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浪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4287发布日期:2021-12-22 22:0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浪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运动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冲浪板。


背景技术:

2.冲浪是以海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冲浪板是人们用于冲浪运动的主要器材,冲浪运动越来越多的被家庭所接受,成为家庭的主要户外活动之一,人们对于冲浪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对冲浪板的体积、重量、轻便型、操控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3.现有的冲浪板在起滑、转弯和滑行等操作时,有些达不到灵活操控的要求,有些也存在体积大,重量沉、不便于携带等问题,人们在冲浪运动时对于冲浪板的稳定性、机动性和操作控要求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现有的冲浪板在起滑、转弯和滑行等操作时,有些达不到灵活操控的要求,有些也存在体积大,重量沉、不便于携带等问题,提供一种冲浪板,该冲浪板具有充气结构可以放气折叠,便于搬运、保养和携带,大大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该冲浪板具有稳定性高、机动性强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满足高稳定性、高机动性和高操作性的要求。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浪板,其包括主体,主体的前端固定设有导水部,导水部为实心结构;主体包括底面和上弧面,底面和上弧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弧面,侧弧面将底面和上弧面连成一体结构,底面、上弧面和侧弧面形成拉丝空气腔室,底面和上弧面的内表面设有固定拉丝;主体的上表面设有中轴线,中轴线贯穿导水部和上弧面的中间位置;主体的上表面靠近尾部固定设有充气嘴,充气嘴与拉丝空气腔室相连通;主体的尾部固定设有两个侧尾鳍和中间尾鳍,侧尾鳍的上部设有抗扭基部,抗扭基部的下部设有水流扰动尾部,侧尾鳍与中间尾鳍之间设有水流避让区;侧尾鳍的前部设有前导流圆弧,前导流圆弧与抗扭基部和水流扰动尾部的外侧面光滑连接,侧尾鳍的后部设有后圆弧,后圆弧与抗扭基部和水流扰动尾部的内侧面光滑连接。
6.优选地,中间尾鳍与侧尾鳍之间设有的水流避让区的距离为 50mm

80mm。
7.优选地,侧尾鳍与中轴线的夹角大小为25
°‑
35
°

8.优选地,侧尾鳍的高度比中间尾鳍的高度大20mm

30mm。
9.优选地,侧尾鳍的内部设有骨架,骨架为六边型结构,骨架为空心结构,骨架的空心结构里设有柔性填充料。
10.优选地,中间尾鳍的内部设有骨架,骨架为六边型结构,骨架为空心结构,骨架的空心结构里设有柔性填充料。
11.优选地,柔性填充料的材料为聚氨酯。
12.优选地,柔性填充料的材料为橡胶。
13.优选地,侧尾鳍和中间尾鳍的材料为尼龙。
14.优选地,导水部的材料为聚氨酯或者橡胶。
15.优选地,主体的上表面设有防滑尾垫。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导水部为实心结构,冲浪时比较稳定,容易操控,导水部的材料为聚氨酯或者橡胶,比较轻便。
17.又由于底面、上弧面和侧弧面形成拉丝空气腔室,底面和上弧面的内表面设有固定拉丝,充气时可以控制底面和上弧面之间的距离,也便于形成稳定尺寸的腔室,冲浪板的外形尺寸稳定,划水时容易操控;该充气结构可以放气折叠,便于搬运、保养和携带,大大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
18.又由于主体的尾部固定设有两个侧尾鳍和中间尾鳍,侧尾鳍的上部设有抗扭基部,抗扭基部的下部设有水流扰动尾部;侧尾鳍的前部设有前导流圆弧,前导流圆弧与抗扭基部和水流扰动尾部的外侧面光滑连接,侧尾鳍的后部设有后圆弧,后圆弧与抗扭基部和水流扰动尾部的内侧面光滑连接,增加了变向的流畅感,提供更细腻的操控感,提高了冲浪板的操作性。
19.又由于底面的尾部固定设有中间尾鳍,中间尾鳍与侧尾鳍中间设有间距大小为b的水流避让区,间距b大小为50mm

80mm,增加了稳定性的同时,更容易处理转弯变向,提高了冲浪板的机动性和操作性。
20.又由于侧尾鳍与中间尾鳍之间设有水流避让区,侧尾鳍的高度大于中间尾鳍,侧尾鳍与中间尾鳍的高度差为l,高度差l的大小为 20mm

