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用的收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1898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用的收容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相关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人机的收容箱。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通常用于高空拍摄,以实现探查地貌、俯瞰地面等目的。现在市场上的无人机能够实现飞行以及拍照,满足人们玩乐以及给专业人员测量使用等目的。在现有市场上的无人机起飞前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需要寻找起飞和降低的场地,且无人机的存放和运输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用的收容箱,可以收容无人机,提供一个给无人机起飞和降落的平台,使得无人机的存放和运输变得更加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人机用的收容箱,包括:收容箱本体,其内部设有收容腔,用于收容无人机,其中收容腔本体设有开合盖子和盖子开合装置,盖子开合装置与开合盖子铰接,以控制开合盖子打开或合上;平台,设置在收容腔内,用于支撑无人机;其中,平台可升降设置在收容腔内,平台设有长条平板、第一舵机、直线轴承、丝杆和滑槽,长条平板两两对称设置在平台底部,第一舵机设置在平台底部,直线轴承和丝杆设置在长条平板上,丝杆和第一舵机通过同步带连接,滑槽设置在平台底部,其中滑槽与盖子开合装置连接,以控制平台升降。

其中,开合盖子对称设置在收容箱本体两侧。

其中,盖子开合装置包括转轴、连接架、气弹簧和第二支撑臂,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合盖子上,连接架的一端套设在转轴上,连接架的另一端设置在滑槽中,第二支撑臂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气弹簧的另一端铰接,气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收容箱本体上。

其中,盖子开合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舵机、摇杆和连杆,第一支撑臂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转轴上,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摇杆的一端铰接,摇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舵机铰接,第二舵机设置在开合盖子上。

其中,连接架远离转轴的另一端设有滚轮,滚轮设有凸起,滚轮可旋转设置在连接架上,凸起覆盖在滚轮上。

其中,凸起可移动设置在滑槽内。

其中,盖子开合装置还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与连杆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收容箱本体连接。

其中,第一支撑臂与连杆铰接的一端开有卡扣孔,连杆与第一支撑臂铰接的一端设有连接轴,连接轴可移动设置在卡扣孔内。

其中,开合盖子内侧设有自锁槽,连接轴可移动设置在自锁槽内。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公开的收容箱包括:收容箱本体,其内部设有收容腔,用于收容无人机,其中收容腔本体设有开合盖子和盖子开合装置,盖子开合装置与开合盖子铰接,以控制开合盖子打开或合上;平台,设置在收容腔内,用于支撑无人机;其中,平台可升降设置在收容腔内,平台设有长条平板、第一舵机、直线轴承、丝杆和滑槽,长条平板两两对称设置在平台底部,第一舵机设置在平台底部,直线轴承和丝杆设置在长条平板上,丝杆和第一舵机通过同步带连接,滑槽设置在平台底部,其中滑槽与盖子开合装置连接,以控制平台升降。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可以自动控制开合盖子的打开或合上,内部提供了供无人机降落的平台,该平台可以跟随开合盖子自动升降,方便无人机的停放和起飞,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无人机用的收容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盖子开合装置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盖子开合装置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开合盖子打开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开合盖子打开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开合盖子打开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盖子开合装置和平台连接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开合盖子闭合时坦克链条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开合盖子打开时坦克链条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收容箱本体,2、平台,5、无人机,11、开合盖子,12、摄像头,21、长条平板,22、第一舵机,23、直线轴承,24、丝杆,25、滑槽,26、同步带,27、坦克链条,31、转轴,32、连接架,321、滚轮,322、凸起,33、气弹簧,34、第二支撑臂,35、第一支撑臂,36、连杆,37、摇杆,38、第二舵机,39、弹簧,41、自锁槽,42、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10所示,图1是本发明无人机用的收容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盖子开合装置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盖子开合装置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开合盖子打开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1中开合盖子打开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7是图1中开合盖子打开的第三状态示意图;图8是图1中盖子开合装置和平台连接的示意图;图9是图1中开合盖子闭合时坦克链条的状态示意图;图10是图1中开合盖子打开时坦克链条的状态示意图。该无人机的收容箱包括收容箱本体1、平台2、开合盖子11和盖子开合装置。

