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室模块垂向运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66618发布日期:2023-03-15 06:51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舱室模块垂向运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舱室运输领域,具体为一种舱室模块垂向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造船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船厂开始尝试使用预制模块化舱室单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预制模块化舱室单元未来会成为大型客船、邮轮及海工平台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研究预制模块化舱室单元技术很有必要,在未来的邮轮建造中,模块化还应向模块标准化转变,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优势,为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助力。
3.目前预制化模块舱室运输安装通过将舱室通过叉车放置在特定的工装结构中,之后通过垂向运输设备将其运输到入舱口,目前主流的垂向运输设备主要有,塔式起重机(塔吊)、施工电梯、井字架、汽车吊、履带吊、轮胎吊等等,在舱室运,在进行舱室运输时主要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运输工作。
4.但目前的运输设备在运输舱室时,只是将舱室放置于特制工装结构中,并没有对舱室进行固定,在运输时可能因为晃动,使舱室与工装结构发生碰撞,使舱室受损,且在吊机将其运输到指定位置后,需要人工对结构进行固定,在将舱室卸下后,还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拆卸操作,大大增加了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舱室模块垂向运输设备,以解决运输时无固定可能导致舱室碰撞导致受损和舱室拆卸时,固定操作麻烦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舱室模块垂向运输设备,包括工装板,所述工装板四角设置有四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工装板的一端连接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远离工装板的一侧四角设置有四个吊环,所述工装板远离上支撑架的一面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两端对称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工装板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下端穿过工装板延伸至箱体内,所述箱体内底部配合压板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五输气管上还对称连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延伸至箱体外,所述第一输气管箱体外的一端连接有卡接结构,所述第二气囊内设置有第一弹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吊环,在使用时,通过连接吊机,将整个结构连同舱体吊起,运输到指定位置,再通过设置的卡接结构在舱体与舱口进行卡接,以防止在对接后,结构发生摇晃,造成舱室进舱时,结构摇晃导致意外发生。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气杆结构包括活塞、限位槽、第三弹簧、推杆,所述第三弹簧设置于限位槽内,所述第三弹簧一端连接限位槽内底部,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连接活塞,所述活塞远离第三弹簧的一端连接推杆的一端,所述推杆另一端延伸至限位槽外与物体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气杆结构,在受到压力后将推杆挤出,在失去压力挤压后,通过设置的第三弹簧让活塞归位,同时带动推杆归位。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结构,包括第一输气管、收纳槽、卡爪、第二弹簧、第三气囊,所述收纳槽设置于箱体上,所述第一输气管延伸至收纳槽内连接第三气囊,所述收纳槽远离箱体的一端转动设有卡爪,所述收纳槽内对称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连接卡爪。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三气囊,在工装板上放置有舱室,使其膨胀,将卡爪顶出,从而和入舱口进行卡接,达到防止左右摇晃的作用。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气囊上对称设置有第四输气管,所述第四输气管另一端连接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上对称设有若干个气杆结构,所述气杆结构另一端连接限位罩底部。
1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舱室放置于工装板上,向下挤压压板,从而挤压第二气囊,从而通过将与第二输气管连接的气杆结构顶出,从而将限位罩向上顶出,达到初步限位的效果。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罩,所述限位罩两侧底部对称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靠近限位罩的一侧连接有第三输气管,所述第三输气管穿过限位罩与另一个第一气囊连接,所述第三输气管于限位罩内的部分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气杆结构,所述限位罩内的气杆结构连接抵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罩通过与第二输气管连接的气杆结构向上运动的同时挤压第一气囊,从而使与第三输气管连接的气杆结构将抵板顶出,从而对舱室进行固定。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气囊上还连接有第五输气管,所述第五输气管另一端连接第六输气管,所述第六输气管两端对称连接有气杆结构,所述第六输气管连接的气杆结构另一端连接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支撑板下,所述支撑板上配合第一气囊设置有开口。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卡爪进入入舱口,挤压与第六输气管的气杆结构,推动限位板移动,从而失去对第一气囊内气体的限制,从而让抵板失去对舱体的固定,方便进行拆卸。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靠近支撑板的一面上对称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所述支撑板上配合滑杆设置有滑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滑杆与滑槽,将支撑板与限位板连接在一起,同时在受到气杆结构推力的时候,可以滑动。
