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的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因此,无人机其实包括飞机本体和控制飞机本体的控制装置等设备。目前无人机普遍应用到测绘作业中来,在野外作业时,会根据测区的不同,选择至少两个适合的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来作业。在实际的使用中,运输无人机时需要用到无人机的专用运输装置来装载无人机,而由于厂家所配备的运输箱尺寸不一并只能装入特定型号的零部件,通用性不强,使得不能在有限的汽车空间内最多的装载设备。采用运输箱来运输无人机时,无人机在装箱时需要分解为较小的模块,在作业使用时需要重新组装,使得无人机的拆装过程十分繁琐,在平时作业及应急测绘保障时浪费掉很多时间;并且在装箱和测绘作业之间需要多次反复的拆装无人机,使得无人机容易受到损伤,降低无人机的使用寿命。采用运输箱来运输无人机时,为了最大化的利用车内空间,会将各种设备箱叠摞放置,在遇到颠簸路面以及紧急情况时,存在运输箱跌落造成无人机受损的安全隐患。在平时检查维修时需要将运输箱打开再进行,不能快速的检查飞机状态,造成检查维修麻烦,浪费时间的问题。现需要一种通用性强,固定稳固,能够简化无人机拆装过程,能够节约存放空间,方便无人机检修的运输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的运输装置,具有通用性强、固定无人机稳定、节约空间、方便进行操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的运输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堆叠连接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用于固定机身的机身固定梁和两个设置在机身固定梁之间的用于固定机翼的机翼固定装置;所述机翼固定装置包括沿机身固定梁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机翼固定梁、第二机翼固定梁、第三机翼固定梁、第四机翼固定梁,所述第一机翼固定梁与第二机翼固定梁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用于夹持机翼的机翼托架,所述第三机翼固定梁与第四机翼固定梁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用于夹持机翼的机翼托架。上下堆叠布置的固定架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放置更多的无人机或设备,机翼放置在机翼托架中进行固定,机身放置在两个机身固定梁之上进行固定;将一机翼放入第一机翼固定梁和第二机翼固定梁之间的机翼托架内,使机翼托架对机翼的表面进行夹持固定,另一机翼放入第三机翼固定梁和第四机翼固定梁之间的机翼托架内,使机翼托架对机翼的表面进行夹持固定;固定架处于敞开的环境中,能够方便对机身或机翼进行临时或紧急性的检查、维护操作,而不必像使用运输箱一样需要先打开箱体再进行维护操作,能够对飞机的状态实现快速检查、维护的目的。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机翼托架的夹持部的形状与机翼的形状匹配。与机翼截面形状匹配的机翼托架能够对所夹持的机翼进行必要的保护,使得机翼在机翼托架中能够固定的更加的稳固,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机翼的损坏。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机翼托架的内侧设置有与机翼的截面形状匹配的第一缓冲垫。第一缓冲垫能够吸收在运输过程中机翼与机翼托架之间的撞击力,更好地对机翼进行保护,且使得机翼能够更加稳固的夹持在机翼托架中。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机身固定梁上连接有用于托起机身的机身托架。机身托架将机身向上方托起,使之与下方的机翼之间留出更大的间隙,方便对机身进行检查维护,并且避免机身与机翼之间产生碰撞。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机身托架上设置有用于捆绑机身的固定带。固定带能够将机身牢牢的固定在机身托架上,使机身在运输过程中不会与机身托架脱离,从而避免造成机身跌落或与机翼发生碰撞。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机身托架的形状与机身的底部弧度匹配。此种设置能够使得机身托架与机身更好的贴合,使机身更加稳固的固定在托架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机身托架上设置有与机身底部弧度匹配的第二缓冲垫。第二缓冲垫能够吸收在运输过程中机身与机身托架之间的撞击力,更好地对机身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一所述机身固定梁上开设有两个开口,一所述开口位于第一机翼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之间,另一所述开口位于第三机翼固定梁和第四机翼固定梁之间。开口的设置使机身固定梁之间能够放入更长的机翼,使得该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的运输装置能够运输更多型号的无人机,提高了该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的运输装置的通用性。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边框,所述机身固定梁的相对两端与边框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边框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边框的立柱。更进一步的,所述边框为矩形边框,机身固定梁的相对两端与边框的长边固定连接,机身固定梁与边框的宽边之间具有用于放置工具箱、油箱等附属设备空间。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的材料为橡胶或海绵。