收容箱本体1其内部设有收容腔,收容腔用于收容无人机5。其中收容腔本体1设置有开合盖子11,且开合盖章1和盖子开合装置铰接,以通过盖子开合装置控制开合盖子打开或合上。具体地,开合盖子11对称设置在收容箱本体1两侧,盖子开合装置与开合盖子11铰接。其中盖子开合装置与开合盖子11铰接,控制开合盖子11的打开和关闭。

平台2设置在收容腔内,用于支撑无人机5。其中,平台2可升降设置在收容腔内。平台2设有长条平板21、第一舵机22、直线轴承23、丝杆24和滑槽25,长条平板21两两对称设置在平台2底部,第一舵机22设置在平台2底部,直线轴承23和丝杆24设置在长条平板21上,丝杆24和所述第一舵机22通过同步带26连接,滑槽25设置在平台2底部,其中滑槽25与盖子开合装置连接,以控制平台2升降。应理解,直线轴承23和丝杆24平行设置,且长条平板21分别设置在直线轴承23和丝杆24的两端。具体地,直线轴承23包括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丝杆24包括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一丝杆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二直线轴承和第二丝杆平行且间隔设置,其中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垂直设置。其中,第一舵机22的数量有2个,分别通过同步带26与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连接。滑槽25的开口朝远离平台2方向设置,其中滑槽25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平台2的四个角落。

具体地,平台2可升降设置在收容腔内,即无人机5需要起飞或降落时平台2升起来,无人机5运输或存放时降下去,以使得无人机5在收容箱内更好的起飞和降落,方便存放运输。进一步的,在收容箱本体1上还设有摄像头12,该摄像头12用于拍摄无人机5相对于收容箱的位置的状态,并将拍摄到的画面传送至收容箱内部,再由内部的控制系统传送到控制室内的显示屏上以及操作人员的控制器上,以供操作人员掌握无人机5在收容腔内的状态。进一步的,平台2上还连接有坦克链条27,该坦克链条27的一端与平台2连接,另一端与收容箱本体1连接,用于防止平台2上升过度。其中,当开合盖子11打开时,坦克链条27伸展开,当开合盖子11闭合时,坦克链条27收缩进平台2内部。具体地,坦克链条27的伸展和收缩是通过设置在平台2底部的第一舵机22转动,带动丝杆24转动继而使得坦克链条27的运动而实现的。第一舵机22与开合盖子11的打开与闭合一起同步运动。

盖子开合装置包括转轴31、连接架32、气弹簧33和第二支撑臂34。转轴31固定设置在开合盖子11上,连接架32的一端套设在转轴31上,连接架32的另一端设置在滑槽中,第二支撑臂34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转轴31上,气弹簧3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收容箱本体1上,气弹簧3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34的另一端铰接。

具体地,转轴31跟随开合盖子11的开合转动,当转轴31转动时,套设在转轴31上的第二支撑臂34一起转动,继而带动与第二支撑臂34铰接的气弹簧33运动。其中,气弹簧33用于开合盖子11打开后支撑开合盖子11呈打开状态。气弹簧33可伸缩设置,即气弹簧33的一端固定在收容箱本体1上,另一端伸出轴可以伸缩。连接架32远离转轴31的另一端设有滚轮321,滚轮321设有凸起322,滚轮321可旋转设置在连接架32上,凸起322覆盖在滚轮321上。滚轮321在连接架32的端部可以旋转,而凸起322覆盖在滚轮321上,凸起322用于支撑平台2。进一步的,凸起322收容在滑槽25中,且凸起322可移动设置在滑槽25内。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架32套设在转轴31上,并跟随转轴31的转动进行上下旋转,其中设置在连接架32另一端的滚轮321可移动设置在平台2中,即凸起322可移动设置在滑槽25内,滚轮321可以沿着滑槽25运动,而凸起322抵在滑槽25内,以使得当连接架32旋转时,通过滚轮321沿着滑槽25运动,使得平台2上下移动。应理解,

在本实施例中,在开合盖子11打开过程中,连接架32朝收容腔外侧运动,滚轮321和凸起322相对于收容腔的位置呈上升状态,以使得平台2在滚轮321和凸起322的作用下向上升起,当开合盖子11打开后,平台2运动到最高处,利于无人机5的起飞。在开合盖子11闭合过程中,连接架32朝收容腔内侧运动,滚轮321和凸起322相对于收容腔的位置呈下降状态,以使得平台2在滚轮321和凸起32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以使得平台2与开合盖子11之间的空间增大,利于停放无人机5后开合盖子1的闭合。

