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体尾部整流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41358发布日期:2022-06-08 08:0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体尾部整流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船体尾部整流鳍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体尾部整流鳍结构。


背景技术:

2.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船舶结构强度的技术经过历年发展至今已经十分广泛和成熟,但是尚有进一步挖掘和优化的空间。
3.然而,上述的船舶整体结构强度过低,容易发生船舶横向漂移,降低了螺旋桨的推进效率,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的船体尾部整流鳍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体尾部整流鳍结构,设置于船体尾部上,包括船体外板、设置在所述船体外板的螺旋桨、由所述船体外板向下凹陷形成的多个整流鳍、填充于所述多个整流鳍内的填充层及盖设在所述填充层上并与所述船体外板固定连接的盖板,其中,所述多个整流鳍的截面为倒三角结构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整流鳍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整流鳍、第二整流鳍、第三整流鳍及第四整流鳍。
7.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整流鳍与所述第四整流鳍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整流鳍与所述第三整流鳍的长度相等。
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整流鳍、所述第二整流鳍、所述第三整流鳍及所述第四整流鳍并排设置。
9.更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为玻璃钢盖板。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层包括玻璃纤维绒毛、滑石粉和树脂。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整流鳍、所述第四整流鳍的起始点距所述螺旋桨的浆毂中心水平距离为1.4d,其中,d为所述螺旋桨的直径。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整流鳍、所述第三整流鳍的起始点距所述螺旋桨的浆毂中心水平距离为1.2d。
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整流鳍与所述第二整流鳍之间的横向水平间距为0.55d,所述第三整流鳍与所述第四整流鳍之间的横向水平间距为0.55d。
14.更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整流鳍的高度为8-10%d。
15.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船体外板的螺旋桨用于提供动力,由所述船体外板向下凹陷形成的多个整流鳍、填充于所述多个整流鳍内的填充层及盖设在所述填充层上并与所述船体外板固定连接的盖板,船体外板与整流鳍一体成型,可以增强船体
本身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船体结构的总纵强度;整流鳍设置在船体尾部,可以起整流作用有效防止尾部水流形成回旋涡流,增强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其中,所述多个整流鳍的截面为倒三角结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船舶横向漂移,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体尾部整流鳍结构的侧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体尾部整流鳍结构的俯视图;
19.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20.图4为图3的b局部放大图。
21.图中,1、船体尾部,2、船体外板,3、螺旋桨,4、多个整流鳍,41、第一整流鳍,42、第二整流鳍,43、第三整流鳍,44、第四整流鳍。5、盖板,6、填充层,7、倒三角结构,8、螺旋桨的浆毂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体尾部整流鳍结构,设置于船体尾部1上,包括船体外板2、设置在所述船体外板2的螺旋桨3、由所述船体外板2向下凹陷形成的多个整流鳍4、填充于所述多个整流鳍4内的填充层6及盖设在所述填充层6上并与所述船体外板2固定连接的盖板5,其中,所述多个整流鳍4的截面为倒三角结构7设置。
24.具体的,通过在所述船体外板2的螺旋桨3用于提供动力,由所述船体外板2向下凹陷形成的多个整流鳍4、填充于所述多个整流鳍4 内的填充层6及盖设在所述填充层6上并与所述船体外板2固定连接的盖板5,船体外板2与整流鳍一体成型,可以增强船体本身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船体结构的总纵强度;整流鳍设置在船体尾部1,可以起整流作用有效防止尾部水流形成回旋涡流,增强螺旋桨3的推进效率;其中,所述多个整流鳍4的截面为倒三角结构7设置,可以有效减少船舶横向漂移,安全性高。
25.进一步的,所述船体外壳和所述多个整流鳍4为一体成型设置。一体成型可以在模具内糊制成型,生产效率高。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整流鳍4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整流鳍41、第二整流鳍42、第三整流鳍43及第四整流鳍44。其中,第一整流鳍 41、第二整流鳍42设置在船体中心线的左侧,第二整流鳍42和第四整流鳍44设置在船体中心线的右侧,通过第一整流鳍41、第二整流鳍42分别与第四整流鳍44、第三整流鳍43相对设置,多个整流鳍4 在船体外板2上均匀分布,使得整流鳍在使用时受力均匀,可以起整流作用有效防止尾部水流形成回旋涡流,增强
螺旋桨3的推进效率。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整流鳍41与所述第四整流鳍44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整流鳍42与所述第三整流鳍43的长度相等。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整流鳍41、所述第二整流鳍42、所述第三整流鳍43及所述第四整流鳍44并排设置。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5为玻璃钢盖板5。该玻璃钢盖板5通过玻璃钢积层糊制而成,盖板5结构强度高,密封效果好。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6包括玻璃纤维绒毛、滑石粉和树脂。通过玻璃纤维绒毛、滑石粉和树脂混合后进行搅拌而成,将混合物填充至整流鳍内,形成一种玻璃钢封闭的实心体增强了船舶底部悬伸结构刚度,通过结构形式的创新,有效解决玻璃钢材料自身弹性模量较低问题。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整流鳍41、所述第四整流鳍44的起始点距所述螺旋桨3的浆毂中心8水平距离为1.4d,其中,d为所述螺旋桨3的直径。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整流鳍42、所述第三整流鳍43的起始点距所述螺旋桨3的浆毂中心8水平距离为1.2d。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整流鳍41与所述第二整流鳍42之间的横向水平间距为0.55d,所述第三整流鳍43与所述第四整流鳍44之间的横向水平间距为0.55d。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整流鳍4的高度为8-10%d。
35.在本实施例中,整流鳍距螺旋桨3叶稍垂向间距要求为 0.22d-0.24d,其中,d为所述螺旋桨3的直径。
36.在本实施例中,整流鳍宽度取值范围要求为2-3%b,其中b为船舶型宽。
3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