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垫或第二缓冲垫的材料为海绵,海绵相比于橡胶更加的柔软,能够在复杂的运输环境中更好的对机身或机翼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机身固定梁、第一机翼固定梁、第二机翼固定梁、第三机翼固定梁、第四机翼固定梁、机身托架和机翼托架均由不锈钢制造而成。不锈钢取材方便,抗环境的腐蚀能力强,在野外作业时具有良好的耐用性,方便维护、打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上下堆叠布置的固定架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放置更多的无人机或设备,机身固定梁与边框之间具有间距,能够在该间距之间放置油箱等无人机附属设备,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空间;
(2)本实用新型中,无人机的机身和机翼得到固定的同时均处在一个敞开的环境中,能够方便对无人机的机身及机翼在平时进行检查维修;
(3)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无人机时只需拆下机翼便可将整个无人机进行固定、运输,能够实现无人机的快速拆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样的减少了无人机的拆装次数,提高了飞机使用的寿命;并且方便装卸,只需两人就可以轻松实现所有设备的装卸,为出发准备、现场作业节省时间;因此具有方便操作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中,托架处于敞开的环境中,能够适应不同的机身长度,同时开口的设置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机翼;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的运输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的运输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的运输装置的右视图;
图4是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的运输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机身固定梁;2-第一机翼固定架;3-第二机翼固定架;4-第三机翼固定架;5-第四机翼固定架;6-机身托架;7-机翼托架;8-边框;9-第一缓冲垫;10-开口;11-固定带,12-第二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的运输装置,具有通用性强、固定无人机稳定、节约空间、方便进行操作的优点,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包括两个上下间距0.5m且水平放置的固定架,其中位于下方的固定架与地面间距0.3m,还包括通过不锈钢管焊接而成的长2.15m,宽1m的矩形边框8,固定架焊接在边框8的内侧;其中,固定架包括两个相对平行设置且水平放置的不锈钢的机身固定梁1,机身固定梁1的相对两端焊接在边框8的长边上;沿机身固定梁1的长度方向依次焊接有相互平行的且均为不锈钢制造而成的第一机翼固定梁2、第二机翼固定梁3、第四机翼固定梁4和第五机翼固定梁5,第一机翼固定梁2与第二机翼固定梁3组成一机翼固定装置,第三机翼固定梁4和第四机翼固定梁5组成另一机翼固定装置,其中,一机翼固定装置与另一机翼固定装置分别位于机身固定梁1的相对两端处;第一机翼固定架2与第二机翼固定架3之间焊接有两个与机翼截面形状匹配的材料为不锈钢的机翼托架7,第三机翼固定架4与第四机翼固定架5之间焊接有两个与机翼截面形状匹配的材料为不锈钢的机翼托架7;机身固定梁1与边框8的宽边之间具有用于放置工具箱、油箱等附属设备空间。
优选的,在机翼固定梁2上还焊接有与机身底部弧度匹配的机身托架6,机身托架6的高度为0.1m,同时,在机身托架6上设置有用于捆绑机身的固定带1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2、图3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机翼托架7的内侧安装有与机翼的截面形状匹配的材料为海绵的第一缓冲垫9。第一缓冲垫9能够吸收在运输过程中机翼与机翼托架7之间的撞击力,更好地对机翼进行保护,且使得机翼能够更加稳固的夹持在机翼托架7中。
在机身托架6上设置有与机身底部弧度匹配的材料为海绵的第二缓冲垫12。第二缓冲垫12能够吸收在运输过程中机身与机身托架6之间的撞击力,更好地对机身进行保护。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3、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一机身固定梁1上设置有两个开口10,其中一个开口10位于第一机翼固定梁2和第二固定梁3之间,另一个开口10位于位于第三机翼固定梁4和第四机翼固定梁5之间。开口10的设计能够方便取出放入机翼托架7中的机翼,且能够保证放入长度长于机翼固定梁的机翼。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包括三个自上而下堆叠设置的固定架,固定架之间的上下间距0.5m,其中位于最下方的固定架与地面间距0.3m。其中,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还可以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多个固定架。
固定无人机时,将无人机的机翼与机身进行拆卸,将机身平稳放置在机身托架6上,并通过固定带11将机身紧固在机身托架6上,然后将两个机翼分别放入对应的机翼托架7中。边框8为矩形,形状规则,仅需一前一后两人便可将该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的运输装置搬运上车并固定,之后,将油箱、工具箱、航测系统等附属设备放置在边框8与固定架之间的空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