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个性化舱室用送风系统。
背景技术:2.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远洋船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船舶空调系统通过对舱室外的空气进行一系列处理,为人员居住及设备运行提供所需的环境。目前,船舶空调系统多为全空气集中式送风系统,即由一台组合式空调装置为多个舱室末端输送处理后的空气,但某一个舱室的温、湿度调节会直接影响整个空调系统的风量输出和负荷分配,进而间接影响其他舱室的空气品质控制。甚至由于各舱室之间通过风管连通,会导致细菌或病毒的传播隐患。
3.总之,集中式舱室送风系统,难以保证所有舱室的舒适度、安全性和人员个性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个性化舱室用送风系统,通过主送风系统为各舱室统一化送风,然后利用各个送风末端实现每个舱室的个性化送风,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个性化舱室用送风系统,包括主送风系统和多个送风末端;
6.所述主送风系统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口,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与一个舱室连通,所述主送风系统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输出具有预设温、湿度的气流;
7.每个所述送风末端设置于一个所述舱室内,每个所述送风末端包括:
8.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一端可拆卸地连通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
9.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用于吸收来自舱室内气体的热量以降低其温度或向其释放热量以提高其温度,并为舱室内气流与来自所述送风管的气流进行混合提供场所;
10.物质添加模块,用于在气流流出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前向所述气流添加物质。
11.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包括:
12.机壳,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具有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的、且向前下方送风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具有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的、且向前下方送风的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的上侧;所述第三风道通过排风管连通所述舱室外侧;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口与所述送风管连通;
13.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位于所述第三风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
14.送风装置,配置成促使所述舱室内的空气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
15.可选地,所述物质添加模块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或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16.所述物质添加模块为加湿模块、香薰模块、负离子模块或药剂添加模块。
17.可选地,个性化舱室用送风系统还包括:
18.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口处,以对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的室内空气进行净化。
19.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均为两个,均关于所述第二风道对称设置;
20.则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送风装置均为两个。
21.可选地,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物品存放口和门体,所述物品存放口与所述第三风道的处于所述热端的下游侧区段连通,以通过所述物品存放口将物品放入所述第三风道的处于所述热端的下游侧区段内;
22.所述门体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物品存放口。
23.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处和所述第三出风口处设置有横向导风摆叶和纵向导风板。
24.可选地,所述第三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的背离所述第二风道的一侧;
25.所述机壳的两端、后侧、上侧和下侧设置有室内空气用进风口;所述机壳内具有风机安装腔;
26.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两组风机,每组风机包括多个沿水平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风机;上侧的所述风机用于向上侧的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送风,下侧的所述风机用于向下侧的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送风。
27.可选地,所述第二风道具有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的室外空气进风口,设置于所述风机安装腔的腔壁上,且处于两组所述风机之间;
28.所述送风管的送风口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所述送风管的送风口的长度小于所述室外空气进风口的长度。
29.本实用新型的个性化舱室用送风系统中,每一个第一出风口连接的一个舱室内均安装有送风末端。送风末端中的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能够使舱室内的气流和主送风系统送来的气流混合,使得主送风系统的气流的温度发生改变,以满足对应的人群需要,即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在气流流出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前,能够通过物质添加模块向气流中添加物质,所添加的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水汽、香薰和药剂,使得这些物质能够跟随气流进入到舱室内,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进而也能满足使用者对于个性化的需求。
30.进一步地,第一风道和第三风道均为两个,且均关于第二风道对称设置,则半导体制冷片和送风装置均为两个。通过对称设置,可在第二风道的出口处形成负压,防止第二风道中的气流反流进入主送风系统。
31.进一步地,机壳上还设置有物品存放口和门体,物品存放口与第三风道的处于热端的下游侧区段连通。这样设置,打开门体即可将物品放入第三风道的处于热端的下游侧区段内,充分利用了半导体制冷片的热能。由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位于第三风道内,冷端位于第一风道内,使得流入第一风道内气流能够将热量通过半导体制冷片传递给流入第三风道内气流,并排放至舱室外,充分利用了半导体制冷片的热能和冷能。
附图说明
32.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个性化舱室用送风系统的示意性系统框图;
3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个性化舱室用送风系统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3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个性化舱室用送风系统中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的示意性结构图;
