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缆单元及脱缆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2586发布日期:2022-03-20 02:2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脱缆单元及脱缆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缆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脱缆单元及脱缆钩装置。


背景技术:

2.快速脱缆钩是一种安装于码头上、用于船舶绞缆,系缆的专用设备,是系缆桩的更新换代产品,与系缆桩相比,该产品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增强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快速脱缆钩主要由脱缆机构及绞缆机构两部份组成,特别适用于大型码头,要求操作人员少,风浪大,带缆及脱缆要求迅速的场合,快速脱缆钩设备,用于船舶靠岸时挂缆绳以固定船以及离岸时的快速脱钩。
3.现有的技术中,目前常见的脱缆钩在使用时,脱缆钩在挂缆过程中,当重载的船卸载后,船舷会升高,连带着缆绳也会被抬高,缆绳与钩子之间的夹角变大,如果缆绳松弛,缆绳比较硬的琵琶结可能会自行脱离钩子部位,会造成安全隐患。
4.此外,在遇到大风大浪天气时,浪水冲击岸边会对电气箱造成一定的冲击,会造成电气箱的内部进水和外壳损坏。
5.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绳缆与脱缆钩分离以及电气箱无法防水防震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脱缆单元及脱缆钩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绳缆与脱缆钩分离以及电气箱无法防水防震等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脱缆单元,所述防脱缆单元设置于脱缆钩装置,包括:
9.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脱缆钩装置连接;
10.两挡板元件,两所述挡板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上部;
11.第一转动元件,所述第一转动元件与两所述挡板元件转动连接,并与所述脱缆钩装置的电气总成单元连接;
12.第二转动元件,所述第二转动元件与两所述挡板元件转动连接;
13.挡绳元件,所述挡绳元件设置于两所述挡板元件之间,与所述第一转动元件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转动元件活动连接;
14.拨动元件,所述拨动元件与所述第二转动元件连接;
15.其中,在所述拨动元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挡绳元件与所述第二转动元件、所述脱缆钩装置的锚钩单元不接触;在所述拨动元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挡绳元件与所述第二转动元件锁定连接,且所述挡绳元件与所述锚钩单元抵接。
1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17.第一限位元件,所述第一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元件;
18.第二限位元件,所述第二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挡绳元件;
19.其中,在所述拨动元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元件与所述第二限位元件不接触;在所述拨动元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元件与所述第二限位元件锁定连接。
2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21.若干第二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所述脱缆钩装置连接。
2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绳元件包括:
23.第一挡绳板,所述第一挡绳板设置于两所述挡板元件之间,与所述第一转动元件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转动元件活动连接;
24.第二挡绳板,所述第二挡绳板与所述第一挡绳板呈l形设置;
25.其中,在所述拨动元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挡绳板与所述第二转动元件不接触,所述第二挡绳板与所述锚钩单元不接触;在所述拨动元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挡绳板与所述第二转动元件锁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挡绳板与所述锚钩单元抵接。
2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为基板。
2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元件为侧板。
2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元件为转轴。
2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元件为销轴。
3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绳元件为挡绳板。
3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拨动元件为拨杆。
3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为螺栓。
3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元件为卡槽。
3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元件为豁口。
35.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脱缆钩装置,包括:
36.固定单元;
37.电气总成单元,所述电气总成单元设置于所述固定单元的上部;
38.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气总成单元连接;
39.绞缆单元,所述绞缆单元与所述电气总成单元连接;
40.至少一锚钩单元,所述锚钩单元与所述电气总成单元连接;
41.至少一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防脱缆单元,所述防脱缆单元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锚钩单元的上部;
42.其中,在所述拨动元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挡绳元件与所述锚钩单元不接触;在所述拨动元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挡绳元件与所述锚钩单元抵接。
4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44.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设置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控制单元进行防护。
4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单元包括:
46.固定框元件,所述固定框元件设置于所述控制单元的一侧;
47.盖板元件,所述盖板元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框元件的一侧;
48.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框元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连接处。
