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艇艇员水下快速上浮逃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04079发布日期:2023-12-16 09:5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潜艇艇员水下快速上浮逃生装置,包括密封舱(1),所述密封舱(1)内置氧气瓶(5),所述密封舱(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离板(3)和保护舱(6),所述隔离板(3)的顶部开设有透气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舱(1)的内壁通过连接柱(17)固定连接有支撑筒(18),所述支撑筒(18)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密封筒(19),所述密封筒(19)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槽(20),所述密封筒(19)的内壁活动套接有连通柱(13),所述连通柱(13)的顶部连接有同步组件,所述密封舱(1)内壁的底部安装有气体发生器(10),所述气体发生器(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密封轴(11),所述密封轴(11)的外表面安装有电磁阀(12),所述连通柱(13)的底部转动安装在密封轴(11)的内部,所述连接柱(17)的数量为三个且呈纵向等间距分布在支撑筒(18)的外表面,所述密封舱(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号气囊(14)、二号气囊(15)和三号气囊(16),所述连通柱(13)的外表面从上往下依次开设有一号通气口(21)、二号通气口(22)和三号通气口(23),所述一号通气口(21)、二号通气口(22)和三号通气口(23)分别与上下三个连接柱(17)高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艇艇员水下快速上浮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舱(1)的底部胶粘有密封垫(8),所述密封垫(8)由橡胶块制成,所述保护舱(6)的内壁通过螺栓(7)固定安装有密封板(9),所述密封板(9)的顶部向上与密封垫(8)挤压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艇艇员水下快速上浮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组件包括电机(24)、传动柱(25)、稳定柱(26)和皮带(27),所述电机(24)的输出轴、传动柱(25)的顶部、稳定柱(26)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电机(24)、传动柱(25)和稳定柱(26)通过皮带(27)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稳定柱(26)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分布在保护舱(6)内壁的四角处,所述传动柱(25)与连通柱(1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艇艇员水下快速上浮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筒(19)由橡胶块制成,所述连通柱(13)呈过盈配合于密封筒(19)的内壁,所述一号通气口(21)与位于最上侧的通槽(20)重合连通,所述一号通气口(21)、二号通气口(22)和三号通气口(23)相互呈120°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艇艇员水下快速上浮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气囊(14)、二号气囊(15)和三号气囊(16)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一号气囊(14)、二号气囊(15)和三号气囊(16)均分别分布在密封舱(1)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上,且一号气囊(14)、二号气囊(15)和三号气囊(16)均与连接柱(17)保持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艇艇员水下快速上浮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气囊(14)、二号气囊(15)和三号气囊(16)均呈“之”形折叠部分,所述一号气囊(14)、二号气囊(15)和三号气囊(16)的折叠区域均涂有盐块,所述盐块通过结晶附着在一号气囊(14)、二号气囊(15)和三号气囊(16)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艇艇员水下快速上浮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7)的内径值大于一号通气口(21)、二号通气口(22)和三号通气口(23)的直径值,所述一号通气口(21)、二号通气口(22)和三号通气口(23)的直径值相同,所述一号通气口(21)的直径值大于通槽(20)的直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艇艇员水下快速上浮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舱(1)的焊接有减阻器(2),所述减阻器(2)的横截面形状为“人”形,所述减阻器(2)由不锈钢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潜艇艇员水下快速上浮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柱(25)的横纵截面形状均为“t”形,所述传动柱(25)的底部与密封筒(19)挤压接触。

10.如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潜艇艇员水下快速上浮逃生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水下救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潜艇艇员水下快速上浮逃生装置,包括密封舱,所述密封舱内置氧气瓶,所述密封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离板和保护舱,所述隔离板的顶部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密封舱的内壁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密封筒,所述密封筒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密封筒的内壁活动套接有连通柱。本发明通过使二号通气口或三号通气口在每次与通槽连通时,一号通气口、二号通气口和三号通气口中任意其他两个都刚好与密封筒的内壁产生封堵效应,这种分段充气的方式,能够有效增大气体发生器对一号气囊或二号气囊或三号气囊的充气速度,在深海水压大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克服高水压。

技术研发人员:翁永斌,刘平小,翟宇佳,林洁,张文利,张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