30mm,增加了冲浪的变向动能和直线增速强,提高了方向控制和加速,提高了冲浪板的稳定性和操作性。
21.又由于侧尾鳍与中轴线设有夹角a,夹角a的大小为25
°‑
35
°
,减少冲浪板的摆动,提高冲浪板的稳定性和操作性。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1的仰视图;
25.图4是图1的俯视图;
26.图5是图4中f

f的剖视图;
27.图6是图4中f

f的另一方向剖视图;
28.图7是图3中b

b的剖视图;
29.图8是图3中g

g的剖视图;
30.图9是图1的后视图;
31.图10是图1的前视图;
32.图11是图4中c

c的剖视图;
33.图12是图4中d

d的剖视图;
34.图13是侧尾鳍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4是图13中d处放大图;
36.图15是图6中z处放大图。
37.图中符号说明:
38.1.导水部;2.主体;201.底面;202.上弧面;203.侧弧面;204.中轴线;205.拉丝空
气腔室;206.固定拉丝;3.防滑尾垫;4.侧尾鳍;401. 抗扭基部;402.水流扰动尾部;403.水流避让区;404.前导流圆弧;405. 后圆弧;406.骨架;407.柔性填充料;5.中间尾鳍;6.充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40.图1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冲浪板的实施例,包括主体2,主体2 的前端固定设有导水部1,导水部1为实心结构由于导水部1为实心结构,冲浪时比较稳定,容易操控,导水部1的材料为聚氨酯或者橡胶,比较轻便。
41.主体2包括底面201和上弧面202,底面201和上弧面20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弧面203,侧弧面203将底面201和上弧面202连成一体结构,底面201、上弧面202和侧弧面203形成拉丝空气腔室205,底面201和上弧面202的内表面设有固定拉丝206;充气时可以控制底面201和上弧面202之间的距离,也便于形成稳定尺寸的腔室,冲浪板的外形尺寸稳定,划水时容易操控,该充气结构可以放气折叠,便于搬运、保养和携带,大大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
42.图中可以看到,主体2的上表面设有中轴线204,中轴线204贯穿导水部1和上弧面202的中间位置;主体2的上表面靠近尾部固定设有充气嘴6,充气嘴6与拉丝空气腔室205相连通;主体2的尾部固定设有两个侧尾鳍4和中间尾鳍5,侧尾鳍4的上部设有抗扭基部401,抗扭基部 401的下部设有水流扰动尾部402;侧尾鳍4的前部设有前导流圆弧404,前导流圆弧404与抗扭基部401和水流扰动尾部402的外侧面光滑连接,侧尾鳍4的后部设有后圆弧405,后圆弧405与抗扭基部401和水流扰动尾部402的内侧面光滑连接,增加了变向的流畅感,提供更细腻的操控感,提高了冲浪板的操作性。
43.中间尾鳍5与侧尾鳍4之间设有间距大小为b的水流避让区403,间距b大小为50mm

80mm,增加了稳定性的同时,更容易处理转弯变向,提高了冲浪板的机动性和操作性。
44.侧尾鳍与中轴线设有夹角a,夹角a的大小为25
°‑
35
°
,减少冲浪板的摆动,提高冲浪板的稳定性和操作性。
45.侧尾鳍4的高度大于中间尾鳍5,侧尾鳍4与中间尾鳍5的高度差为 l,高度差l的大小为20mm

30mm,增加了冲浪的变向动能和直线增速强,提高了方向控制和加速,提高了冲浪板的稳定性和操作性。
46.侧尾鳍4的内部设有骨架406,骨架406为六边型结构,骨架406为空心结构,骨架406的空心结构里设有柔性填充料407,柔性填充料407 的材料为聚氨酯或者橡胶。
47.中间尾鳍5的内部设有骨架406,骨架406为六边型结构,骨架406 为空心结构,骨架406的空心结构里设有柔性填充料407,柔性填充料 407的材料为聚氨酯或者橡胶。
48.本实施例中,侧尾鳍4和中间尾鳍5的材料为尼龙。
49.图中可以看到,主体2的上表面设有防滑尾垫3。这样的设计,有效的增加冲浪板上表面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效果,方便运动者站立在冲浪板上。
5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浪板,该冲浪板具有充气结构可以放气折叠,便于搬运、保养和携带,大大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该冲浪板具有稳定性高、机动性强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满足人们对冲浪板高稳定性、高机动性和高操作性的要求。
51.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