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沉浸式导航船系统的水下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8291发布日期:2022-08-17 07:29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沉浸式导航船系统的水下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下推进器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沉浸式导航船系统的水下推进器。


背景技术:

2.水下推进器是水下工业设备和娱乐设备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机的性能和效果,推进器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机、螺旋桨以及导管。推进器作为关键部件,其成本在整机中也同样占有很大的比重。螺旋桨构造简单,工作可靠,效率较高,是船艇的主要推进器。
3.上述航船在使用时,一般水下推进器设置在航船的尾部,依靠一组的航船进行推进,这就导致航船的转弯半径较大,在较窄的环境下转弯及其的困难,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水下推进器设置在航船的尾部,依靠一组的航船进行推进,这就导致航船的转弯半径较大,在较窄的环境下转弯及其的困难,不方便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沉浸式导航船系统的水下推进器。
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沉浸式导航船系统的水下推进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沉浸式导航船系统的水下推进器,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对称设置有防水壳,所述防水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中部啮合连接有涡轮,所述涡轮的内部插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远离所述涡轮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推进器,所述第一推进器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套接于转杆的表面,且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所述防水壳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壳靠近所述电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推进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的配合,减少船体的转向幅度,提高了船体的转动效率和稳定性,通过电机启动蜗杆和涡轮的旋转,方便了第一推进器的转向控制,方便使用。
8.可选的,所述船体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第二推进器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减少水流对船体的阻力,提高了船体的稳定性,加强筋提高了导流板的结构强度,使导流板不易变形。
10.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密封盘,所述密封盘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推进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盘与所述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盘与固定座之间设置的密封圈,提高了密封盘与固定座的密封性,减少水流的进入,减少水流对转杆的腐蚀,提高了转杆的使用寿命。
12.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板,所述轴承套接于所述转杆的表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板的设计方便转杆插入轴承的内部,方便了转杆的
安装。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推进器和所述第二推进器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推进器的内部设置有电动螺旋桨,所述电动螺旋桨的一侧设置有安全格栅,所述电动螺旋桨远离所述安全格栅的一侧设置有半月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格栅提高了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的安全性,减少水下垃圾与电动螺旋桨的接触,提高了电动螺旋桨的安全性。
16.可选的,所述第二推进器的一侧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表面设置有导流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减少水流对导流管的阻力,提高了第二推进器的工作效率。
18.可选的,所述导流管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顶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铰接有船体。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减少了挡板与导流管的碰撞,挡板对导流管的水流进行导向,减少水流对水面的冲击。
20.可选的,所述蜗杆的表面和出口端均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与所述船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的设计提高了蜗杆的稳定性,减少了蜗杆的晃动。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3.1、船体两侧的导流板减少水流对船体的阻力,提高了船体的稳定性,第二推进器启动,使船体向前移动,导流管提高了水流的冲击力,提高了第二推进器的工作效率,挡板对导流管的水流进行导向,减少水流对水面的冲击,防水壳内部电机启动蜗杆通过与涡轮的啮合带动转杆旋转,转杆带动第一推进器进行旋转,第一推进器内部电动螺旋桨启动,对船体的方向进行控制,密封盘与固定座之间设置的密封圈,提高了密封盘与固定座的密封性,减少水流的进入,减少水流对转杆的腐蚀,提高了转杆的使用寿命,这样的设计通过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的配合,减少船体的转向幅度,提高了船体的转动效率和稳定性,通过电机启动蜗杆和涡轮的旋转,方便了第一推进器的转向控制,方便使用。
