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可折叠自动充气遥控救生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0721发布日期:2021-11-06 03:3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可折叠自动充气遥控救生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自动充气遥控救生舟。


背景技术:

2.传统救生舟救援时,会出现救生舟体积过大,难以携带,在需要救援时,充气、控制等过程复杂,救援布放时间长,不利于快速救援,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很难满足救援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自动充气遥控救生舟。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可折叠自动充气遥控救生舟,救生舟整体形状为u型,共设计有4个气室,分别为:
6.救生舟两侧各有一个气室,充气后,形成两侧的船体浮筒,为救生舟提供主要的浮力;
7.救生舟底部外侧有突起的龙骨气室,充气后,救生舟会形成一个v形底;
8.在救生舟的底部内侧有拉丝底气室,充气后,能提高救生舟本体的支撑强度;
9.救生舟尾部内侧安装有防水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部安装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通过气路与救生舟的4个气室连接,所述气路上设有压力感应装置和充气阀,在救生舟底部设有入水传感器,入水传感器与所述充气阀连接;
10.救生舟未充气折叠后,长度小于1米,重量小于35kg,放置于专用的设备箱内;
11.救生舟入水后,入水传感器接触水后,充气阀动作,对救生舟进行充气,在救生舟压力达到后停止充气,在救生舟压力不够时启动充气。
12.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可折叠自动充气遥控救生舟,其整体采用充气结构,在传统救生舟的基础上增加电力驱动,在底部安装有提供动力的喷泵推进器,其平时可以折叠放置于专用的设备箱内,在需要救援时,直接抛投到水中,具有遇水自动识别,自动充气的特点,设备整体既可以采用遥控控制,也可以在设备充气后采用艇上的控制杆进行控制。设备本身除救援功能外还可以装载运输救援物资,也可以输送人员到指定区域,是一种应用于水域救援领域的便携式应急救援设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可折叠自动充气遥控救生舟结构示意图。
14.图2至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视、俯视、侧视、后视结构示意图。
15.图中:
16.1,船体浮筒2,多功能挂载3,示宽灯4,龙骨5,拉丝底6,加热垫7,船载控制手柄8,动力舱9,绳扣10,控制面板11,挂钩12,双喷泵推进器13,滤网14,v型船底15,抓握把手16,
拉丝底气阀17,浮筒双气阀18,龙骨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18.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可折叠自动充气遥控救生舟,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19.救生舟整体形状为u型,共设计有4个气室,分别为:
20.救生舟两侧各有一个气室,充气后,形成两侧的船体浮筒,为救生舟提供主要的浮力;
21.救生舟底部外侧有突起的龙骨气室,充气后,救生舟会形成一个v形底;
22.在救生舟的底部内侧有拉丝底气室,充气后,能提高救生舟本体的支撑强度;
23.救生舟尾部内侧安装有防水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部安装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通过气路与救生舟的4个气室连接,所述气路上设有压力感应装置和充气阀,在救生舟底部设有入水传感器,入水传感器与所述充气阀连接;
24.救生舟未充气折叠后,长度小于1米,重量小于35kg,放置于专用的设备箱内;
25.救生舟入水后,入水传感器接触水后,充气阀动作,对救生舟进行充气,在救生舟压力达到后停止充气,在救生舟压力不够时启动充气。
