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浮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婴儿用免充气浮圈。
背景技术:2.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专为婴儿设计的游泳圈,用于保护新生婴儿练习游泳;这种婴儿游泳圈与普通游泳圈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其内径尺寸小,适于固定在婴儿的颈部或者腋下,因此不会影响婴儿四肢的运动,从而能够达到婴儿早期锻炼的目的;但是常见的婴幼儿游泳圈是充气型泳圈,这种泳圈使用时触碰到尖锐物时容易破裂,造成泳圈浮力消失,容易发生侧翻和后翻,可能造成安全事故,而部分免充气浮圈采用硬质泡沫作为填充材料,使得整个浮圈质地较硬,婴儿使用时会不舒服,长时间使用存在婴儿皮肤磨红的几率。
3.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婴儿用免充气浮圈。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用免充气浮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婴儿用免充气浮圈,包括浮圈主体、硬质泡沫一和拉链,所述浮圈主体中部开设固定槽,固定槽的侧面固定连接绒布层,且固定槽两侧侧面的上端对称开设放置槽,放置槽上端的两侧固定连接固定带,同时浮圈主体下表面两侧对称连接卡扣带,所述拉链固定连接在浮圈主体的侧面,且浮圈主体远离卡扣带的一端开设凹槽一,浮圈主体另一端的两侧对称开设凹槽二,浮圈主体两侧的中部对称开设凹槽三,所述硬质泡沫一和硬质泡沫二分别固定连接在凹槽一内凹槽二内,且硬质泡沫一和硬质泡沫二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软质泡沫一和软质泡沫二,同时软质泡沫三固定连接在凹槽三内,软质泡沫三上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软质泡沫一和软质泡沫二。
6.优选的,所述浮圈主体整体呈四叶草形结构,浮圈主体中部开设的固定槽呈椭圆形结构,且浮圈主体靠近卡扣带的一端开设开口,同时通过浮圈主体的棱边均呈弧形结构。
7.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侧面固定连接绒布层,固定槽靠近卡扣带的一端连通开口,开口相对的侧面均固定连接绒布层,且固定槽和开口组合在一起构成甲字形结构。
8.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侧面通过放置槽连通浮圈主体的外侧面,且放置槽的截面呈弧形结构,放置槽和浮圈主体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侧截面呈凹形结构,同时浮圈主体侧面远离放置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拉链,拉链环绕浮圈主体的外侧面一圈。
9.优选的,所述浮圈主体内开设的凹槽一呈葫芦形结构,且凹槽一底部固定连接硬质泡沫一,硬质泡沫一和凹槽一尺寸相适配,同时凹槽一上端相对凹槽三的位置开设连通槽,软质泡沫一通过连通槽一固定连接软质泡沫三,软质泡沫一呈π形结构。
10.优选的,所述软质泡沫三整体呈凹形结构,软质泡沫三的凹槽呈弧形结构,且凹槽三上端的侧面通过连通槽二连通凹槽二,软质泡沫二通过连通槽二固定连接软质泡沫三,同时软质泡沫一、软质泡沫二和软质泡沫三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侧截面呈t形结构。
