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风电平台登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1538发布日期:2021-12-15 06:2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风电平台登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登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上风电平台登乘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海上风电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风电场装机容量越来越大,风机数量越来越多,水深也逐步加深,这给海上风电场的运维带来更多风险和挑战。由于海上环境复杂多变,运维船自身运动受波浪影响大,当接近海上平台(包含海上风机平台和海上升压站平台)时运维船晃动剧烈,人员登陆平台爬梯相当困难并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就海上现场运维而言,最危险的环节莫过于人员从运维船登陆平台和从平台返回运维船,降低该环节的风险性保证海上作业人员的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申请号为cn201922008106.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平台登乘装置,包括电动小车、电动小车轨道梁;电动小车轨道梁固定设置于管桩的上部,管桩为海上风机管桩或海上升压站管桩;电动小车活动地设置于电动小车轨道梁上且与电动小车轨道梁的轨道相配合;该实用新型的海上风电平台登乘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海上风电运维人员从海上运维船登陆海上平台时因运维船晃动、升沉带来的风险问题,克服了当前海上平台爬梯技术的不足,从而保证了海上运维人员登陆海上平台的安全性,该装置操作简单,造价低廉,更为安全可靠,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4.但是,目前由于爬梯固定在平台上,但运维船与平台相对运动较大,造成人员登平台困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部分爬梯长时间处于海平面以下,腐蚀严重且布满海洋生物,不利于运维人员攀爬。本专利通过采用一种海上风电平台登乘装置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平台登乘装置,用以解决由于爬梯固定在平台上,但运维船与平台相对运动较大,造成人员登平台困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部分爬梯长时间处于海平面以下,腐蚀严重且布满海洋生物,不利于运维人员攀爬等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海上风电平台登乘装置,包括动力组件、提升组件和登乘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置于风电平台的顶部,所述提升组件与提升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登乘组件置于风电平台的侧边,所述登乘组件设有可折叠的登乘平台。
8.进一步,所述登乘平台与登乘组件底部铰接,所述登乘平台包括防滑板、两个扶手、多个铰座、折叠杆和固定杆;所述防滑板置于登乘平台的顶部,所述登乘平台两侧设有多个铰座,两个所述扶手底部与多个铰座铰接,两个所述扶手前端与提升组件卡接,所述折叠杆一端固定在登乘平台的顶部,所述折叠杆的底部固定在固定杆上。
9.进一步,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减速器和绞车,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支架,所述电
机支架置于平台顶部,所述电机置于电机支架顶部,所述减速器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电机出端与输入端传动连接。
10.进一步,所述绞车转动轴、绞盘和两个绞盘支架,所述转动轴与减速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置于绞盘中部,两个所述绞盘支架置于转动轴两端。
11.进一步,所述提升组件包括导轨和滑梯,所述导轨置于风电平台侧边,所述导轨顶部和底部设有多个止位横杆,所述滑梯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滑梯包括滑槽和多个登乘杆,所述滑槽与导轨滑动连接,多个所述登乘杆间隔均布在滑梯上。
12.进一步,所述提升组件包括绞绳缠绕在绞盘上,所述绞绳一端绕过滑梯底部固定在滑梯顶端。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动力组件、提升组件和登乘组件,动力组件为该登乘装置提供动力输出,提升组件完成该登乘装置的提升,登乘装置为登乘人员提供登乘平台,以机械动力提升的方式代替人为攀爬的方式,提高了该登乘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安全性。登乘平台与登乘组件铰接,登乘平台可实现折叠立起使用,在不使用时平放收纳,减少空间占有,提高了登乘平台的安全性。电机为该登乘装置提供动力,经过减速器将速度调至该登乘装置所需的转动速度,提高了该登乘装置的工作稳定性。绞车与减速器输出端传动连接,接收到转动力后开始转动,实现绞车上绞绳的收缩和放松,进而实现提升组件的升降。
