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舵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的船舶舵机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2.船舶舵机用于保持或者改变船舶航向,电机舵机和液压舵机的发明和应用保证了船舶航行安全,提高航行的可靠性,船舶舵机需要通过驱动装置进行驱动。
3.但是现有的船舶舵机驱动装置还存在着减震效果较差,不便于拆卸维修和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智能化的船舶舵机驱动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化的船舶舵机驱动装置,提高了减震效果,便于拆卸维修并且提高了散热效果。
6.其中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智能化的船舶舵机驱动装置,包括箱盖,防护箱,承载座,纵减震弹簧,底座,倒l型限位板,船用变频器,变频电机,测速编码器,减速机,可升降减震座结构,可拉动承载座结构和可移动散热座结构,所述的箱盖扣接在防护箱的上部;所述的防护箱设置在承载座的上部;所述的承载座的下部和底座的上部之间的四角部位分别螺栓连接有纵减震弹簧;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的倒l型限位板的下部分别螺栓连接在底座的上侧中部的前后两侧,并且承载座设置在两个所述的倒l型限位板的水平段之间的下部;所述的船用变频器,变频电机,测速编码器和减速机从右向左并列设置在防护箱的内部;所述的可升降减震座结构连接防护箱;所述的可拉动承载座结构连接;所述的可移动散热座结构连接箱盖;所述的可升降减震座结构包括升降板,u型限位座,挡座,减震弹簧和安装座,所述的升降板从前向后插接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的u型限位座之间;两个所述的u型限位座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有挡座;所述的减震弹簧的左端螺栓连接在升降板的右侧,减震弹簧的左端螺栓连接在安装座的左侧。
8.优选的,多个纵向设置的所述的u型限位座分别螺栓连接在底座的上部四角部位,防护箱螺栓连接在两个所述的安装座之间。
9.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箱设置在两个所述的倒l型限位板的水平段之间。
10.优选的,所述的可拉动承载座结构包括倒u型拉杆,散热承载座,通孔,插杆和脚垫,所述的倒u型拉杆的下端螺栓连接在散热承载座的上侧中部;所述的散热承载座的内部四角部位分别开设有通孔;多个纵向设置的所述的插杆分别贯穿多个所述的通孔;多个所述的脚垫分别胶接在散热承载座的下部四角部位。
11.优选的,多个所述的插杆分别螺栓连接在防护箱的内部四角部位。
12.优选的,多个所述的脚垫与防护箱的下侧内壁接触设置。
13.优选的,所述的可移动散热座结构包括散热风机,移动挡板,倒 l型固定座和紧固螺栓,所述的散热风机螺栓连接在移动挡板的中部开设的通槽内部;所述的移动挡板横向设置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的倒l型固定座之间,并通过紧固螺栓紧固连接设置。
14.优选的,两个所述的倒l型固定座分别螺栓连接在箱盖的上部前后两侧。
15.优选的,所述的散热风机与箱盖的中部开设的通风口正对设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升降板,u型限位座,挡座,减震弹簧和安装座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减震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倒u型拉杆,散热承载座,通孔,插杆和脚垫的设置,有利于拆卸维修。
19.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散热风机,移动挡板,倒l型固定座和紧固螺栓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20.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箱盖和防护箱的设置,有利于对船用变频器,变频电机,测速编码器和减速机起到防护作用。
2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承载座的设置,有利于放置防护箱。
22.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纵减震弹簧的设置,有利于起到纵向减震效果。
23.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倒l型限位板的设置,有利于减小承载座前后晃动的程度。
24.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船用变频器,变频电机,测速编码器和减速机的设置,有利于智能驱动船舶舵机。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减震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拉动承载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散热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
30.1、箱盖;2、防护箱;3、承载座;4、纵减震弹簧;5、底座;6、倒l型限位板;7、船用变频器;8、变频电机;9、测速编码器;10、减速机;11、可升降减震座结构;111、升降板;112、u 型限位座;113、挡座;114、减震弹簧;115、安装座;12、可拉动承载座结构;121、倒u型拉杆;122、散热承载座;123、通孔;124、插杆;125、脚垫;13、可移动散热座结构;131、散热风机;132、移动挡板;133、倒l型固定座;134、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 所示,一种智能化的船舶舵机驱动装置,包括箱盖1,防护箱2,承载座3,纵减震弹簧4,底座5,倒l型限位板6,船用变频器7,变频电机8,测速编码器9和减速机10,所述的箱盖1扣接在防护箱2 的上部;所述的防护箱2设置在承载座3的上部;所述的承载座3的下部和底座5的上部之间的四角部位分别螺栓连接有纵减震弹簧4;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的倒l型限位板6的下部分别螺栓连接
