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鱼放流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2474发布日期:2023-01-20 18:53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鱼放流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鱼放流船。


背景技术:

2.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助力剂,电能是目前最环保且成本相对较低、使用便捷和广泛的能源。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获得更多的电能,我国建设了很多大型水电站,如:三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等等,这些水电站既可以发电、又可以防洪,促进航运。但是大型水电站改变了河道自然径流,影响了鱼类的洄游繁殖。在此背景下,需要集运鱼系统来帮助鱼类洄游。集运鱼系统由集鱼系统、提升装载系统、运输过坝系统、码头转运系统、运输放流系统和监控监测系统等部分组成,其功能为在坝下收集目标鱼类,并对鱼类进行提升、暂养、转运,最终放流至合适江段。运鱼放流船舶设备是集运鱼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收集到的鱼类进行暂养,利用船舶运输到达适合放流地点进行放流。
3.专利号为cn215912980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洋鱼苗增殖放流用运输船,储鱼船舱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出氧直管和多个出氧横管,占据了较多的储鱼船舱空间,而且供氧和供水单独设置,操作流程繁琐。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供水供氧管不占用储鱼船舱空间,且能满足鱼类暂养、转运及放流功能,达到帮助鱼类洄游的运鱼放流船。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供水供氧管一体式设计,不占用储鱼船舱空间,且能满足鱼类暂养、转运及放流的运鱼放流船。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鱼放流船,包括船舱和甲板,所述甲板位于船舱顶部,船舱的内部设有鱼类暂养舱,所述鱼类暂养舱一侧的顶部设有进鱼管,所述进鱼管的进鱼端贯穿甲板,所述鱼类暂养舱一侧的底部设有放鱼管;所述放鱼管设有控制阀,所述放鱼管的放鱼端贯穿船舱,所述鱼类暂养舱侧面的顶部设有溢流槽,所述鱼类暂养舱底部内壁开设凹陷的供氧供水槽,所述供氧供水槽顶部设有孔网。
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供氧供水槽有多个,平行设置于鱼类暂养舱底部;还包括供氧机和供水泵,所述供氧机和供水泵与船舱内壁连接,多个供氧供水槽同一侧的端部与连接管连接,所述供氧机和供水泵均与连接管连通,所述供水泵通过管道与船舱外部连通。
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鱼类暂养舱顶部设有观察窗,所述甲板靠近观察窗的位置处设置第一操作窗。
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甲板靠近控制阀处设有第二操作窗。
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鱼类暂养舱外部设有保温隔音层。
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船舱底部连接,顶部与鱼类暂养舱的底部连接。
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进鱼管顶部设有风雨密盖。
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鱼类暂养舱外表面设有扶强材,所述鱼类暂养舱底部的扶强材与支撑架连接。
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鱼类暂养舱内顶部设有摄像头,侧面设有水质监测传感器。
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溢流槽底部设有连通至船体外部的溢流管。
15.本实用新型的运鱼放流船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在鱼类暂养舱底部内壁开设凹陷的供氧供水槽,供氧供水槽顶部设有孔网,既可以供水也可以供氧,供水的同时供氧,而且不占用鱼类暂养舱的空间。