24.2、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密封盘,密封盘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底部与第一推进器固定连接,密封盘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盘与固定座之间转动连接,密封盘与固定座之间设置的密封圈,提高了密封盘与固定座的密封性,减少水流的进入,减少水流对转杆的腐蚀,提高了转杆的使用寿命,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的内部设置有轴承,轴承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板,轴承套接于转杆的表面,固定轴提高了转杆的稳定性,轴承减少了转杆与固定轴的摩擦力,导向板的设计方便转杆插入轴承的内部,方便了转杆的安装。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中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中的图2处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中的第一推进器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船体;2、导流板;21、加强筋;3、防水壳;4、电机;5、蜗杆;51、支
架;6、涡轮;61、转杆;7、连接杆;71、固定座;72、密封盘;721、密封圈;73、固定轴;731、导向板;732、轴承;8、第一推进器;81、电动螺旋桨;82、半月板;83、安全格栅;9、第二推进器;91、导流管;10、挡板;101、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该用于沉浸式导航船系统的水下推进器,包括船体1,船体1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导流板2,导流板2远离第二推进器9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21,导流板2减少水流对船体1的阻力,提高了船体1的稳定性,加强筋21提高了导流板2的结构强度,使导流板2不易变形。船体1的对称设置有防水壳3,防水壳3的内部设置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设置有蜗杆5,蜗杆5的表面和出口端均设置有支架51,支架51的顶部与船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架51的设计提高了蜗杆5的稳定性,减少了蜗杆5的晃动。蜗杆5的中部啮合连接有涡轮6,涡轮6的内部插接有转杆61,转杆61的远离涡轮6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推进器8,第一推进器8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杆7,连接杆7套接于转杆61的表面,且连接杆7的顶部与防水壳3固定连接,防水壳3靠近电机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推进器9。
32.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连接杆7的底部设置有密封盘72,密封盘72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71,固定座71的底部与第一推进器8固定连接,密封盘72与固定座7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21,密封盘72与固定座71之间转动连接,密封盘72与固定座71之间设置的密封圈721,提高了密封盘72与固定座71的密封性,减少水流的进入,减少水流对转杆61的腐蚀,提高了转杆61的使用寿命,连接杆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73,固定轴73的内部设置有轴承732,轴承732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板731,轴承732套接于转杆61的表面,固定轴73提高了转杆61的稳定性,轴承732减少了转杆61与固定轴73的摩擦力,导向板731的设计方便转杆61插入轴承732的内部,方便了转杆61的安装。
33.请参阅图2、图3和图4,第一推进器8和第二推进器9结构一致,第一推进器8的内部设置有电动螺旋桨81,电动螺旋桨81的一侧设置有安全格栅83,电动螺旋桨81远离安全格栅83的一侧设置有半月板82,第一推进器8的功率小于第二推进器9的功率,安全格栅83提高了第一推进器8和第二推进器9的安全性,减少水下垃圾与电动螺旋桨81的接触,提高了电动螺旋桨81的安全性。第二推进器9的一侧设置有导流管91,导流管91的表面设置有导流槽911,导流管91提高了水流的冲击力,提高了第二推进器9的工作效率,导流槽911为半圆形流线型设计,减少水流对导流管91的阻力,提高了第二推进器9的工作效率。导流管91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垫101,橡胶垫101的顶部设置有挡板10,挡板10的一端铰接有船体1,橡胶垫101为弹性材质,减少了挡板10与导流管91的碰撞,挡板10对导流管91的水流进行导向,减少水流对水面的冲击。
34.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沉浸式导航船系统的水下推进器的实施原理为:
35.使用时,船体1两侧的导流板2减少水流对船体1的阻力,提高了船体1的稳定性,第二推进器9启动,使船体1向前移动,导流管91提高了水流的冲击力,提高了第二推进器9的工作效率,挡板10对导流管91的水流进行导向,减少水流对水面的冲击,防水壳3内部电机4启动蜗杆5通过与涡轮6的啮合带动转杆61旋转,转杆61带动第一推进器8进行旋转,第一推进器8内部电动螺旋桨81启动,对船体1的方向进行控制,密封盘72与固定座71之间设置的
密封圈721,提高了密封盘72与固定座71的密封性,减少水流的进入,减少水流对转杆61的腐蚀,提高了转杆61的使用寿命,这样的设计通过第一推进器8和第二推进器9的配合,减少船体1的转向幅度,提高了船体1的转动效率和稳定性,通过电机4启动蜗杆5和涡轮6的旋转,方便了第一推进器8的转向控制,方便使用。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