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浮床救生装置及救援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42449发布日期:2022-08-31 10:4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浮床救生装置及救援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生态救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浮床救生装置及救援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生态浮床作为园林景观水生态领域中重要的一景,不仅能够修复水体和底泥,而且可以促进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和转化。传统的生态浮床一般是由一定数量的大小和形状一致的单个浮盘拼接而成,拼装完成后整体采用渔网包裹固定,并根据需要组合成不同的造型,生态浮床下方悬挂人工水草,上方在基质上种植水生植物,整个浮床下方采用若干个带筋的水泥锚布设而成。当生态浮床附近水域恰好有人落水,旁边及岸上没有会游泳的人,则无法对落水的人进行及时救助。
3.也即,对于当生态浮床附近水域恰好有人落水情况发生,而岸上没有会游泳的人,就会造成错过最佳的救援时间的弊端;
4.可见,对于生态浮床附近的水域,如何通过生态浮床对落水人员提供救助方式,进而达到最佳的救援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浮床救生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生态浮床救生装置,所述救生装置包括:生态浮盘群,所述生态浮盘群设置在水中的预设位置处,所述生态浮盘群上装载有植物;生态救生设备,所述生态救生设备设置在所述生态浮盘群的侧部;所述生态救生设备包括sbr滑轨、弹射组件、驱动组件和救生圈,所述sbr滑轨的一端与所述生态浮盘群连接,所述sbr滑轨的另一端与所述弹射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弹射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救生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救生圈上,用于驱动所述救生圈在水中发生位移;若干远程控制组件,每一所述远程控制组件均包括一控制器,若干所述控制器分布设置在岸边,并与所述弹射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通讯连接;用于向所述弹射组件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使所述弹射组件带动所述救生圈发生弹射,以及向所述驱动组件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使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救生圈发生所述位移;其中,当发现水中存在救援目标时,通过其中一个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弹射组件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以将所述救生圈弹射脱离所述生态浮盘群,然后通过所述控制器向所述驱动组件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驱动所述救生圈移动至所述救援目标位置处。
7.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生态救生设备还包括:红外线热像仪,所述红外线热像仪设置在所述救生圈上,所述红外线热像仪与任意一个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向任意一个所述控制器发送求生信号,所述求生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信号:救援目标的图像信号和/或位置信号。
8.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救生圈为u形,且u形的所述救生圈内部填充有防水阻燃泡沫
材料。
9.在第一方面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马达、螺旋桨和驱动电源,所述马达的非驱动端设置在救生圈上,所述马达的驱动端与所述螺旋桨连接,所述驱动电源与所述马达连接并供电。
10.在第一方面中,所述远程控制组件还包括:若干sos监控组件,所述sos监控组件用于监控水环境。
11.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生态浮盘群包括:漂浮框,所述漂浮框设置在所述预设位置处;沉水植物固定框,所述沉水植物固定框设置在所述漂浮框内;若干浮盆,若干所述浮盆设置在所述漂浮框内,每一所述浮盆内均设置一种植钵,所述种植钵内设置有生长基质,以及所述种植钵内设置有水生植物;若干水泥锚块,若干所述水泥锚块等角度分布在所述漂浮框的周围,且位于河床,每一所述水泥锚块均通过一尼龙绳与所述漂浮框连接。
12.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生态浮盘群还包括:渔网,所述渔网罩设在所述若干浮盘上;所述渔网为尼龙网。
13.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尼龙绳与所述水泥锚块的夹角为60度。