20.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卡接结构在,在舱室放置到工装板上后,挤压第二气囊内的空气,通过第一输气管使第三气囊膨胀,从而挤出卡爪,在与入舱口对接时,卡爪与船体发生碰撞挤压第三气囊,同时挤压限位板使其失去对第一气囊内气体的限制,从而使抵板失去对舱体的固定,在工作人员将舱体取下后,第二气囊归位,第三气囊内气体回到第二气囊内,失去对卡爪的挤压,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收入收纳槽内,失去和入舱口的卡接此时将设备吊出即可,大大增加了使用时操作人员操作的安全性,以及效率;
22.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二气囊挤压空气使与第二输气管连接的气杆结构向上推出限位槽,在限位槽被推出的同时,通过工装板与支撑板的配合挤压设置在限位槽两侧支
撑板上的第一气囊,从而将与第三输气管连接的气杆结构顶出,从而将抵板顶出,达到固定舱体的目的。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的箱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26.图4为本发明的气杆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的卡接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发明箱体内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a处放大示意图。
31.图中:1、工装板;2、上支撑架;3、连接柱;4、吊环;5、压板;6、限位罩;7、箱体;8、抵板;9、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11、气杆结构;12、第一弹簧;13、第一输气管;14、收纳槽;15、卡爪;16、第二弹簧;17、第三气囊;18、活塞;19、限位槽;20、第三弹簧;21、推杆;22、支撑板;23、限位板;24、滑杆;25、卡接结构;26、第二输气管;27、第三输气管;28、第四输气管;29、第五输气管;30、第六输气管;3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3.下面根据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34.一种舱室模块垂向运输设备,如图1所示,主体主要由工装板1、上支撑架2、连接柱3、箱体7构成,箱体7为镂空结构,箱体7顶部固定工装板1,工装板1上四角设置有连接柱3,通过连接柱3将工装板1与上支撑架2连接,上支撑架2远离工装板1的一侧上四角设置有吊环4,通过将线缆与吊环4连接,再吊机将主体吊起,运输到指定位置,箱体7两侧设置有卡接结构25,通过卡接结构25进入舱口与舱口进行卡接,从而达到固定主体的作用。
35.具体的,参阅图5,卡接结构25包括收纳槽14、卡爪15、第二弹簧16、第三气囊17、第一输气管13,收纳槽14与箱体7连接,卡爪15设置于收纳槽14内,卡爪15与收纳槽14旋转连接,卡爪15与收纳槽14之间设置有第三气囊17,卡爪15于收纳槽14外的一端上对称设置一对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另一端与收纳槽14靠近箱体7的一端连接,第三气囊17靠近箱体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输气管13,第一输气管13穿过收纳槽14延伸至箱体7内,当舱室置于工装板1上时,通过第一输气管13对第三气囊17充气,使第三气囊17膨胀,从而将卡爪15顶出收纳槽14外,在与舱口对接时,卡爪15与船体碰撞,因为气囊为柔性材质,卡爪15挤压第三气囊17向内收缩,通过气囊的挤压将卡爪15与地面固定,达到卡接效果,在卸下舱室后,第三气囊17泄气,失去对卡爪15的挤压,卡爪15在第二弹簧16的作用下收入收纳槽14内,从而使主体脱离出来进行下一次运输。
36.因为舱室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摇晃,从而使舱室与主体发生碰撞,造成损失,
因此工装板1上设置了一个可以在利用舱室自身重量固定舱室的结构,这样就可以保证舱室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
37.具体为,参阅,图1、图2、图6,在工装板1上设置有压板5,压板5下箱体7内底部设置有第二气囊10,第二气囊10两侧对称设置有第四输气管28,第四输气管28连接第二输气管26,第二输气管26上连接有若干个气杆结构11,气杆结构11连接限位罩6底部,通过设置的气杆结构11可以将限位罩6向上顶出,限位罩6两测底部对称设置有支撑板22,支撑板22与工装板1之间设置有第一气囊9,第一气囊9靠近限位罩6的一侧连接有第三输气管27,第三输气管27上设置有若干个气杆结构11,第三输气管27上的气杆结构11连接抵板8,通过设置在第三输气管27上的气杆结构11将抵板8顶出,从而将舱室固定;
38.使用时,通过将舱室置于工装板1上,向下挤压压板5,从而使压板5向下挤压第二气囊10,通第二气囊10内的气体通过第四输气管28使气体进入与第四输气管28连接的气杆结构11中,从而将限位罩6向上顶出,穿过工装板1上配合限位罩6设置的开口,起到对舱室限位的作用,在限位罩6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支撑板22向上运动,从而配合工装板1挤压第一气囊9,使第一气囊9内的气体通过第三输气管27进入与第三输气管27连接的气杆结构11内,从而向外顶出抵板8,从而将舱室固定;
39.其中,参阅图4,气杆结构11包括活塞18、限位槽19、第三弹簧20、推杆21,限位槽19与输气管连接,在气体进入限位槽19内挤压活塞18运动,同时带动推杆21向外运动,从而将物品顶出,在限位槽19泄气后通过设置的第三弹簧20带动活塞18归位。
40.因为采用上述结构固定时,是使用舱室本身重量挤压气囊从而达到固定作用,导致无法取下,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在卡接结构25卡接完成后就可以固定结构失去作用的泄气结构。
41.具体为,参阅图3、图6、图7,在第二气囊10上靠近卡接结构25的两侧连接有第五输气管29,所述第五输气管29连接设置在箱体7内壁上的第六输气管30,所述第六输气管30上连接第一输气管13于箱体7内的一端,第六输气管30上还对称设置有气杆结构11,第六输气管30上的气杆结构11连接限位板23,限位板23设置在支撑板22底部,限位板23上设置有滑杆24,支撑板22底部配合滑杆24设置有滑槽31,支撑板22上开设有泄气口,第一气囊9通过泄气口与外部连接;
42.使用时,通过卡爪15与船体碰撞挤压第三气囊17,使第三气囊17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输气管13进入第六输气管30内,因为此时第二气囊10被舱体挤压,气体会进入与第六输气管30连接的气杆结构11内,从而将限位板23顶出,从而使设置在支撑板22上的泄气口与外界连接,从而使第一气囊9内的气体泄出,从而使与第三输气管27连接的气杆结构11失去对抵板8的抵压,从而使舱室可以卸下,在将舱室卸下后,通过设置在第二气囊10内的第一弹簧12复位,带动第二气囊10复位,同时向第二气囊10内充气,同时使第三气囊17泄气从而使卡爪15收入收纳槽14内,从而使结构整体从舱口上脱离出来。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发明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