26.所述控制箱内部设有电路控制部分,包括gps控制模块、网络传输单元、遥控接收单元、主控电路,控制箱上表面的控制面板上有手柄控制器、充电接口和显示指示灯。
27.救生舟底部内侧拉丝底上面铺设有加热装置。
28.在救生舟头部设计有多功能附件挂载装置接口,头部左右两侧设计有示宽灯,所述附件包括摄像头、探测器、照明灯。
29.在救生舟两侧的船体浮筒位置上分别有多个把手和多个绳扣。
30.在救生舟的尾部的底部外侧安装有双喷泵推进器,采设有供电电池,喷泵推进器底部设计有螺旋桨滤网,喷泵推进器固定在所述控制箱上,所述控制箱与救生舟两侧的船体浮筒固定。
31.救生舟尾部平面位置安装有拖拽挂钩。
32.救生舟两侧的船体浮筒表面粘贴有反光标识及标志,在吃水面位置设有防撞条及加强筋。
33.本实用新型整体采用充气结构,在传统救生舟的基础上增加电力驱动,在底部安装有提供动力的喷泵推进器,其平时可以折叠放置于专用的设备箱内,在需要救援时,直接抛投到水中,具有遇水自动识别,自动充气的特点,设备整体既可以采用遥控控制,也可以在设备充气后采用艇上的控制杆进行控制。设备本身除救援功能外还可以装载运输救援物资,也可以输送人员到指定区域,传统救生舟救援时,会出现救生舟体积过大,难以携带,救援布放时间长,不利于快速救援,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很难满足救援需求,便携式可折叠自动充气遥控救生舟的出现极大的解决了这个困境,其本身长度约为一米,体积小巧,重量约35kg左右,用专门的拉杆箱放置,可以放置在汽车后备箱中,也可以单人随身携带,具有便携性。其本身搭载有摄像头可通过4g网络视频传输系统将实时图像传回后台指挥系统,并可以实现音视频通讯,集群对讲等功能,视频系统同时可以满足救援取证的需要,同时其搭
载的传感器还具备自动搜索落水者的功能。所以其所具有的功能是传统救生舟不具备的,是对传统救生舟救援方式的颠覆,是一种应用于水域救援领域的便携式应急救援设备,是实现智能化救援的重要设备之一。
34.具体实施例:
35.如图1至图5所示,便携式可折叠自动充气遥控救生舟其整体为u型船体设计,结构主要包括船体浮筒气室单元,动力推进单元,充气单元,电路控制单元,及附件拓展单元,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36.1,其整体形状为u型船体设计,整体一共设计有4个气室,分别位于u型救生舟两侧各有一个气室,为救生舟提供主要的浮力。救生舟底部外侧有突起的龙骨气室,突起的龙骨充气后,救生舟会形成一个v形底,在救生艇行进时能有效的进行分水,减少水流阻力,节省能源,提高效率,使得救生舟速度可以更快。在救生舟的底部内侧有拉丝底气室,可提供浮力外,还可以提高救生舟本体的支撑强度,使得救生舟不易变形,提高其可靠性。众多气室的设计方案使得救生舟即使一个气室在救援时漏气也能有效的保证救生舟不会沉没,保证了救援的安全性。
37.2,救生舟在全部气室充气后,底部为v形,有利于分水。救生舟在水面的姿态为头部翘起,方便破浪。
38.3,救生舟底部内侧拉丝底上面铺设有加热装置,防止落水者体温过低,能有效的为被救援的落水者提供保暖。
39.4.在救生舟头部设计有多功能挂载装置接口可挂载摄像头,探测器,照明灯等附件,在头部左右两侧设计有示宽灯,用于夜间定位,能及时发现救生艇的位置方便操控。
40.5.在救生舟的u型两侧浮筒位置两侧分别有多个把手,方便落水者抓握。多把手设计使得落水者在任何角度更容易的能抓住救生舟,方便救援。同时在u型浮筒两侧设计有多个绳扣,可以穿绳,结绳,进一步方便适应复杂状况。
41.6.在救生舟的尾部安装有动力单元,其采用双喷泵推进器,采用电池供电,喷泵推进器位于u型救生舟的底部外侧。喷泵推进器固定在控制箱本体上,控制箱本体和救生舟两侧浮筒固定。喷泵推进器底部设计有螺旋桨滤网,具有防水草功能。
42.7.救生舟尾部内侧安装有防水的控制箱,其内部为电路控制部分,有gps控制模块,遥控接收单元,主控电路,还有用引线引出的手柄控制器,可以在船上不通过遥控器直接控制救生舟。
43.8、救生舟尾部内侧安装有防水的控制箱内部同时安装有充气装置,在内部通过气路和救生舟的4个气室连接,在救生舟入水时通过救生舟底部的传感器和充气阀连接,入水后传感器动作带动充气阀对救生舟进行充气,另外设计有压力感应装置,在救生舟压力达到后停止充气,在救生舟压力不够时启动充气。在救援完成时,可手动启动控制阀对救生舟实行放气操作,方便快速的回收。
44.9.救生舟尾部的控制箱上表面的控制面板上有充电接口及显示指示灯。同时设计有充气阀的进气口。
45.10.设备整体既可以采用遥控控制,也可以在设备充气后采用艇上的控制杆进行控制。
46.11.救生舟尾部平面位置安装有拖拽挂钩,可以进行拖拽操作。
47.12,救生舟u型浮筒表面粘贴有反光标识及标志。在吃水面位置设计有防撞条及加强筋。具备防撞功能。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