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62303发布日期:2022-08-17 08: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包括,主船体(1),所述主船体(1)的舷侧上设有舷侧安装部(11),所述舷侧安装部(11)的底部设有升降基体(12),所述升降基体(12)具有中空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升降基体(12)的内部设有升降杆(13),所述升降基体(12)的上方设有回转基体(14),第一通道(2),所述舷侧安装部(11)上设有第一通道(2),所述第一通道(2)通过第一铰接部(21)铰接于所述舷侧安装部(11)的中上部,所述第一通道(2)的外侧面通过第一伸缩杆(22)连接有第二通道(29),所述回转基体(1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3),所述第一支撑杆(23)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通道(29)的底面外侧铰接,所述第二通道(29)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通道(210),所述第三通道(210)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二伸缩杆(211)固定连接有第四通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2)的底面内侧设有第一层板(24),所述第一层板(24)下方设有第二层板(25),所述第二层板(25)上设有进气口(411),所述第二层板(25)下方设有第三层板(26),所述第二层板(25)与所述第三层板(26)之间设有避震区(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区(28)内设有避震组件(4),所述避震组件(4)具有受力顶板(41),所述受力顶板(41)具有中空板状结构,所述受力顶板(41)内部设有受力弹簧(412),所述受力顶板(41)下方设有缓冲柱(42),所述缓冲柱(42)下方设有缓冲弹簧(43),所述缓冲弹簧(43)下方设有承载板(44),所述承载板(44)的截面具有工字型结构,所述承载板(44)的下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凹槽(4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组件(4)具有受力底板(413),所述受力底板(413)设于所述承载板(44)的下部,所述受力底板(413)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受力底板(413)的底面内侧设有底杆(47),所述底杆(47)上套设有受压弹簧(48),所述底杆(47)的另一端部上设有活动块(46),所述受力底板(413)的底面上开设有送气孔(49),所述送气孔(49)上连通有送气管(410),所述送气管(410)的另一端部穿过所述避震区且与所述进气口(41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基体(12)的上部设有回转基体(14),所述回转基体(14)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回转基体(14)内底部设有回转轴承(18),所述回转轴承(18)上同轴连接有回转丝杆(15),所述回转丝杆(15)上套设有回转齿轮(17),所述回转齿轮(17)与回转电机(16)的输出轴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板(24)与所述第二层板(25)之间设有震动发电区(27),所述震动发电区(27)内设有震动发电组件(3),所述震动发电组件(3)具有受力壳体(35),所述受力壳体(35)具有弧形板状结构,所述受力壳体(35)的下方对称设有两个安装轴(31),所述受力壳体(35)的下方同轴设有散力弯板(32),所述散力弯板(32)具有弧形板状结构,所述散力弯板(32)的弧面外侧上设有散力球(33),所述散力弯板(32)下方设有主支撑板(3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道(6)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5),所述缓冲装置(5)设于码头(7)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5)具有缓冲顶板(51),所述缓冲顶板(51)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动液压杆(52),所述转动液压杆(52)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3),所述连接板(53)的下表面上设有转动连接端
(54),所述转动连接端(54)上设有限位转动支架(58),所述限位转动支架(58)的中间设有固定块(56),每个所述固定块(56)上设有液压缸(57),所述限位转动支架(58)的下方设有缓冲底板(5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道(6)的底面内侧上横向设有若干个摩擦力感应条(61),所述第四通道(6)的一侧壁上设有语音播报器(62)。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舷侧登乘平台装置的使用方法,其步骤如下:-当主船体(1)靠近码头(7)后,通过控制第一铰接部(21)放下第一通道(2),然后通过控制升降杆(13)对第一通道(2)的高度进行调节,并且通过驱动回转基体(14)内部部件对第一通道(2)的角度进行调节,随后通过伸长第一伸缩杆(22)将第二通道(29)和第三通道(210)向码头(7)方向延伸,最后再通过控制第二伸缩杆(211)放下第四通道(6);-当乘客登乘时,其首先进入到第四通道(6),与此同时,其可以通过缓冲装置(5)的多角度适应性调节,减少登乘平台的晃动;-当乘客行走至第一通道(2)时,震动发电组件(3)通过传递震动发电,而避震组件(4)则可以对震动进行缓冲和减弱,并且通过送气孔(49)产生的气体对震动发电区(27)进行散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舷侧登乘平台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主船体,主船体的舷侧上设有舷侧安装部,舷侧安装部的底部设有升降基体,升降基体的上方设有回转基体,舷侧安装部上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通过第一铰接部铰接于舷侧安装部的中上部,第一通道的外侧面通过第一伸缩杆连接有第二通道,回转基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通道的底面外侧铰接,第二通道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通道,第一通道的底面内侧设有第一层板,第一层板下方设有第二层板,第二层板下方设有第三层板;本发明不仅能够使登乘通道实现多个方向角度的调节,而且还可以利用乘客登乘时产生的震动进行发电,也能够提高登乘效率和增加登乘的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超 陈云 王乐乐 周华民 娄海峰 李新文 刘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05.31
技术公布日:2022/8/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