14.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浮床救生装置的救援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生态浮床救生装置,所述救生装置包括:生态救生设备和远程控制组件,所述远程控制组件包括:sos监控组件和控制器;所述生态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救生圈上,用于驱动所述救生圈在水中发生位移,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所述sos监控组件监测水环境,若监测到所述水环境中出现待救援目标,则通过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生态救生设备发生救援指令,所述救援指令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弹射组件的第一控制指令和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二控制指令;当所述救援指令是第一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弹射组件将所述救生圈弹射脱离所述生态浮盘群;当所述救援指令是第二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使所述救生圈移动至所述救援目标位置处。
15.在第二方面中,所述生态救生设备还包括红外线热像仪,所述红外线热像仪设置在所述救生圈上,所述救援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红外线热像仪获取的所述救援目标的求生信号,所述求生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信号:救援目标的图像信号和/或位置信号;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求生信号共享至移动救援终端。
16.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态浮床救生装置,通过在生态浮盘的侧部设置生态救生设备,以及在岸边设置与生态救生设备通讯连接的远程控制组件,通过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对水中位于生态浮盘附近的待救援目标实施救助,具体而言,当有待救援目标出现在生态浮盘附近时,通过控制器向弹射组件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使得救生圈脱离生态浮盘群,然后通过控制器向驱动组件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使救生圈移动至救援目标位置处实施救援。综上,通过远程控制组件与生态救生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对在生态浮床附近的落水者提供救助,进而达到最佳的救援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生态浮床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生态浮床救生装置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生态救生设备的结构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生态浮盘群;
23.2、生态救生设备;201、救生圈;202:、sbr滑轨;203、驱动组件;
24.3、远程控制组件;
25.4、岸边;
26.5、救援目标;
27.6、水泥锚块;
28.7、尼龙绳。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同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31.实施例一:
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生态浮床救生装置,救生装置包括:生态浮盘群1、生态救生设备2和若干远程控制组件3。
33.该生态浮盘群1设置在水中的预设位置处,生态浮盘群1上装载有植物;生态救生设备2设置在生态浮盘群1的侧部;生态救生设备2包括sbr滑轨202、弹射组件、驱动组件203和救生圈201,sbr滑轨202的一端与生态浮盘群1连接,sbr滑轨202的另一端与弹射组件的一端连接,弹射组件的另一端与救生圈201连接,驱动组件203设置在救生圈201上,用于驱动救生圈201在水中发生目位移;每一远程控制组件3均包括一控制器,若干控制器分布设置在岸边4,并与弹射组件和驱动组件203通讯连接;用于向弹射组件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使弹射组件发生弹射,以及向驱动组件203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使驱动组件203发生目标位移的驱动;其中,当发现水中存在救援目标5时,通过其中一个控制器向弹射组件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将救生圈201弹射脱离生态浮盘群1,然后通过控制器向驱动组件203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驱动救生圈201移动至救援目标5位置处。
34.具体而言,通过在生态浮盘的侧部设置生态救生设备2,以及在岸边4设置与生态救生设备2通讯连接的远程控制组件3,通过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对水中位于生态浮盘附近的
待救援目标5实施救助,具体而言,当有待救援目标5出现在生态浮盘附近时,通过控制器向弹射组件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使得救生圈201脱离生态浮盘群1,然后通过控制器向驱动组件203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使救生圈201移动至救援目标5位置处实施救援。综上,通过远程控制组件3与生态救生设备2相结合的方式对在生态浮床附近的落水者提供救助,进而达到最佳的救援效果。