在底座5 的上侧中部的前后两侧,并且承载座3设置在两个所述的倒l型限位板6的水平段之间的下部;所述的船用变频器7,变频电机8,测速编码器9和减速机10从右向左并列设置在防护箱2的内部,船用变频器7通过减速机10控制外部设置的舵机机械装置,实现驱动船舶舵机的功能。
32.其中一种智能化的船舶舵机驱动装置,还包括可升降减震座结构 11,可拉动承载座结构12和可移动散热座结构13,所述的可升降减震座结构11连接防护箱2;所述的可拉动承载座结构12连接;所述的可移动散热座结构13连接箱盖1。
33.其中所述的可升降减震座结构11包括升降板111,u型限位座 112,挡座113,减震弹簧114和安装座115,所述的升降板111从前向后插接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的u型限位座112之间;两个所述的 u型限位座112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有挡座113,安装防护箱2时,安装座115带动减震弹簧114和升降板111沿u型限位座112移动,从而减小减震弹簧114的弯曲程度,便于固定不同高度的防护箱2;所述的减震弹簧114的左端螺栓连接在升降板111的右侧,减震弹簧114起到减小水平方向震动的作用,减震弹簧114的左端螺栓连接在安装座115的左侧,安装座115用于固定防护箱2。
34.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拉动承载座结构12 包括倒u型拉杆121,散热承载座122,通孔123,插杆124和脚垫 125,所述的倒u型拉杆121的下端螺栓连接在散热承载座122的上侧中部;所述的散热承载座122的内部四角部位分别开设有通孔123,操作人员打开箱盖1,向上拉动倒u型拉杆121,倒u型拉杆121带动散热承载座122沿插杆124向上移动,从而将船用变频器7,变频电机8,测速编码器9和减速机10取出,便于进拆卸维护;多个纵向设置的所述的插杆124分别贯穿多个所述的通孔123;多个所述的脚垫125分别胶接在散热承载座122的下部四角部位,散热承载座 122在防护箱2的内部时,插杆124通过通孔123限制散热承载座122 的晃动,起到固定散热承载座122的作用。
35.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可移动散热座结构13 包括散热风机131,移动挡板132,倒l型固定座133和紧固螺栓134,所述的散热风机131螺栓连接在移动挡板132的中部开设的通槽内部,操作人员将外部设置的电源与散热风机131接通,散热风机131 将防护箱2内部和外部的空气进行交换,起到散热的作用;所述的移动挡板132横向设置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的倒l型固定座133之间,并通过紧固螺栓134紧固连接设置,不进行散热时,操作人员放松紧固螺栓134,将移动挡板132沿倒l型固定座133向左或者向右推动,使得移动挡板132将箱盖1的中间部位开设的通风口遮挡,起到防尘的效果。
36.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两个所述的可升降减震座结构11相对设置。
3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船用变频器7,变频电机8,测速编码器9和减速机10从右向左并列螺栓连接在散热承载座122的上部。
38.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倒l型限位板6采用倒l型铝合金板。
39.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升降板111采用铝合金板;所述的u型限位座112采用u型铝合金座;所述的安装座115采用内侧胶接有橡胶层的铝合金座。
40.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散热承载座122采用铝合金冲孔座;所述的脚垫125采用橡胶垫。
41.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散热风机131采用sf轴流风机;所述的移动挡板132采用长方形铝合金板。
42.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减速机10,变频电机8和测速编码器9均与船用变频器7电性连接。
43.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变频电机8与测速编码器9电性连接。
44.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船用变频器7采用6se6430型船舶用变频器;所述的变频电机8采用yzr160m型船用变频电动机;所述的减速机10采用jm-08型蜗轮蜗杆电机;所述的测速编码器9采用trd-j1500型测速编码器。
45.工作原理
46.本实用新型中,操作人员将防护箱2放置在承载座3的上部,将防护箱2与安装座115安装,安装座115带动减震弹簧114和升降板 111沿u型限位座112移动,从而减小减震弹簧114的弯曲程度,便于固定不同高度的防护箱2,减震弹簧114起到减小水平方向震动的作用;操作人员打开箱盖1,向上拉动倒u型拉杆121,倒u型拉杆 121带动散热承载座122沿插杆124向上移动,从而将船用变频器7,变频电机8,测速编码器9和减速机10取出,便于进拆卸维护,散热承载座122在防护箱2的内部时,插杆124通过通孔123限制散热承载座122的晃动,起到固定散热承载座122的作用;操作人员将外部设置的电源与散热风机131接通,散热风机131将防护箱2内部和外部的空气进行交换,起到散热的作用,不进行散热时,操作人员放松紧固螺栓134,将移动挡板132沿倒l型固定座133向左或者向右推动,使得移动挡板132将箱盖1的中间部位开设的通风口遮挡,起到防尘的效果;测速编码器9将变频电机8的速度信号传输至船用变频器7,船用变频器7通过减速机10控制外部设置的舵机机械装置,实现驱动船舶舵机的功能。
47.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