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形飞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5106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碟形飞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碟形飞艇。



背景技术:

碟形飞艇是一种主要依靠空气浮力(或称静升力)来克服自身重力、带推力装置、可机动飞行的航空器。在碟形飞艇飞行时,最大的能耗产生于碟形飞艇飞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因此减少碟形飞艇飞行阻力,已经成为碟形飞艇的设计改进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碟形飞艇所受到的飞行阻力中,碟形飞艇的囊体受到的压差阻力占总阻力的80%至90%,因此,大幅度降低碟形飞艇的压差阻力,已经成为碟形飞艇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度降低碟形飞艇压差阻力的碟形飞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碟形飞艇,包括:囊体,囊体包括囊皮;其中,囊皮表面上具有多个凹坑。

根据本实用新型,囊体构造成压差阻力占总阻力的80%至90%的囊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囊皮表面为碟形飞艇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凹坑的形状是相同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凹坑的形状是冠状、四面体、六面体、八面体、十二面体、十六面体、二十面体或者三十二面体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凹坑的形状是不相同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凹坑的形状是由冠状、四面体、六面体、八面体、十二面体、十六面体、二十面体或者三十二面体的两种以上的形状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凹坑在囊皮表面上均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碟形飞艇包括多个固定在囊体上的螺旋桨,螺旋桨位于囊体的同一水平截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多个螺旋桨围绕囊体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碟形飞艇,通过囊皮表面上设置多个凹坑,使得飞艇在飞行过程中,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光滑表面的囊皮,本实用新型的流动分离的分离点明显靠后,压差阻力明显减小,能够更大幅度的降低碟形飞艇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碟形飞艇的示意图。

图2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碟形飞艇飞行阻力原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公开示出的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为可以以各种和替代形式显示的实施例。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并且可能放大或缩小一些特征来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性细节不应解释为限制,而是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践本公开的代表性基础。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碟形飞艇10,包括:囊体1,囊体1包括由光滑材料制成的囊皮2;其中,囊皮2表面上具有多个凹坑3。此外,碟形飞艇10还包括多个固定在囊体1上的螺旋桨4,螺旋桨4位于囊体1的同一水平截面上,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多个螺旋桨4围绕囊体均匀分布,螺旋桨4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碟形飞艇10飞行平衡以及调节碟形飞艇10的飞行方向等。为了使碟形飞艇10的飞行平稳,在设置螺旋桨10的时候,将各个螺旋桨4设置在碟形飞艇10的同一个水平截面上,即各个螺旋桨4相对于囊体1的高度相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用于飞行时受到的阻力主要来源于压差阻力并且表面摩擦阻力只占极小一部分的飞行体。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示出的,囊皮2分布在囊体1的整个外表面,并且凹坑3布满囊体1的外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设置的多个凹坑3,碟形飞艇10的囊体1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压差阻力占总阻力的80%至90%。参考图2,示出的Groove减阻法的原理是,球体21上的凹槽23(相当于碟形飞艇10的凹坑3)对球体21飞行过程中的影响,当球表面22设置有多个凹槽23时,通过模拟分析都出结果,具有凹槽23的球表面22的流动分离的分离点相对于光滑表面要明显靠后,压差阻力明显减小,使得球体21可以飞行的更远。因此,球体21的凹槽23的原理可以应用于碟形飞艇10,通过在碟形飞艇10的囊皮2上设置凹坑3,减少了碟形飞艇10在飞行过程中的压差阻力。

继续参考图1,对于碟形飞艇10的囊皮2上设置凹坑3的情况下,在凹坑3减少压差阻力的同时,会使表面摩擦阻力有所增加,如果在不合适的方向上使用凹坑3时,减小的压差阻力小于凹坑3增加的摩擦阻力,则该区域的总阻力会增加,得到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分析中得到,碟形飞艇10在运行过程中,流动分离(压差阻力)主要发生在碟形飞艇10的上表面,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仅碟形飞艇10的上表面的囊皮2上设置多个凹坑3。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飞艇形状的不同,产生流动分离的位置也是不相同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凹坑3在碟形飞行器的上表面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的凹坑3可以使得碟形飞艇10的上表面所受的压差阻力均匀降低。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可选实施例中,凹坑3的分布情况可以根据外形需求更改为任意的形式,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受限制。

此外,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凹坑3的形状是相同的。凹坑3的形状是冠状、四面体、六面体、八面体、十二面体、十六面体、二十面体或者三十二面体的一种。当然,凹坑3的形状可以为除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其它形状,例如,基于以上的形状,进行变形,变为截角的四面体、六面体、八面体、十二面体、十六面体、二十面体等;又或者变形为扭棱的立方体、十二面体等扭棱结构;又或者在上述的形状上进行大、小斜方截半处理,形成如大斜方截半立方体、斜方截半二十面体等,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凹坑3的形状是不相同的。凹坑3的形状由冠状、四面体、六面体、八面体、十二面体、十六面体、二十面体或者三十二面体的两种以上的形状组成。当然,凹坑3的形状可以为除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其它形状,类似的,上述的形状也可以进行变形,如截角变形、扭棱变形以及大小斜方截半处理等,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