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LNG透气的防冻式船用LNG透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5509发布日期:2022-05-30 23:49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用于LNG透气的防冻式船用LNG透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用于lng透气的防冻式船用lng透气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lng透气的防冻式船用lng透气装置。


背景技术:

2.按照船舶设计规范要求,当船舶装载或使用液化天然气(即lng)作为燃料时,其燃料舱和系统管路要配置相应的压力释放系统,该系统与透气系统相连接,该透气系统的构造应能使气体排放不受阻碍且垂直引向上方出口,并布置成能使水或雪进入透气系统的可性减少至最低限度。
3.现有的透气桅存在以下缺点:1、透气头的防冻仅仅通过加热的形式防冻,并没有考虑到融化后的水的处理,且容易二次结冻。且大多数采用蒸汽加热盘管的形式加热,对于部分船型,蒸汽管到透气头的距离非常远,热损失会造成能源浪费,且蒸汽管路全程包覆,增加一定的成本,且蒸汽管路相对较粗,在透气头上布置不方便。2、目前的透气桅大多没有相应的维护通道,且没有考虑加强,往往由生产放样处理,这样会造成实际的透气桅不稳,通道不够安全,现场修改给现场施工带来很大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lng透气的防冻式船用lng透气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一种用于lng透气的防冻式船用lng透气装置,其包括管状的桅本体;桅本体的顶部设有变径管,变径管的底部固接于桅本体,变径管的顶部设有环形围壁,变径管内固设有雨雪收集容器,雨雪收集容器和变径管的内壁之间固设有透气网;雨雪收集容器的底部固设有泄放管,泄放管的下端位于变径管的外部;雨雪收集容器内设有第一电加热部件;变径管的内壁和雨雪收集容器之间的腔体连通于桅本体的内腔,变径管内壁和雨雪收集容器之间的腔体通过透气网和环形围壁连通于变径管外部;桅本体的下部穿设有用于泄放桅本体内腔液体的泄放阀和用于向桅本体内腔吹气体的气体吹扫阀;桅本体的下部的内腔设有低温报警部件,桅本体的下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二电加热部件。
7.桅本体上开设有用于连接透气管的透气管接口;透气管接口位于第二电加热部件的上方。第二电加热部件在桅本体的外部周向分布。
8.环形围壁围成的面积不小于桅本体内腔的横截面积;透气网的透气面积不小于桅本体内腔的横截面积;雨雪收集容器的敞口端的面积不小于环形围壁围成的面积。
9.透气网的上端固接于变径管的内壁,透气网的下端部固接于雨雪收集容器。
10.雨雪收集容器为具有敞口端的锥形容器,雨雪收集容器的敞口端为雨雪收集容器的横截面积最大处,雨雪收集容器的敞口端朝上。
11.透气网沿着雨雪收集容器的敞口端环形分布。
12.变径管内设有固定件,固定件的两端分别固接于雨雪收集容器的外壁和变径管的内壁。
13.气体吹扫阀为可向桅本体内腔吹氮气的氮气吹扫阀。
14.桅本体的外壁固设有直梯和围栏,围栏围设于直梯外部,围栏上固设有竖向分布的支撑件。
15.桅本体上部还设有用于维护作业的维护通道,直梯连接于维护通道。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对桅本体顶部的透气结构做了优化和升级,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减小了雨雪进入桅本体内腔的可能;在低温的环境下,布置在雨雪收集容器的第一电加热部件可以通过加热的方式融合冰雪,避免透气桅堵塞。桅本体下部设置第二电加热部件,避免凝水沉底于桅本体底部造成透气管路的堵塞,还可以使桅本体内的液体融化并顺利排出。本实用新型在桅本体外部设置支撑件和围栏,提高了结构强度和稳性,避免摇晃和有效的减小了震动,同时也为人员的安全维护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c-c剖视示意图。
21.图5为图1中d-d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用于lng透气的防冻式船用lng透气装置,其包括管状的桅本体10;桅本体10的顶部设有变径管11,变径管11的底部固接于桅本体10。
24.变径管11的顶部设有环形围壁12,变径管11内固设有雨雪收集容器13,雨雪收集容器13和变径管11的内壁之间固设有透气网14。
