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趸船连接固定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7584发布日期:2021-11-10 09:2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趸船连接固定通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趸船连接固定通道。


背景技术:

2.趸船是一种无动力装置的矩形平底船,设在突堤或码头的尽头且固定在岸边,通常有浮动而锚固的平台,供船舶停泊或人员和货物上下船用,然而现有的趸船在使用时,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合适的固定码头,只能借助码头和靠船墩的各一端头连接系固,系泊条件较差,并且在常规系泊下,无法准确定位,趸船至防护桩之间的通道经常偏离正常位置。
3.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趸船的系泊方式加以改进,使其能够适应现在对趸船准确定位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由于目前趸船在使用时系泊条件较差,无法准确地将趸船固定在防护桩与码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即趸船的移动幅度比较大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趸船连接固定通道,能够有效地将趸船与防护桩连接,并且能够保持趸船在水中停泊位置相对固定,使用效果佳,也方便工作人员通行。
5.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趸船连接固定通道,包括安装于防护桩上的转盘、连接通道、安装于趸船甲板上的万向转动装置;所述转盘的一端与连接通道的一端连接,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万向转动装置连接。
6.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转盘包括加强底板、箱型结构体、设置于箱型结构体两侧的耳板;所述加强底板焊接在防护桩上,所述箱型结构体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加强底板上对应通孔的位置设有盲孔,通孔与盲孔中穿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通过螺母固定安装于箱型结构体上;所述耳板固定安装于箱型结构体的侧面,所述耳板的一端呈钩型,所述加强底板的一端卡接在耳板中。
7.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连接通道纵截面呈u形;所述连接通道的四个端头处焊接有连接板,一侧的两个连接板与耳板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位于耳板与连接板之间还安装有套筒。
8.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连接通道为型材焊接而成的桁架。
9.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万向转动装置包括箱型构件、设置于箱型构件下方的旋转轴套、设置于旋转轴套下方的底座;所述箱型构件与连接通道另一侧的两个连接板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所述箱型构件、连接板的左右表面且其一侧通过螺母锁紧;所述旋转轴套的上端与箱型构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固定安装于趸船甲板上。
10.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箱型构件包括转箱、设置于转箱下方的第三转轴,所述转箱与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上端与转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下端与旋转轴套内表面固定连接。
11.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旋转轴套的两侧对称焊接有第四转轴,所述底
座上方相对的两侧设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安装于立板上且与其滑动接触。
12.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底座上方另外两侧设有护板,两个所述护板侧面分别与两侧的立板固定连接,所述护板的下表面与底座固定连接。
13.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转盘、万向转动装置配合能够很好地将趸船进行停泊,并且趸船在水中靠泊位置相对固定,运动在一定范围内;连接通道的设置也能作为人员通行的工作通道使用,系泊效果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盘与防护桩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万向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万向转动装置的第一角度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万向转动装置的第二角度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防护桩;2、转盘;21、加强底板;22、箱型结构体;221、通孔;23、耳板;24、连接轴;3、连接通道;31、连接板;32、第一转轴;33、套筒;34、第二转轴;4、万向转动装置;411、转箱;412、第三转轴;42、旋转轴套;43、底座;44、第四转轴;45、立板;46、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由于目前趸船在使用时系泊条件较差,无法准确地将趸船固定在防护桩与码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即趸船的移动幅度比较大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趸船连接固定通道,能够有效地将趸船与防护桩连接,并且能够保持趸船在水中停泊位置相对固定,使用效果佳,也方便工作人员通行。
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1-7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首先本实用新型包括转盘2、连接通道3、万向转动装置4,其中转盘2、万向转动装置4用于固定趸船,连接通道3便于通行;转盘2固定安装于防护桩1上,转盘2的一端与连接通道3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通道3的另一端与万向转动装置4连接,即通过转盘2与万向转动装置4能够控制趸船与防护桩1连接,其移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起到相对固定;下面将详细阐述转盘2、连接通道3、万向转动装置4的结构;
24.转盘2,其主要包括加强底板21、箱型结构体22、耳板23,在工作时,加强底板21焊接在防护桩1上,箱型结构体22设置于加强底板21的上方,耳板23设置于箱型结构体22的两侧面并与箱型结构体22固定连接,耳板23的一端呈钩型,加强底板21的一端卡接在耳板23中,从而使得加强底板21与耳板23初步固定;为了使得箱型结构体22与加强底板21两者连接,所述箱型结构体2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211,加强底板21上对应通孔211的位置设有盲孔,箱型结构体22与加强底板21的连接是通过连接轴24穿过通孔211、盲孔实现,连接轴24的进一步固定是在其上安装螺母能够使得加强底板21与箱型结构体22再次连接固定。
25.连接通道3,其纵截面呈u形,详细补充为,其底部方便人行走,两侧即为护栏起到保护的作用,为了便于安装,连接通道3的四个端头处焊接有连接板31,靠近转盘2一侧的两个连接板31与耳板23通过第一转轴32连接,并且第一转轴32与两侧的连接板31固定连接,耳板23能够在第一转轴32上转动,为了限制耳板23与连接板31连接时在第一转轴32上窜动,第一转轴32上位于耳板23与连接板31之间还安装有套筒33;其中,连接通道3优选采用型材焊接的桁架,使用效果好,稳定。
26.万向转动装置4,其包括箱型构件、设置于箱型构件下方的旋转轴套42、设置于旋转轴套42下方的底座43,箱型构件与连接通道3另一侧的两个连接板31通过第二转轴34连接,第二转轴34与连接板31固定连接,箱型构件能够在第二转轴34上转动,工作时,底座43固定安装于趸船甲板上;其中箱型构件主要包括转箱411、第三转轴412,箱型构件与连接通道3的连接主要是通过转箱411、第二转轴34、连接板31连接,转箱411能够在第二转轴34上转动,第三转轴412的上端与转箱4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即转箱411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三转轴412转动,第三转轴412的下端与旋转轴套42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三转轴412转动时能够带动旋转轴套42连接,一般状况下,旋转轴套42的下表面与底座43固定连接,即工作时,转盘2与万向转动装置4配合即可对趸船进行系泊,并且能够控制趸船的相对位置,但是此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趸船在受潮汐和外力影响下万向转动装置4移动幅度有点大,上下移动时,可能会导致连接通道3的颠簸,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们对旋转轴套42做了进一步地限定,能够使得其只能左右移动,移动范围相对较小,进而控制了趸船在系泊后位置的相对固定,详细地,所述旋转轴套42的两侧对称焊接有第四转轴44,对应地,底座43上方位于第四转轴44的两侧设有立板45,第四转轴44与立板45滑动接触,即第四转轴44能够在立板45上转动,即第三转轴412转动时带动旋转轴套42转动,旋转轴套42旋转时能够带动第四转轴44在立板45上转动;进一步地,立板45的下表面与底座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旋转轴套42与底座43不接触,从而使得旋转轴套42能够在底座43上稳定的转动;为了对旋转轴套42起到保护的作用,底座43上方另外两侧设有护板46,两个所述护板46侧面与两侧的立板45固定连接,护板46的下表面与底座43固定连接,此时立板45与护板46能够对旋转轴套42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旋转轴套42的使用寿命。
27.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