4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单元还包括:
50.观察窗元件,所述观察窗元件设置于所述盖板元件。
5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单元还包括:
52.防护框元件,所述防护框元件套设所述控制单元设置;
53.若干第一缓冲元件,若干所述第一缓冲元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防护框元件之间,所述第一缓冲元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防护框元件连接。
5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单元还包括:
55.若干第二缓冲元件,若干所述第二缓冲元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缓冲元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连接。
5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57.电气箱元件,所述电气箱元件与所述电气总成单元连接;
58.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电气箱元件连接。
5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锚钩单元包括:
60.钩架元件,所述钩架元件与所述固定单元连接,用于设置所述防脱缆单元;
61.锚钩元件,所述锚钩元件与所述钩架元件连接;
62.其中,在所述拨动元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挡绳元件与所述锚钩元件不接触;在所述拨动元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挡绳元件与所述锚钩元件抵接。
6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单元为机架。
6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气总成单元为电动脱钩总成。
6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为电气箱。
6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元件为密封圈。
6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为弹簧。
6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元件为垫板。
6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元件为脚踏开关。
70.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7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脱缆单元及脱缆钩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72.(1)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元件、挡板元件、第一转动元件、第二转动元件、挡绳元件和拨动元件,利用第一连接元件与挡板元件进行安装固定,缆绳在锚钩元件位置处挂缆后,把挡绳元件转动紧靠锚钩元件的位置,从而把缆绳扣在锚钩元件的内部,把拨动元件拨到横向水平位置,将挡绳元件锁紧使其无法运动,从而在缆绳松弛的时候,通过挡绳元件的阻挡防止脱钩,通过简单可靠的机械结构,有效的解决脱缆钩意外自行脱缆的问题,从而避免了码头脱缆钩因缆绳松弛而意外脱缆的事故发生;
73.(2)通过设置固定框元件、密封元件、防护框元件、第一缓冲元件、第二缓冲元件,第二缓冲元件加强控制单元的表面强度,从而避免在受到较大冲击时导致控制单元的外壳变形损坏,控制单元受到水浪冲击时,防护框元件通过第一缓冲元件对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从而减小控制单元受到的冲击,密封元件将固定框元件与控制单元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固定框元件将按键位置处进行密封,从而避免控制单元的内部有水进入,从而对控制单元进行防护。
附图说明
7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脱缆单元的示意图(一);
75.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脱缆单元的示意图(二);
76.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缆钩装置的示意图;
77.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单元的示意图(一);
78.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单元的示意图(二)。
79.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0、固定单元;
80.200、电气总成单元;
81.300、控制单元;310、电气箱元件;320、开关元件;
82.400、绞缆单元;
83.500、锚钩单元;510、钩架元件;520、锚钩元件;
84.600、防脱缆单元;610、第一连接元件;620、挡板元件;630、第一转动元件;640、第二转动元件;650、挡绳元件;651、第一挡绳板;652、第二挡绳板;660、拨动元件;670、第一限位元件;680、第二限位元件;690、第二连接元件;
85.700、防护单元;710、固定框元件;720、盖板元件;730、密封元件;740、观察窗元件;750、防护框元件;760、第一缓冲元件;770、第二缓冲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8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8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8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89.实施例1
90.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脱缆单元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
91.如图1~2所示,防脱缆单元600包括第一连接元件610、两挡板元件620、第一转动元件630、第二转动元件640、挡绳元件650和拨动元件660,其中,第一连接元件610用于与脱缆钩装置的锚钩单元500连接,两挡板元件620对称地设置于第一连接元件610的上部(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第一转动元件630分别与两挡板元件620的第一端连接并与脱缆钩装置的电气总成单元200连接,第二转动元件640分别与两挡板元件620的第二端连接,挡绳元件650设置于两挡板元件620之间并与第一转动元件630转动连接,拨动元件660设置于一挡板元件620的外侧并与第二转动元件640连接。
92.其中,拨动元件66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拨动元件66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挡绳元件650与第二转动元件640、锚钩单元500不接触;在拨动元件66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挡绳元件650与第二转动元件640锁定连接,并与锚钩单元500抵接。
93.其中,第一状态是指拨动元件660处于竖直状态,第二状态是指拨动元件660处于
水平状态。
94.第一连接元件610固定设置于锚钩单元500,其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螺栓连接。
95.两挡板元件620与第一连接元件610固定连接,包括但不限于焊接。