15.本实用新型较好地解决了由于爬梯固定在平台上,但运维船与平台相对运动较大,造成人员登平台困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部分爬梯长时间处于海平面以下,腐蚀严重且布满海洋生物,不利于运维人员攀爬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海上风电平台登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1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9.电机1;电机支架101;减速器2;输入端201;输出端202;绞车3;转动轴301;绞盘302;绞盘支架303;导轨4;止位横杆401;滑梯5;滑槽501;登乘杆502;登乘平台6;防滑板601;扶手602;铰座603;折叠杆604;固定杆605。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1.实施例一:
22.如图1

2所示,一种海上风电平台登乘装置,包括动力组件、提升组件和登乘组件,动力组件置于风电平台的顶部,提升组件与提升组件传动连接,登乘组件置于风电平台的侧边,登乘组件设有可折叠的登乘平台6。
23.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动力组件、提升组件和登乘组件,动力组件为该登乘装置提供动力输出,提升组件完成该登乘装置的提升,登乘装置为登乘人员提供登乘平台6,以机
械动力提升的方式代替人为攀爬的方式,提高了该登乘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安全性。
24.登乘平台6与登乘组件底部铰接,登乘平台6包括防滑板601、两个扶手602、多个铰座603、折叠杆604和固定杆605;防滑板601置于登乘平台6的顶部,登乘平台6两侧设有多个铰座603,两个扶手602底部与多个铰座603铰接,两个扶手602前端与提升组件卡接,折叠杆604一端固定在登乘平台6的顶部,折叠杆604的底部固定在固定杆605上。
25.登乘平台6与登乘组件铰接,登乘平台6可实现折叠立起使用,在不使用时平放收纳,减少空间占有,提高了登乘平台6的安全性。
26.动力组件包括电机1、减速器2和绞车3,电机1包括电机支架101,电机支架101置于平台顶部,电机1置于电机支架101顶部,减速器2包括输入端201和输出端202,电机1出端与输入端201传动连接。
27.电机1为该登乘装置提供动力,经过减速器2将速度调至该登乘装置所需的转动速度,提高了该登乘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28.实施例二:
29.如图1

2所示,一种海上风电平台登乘装置,包括动力组件、提升组件和登乘组件,动力组件置于风电平台的顶部,提升组件与提升组件传动连接,登乘组件置于风电平台的侧边,登乘组件设有可折叠的登乘平台6。
30.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动力组件、提升组件和登乘组件,动力组件为该登乘装置提供动力输出,提升组件完成该登乘装置的提升,登乘装置为登乘人员提供登乘平台6,以机械动力提升的方式代替人为攀爬的方式,提高了该登乘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安全性。
31.登乘平台6与登乘组件底部铰接,登乘平台6包括防滑板601、两个扶手602、多个铰座603、折叠杆604和固定杆605;防滑板601置于登乘平台6的顶部,登乘平台6两侧设有多个铰座603,两个扶手602底部与多个铰座603铰接,两个扶手602前端与提升组件卡接,折叠杆604一端固定在登乘平台6的顶部,折叠杆604的底部固定在固定杆605上。
32.登乘平台6与登乘组件铰接,登乘平台6可实现折叠立起使用,在不使用时平放收纳,减少空间占有,提高了登乘平台6的安全性。
33.动力组件包括电机1、减速器2和绞车3,电机1包括电机支架101,电机支架101置于平台顶部,电机1置于电机支架101顶部,减速器2包括输入端201和输出端202,电机1出端与输入端201传动连接。
34.电机1为该登乘装置提供动力,经过减速器2将速度调至该登乘装置所需的转动速度,提高了该登乘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35.绞车3转动轴301、绞盘302和两个绞盘支架303,转动轴301与减速器2的输出端202传动连接,转动轴301置于绞盘302中部,两个绞盘支架303置于转动轴301两端。
36.绞车3与减速器2输出端202传动连接,接收到转动力后开始转动,实现绞车上绞绳302的收缩和放松,进而实现提升组件的升降。提升组件包括绞绳304缠绕在绞盘302上,绞绳304一端绕过滑梯5底部固定在滑梯顶端。
37.提升组件包括导轨4和滑梯5,导轨4置于风电平台侧边,导轨4顶部和底部设有多个止位横杆401,滑梯5与导轨4滑动连接,滑梯5包括滑槽501和多个登乘杆502,滑槽501与导轨4滑动连接,多个登乘杆502间隔均布在滑梯5上。
38.提升组件设有导轨4和滑梯5滑动连接,提高了该登乘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减少升
降时的晃动。
39.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优点:
40.提高了该登乘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和安装牢固性,提高了该登乘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降低了该登乘装置的工作故障频率,提高了该登乘装置的使用寿命。
41.该登乘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42.将提升组件下放至登乘位置,将登乘平台6折叠平放,登乘人员站立在登乘平台6上,电机1驱动绞车3收紧绞绳304,将提升组件提升至顶部。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端”、“后端”、“水平”、“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