进一步的,盖子开合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臂35、第二舵机38、摇杆37和连杆36,第一支撑臂3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转轴31上,第一支撑臂35的另一端与连杆36的一端铰接,连杆36的另一端与摇杆37的一端铰接,摇杆37的另一端与第二舵机38铰接,第二舵机38设置在开合盖子1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舵机38给开合盖子11的打开与闭合提供动力。当第二舵机38转动时,带动与其铰接的摇杆37旋转,再通过摇杆37带动连杆36运动,连杆36再继而带动与其铰接的第一支撑臂35运动,当第一支撑臂35转动时,转轴31跟着转动,从而实现开合盖子11的打开与闭合。

进一步的,盖子开合装置还包括弹簧39,弹簧39的一端与连杆36连接,弹簧39的另一端与收容箱本体1连接。在开合盖子11的打开和闭合过程中,弹簧39与连杆36连接,以使得弹簧39给连杆36提供一个拉力,让摇杆37、连杆36、和第一支撑臂35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轨迹,从而更容易的带动转轴31的转动,更轻易的打开和闭合开合盖子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35与连杆36铰接的一端开有卡扣孔,连杆36与第一支撑臂35铰接的一端设有连接轴42,连接轴42可移动设置在卡扣孔内。更进一步的,开合盖子11内侧设有自锁槽41,连接轴42可移动设置在自锁槽41内。连接轴42穿过连杆36和第一支撑臂35,并抵在自锁槽41内。

参阅图5所示,当第二舵机38启动旋转,带动与其铰接的摇杆37转动,摇杆37带动连杆36向上运动,当连杆36向上运动时,带动连接轴42运动,连接轴42在设置在第一支撑臂35上的长圆孔上运动,当连接轴42运动到长圆孔靠近转轴31的一侧的端部时,连接轴42继续向上运动,此时开合盖子11呈闭合状态。

参阅图6所示,第二舵机38继续转动,连杆36继续向上运动,连接轴42沿着自锁槽41内继续向上运动,当连接轴42运动到自锁槽41顶部时,开合盖子11此时已打开。

参阅图7所示,第二舵机38继续转动,连杆36继续向上运动,带动连接轴42沿着自锁槽41内运动,当连接轴42运动到自锁槽41的端部时,连接轴42也运动到长圆孔远离转轴31的端部处,此时开合盖子11打开,并处于自锁状态。

同理,当第二舵机38反向旋转时,带动摇杆37、连杆36及第一支撑臂35运动,从而控制转轴31朝另一个方向转动,从而将开合盖子11盖上。

应理解,自锁槽41设置在开合盖子11上,自锁槽41包括有三个长圆孔。第一长圆孔与弧形长圆孔一端连接,弧形长圆孔的另一端与第二长圆孔连接。其中,第一长圆孔与卡扣孔相对应,此时开合盖子11处于闭合状态;弧形长圆孔为连接轴42在开合盖子11打开过程中向上运动扫过的痕迹,当开合盖子11打开并自锁时,第二长圆孔与卡扣孔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开合盖子11的打开与闭合均可由操作人员远程控制,方便快捷。本发明一种无人机用的收容箱应用范围广,当停放好无人机5后该收容箱可以放置在汽车上的行李架上,也可以放置在汽车的行李箱内,进行运输和携带。该收容箱还可以通过其它交通工具运输。

综上,本发明所公开的收容箱包括:收容箱本体,其内部设有收容腔,用于收容无人机,其中收容腔本体设有开合盖子和盖子开合装置,盖子开合装置与开合盖子铰接,以控制开合盖子打开或合上;平台,设置在收容腔内,用于支撑无人机;其中,平台可升降设置在收容腔内,平台设有长条平板、第一舵机、直线轴承、丝杆和滑槽,长条平板两两对称设置在平台底部,第一舵机设置在平台底部,直线轴承和丝杆设置在长条平板上,丝杆和第一舵机通过同步带连接,滑槽设置在平台底部,其中滑槽与盖子开合装置连接,以控制平台升降。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可以自动控制开合盖子的打开或合上,内部提供了供无人机降落的平台,该平台可以跟随开合盖子自动升降,方便无人机的停放和起飞,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