96.拨动元件660与第二转动元件640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
9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610为基板,挡板元件620为侧板,第一转动元件630为转轴,第二转动元件640为销轴,挡绳元件650为挡绳板,拨动元件660为拨杆。
98.挡绳元件650包括第一挡绳板651和第二挡绳板652,其中,第一挡绳板651的第一端与第一转动元件630转动连接,第二挡绳板652与第一挡绳板651的第二端连接并呈l形设置。
99.其中,第一挡绳板651呈弧形或l形,其中部位置与第二转动元件640不接触或与第二转动元件640锁定连接。
100.其中,在拨动元件66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挡绳板651与第二转动元件640不接触,第二挡绳板652与锚钩单元500不接触;在拨动元件66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挡绳板651与第二转动元件640锁定连接,第二挡绳板652与锚钩单元500抵接。
101.进一步地,防脱缆单元600还包括第一限位元件670和第二限位元件680,其中,第一限位元件670设置于第二转动元件640,第二限位元件680设置于挡绳元件650,第一限位元件670与第二限位元件680进行锁定连接。
102.具体地,在拨动元件66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限位元件670与第二限位元件680不接触;在拨动元件66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限位元件670与第二限位元件680锁定连接。
10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元件680设置于第一挡绳板651。
10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元件670为卡槽,第二限位元件680为豁口。
105.进一步地,防脱缆单元600还包括若干第二连接元件690,若干第二连接元件690分别与第一连接元件610、锚钩单元500连接,用于将防脱缆单元600固定于锚钩单元500。
10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元件690为螺栓。
107.实施例2
108.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脱缆钩装置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
109.如图3所示,一种脱缆钩装置,包括固定单元100、电气总成单元200、控制单元300、绞缆单元400、至少一锚钩单元500和至少一防脱缆单元600,其中,电气总成单元200设置于固定单元100的上部,控制单元300与电气总成单元200电性连接,绞缆单元400与电气总成单元200电性连接,锚钩单元500与电气总成单元200连接,防脱缆单元600设置于对应的锚钩单元500并与电气总成单元200连接。
11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单元100为机架。
11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气总成单元200为电动脱钩总成。
112.控制单元300包括电气箱元件310和开关元件320,其中,电气箱元件310设置于电气总成单元200的一侧,并与电气总成单元200电性连接,开关元件320通过线缆与电气箱元件310电性连接。
11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关元件320为脚踏开关。
114.绞缆单元400设置于电气总成单元200的一侧,且向上凸出于电气总成单元200设置,用于在电气总成单元200的控制下,对绳缆进行回收。
115.锚钩单元500包括两钩架元件510和锚钩元件520,其中,两钩架元件510装配设置于电气总成单元200的一侧,并且两钩架元件510对称设置;锚钩元件520设置于两钩架元件510之间,并与两钩架元件510活动连接。
11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脱缆钩装置包括两锚钩单元500,两锚钩单元500对称设置。
117.防脱缆单元600通过第一连接元件610放置于钩架元件510的上部,并通过若干第二连接元件690将第一连接元件610与钩架元件510进行固定连接。
118.其中,在拨动元件66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挡绳元件650与锚钩元件520不接触;在拨动元件66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挡绳元件650与锚钩元件520抵接。
119.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脱缆钩装置还包括防护单元700,防护单元700设置于控制单元300,用于对控制单元300进行防冲击、防水。
120.如图4~5所示,防护单元700包括固定框元件710、盖板元件720和密封元件730,其中,固定框元件710设置于控制单元300的一侧,盖板元件720设置于固定框元件710的一侧,密封元件730设置于固定框元件710与控制单元300的连接处。
121.具体地,固定框元件710覆设电气箱元件310的开口端,盖板元件720覆盖固定框元件710设置。
12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元件730为密封圈。
123.进一步地,防护单元700还包括观察窗元件740,观察窗元件740设置于盖板元件720,便于通过观察窗元件740观察电气箱元件310的内部情况。
124.进一步地,防护单元700还包括防护框元件750、若干第一缓冲元件760,其中,防护框元件750套设于控制单元300的外侧设置,若干第一缓冲元件760间隔地设置于控制单元300与防护框元件750之间。
125.具体地,防护框元件750套设电气箱元件310,若干第一缓冲元件760设置于电气箱元件310与防护框元件750之间,且每一第一缓冲元件760分别与电气箱元件310的外侧、防护框元件750的内侧连接。
126.其中,在电气箱元件310受到水浪冲击的情况下,防护框元件750通过若干第一缓冲元件760对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
12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元件760为弹簧。
128.进一步地,防护单元700还包括若干第二缓冲元件770,若干第二缓冲元件770设置于控制单元300与若干第一缓冲元件760之间。
129.具体地,若干第二缓冲元件770设置于电气箱元件310、若干第一缓冲元件760之间,且每一第二缓冲元件770分别与电气箱元件310的外侧、对应的第一缓冲元件760的端部连接。
130.其中,若干第二缓冲元件770用于增强电气箱元件310的表面强度,从而避免在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电气箱元件310的外壳变形损坏,从而提高电气箱元件310的使用安全。
13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缓冲元件770为垫板。
132.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133.在使用时,锚钩元件520的位置处需要挂缆绳的时候,把拨动元件660转到垂直于钩架元件510的位置,解除锁紧,此时挡绳元件650就可以自由转动到与钩架元件510平行的位置,等待挂缆;
134.在锚钩元件520的位置处挂缆后,把挡绳元件650转到紧靠锚钩元件520的位置,这样把缆绳扣在锚钩元件520内部,此时把拨动元件660拨到横向水平位置,挡绳元件650就会锁紧无法运动;
135.缆绳松弛的时候,通过挡绳元件650的阻挡防止脱钩,脱钩过程中,锚钩元件520的脱钩,防脱缆单元600没有关系,防脱缆单元600不会影响锚钩元件520上缆绳的正常脱钩;
136.当电气箱元件310受到水浪冲击时,防护框元件750通过若干第一缓冲元件760对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
1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