36.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个性化舱室用送风系统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38.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个性化舱室用送风系统,包括主送风系统100和多个送风末端。主送风系统100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口110,每个第一出风口110与一个舱室800连通,主送风系统100通过多个第一出风口110输出具有预设温、湿度的气流。每个送风末端设置于一个舱室800内,每个送风末端包括送风管240、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200和物质添加模块300,每个送风管240的一端可拆卸地连通一个第一出风口110。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用于吸收来自舱室内气体的热量以降低其温度或向其释放热量以提高其温度,并为舱室内气流与来自所述送风管的气流进行混合提供场所。物质添加模块300用于在气流流出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200前向气流添加物质。
39.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出风口110连接的一个舱室800内均安装有送风末端,在应用时,送风末端中的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200能够使舱室800内的气流和主送风系统100送来的气流混合,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200能够使来自室内的气流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变温后的气流再与来自主送风系统100的气流混合,使得主送风系统100的气流的温度发生改变,以匹配不同的环境需求,即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在气流流出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200前,能够通过物质添加模块300向气流中添加物质,所添加的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水汽、香薰和药剂,使得这些物质能够跟随气流进入到舱室800内,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进而也能满足使用者对于个性化的需求。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200包括机壳210、半导体制冷片220和送风装置230,机壳210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机壳210内设置有第一风道211、第二风道212和第三风道213,第一风道211具有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的、且向前下方送风的第二出风口2111,第二风道212具有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的、且向前下方送风的第三出风口2121,第二出风口2111设置于第三出风口2121的上侧。第三风道213通过排风管700连通舱室800外侧;第二风道212的进口与送风管240连通。半导体制冷片220设置于机壳210内,且半导体制冷片220的热端位于第三风道213内,半导体制冷片220的冷端位于第一风道211内。送风装置230配置成促使舱室800内的空气进入第一风道211和第三风道213。
41.本实施例在应用时,舱室800内的空气通过送风装置230进入到第一风道211和第三风道213内,其中进入第一风道211内的气流通过第二出风口2111流回舱室800内;主送风系统100送入的气流通过送风管240进入到第二风道212内,并从第三出风口2121进入舱室800内,由于第二出风口2111设置于第三出风口2121的上侧,使得从第二出风口2111流出的气流与从第三出风口2121流出的气流混合,使得主送风系统100的气流的温度发生改变,以满足对应的人群需要,即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进入第三风道213的空气通过排风管700流出舱室800,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三风道213将废气排出舱室800,防止对舱室800内的气体温度产生影响。由于半导体制冷片220体积小、结构简单,特别适用于船舶舱室800使用。
42.特别地,每一个舱室800都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半导体制冷片220的功率,进而改变该舱室800的温度。或者,每一个舱室800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第一风道211的风量及风速,进而调整舱室800的温度和送风风速。在调整的同时,不会通过第二风道212返回到主送风系统100,因此也不会影响该空调器供风的其它舱室800,每一个舱室800可以自行调整该舱室800的温度、风速,满足各舱室800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物质添加模块300的出口与第一风道211和/或第二风道212连通,使得添加的物质能够跟随第一风道211和/或第二风道212内的气流进入到舱室800内,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进一步地,物质添加模块300为加湿模块、香薰模块、负离子模块或药剂添加模块,以满足使用者对于个性化的需求。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个性化舱室800用送风系统还包括空气净化装置400,空气净化装置400设置于第一风道211的进口处,以对进入第一风道211的室内空气进行净化。这样设置,使得舱室800内的气流在混合前就得到了净化,进一步提升了舱室800内的空气质量。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风道211和第三风道213均为两个,第一风道211和第三风道213均关于第二风道212对称设置,则半导体制冷片220和送风装置230均为两个。通过对称设置,可在第二风道212的出口处形成负压,防止第二风道212中的气流反流进入主送风系统100。进一步地,第二风道212具有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的室外空气进风口,设置于风机安装腔的腔壁的后壁上,且处于两组风机之间。送风管240的送风口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送风管240的送风口的长度小于室外空气进风口的长度。本实施例在第二风道212上设置与室外连通的室外空气进风口,以将室外新鲜的空气引入到第二风道212内,并进入舱室800内,提高舱室800内空气的质量。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壳210上还设置有物品存放口510和门体520,物品存放口510与第三风道213的处于热端的下游侧区段连通,以通过物品存放口510将物品放入第三风道213的处于热端的下游侧区段内。这样设置,打开门体520即可将物品放入第三风道213的处于热端的下游侧区段内,充分利用了半导体制冷片220的热能。由于半导体制冷片220的热端位于第三风道213内,冷端位于第一风道211内,使得流入第一风道211内气流能够将热量通过半导体制冷片220传递给流入第三风道213内气流,并排放至舱室800外,充分利用了半导体制冷片220的热能和冷能。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2111处和第三出风口2121处设置有横向导风摆叶610和纵向导风板620,以改变气流的流向。比如,通过转动横向导风摆叶610和
纵向导风板620改变气流流向,避免进入舱室800内的气流对着人体直吹、给人体带来不适。
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风道213设置于第一风道211的背离第二风道212的一侧。机壳210的两端、后侧、上侧和下侧设置有室内空气用进风口214;机壳210内具有风机安装腔。送风装置230包括上下设置的两组风机,每组风机包括多个沿水平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风机;上侧的风机用于向上侧的第一风道211和第三风道213送风,下侧的风机用于向下侧的第一风道211和第三风道213送风。风机优选为离心风机。通过在机壳210上设置室内空气用进风口214,使得舱室800内的空气能够进入到机壳210内,并进入风机安装腔,最终在风机的作用下快速流入到第一风道211和第三风道213内,使得舱室800内的空气的更换得更快,进而使舱室800内的空气持续保持高质量。
49.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