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平衡舱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4891发布日期:2023-01-12 18:3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平衡舱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平衡舱及船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快艇、游轮或运输船等船舶在航行时,尤其是遇到风浪时,船舶的船体及船舶内的舱室上都会随着水面的涌动而一起颠簸起伏,从而使得无论是在船上工作的人员,还是在舱室内休息的人员,都深受船舶颠簸之苦。
3.因此,亟待需要一种船舶平衡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船舶平衡舱,能够在船舶航行时保持平衡状态,为乘客提供可平稳休息的环境,减轻船上乘客的晕船之苦。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船舶,通过应用上述船舶平衡舱,为乘客提供可平稳休息的环境,减轻船上乘客的晕船之苦。
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平衡舱,包括:
8.第一固定环,与船舶的船体固定连接;
9.第二固定环,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环内,所述第二固定环的环内设有环形导轨,所述环形导轨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中心线重合;
10.第三固定环,其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环形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三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环内;
11.舱体,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环的环内。
12.作为所述船舶平衡舱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三固定环上设有两个所述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连线过所述第三固定环的圆心,两个所述滑块均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环形导轨滑动配合。
13.作为所述船舶平衡舱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
14.作为所述船舶平衡舱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环所在面与船舶的甲板所在面相平行,所述第二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垂直设置。
15.作为所述船舶平衡舱的可选方案,所述舱体包括筒体和半球体,两个所述半球体对称设于所述筒体的两侧,两个所述半球体与所述第三固定环固定连接。
16.作为所述船舶平衡舱的可选方案,所述半球体上设有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以所述筒体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固定环固定连接。
17.作为所述船舶平衡舱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环为钢结构。
18.作为所述船舶平衡舱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环为钢结构。
19.作为所述船舶平衡舱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三固定环为钢结构。
20.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包括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船舶平衡舱。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舶平衡舱,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第三固定环和舱体,第一固定环与船舶的船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设于第一固定环内,第二固定环的环内设有环形导轨,环形导轨的中心线与第二固定环的中心线重合;第三固定环上设有滑块,滑块与环形导轨滑动配合,第三固定环位于第二固定环的环内;舱体固定于第三固定环的环内。该船舶平衡舱利用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第三固定环构成陀螺仪结构,然后将舱体固定于第三固定环内,利用陀螺仪技术,即使船舶在恶劣环境下航行,舱体也能够保持平稳,为乘客提供稳定休息的环境,提高乘客舒适度。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舶,通过应用上述船舶平衡舱,为乘客提供可平稳休息的环境,减轻船上乘客的晕船之苦。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平衡舱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平衡舱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平衡舱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平衡舱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
30.100、第一固定环;
31.200、第二固定环;201、环形导轨;
32.300、第三固定环;301、滑块;
33.400、舱体;401、筒体;402、半球体;
34.50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9.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平衡舱包括第一固定环100、第二固定环200、第三固定环300和舱体400,第一固定环100与船舶的船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200设于第一固定环100内,第二固定环200的环内设有环形导轨201,环形导轨201的中心线与第二固定环200的中心线重合;第三固定环300上设有滑块301,滑块301与环形导轨201滑动配合,第三固定环300位于第二固定环200的环内;舱体400固定于第三固定环300的环内。该船舶平衡舱利用第一固定环100、第二固定环200和第三固定环300构成陀螺仪结构,然后将舱体400固定于第三固定环300内,利用陀螺仪技术,即使船舶在恶劣环境下航行,舱体400也能够保持平稳,为乘客提供稳定休息的环境,提高乘客舒适度。
40.优选地,第三固定环300上设有两个滑块301,两个滑块301的连线过第三固定环300的圆心。两个滑块301均与第二固定环200内的环形导轨201滑动配合,从而能够保持第三固定环300整体的平稳性,进而使舱体400在调整过程中,更加平稳,提高乘客舒适度。
41.优选地,第二固定环200与第一固定环10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可保证第一固定环100和第二固定环200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便于第三固定环300根据船体的状态实时调整。
42.示例性地,第一固定环100所在面与船舶的甲板所在面相平行,第二固定环200与第一固定环100垂直设置。如此设置,当船舶处于静止状态时,第一固定环100保持水平,第二固定环200可保持竖直状态,第三固定环300在其自身及舱体400的重量作用下,可相对于第二固定环200垂直设置,从而使舱体400能够保持平衡;当船舶因航行或波浪发生颠簸时,第一固定环100和第二固定环200随船体一起颠簸,而第三固定环300和舱体400则在其重力作用下相对于第二固定环200转动,进而保持平衡状态。
43.优选地,舱体400包括筒体401和半球体402,两个半球体402对称设于筒体401的两侧,两个半球体402与第三固定环300固定连接。该舱体400呈胶囊状结构,一方面,舱体400整体结构强度高,另一方面,使得舱体400整体受力均匀,舱体400的重心与第二固定环200的圆心、第三固定环300的圆心重合,保证舱体400的平衡状态。
44.为了便于舱体400与第三固定环300的固定连接,半球体402上设有连接件500,两个连接件500以筒体401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两个连接件500与第三固定环30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可使得舱体400整体受力均匀,且与第三固定环300的连接强度最高,稳定性最好。
45.优选地,第一固定环100为钢结构;第二固定环200为钢结构;第三固定环300为钢结构。如此设置,可使得第一固定环100、第二固定环200和第三固定环300的结构强度最好,也便于第一固定环100、第二固定环200和第三固定环300的加工。第一固定环100和第二固定环200之间通过锁紧装置焊接固定。第二固定环200和第三固环之间通过滑块导轨滑动配合。第三固定环300与舱体400之间通过连接件500焊接固定。
4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船舶,包括如上所述的船舶平衡舱。该船舶通过应用上述
船舶平衡舱,为乘客提供可平稳休息的环境,减轻船上乘客的晕船之苦。
47.注意,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接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接合。
48.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