件210取下,进一步降低了更换难度,省时省力。

优选地,参见图2-图4,可将第二链条400的两端通过第二卸扣800与船体600连接,并将第三链条500的两端通过第三卸扣900与船体600连接,拆卸方便。

具体地,可在船体600上固定第二眼板和第三眼板,将第二卸扣800安装在第二眼板上,并将第三卸扣900安装在第三眼板上。

第二眼板和第三眼板可预烧焊接于船体600外板。

将多根第三链条500沿内层护舷100的轴向间隔排布,以使得内层护舷100的各个部位的受力能够更加平衡,保证对内层护舷100的径向限位效果。

参见图1,优选将多根第三链条500沿内层护舷100的轴向均匀分布。

参见图1,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船舶,其包括上述护舷装置。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具有上述护舷装置的所有优点,护舷的更换成本低,且更换过程省时省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护舷装置及船舶,其克服了传统的船舶上的护舷的诸多技术缺陷。本实施例提供的护舷装置及船舶,更换护舷的成本低,且更换过程省时省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