35.需要说明的是,生态浮盘群1设置在水中的预设位置处,生态浮盘内用于种植植物,且生态浮盘群1的尺寸设置为330*132。
3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生态救生设备2还包括:红外线热像仪,所述红外线热像仪设置在所述救生圈201上,所述红外线热像仪与任意一个所述远程控制组件3通讯连接,用于向任意一个所述远程控制组件3发送求生信号,所述求生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信号:救援目标的图像信号和/或位置信号。
37.为了使搜救人员快速确定待救援人员的位置,在救生圈201上设置红外线热像仪,当待救援人员接触救生圈201后可通过该红外线热像仪向搜救人员发射求救信号,具体地,当人落入水中时,头部裸露在水面上,且头部温度远远高于水的温度,可以通过该红外线热像仪看到人体头部轮廓,进而确定待救援人员的位置。
3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救生圈201为u形,且u形的所述救生圈201内部填充有防水阻燃泡沫材料。
39.u形减摇船体设计,可以防震荡,有效降低阻力,整体圆角过渡,不存在安全隐患。内部采用防水阻燃泡沫材料填充,轻巧自带浮力。
4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203包括:马达、螺旋桨和驱动电源,所述马达的非驱动端设置在救生圈201上,所述马达的驱动端与所述螺旋桨连接,所述驱动电源与所述马达连接并供电。
41.为了使救生圈201顺利位移至待救援目标5位置处,通过该马达驱动螺旋桨在水中转动以驱动救生圈201进行移动,同时,驱动电源采用18650电池组,且产品参数为1050*780*220mm;重量:12kg;水上载重≦120kg;续航:30min;遥控距离:500m;输出电压:24v;充电时间:≦4h;抗风浪等级≧2米;
4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远程控制组件3还包括:若干sos监控组件,所述sos监控组件用于监控水环境,
43.为了达到“实时”检测水环境的目的,在岸上设置sos监控组件,在无救援事故时可以监测水环境,例如监测蓝藻爆发,如有爆发迹象,则及时发送给远程控制终端。
4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生态浮盘群1包括:漂浮框,所述漂浮框设置在所述预设位置处;沉水植物固定框,所述沉水植物固定框设置在所述漂浮框内;若干浮盆,若干所述浮盆设置在所述漂浮框内,每一所述浮盆内均设置一种植钵,所述种植钵内设置有生长基质,以及所述种植钵内设置有水生植物;若干水泥锚块6,若干所述水泥锚块6等角度分布在所述漂浮框的周围,且位于河床,每一所述水泥锚块6均通过一尼龙绳7与所述漂浮框连接;
45.为了将生态浮盘群1稳定低固定在水面上,通过设置漂浮框,可优选为2个,然后在漂浮框内设置沉水植物固定框,用以固定沉水植物,然后设置若干浮盆,浮盆内承载种植钵,种植钵内设置有生长基质,以供水生植物生长。具体而言,沉水植物生长基质内掺杂有
微生物,促进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和转化,实现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以及为了稳固漂浮框的位置,在河床上位于漂浮框的四角位置设置水泥锚块6,将水泥锚块6固定在河床上,然后通过尼龙绳7将其与漂浮框的固定。
4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生态浮盘群1还包括:渔网,所述渔网罩设在所述若干浮盘上;所述渔网为尼龙网。
47.为了稳固浮盘内的植株,在复盘上罩设渔网,当植株长大后通过渔网的网孔进行分布生长。
48.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尼龙绳7与所述水泥锚块6的夹角为60度,以起到对水泥锚块6与漂浮框的稳定固定效果。
49.实施例二:
50.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出了一种生态浮床救生装置的救援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生态浮床救生装置,救生装置包括:生态救生设备和远程控制组件,远程控制组件包括:sos监控组件和控制器;生态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在救生圈上,用于驱动救生圈在水中发生位移,驱动装置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救援控制方法包括:通过sos监控组件监测水环境,若监测到水环境中出现待救援目标,则通过控制器向生态救生设备发生救援指令;救援指令包括用于控制弹射组件的第一控制指令和用于控制驱动组件的第二控制指令,当救援指令是第一控制指令时,控制弹射组件将救生圈弹射脱离生态浮盘群,当救援指令是第二控制指令时,控制驱动组件使救生圈移动至救援目标位置处。
51.进一步地,生态救生设备还包括红外线热像仪,红外线热像仪设置在救生圈上,救援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器接收红外线热像仪获取的救援目标的求生信号,求生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信号:救援目标的图像信号和/或位置信号;控制器将求生信号共享至移动救援终端。
52.由于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为同一发明构思下的一个实施例,其部分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对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实质相同的结构不在详细阐述,未详述部分请参阅实施例一即可。
5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54.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