17.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放鱼管和控制阀即可将鱼类放出,降低了投放的工作量。
18.2.本实用新型的鱼类暂养舱内设有摄像头和水质监测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测鱼类暂养舱内部的情况,以及放鱼时放鱼管的工作情况,提高了育苗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运鱼放流船的内部结构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运鱼放流船的侧视图;
22.图3为图2沿a方向的剖面图。
23.图中,1-船舱、2-甲板、3-鱼类暂养舱、31-进鱼管、32-放鱼管、321-控制阀、33-溢流槽、331-溢流管、34-供氧供水槽、341-孔网、342-连接管、4-供氧机、5-供水泵、35-观察窗、21-第一操作窗、22-第二操作窗、36-保温隔音层、6-支撑架、311-风雨密盖、37-扶强材、38-摄像头、39-水质监测传感器、7-铝合金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端”、“下端”、“尾端”、“左右”、“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如图1所示,结合图2-3,本实用新型的运鱼放流船,包括船舱1和甲板2,甲板2位于船舱1顶部,船舱1的内部设有鱼类暂养舱3,鱼类暂养舱3一侧的顶部设有进鱼管31,进鱼管31远离鱼类暂养舱3的一端贯穿甲板2,鱼类暂养舱3一侧的底部设有放鱼管32;放鱼管32靠
近鱼类暂养舱3的一端设有控制阀321,远离鱼类暂养舱3的一端贯穿船舱1,鱼类暂养舱3侧面的顶部设有溢流槽33,溢流槽33底部设有连通至船体外部的溢流管331;鱼类暂养舱3底部内壁开设凹陷的供氧供水槽34,供氧供水槽34顶部设有孔网341。
27.鱼类暂养舱3位于甲板下部,为不锈钢箱体,内表面光滑不伤鱼,外部设有保温隔音层36,敷设保温、隔音降噪材料。鱼类暂养舱3通过底部的支撑架6和侧面的铝合金托架7与船舱1的底部和侧面固定连接。
28.供氧供水槽34为鱼类暂养舱3提供溶解氧和水,供氧供水槽34有多个,供氧供水槽34的数量根据鱼类暂养舱3大小设置,多个供氧供水槽34平行设置于鱼类暂养舱3底部;多个供氧供水槽34同一侧的端部通过连接管241连接,还包括供氧机4和供水泵5,供氧机4和供水泵5均与船舱1内壁连接,且供氧机4和供水泵5均与连接管342连通,供水泵5通过管道与船舱1外部连接。
29.具体的实施例中,供氧机4和供水泵5可同时工作,为鱼类提供带有溶解氧的水,而且供氧机4和供水泵5设置于鱼类暂养舱3的同一侧,便于操作。供氧机4和供水泵5可通过远程控制,也可以手动操作。
30.具体的,支撑架6的底部与船舱1底部固定连接,优选为焊接,支撑架6的顶部与鱼类暂养舱3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为焊接。铝合金托架7的一端与鱼类暂养舱3固定连接,优选为焊接,一端与船舱1的侧面固定连接,优选为焊接。
31.具体的实施例中,进鱼管31和放鱼管32倾斜设置,便于进鱼和放鱼,具体的,进鱼管31远离鱼类暂养舱3的一端向上倾斜,放鱼管32远离鱼类暂养舱3的一端向下倾斜。进鱼管31顶部设有风雨密盖311,确保鱼类暂养舱3内的水不外泄。
32.具体的实施例中,鱼类暂养舱3顶部设有观察窗35,观察窗35设有玻璃移盖,方便实际观察箱内情况,甲板2靠近观察窗35的位置设置第一操作窗22,便于进行观察。
33.具体的实施例中,甲板2靠近控制阀321处设有第二操作窗21,便于操作控制阀321。
34.具体的实施例中,鱼类暂养舱3外表面设有扶强材37,加强鱼类暂养舱3的强度,鱼类暂养舱3底部的扶强材37与支撑架6连接。
35.具体的实施例中,鱼类暂养舱3内顶部设有摄像头38,摄像头38为防水高清红外网络水下摄像头,便于检测鱼类暂养舱3内鱼类的生长状况,以及放鱼时放鱼管32工作情况。
36.具体的实施例中,鱼类暂养舱3内部设有水质监测传感器39,便于检测水质。水质监测传感器39可对鱼类暂养舱3内溶解氧、温度、ph、盐度、orp和tds等参数进行连续实时监测。
37.本实用新型运鱼放流船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38.关闭控制阀321,通过供氧机4和供水泵5向鱼类暂养舱3内通入水和溶解氧,并通过水质监测传感器39检查水质安全性。去掉进鱼管31端部的风雨密盖311,连接软管并开始向鱼类暂养舱进鱼。待进鱼完毕后,收回软管,装上风雨密盖311。暂养即运送途中,过摄像头38观测鱼类的生长状况,并通过供氧供水槽34向鱼类暂养舱3供氧,满足鱼类生存。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