11.优选的,所述硬质泡沫二共有两组,两组硬质泡沫二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凹槽二内,且硬质泡沫二整体呈弧形结构,同时放置槽的棱边均呈弧形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婴儿用免充气浮圈,通过在固定槽和开口的侧面固定连接绒布层,使得婴儿在穿戴该浮圈时,能够降低婴儿的不适感,而且浮圈主体内的硬质泡沫一和硬质泡沫二能够确保该浮圈整体形状不出现变形,而软质泡沫一、软质泡沫二和软质泡沫三的设置,使得婴儿身体接触浮圈主体的部分均具备良好的弹性和软度,降低婴儿皮肤被磨红的几率,也能够提高婴儿使用时的舒适度,从而有效避免浮圈浮力因意外而消失所造成的安全事故,确保婴儿的安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仰视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浮圈主体;2、固定槽;3、固定带;4、放置槽;5、绒布层;6、卡扣带;7、软质泡沫一;8、硬质泡沫一;9、软质泡沫三;10、拉链;11、硬质泡沫二。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婴儿用免充气浮圈,包括浮圈主体1、硬质泡沫一8和拉链10,浮圈主体1整体呈四叶草形结构,浮圈主体1中部开设的固定槽2呈椭圆形结构,且浮圈主体1靠近卡扣带6的一端开设开口,同时通过浮圈主体1的棱边均呈弧形结构;固定槽2的侧面固定连接绒布层5,固定槽2靠近卡扣带6的一端连通开口,开口相对的侧面均固定连接绒布层5,且固定槽2和开口组合在一起构成甲字形结构;且固定槽2两侧侧面的上端对称开设放置槽4,放置槽4上端的两侧固定连接固定带3,固定槽2的侧面通过放置槽4连通浮圈主体1的外侧面,且放置槽4的截面呈弧形结构,放置槽4和浮圈主体1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侧截面呈凹形结构,同时浮圈主体1侧面远离放置槽4的一端固定连接拉链10,拉链10环绕浮圈主体1的外侧面一圈;同时浮圈主体1下表面两侧对称连接卡扣带6,拉链10固定连接在浮圈主体1的侧面,且浮圈主体1远离卡扣带6的一端开设凹槽一,浮圈主体1内开设的凹槽一呈葫芦形结构,且凹槽一底部固定连接硬质泡沫一8,硬质泡沫一8和凹槽一尺寸相适配,同时凹槽一上端相对凹槽三的位置开设连通槽,软质泡沫一7通过连通槽一固定连接软质泡沫三9,软质泡沫一7呈π形结构;浮圈主体1另一端的两侧对称开设凹槽二,浮圈主体1两侧的中部对称开设凹槽三,硬质泡沫一8和硬质泡沫二11分别固定连接在凹槽一内凹槽二内,且硬质泡沫一8和硬质泡沫二1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软质泡沫一7和软质泡沫二,硬质泡沫二11共有两组,两组硬质泡沫二11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凹槽二内,且硬质泡沫二11整体呈弧形结构,同时放置槽4的棱边均呈弧形结构;同时软质泡沫
三9固定连接在凹槽三内,软质泡沫三9整体呈凹形结构,软质泡沫三9的凹槽呈弧形结构,且凹槽三上端的侧面通过连通槽二连通凹槽二,软质泡沫二通过连通槽二固定连接软质泡沫三9,同时软质泡沫一7、软质泡沫二和软质泡沫三9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侧截面呈t形结构。
20.如图1和图4所示,该浮圈主体1开设的固定槽2呈椭圆形结构,使得该浮圈接触婴儿身体两侧的同时,仍然能够在婴儿前胸部位留下足够的空间,从而避免挤压婴儿的胸口,确保婴儿呼吸正常,同时拉链10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置在浮圈主体1的开口两侧,能够避免拉链10被意外拉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1.如图2和图4所示,浮圈主体1内的硬质泡沫一8和软质泡沫二均呈完整的大块状,便于婴儿头部贴在浮圈主体1的表面,避免对婴儿头部的两侧产生挤压,同时浮圈主体1接触婴儿身体的部分均采用软质泡沫,在提高舒适度的同时,也能够降低该浮圈出现不可逆形变的几率,确保浮圈的使用寿命。
2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婴儿用免充气浮圈时,工作人员解开卡扣带6,并且拉动浮圈主体1的下端,使得浮圈主体1的开口打开,继而婴儿的身体通过开口滑入固定槽2内,工作人员在闭合开口,并且再次将卡扣带6扣上,之后将婴儿的手臂放入放置槽4内,并且将固定带3置于婴儿肩部上方完成固定,而在婴儿下水后,婴儿的头部枕在浮圈主体1表面时,能够挤压软质泡沫一7,避免出现不适感,而且软质泡沫一7、软质泡沫二和软质泡沫三9的固定连接,能够确保该浮圈主体1上表面能够保持完整的形状,确保婴儿的下水体验;这就是该婴儿用免充气浮圈工作的整个过程。
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