25.变径管11内设有固定件19,固定件19的两端分别固接于雨雪收集容器13的外壁和变径管11的内壁。
26.雨雪收集容器13的底部固设有泄放管15。泄放管15穿设于变径管11,泄放管15的下端位于变径管11的外部。
27.雨雪收集容器13内设有第一电加热部件21。第一电加热部件21开启时,可将雨雪收集容器内的雪融化成水,避免雨雪收集容器冻结,进而避免因雨雪收集容器冻结导致的雨雪进入桅本体。
28.透气网14的上端固接于变径管11的内壁,透气网14的下端部固接于雨雪收集容器13。
29.本实施例中,雨雪收集容器13为具有敞口端的锥形容器,雨雪收集容器的敞口端为雨雪收集容器的横截面积最大处,雨雪收集容器的敞口端朝上。透气网14沿着雨雪收集容器的敞口端环形分布。
30.变径管11的内壁和雨雪收集容器13之间的腔体连通于桅本体10的内腔,变径管内
壁和雨雪收集容器之间的腔体通过透气网和环形围壁连通于变径管外部。
31.环形围壁12围成的面积不小于桅本体10内腔的横截面积;透气网14的透气面积不小于桅本体10内腔的横截面积;雨雪收集容器13的敞口端的面积不小于环形围壁围成的面积。
32.桅本体10的下部穿设有用于泄放桅本体内腔液体的泄放阀16和用于向桅本体内腔吹气体的气体吹扫阀17。本实施例中,气体吹扫阀17为可向桅本体内腔吹氮气的氮气吹扫阀。
33.桅本体10的下部的内腔设有低温报警部件18,桅本体10的下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二电加热部件22。第二电加热部件22在桅本体的外部周向分布。
34.桅本体10的外壁固设有直梯31和围栏32,围栏32围设于直梯31外部,围栏32上固设有竖向分布的支撑件33。桅本体10和支撑件33均固设于甲板40。桅本体上部还设有用于维护作业的维护通道35,直梯连接于维护通道35。
35.桅本体10上开设有用于连接透气管34的透气管接口30;透气管接口30位于第二电加热部件22的上方。
36.透气管34通常为lng系统及罐舱的透气管。透气管34连接于透气管接口30,透气管的内腔连通于桅本体的内腔。lng系统及罐舱的可燃气体,通过透气管34进入桅本体内腔,并依次经过变径管内腔、透气网和环形围壁,最后排入大气。图1中,实心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
37.第一电加热部件和第二电加热部件分别单独控制。
38.雨水通过环形围壁后进入雨雪收集容器,可以直接通过泄放管排出。雪通过环形围壁后进入雨雪收集容器,雨雪收集容器内第一电加热部件可以将冰雪融化,融化后的雪水通过泄放管排出管外。根据天气情况来判断第一电加热部件是否开启。
39.桅本体下部的第二电加热部件的开启,取决于低温报警部件是否发出低温警报。低温报警部件可以设定报警温度,通常设定报警温度为零度。当桅本体内腔的温度低于报警温度时,第二电加热部件开启。第二电加热部件开启后,可以对桅本体下部的内腔进行加热,既可以避免桅本体底部形成冰冻环境,也可以对零碎的冰雪块进行加热融化。
40.桅本体下部的泄放阀开启后,可以将桅本体内的液体排出。由于lng系统及罐舱的透气管会将可燃气体排入桅本体内,为此,氮气吹扫阀可以向桅本体内吹氮气,用以将桅本体内的可燃气体吹出。
41.在通常情况下,泄放阀和氮气吹扫阀处于常闭状态。当需要开启时,先打开氮气吹扫阀进行除气,然后再打开泄放阀,将桅本体内的液体排出。
42.支撑件和围栏设于桅本体外部,同桅本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塔状结构,多个支撑点有效地保证了整个结构的平稳性和牢固程度,可根据桅本体的高度和桅本体的直径调整支撑件和围栏的数量,灵活多变。直梯位于围栏的保护之内,保证人员上下行的安全,顺利到达维护通道。
4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后的透气桅。本实用新型对桅本体顶部的透气结构做了优化和升级,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减小了雨雪进入桅本体内腔的可能;在低温的环境下,布置在雨雪收集容器的第一电加热部件可以通过加热的方式融化冰雪,避免透气桅堵塞。桅本体下部设置第二电加热部件,避免凝水沉底于桅本体底部造成透气管接口的堵塞,还可以
使桅本体内的液体融化并顺利排出。第一电加热部件和第二电加热部件具有温度控制功能,通过设置最大加热温度,避免能量消耗,同时避免温度持续升高带来气体引燃的危险。
44.本实用新型在桅本体外部设置支撑件和围栏,提高了结构强度和稳性,避免摇晃和有效的减小了震动,同时也为人员的安全维护提供保障。
45.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